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中一诺系列246:中医故事“清代名医叶天士请人治母病”

倪氏养生

<p class="ql-block">嗨!您好!今天给大家讲的是“清代名医叶天士请人为母治病故事”,希望您们喜欢!</p><p class="ql-block">平时,叶天士碰到自己治不好的病,总是乐于倾听同道的意见,哪怕是“名未著”的医生,他也虚心吸取其诊病立方的长处。</p><p class="ql-block">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年老患病。他多方治疗总是无效,又遍请县城内外有名的医生治疗,也没有效。病情一天天加剧,叶天士很忧虑,便向仆人说:“本城还有没有学问深而无名气的医生?”仆人说:“后街有个章医生,平日总是夸耀自己的医术比你高明,但是上门请他看病的人,寥寥无几。”叶天士吃惊地说:“敢如此大言不惭,应当会有真才实学,快去请来!”仆人奉命去请。章医生详细询问病情。仆人说:“太夫人服药无效,病势日危,主人终夜彷徨,口中喋喋不休念着‘黄连’二字。”章医生心中有所领悟,便到叶天士家。</p><p class="ql-block">诊视叶老太太后,又拿过去的药方仔细看,沉吟很久说:“原药和症相合,照理应当奏效。但太夫人病由热邪郁于心胃之间,药中必须加黄连,才能治愈。”叶天士一听,不觉一跃而起,说道:“我早就想用这味药,因为考虑母亲年纪大,恐怕会灭真火,所以不敢用呀。”章医生说:“太夫人两尺脉长而有神,本元坚固。对症下药,用黄连有何不可?”叶天士表示赞同。结果,服药一剂,病情就大有好转,再服一剂,病就好了。叶天士喜出望外,登门拜谢,并致厚酬。章医生推辞说:“只是我的见解同你的心意偶合,何足道谢?”以后,叶天士经常对病人说:“章医生的医术比我高明,可以请他看病。”可见,叶天士具有虚怀若谷,谦逊向贤的美德,因此,能够摆脱“文人相轻”的陋习,从而医道日益长进,自成一家。</p><p class="ql-block">叶天士从12岁到18岁,先后拜过师的名医就有17人,其中包括周扬俊、王子接等著名医家,无怪后人称其“师门甚广”。</p><p class="ql-block">叶天士本来就“神悟绝人”、聪明绝世,加之求知若渴、广采众长,且能融会贯通,自然在医术上突飞猛进,不到30岁就医名远播。连康熙皇帝也感激他治好了自己的搭背疮,御笔亲题“天下第一”的匾额赐给他。因他一生治愈过不少奇疾怪症,连神仙都慕名而来,变作一个平常人请叶天士诊断。叶天士号脉后,说了八个字:“六脉调和,非仙即怪”,羞得那神仙仓皇逃遁。</p><p class="ql-block">叶天士最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证,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在温病学上的成就尤其突出,是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清代乾隆以后,江南出现了一批以研究温病著称的学者。他们以叶天士为首,总结前人的经验,突破旧方法,开创了治疗温病的新途径。</p><p class="ql-block">叶天士的《温热论》,为我国治疗温病学说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他首先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论点,概括了温病的发展和传变的途径,成为认识外感温病的总纲;还根据温病病变的发展,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作为辨证施治的纲领;在诊断上则发展了察舌、验齿、辨斑疹、辩白疹等方法。《温热论》自问世以来,一直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推崇备至,它不仅对温病学,而且对整个中医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清代名医章虚谷高度评价《温热论》,说它不仅是医学指南,而且弥补了仲景书之残缺,功劳很大。清代乾隆后期,又出现了一批研究温病的著名江南医家,其中佼佼者有吴鞠通、章虚谷、王孟英等,他们都是叶天士的私塾弟子。</p><p class="ql-block">叶天士生前伤病盈门、日日忙于诊治病人,无暇亲笔著述。因此,留给后世的宝贵医学著述全都是他的门人和后人搜集、整理的结果。其主要著作有《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叶案存真》等书。</p><p class="ql-block">嗨!就讲到这儿吧!</p><p class="ql-block">亲,你知道了吗?</p><p class="ql-block">编辑 倪氏养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