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进九寨沟

荷塘月色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是1984年的深秋第一次来到九寨沟的,37年来,我先后四次到过九寨,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84年秋:首进九寨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首次听说九寨沟大约是在1982年间,好像是从人民画报上看到了九寨沟的画页,如果不是看到照片,根本想象不出世间还有如此美丽的风景。那年新乡市文联组织一个活动,以笔会采风名义组织几位作者旅游创作,我有幸列入其中,商议路线时,一位电台朋友提议去刚听闻不久的九寨沟,了解了一下路十分难走,最后那年去了云南和长江三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到了1984年秋,新乡晚报社朋友老张约我去四川一游,正好成都战友也几次邀我,两人商议,既时间充足,就先去趟九寨沟。看了下地图,昭化距离南坪最近,就买了去昭化的火车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年头还是绿皮火车,大慨车上晃荡20来个小时,到达昭化已是凌晨,匆匆到长途客站买了南坪的车票,在长途客车上又晃荡一天,途中皆烂路,记得一次爬坡人还下车走了一节,天黑才到南坪,那时九寨沟县尚叫南坪,九寨沟是后来改的名字。找旅社住下,就是大客栈的那类,一个房间多人,记不清是国营还是私营,正想打听第二天去九寨沟的走法,恰房间有人同去,说乘早上到松藩长途客车在九寨路口下来就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第二天早上在沟口下车,景区售票处是两间矮房,每人一元人民币,我说北京故宫才要一角你们这么贵,对方说那是上级规定自己只管卖票,再说我们这里比故宫大多了起码要玩两三天,我俩知道说也无用问了走法就和伙伴进沟游玩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次我俩在九寨沟呆了两夜三天,全程徒步,起码走了七八十公里,沟内只有小路,有地方还是马道,整个景区也仅见几十个人,我俩和几位陌生游客结伴,第一天从沟口经诺日朗过珍珠滩一直走到箭竹海,前面是原始森林看天色不早返回树正寨子藏民家住宿。那年九寨沟刚刚对外开放,路边已设有路线指示标牌,沟内藏民家可供食宿,除此之外,其它服务全无。好在那时年轻,自带干粮走一天也不觉太累,完全被一个个五颜六色的海子和丛林中跌下的瀑布所陶醉,难以置信世上还有如此美景,同行的张记者对我说,你这次回去可有诗写了,回去以后可要好好写一写。我年轻时写过一阵子诗歌,九寨归去也想写几首,思来想去,总是无从下笔。感觉在九寨的美丽面前,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我实在无法形容和描述九寨山水的神奇,那个时候还没有"童话世界"的比喻和"九寨归来不看水"的说法,我就先"九寨归来不写诗"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天我们在镜海时,有一位路过的藏民手指对面,说前两年赵书记就是站在这里看见对面熊猫的,他说的赵书记,曾主政四川,这里过去曾是林场,一度发生过藏民阻止伐木队砍伐的对峙事件,是这位书记收到林业专家来信呼吁,考察后召开专题会议才保护下这块稀世美景。那年我们还见到地上有许多伐倒没有运出的林木,如今斯人已逝,这段往事已淡入云烟,但这段历史不应被人遗忘,那位书记还曾在四川人心中留下要吃粮,找Z阳的口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是当年我和张记者在珍珠滩瀑布玩水的景象,后来修了栈道就不允许下水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曲,唐僧师徒在这里挑担牵马时,我们早在这里耍过水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第二天我们又去则查洼沟看了长海和五彩池,晚上和几位旅伴在藏民家聊天,一起走了两天,第二天就要分手,大伙自发聚在火塘边,点了耗牛肉、青稞酒和奶茶,天南地北神聊,同声称赞这里美景世所罕见,一位香港摄影人说,他到过许多国家,过去见过最漂亮的湖水是瑞士日内瓦,看了九寨沟,这里才是无以伦比,他回去要把照片分享给朋友们,他说朋友们如果看到照片一定也要来,北京两位小俩口是旅行度蜜月,也是庆幸在这里留下难忘的时刻,还有一位广东人,普通话不太流利,说自己文化不高,心里激动不知道怎么形容,大伙聊着,我俩又与其中两位商定明天包车去黄龙,一位上海小伙子说,他也想去,可他的假期快到了,说着把碗中酒一干,激动地把眼泪都掉了下来,说他太高兴了,又有点遗憾,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风景真的是把人美哭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2年秋:二进九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第二次去九寨沟是1992年秋天,我和同一办公室的小楊,约了另外科室两位同事。这一年开始有了公休假,本来四位,临行前少了一位,不过那时住的简单按人头算,不象现在住宾馆标间一个人不上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次我们仨是从广元下车,说好食宿一起结算费用均摊,结果到九寨另一个要单独用餐,他习惯一人独处,对我俩喜欢喝点小酒的习惯不愿奉陪,个人喜好也就各取所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是当年九寨沟售票处的招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时隔八年再到九寨,道路比上次好了许多,路上节省了不少时间,九寨沟口售票处仍是那两间老房子,门票涨到了3元,这次已有车可通树正寨子,单程十元可少走17公里土路,树正寨子往里还未通车,但路比上次好了许多,穿过一个个海子,照相游览,玩的还是开心,那时尚无数码相机,胶卷要省着用,一路上,另一位同事对我俩若即若离,对我俩嘻嘻哈哈的游玩态度不以为然,有些清高的样子。