二0九团回忆录之四十,209团回忆录编委会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扛在肩上的责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i> ——实验室工作的点滴记忆</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i><u> 原209团司令部实验室邢印良</u></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座落在498基地那标志性山头的山脚下的一片丛林中,有一栋独立的建筑,很像一座仓库。209实验室就设在这里。</p><p class="ql-block">为了保证十万分之一天平测试不受震动的影响,它远离公路。远离团部机关营房区。偏远、安静而独立地隐身在山林中,给人一种自在而又神秘的感觉。</p><p class="ql-block">在209团,它可能是编制最小的单位之一,寥寥数人,连半个班都不到,甚至有许多连队战友都不知道它的存在。但它挑的担子却不轻。它具有当年209团最科技的仪器设备。每个试验员的权力也不小,他可以因发现质量问题而要求施工部队停工……</p><p class="ql-block">我是1969年6月调入试验室的。曾经的记忆时常浮现眼前,仿佛就在昨天。</p> <p class="ql-block">和实验室战友们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u> 期 待</u></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u></u></i></p><p class="ql-block">茫茫人生,往往不是你在等待机会,而是机会在等待你。</p><p class="ql-block">1969年6月11日是我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离开了生活仅仅两个月的九连十一班。和九连的战友们握别时,我流下了不舍的眼泪。因为头一天,崔指导员找我谈话,告诉我要调去总部做报务员工作…虽然高兴,但跑那么远,离开九连真的有些不舍。</p><p class="ql-block">我被从山沟深处带到太谷县城团部招待所住了一生中最漫长的两天。直到第三天,房门被推开,进了一个首长:“你是邢印良?!”</p><p class="ql-block">我立即转身站起来边敬礼边答到:“报告首长!我是邢印良!”</p><p class="ql-block">他来到我的面前和我握了一下手:“小鬼,带上背包跟我走吧。”</p><p class="ql-block">“是!” 住在招待后我的被包就没有打开,仅从挎包中拿出“毛选”天天读着等着,十七岁的我,哪里也不敢去,哪里也不想去,除了去食堂吃饭,就没有离开过住的房间。</p><p class="ql-block">听了接我的首长一声吩咐,我迅速把桌上的“毛选”装入挎包背上,从床下面抽出被包和装着面盆的网兜等行李。背上被包后,首长把我提包和网兜接过去说道:“我是房贤宏,是团部试验室主任,你现在调试验室工作了”。</p><p class="ql-block">我又一个“是!”的答道,心里犯起疑惑:不是说到总部的吗,怎么是团部了呢?但心里马上又涌上一股喜悦:留在团部好,离九连近了,离老乡们近了……</p> <p class="ql-block">与赵平安主任拍于黄科所</p> <p class="ql-block">心里七上八下的想着,稀里糊涂的跟着房贤宏主任转来转去的走着,不知过了几排房,就这样来到了实验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u> 配 方</u></i></b></p><p class="ql-block">大概每一个调到试验室的战友,学习专业技能的第一课就是砼配合比的设计。这是试验室首要任务。工程师设计的砼、砂浆等一切工程项目标号,都要试验室制定出达标的材料配合比。也就是配方。</p><p class="ql-block">能够制定出配合比还是不够的。还要验证配合比能否达到设计要求,这是关系到施工部队按配合比进行搅拌浇注的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于是,我们首先要将设计的配合比按机械混合、人工拌合(当年还没有实现全部机械化)、不同材料、不同气温条件做出多组模块(试块)进行抗压实验,直到完全被验证达标后,这个配合比才能应用于施工。</p> <p class="ql-block">重回故地与台铭俊、郭荣稳等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完成实验阶段的检测,这仅仅是实验员职责的开始。紧接着就是施工阶段的督察和检测。部队开始进行砼工程施工后,我们的岗位就是在工地督察,越是部队抓工程进度,我们越要绷紧弦检查。最深入的是在现场检查配合材料:水是否清净(有时部队就近取水)、砂石是否达标、水泥品质是否相符(有的要用矿碴有的要用普通硅酸盐)以及搅拌机的拌合时间是否达到规定?…只要有某一项出现偏差,整个砼工程的质量就达不到设计标号。