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试过这种情况?某一天,你突然很想馋家乡菜的味道,当你到餐馆吃到那些美食时,并没有满足到你内心那种对某种味道的眷念,不仅吃得不是滋味,还升起一股莫名地失落感。 这种对某种味道产生的瘾,是什么呢?小时候父母的爱?读书时同学的情谊?亦或是情窦初开苦涩的爱情?还是其它? 我对家乡的苦笋上瘾,一碗又一碗,当饭吃。老公孩子觉得很苦吃不惯,我却觉得苦中带甘,回味无穷。 我对家乡的猪肉丸上瘾,百吃不厌那种,一次可以干掉十几颗,把我老公吓傻眼,没见过我这么能吃。 猪肉丸真有那么好吃吗?儿时的记忆中确实很好吃,但现在还真不一定。 那为什么还吃呢? 就是吃到这些会让我有一种满足感、幸福感;因为记忆会把我拉回从前:煲了苦笋煲的日子,爸爸就喜欢拿苦笋煲煮米粉当宵夜。开小吃店的日子,清晨5、6点,妈妈站在灶台切猪肉,爸爸蹲在地上捏肉丸、我站在煤炉前给肉丸过水(就是把生的肉丸煮成刚熟就捞起放凉),然后放学回来就拿竹签往锅里串肉丸,整颗整颗往嘴里送。 那时候,吃到这些就很开心。 现在我很会做菜,做一桌八菜一汤的客家菜完全没问题,但我唯独不会做猪肉丸,除了工序复杂(要会选肉、要知道肉跟冰块的比例、要知道肉在机器里搅拌的时间、要知道捏丸子的手法),我内心没信心能做成功,就算成功,我也觉得做不出爸爸那种味道。基于这样的信念:既然超越不了,那也没必要去做了。留有遗憾,也许是为了更好地思念。 <p class="ql-block">所以,后来我仔细想了想,对食物或某种味道上瘾,或许是为了记住某个人曾经带给你的某种叫“幸福”的感受的记忆,你想通过吃这种味道重温这种美好的感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