我和小杨想逗他一把,故意装作不会欣赏的样子,说这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水清一些吗?看一看照几张相得了,回去说起也是来过了,那位同事辨不出真假,认真起来,直说我俩没品味,不懂欣赏,小杨笑着回他说俺不懂你懂,你懂你写首诗出来看看,好赖人家还会写几句歪诗,我那些年偶尔还能弄出几首小诗在当地报刊发一发,我俩越满不在乎,那位同事越气,想想也是可笑。后来知道他原做过小学教员,调银行时间还不长,自以为有些文化,书呆子都算不上。从九寨沟出来就不屑于与我俩酒徒为伍,单飞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第二次玩九寨,由于坐了一段车,少走十几公里,我和小杨去了上次没到的原始森林,遥望了一下雪山,返回时遇到牵马藏民,一人十元可骑行几公里,马是那种高原矮马,小杨体型胖走的有点吃不消,便一人一匹,上马还算走的稳当,只是在过一条小河时,小杨的马一路小跑从斜坡下到河边喝水,小杨猝不及防差点从马背上摔到河里。我一看小杨脸色吓的苍白,看他已安全忍不住笑出声来,看一匹矮马把你吓得,要是奔腾起来还不把魂也丢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第二次在九寨沟,比头一次少玩了一天,又坐车又骑马少走不少路,只是珍珠滩已不允许下水嘻闹,一是安全二是为了保护地表,风景还是一样的美,但觉得没有第一次看到的原始,因为第一次带来的的感受太强烈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我第二次去九寨一个多月后,九寨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从此,九寨沟景区的开发进入快车道,名声大噪身价陡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09年秋:三游九寨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09年秋,北京自驾游俱乐部的赵总约我再去九寨沟,说这次有当地政府支持,费用可以优惠,因受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影响,很多地方道路损毁严重,景区关闭,这次大型自驾游是当地重启旅游的宣传造势,全程有媒体记者跟踪。我和赵总多年朋友,曾一起去过多个地方,我此时已移居上海,时间自由,便应允下来,并约定在河南洛阳会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海路程比北京稍远,我提前一天出发,晚上在合肥住了一宿,车上还带了两位美女,一个是上海报名参加活动的团友,赵总安排搭我的车,一位是我现在的太太,洛阳会合后,又在西安玩了一天,那一次车队规模很大,足足50多辆,公路上跑起来有两三公里的长龙,到九寨沟时,当地组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有藏族歌舞,还现场宰杀了一只公羊,由寨子头人开启封坛老酒,俱乐部向当地学校捐赠了几台电子琴、书包文具以及现金,媒体现场报道,记得天津一家媒体还采访了我,几天后那位记者告诉我,天津《今晚报》报道了这次活动,其中还提到了我,说我通过旅行,用乐观的态度战胜了疾病云云,肯定是赵总告诉他们的事情。报纸我没见到,我告知上次来过的小杨,他在电脑上一查,还真找到了这篇文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次全程观看了烤全羊的过程,味道杠杠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记得当年捐了三张大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第三次九寨沟之行玩的轻松愉快,吃住不须自己操心,景区道路已全部贯通,各景点还修了供徒步者游览的木质栈道,游客可以根据体力自由选择,免除了体质弱者长时间行走之累,也不用急匆匆赶路了。自九寨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后,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景区服务功能渐趋完善,已是国内最火爆的旅游景区,我们这次刚好是震后重启的档口,客流还不太多,但若从体验度来说,比起前两次,已是云泥之别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第三次在九寨仅玩了一天,因为各景点都有观光车可乘,节省不少时间,景色依然漂亮,但是由于人流多,九寨沟寨子里的原住民全部迁到了沟外,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景区,少了原始的风貌和韵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21年秋:四进九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今年十月,与京城老友苏哥相约自驾川西,九月末游完乌江画廊时,我把车子放在了重庆,约定避开黄金周客流高峰再出发,中旬我们在重庆江北机场会合,加上芦弟和哥哥一行四人,当晚就到达成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次除哥哥之外,我们几人之前多次来过川西,热门的九寨沟就不用说了。因此重点放在了没有去过的党岭、墨石公园和川藏北线,然后走甘南从天水方向返回,四人且走且行,一路美景连连,意外惊喜不断。一直担心哥哥会不会高反不适的情况也没有出现,只是几天后传来甘肃出现本土疫情的消息,看来甘南是去不得了,在高原白玉县苏哥又疑似感冒低烧,匆忙下山日奔千里来到低海拔的阿坝州理县,当晚问苏哥感觉如何接下来咋走?