</p><p class="ql-block">在太谷时,房贤宏主任安排六六年湖北籍老兵老潘、六八年湖南籍老兵谢仙桥手把手的教我。老实说,我这个仅学完初一课程的初中生要掌握这个本领还是有难度的。好在老潘老谢他们文化程度都比我高,辅导我这个新兵都非常有耐心。就在房贤宏主任调太办后不久,我就可以独立承担配合比的设计工作了…也随之被派到大山深处的745基地指挥部,住在一个山岗上的一排营房。开始在王复东总工、彭(兴旺)工、孙技、汪技等首长身边工作。那时,指挥所和连队的战友们常常会看到我们扛着摸块从工地上回来。带回的模块又要分别按达到7天、14天、28天的凝固期后,送到太原等建筑科研机构做抗压测试……虽然摸块还是比较重的,有时要扛上几组,但是提高实验员工作本领为国防建设作贡献的上进心,很能激起这帮充满激情的战友们十足的劲头…&nbsp;</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i><u> 担 当</u></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谷745基地工程施工中,库房顶层的防水层(也就是俗称冷底子油层)的作业难度是比较大的,难点也就是沥青加热配合汽油稀释作业非常危险。</p><p class="ql-block">这个项目技术要点在于掌控好沥青加热温度:既不能超过摄氏70度也不能低于55度,达到这个温度指标后混合汽油就成为冷底子油了,即刻就可以泼在作业面上,完成防水层这一道程序施工。</p><p class="ql-block">当然, 谁都知道汽油要远离明火。可是沥青加热操作点与汽油混合操作点的距离选设,对施工部队非常重要:距离远了,加热后送到作业面混合点的沥青温度容易低下来,稀释的冷底子油浓度较稠,作业操作难度大,特别是容易出现汽泡砂眼渗漏,影响工程质量;距离近了,容易出现引燃汽油的危险。当年大多为60#、70#汽油。大概的闪点大于55。所以,施工时担心出事,从安全保险角度出发,往往将加热作业点设的比较远。</p><p class="ql-block">我们实验员的责任就是监督并检测加热后沥青熔液的温度,促进施工部队把握好最佳混合时机。</p><p class="ql-block">745基地,库房工程任务重,屋面冷底子油施工频繁,每次施工,我们都要赶到工地,配合部队进行现场检测,虽然有危险,虽然冒着高温、虽然穿着防护服比较沉重每次回来都要倒出许多汗水…但是,实验员们都争着要去工地,谁都把危险、艰苦置之度外。战友们这种敢于担当的自觉精神,每每忆起都不能平静,当年的场景时常出现在脑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u> 学 艺</u></i></b></p><p class="ql-block">498基地国防工程,主要任务是洞库施工。由于地质岩石层结构复杂(多为七级花刚岩),掘进难度大,被覆施工险象环生,尤其是洞体地下水渗漏直接影响砼浇筑的品质。为了掌握水文数据,学习渗漏防护技术,部队派我去郑州水利部黄河水利科学研究所学习水质分析监测技术、砼防渗透技术。其间又派赵平安主任专程到郑州看望和督察我的学习情况。在首长的关心下,黄科所领导也把辅导我学习作为支持部队国防建设的政治任务十分重视,专门指定多名专家対我进行多对一的培训……</p><p class="ql-block">通过这次学习培训,我们掌握了对水源的监测技术,进而掌握了部队周边水源无机化学数据,调整砼配合比,使其更科学地适应本地自然条件,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更高的要求。</p><p class="ql-block">特别是采用干凝性、快凝性砼施工新技术的运用,有效的克服了有地下水渗透的洞库进行砼浇筑的困难,确保被覆施工正常展开作业。</p><p class="ql-block">对砼浇筑完成的库体,出现个别渗水现象,我们将学习带回来的环氧树脂防漏剂配制技术,在施工中指导部队实践运用,也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库体整体工程质量有了专业性的保障。</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几十年过去了。从宝鸡到太谷,从太谷到晋城,从晋城到辉县,……209团承担的国防基地建设,都取得了优质的工程质量!它们将是209团的一座座金杯,挺立在祖国国防长城的哨位上。</p><p class="ql-block">我这里提到的实验室工作的点滴记忆是微不足道的。还有很多的工作请在试验室工作过的房贤宏主任、老潘、谢仙桥、赵平安主任、李应求、马进京、台铭俊、郭荣稳…等战友们后续补充。</p><p class="ql-block">往事已久,记忆有误,请老首长、老战友们纠正。不胜感激!</p><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9日于南通饶丰田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0px;">责任编辑 金厚盛</i></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209团回忆录编委会</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