回答说感觉没劲儿其他已无大碍。反正已下到低海拔地区,身体既便有一点不适也不用太过担心,这里离九寨沟已经很近,考虑到哥哥还从未到过九寨沟,四人合计再走一趟不算多,反正四人都不需要购买门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十月正是九寨沟最美的季节,由于我们避开了黄金周旅游高峰,加上疫情的影响,许多地方停止了跨省旅游,据数据显示,游客人数仅相当于正常年份的三成。这还是本次十几天川西行游客最多的地方。数度来九寨,每次都赶上人流少的时候,也是凑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是我第四次来九寨沟,也是九寨沟大地震后第一次再来,2017年8月8号,九寨沟发生了里氏7.0级大地震。山体垮塌,对九寨沟诺日朗瀑布、火花海等旅游景观和旅游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对当地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那年,我刚看过号称欧洲的九寨沟,克罗地亚的普利特维采国家湖群公园。比较以后,我还是更喜爱九寨,听到九寨遭受强震毁坏的消息,一时间让我痛心不已,痛心天妒这稀世的美景。此后一直关注的九寨沟后续的消息。直到去年听闻九寨沟重新开放,才松了一口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面图片就是克罗地亚的普利特维采湖群公园,简称十六湖,因景色类似我国的九寨沟,又被称做欧洲的九寨沟。1979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一次的九寨之行,带着一丝忐忑的心理,看过之后喜忧参半,喜的是九寨遭遇地震重创之后终于又浴火重生,海子瀑布依然漂亮,展现了大自然惊人的修复能力和九寨人维修保护的决心,忧心的是失去的部分美丽永远无法复原,成了永久的遗憾和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九寨的海子依然澄澈如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五彩池还是缤粉诱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瀑布依然柔美壮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崩塌的山体记述着地震的惨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年从山上滚下的巨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就是最近一次看到的九寨沟,伤痛后依然美丽的九寨,历史上,川西历经多次大震强震,这块土地又从来不缺大美,灾难与美丽总是如影相随。大破坏毁坏美丽的同时又塑造出新的美丽,这是大自然不可抗拒的规律和神奇。人类在自然的环境当中,要学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然后才是利用自然。只要九寨的神韵仍在,仍会延续新的童话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写到这里,我的四次九寨之旅写完了,每次行走,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最难忘的自然还是第一次,第一次的发现,第一次的体验是最新鲜最真切的记忆,这种美好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美,一旦被开发成景区,就会失去许多质朴,少了许多原始的冲动,所以说旅行要赶早,趁着身体好。人生何尝不是一个漫长的旅行,美永远属于肯于行走,善于发现的人。最后分享一段第一次九寨旅行后的见闻和经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年(1984年10月)看过九寨后又到松潘看了黄龙,正要返回成都时,由于泥石流冲毁道路被困松潘古城。等了两天后客车开行,上车时身边坐一位年轻姑娘,老张坐前排,身边是位藏民,衣服油光发亮,一身酒气,拿着一只葫芦,葫芦装满了酒,走一会儿仰脖喝上一口吃一块耗牛肉,老张问这酒多少度,回答约50度,藏人热情,让老张品尝,老张闻了闻謝绝了好意,问他一天能喝多少,回说一天一葫芦,看那葫芦足有一斤多的容量,实我等不能比拟。那时路险车慢,到成都要三天车程,山道颠簸曲折,转弯时挤来挤去,挤了几次和身边姑娘闲聊,得知她在松潘一家银行上班,这次是去成都学习,原来还是同行,至午饭后再乘车时人昏昏欲睡,感觉肩头有些重量,扭头一看姑娘靠着我睡着了。我想了想就做回雷锋吧,她醒来后有点不好意思,给我削了一只大苹果。正巧老张扭头看见,递他半只。待到第二天下午,老张再回头时,这姑娘趴我腿上睡着了。老张做了个鬼脸,搞得我挺不好意思。这样走了一路,只觉时间好快。到第三天分手,我还不知姑娘什么名字,那时人真够单纯,白给当了一路枕头。这件事在我脑海盘旋了很久。那时才二十多岁,想想青春过得好快。现在还能记得姑娘圆圆的眼睛,脸蛋上隐隐的高原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可能会有朋友追问,怀疑我写的这段旅途还有没说的故事,别说没有故事,既便享有故事,那时哪有发生故事的条件啊!晚上旅社大通铺房子,那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刚刚解决温饱问题。记得第二晚住黑水县,县城见一个人在卖熊肉,肉刚刚卖光,仅留一个骨架,骨架上连着一只熊头和四个熊掌,我问了一下熊掌价钱,说八十元一只,如果四只全要,奉送熊头和骨架。还有一个人叫卖一只大雕,要价三十元。后来不知可有人买了走,那时还没出台野生动物保护法,要是现在,光那一只野生大熊掌不知在饭店能涨多少倍。不过,路途中要说小心脏没有奔腾也是假话,毕竟二十多岁很难学成柳下惠啊!此是后话,俱往矣!偏题了,不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