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采学九鲤行 玫瑰飘香校园溢

寸草心

麦斜岩,又称“灭邪岩”,含有驱邪灭邪之意,位于仙游县钟山镇境内,九鲤湖以北约8公里的石所山上,海拔1006.5米,距仙游县城约40公里,是仙游县四大著名景区之一。因其顶峰常年云雾缭绕,且易形成云岫,故又称“云居山”。山上遍布紫红色的石崖、石峰、石球等,是一座由花岗岩构成的山峰。以峰险、石奇、洞幽、雾幻而闻名,南宋理学名家林光朝称其为“小武夷”。 “祝圣道场、朝真福地”八字宋代石刻,字迹古朴雄健。据说,宋代时僧侣在此筑台,每当佛生日时便在此处诵经念佛,有时也做一些道场,故得此名。 据志书记载,南宋末年,有个精通星象学、名重朝野的林璧卿(字樵谷)高士,在此隐居。元世祖忽必烈想请林璧卿出山为朝庭效力,许以加官进爵,均遭拒绝。元世祖因嘉其气节,便封其为“妙应道济真人”,亲自御书“樵谷山”三字赐之,故麦斜岩又有“樵谷山”之说。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神龟保口</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在牛鼻石分道,有一条通往侧坡石阶路,约100米,有一巨石如大龟,传说祖师要往扶桑说经,回来时,遇到大风大浪,船被打翻,这时海底巨龟知道祖师是神仙,于是浮出水面驮回东土,随祖师隐居麦斜岩寺后石洞中,但这只大龟懒惰好睡,老是呆在洞中,祖师命它到山门外保口,后化为石龟,永远守在那里,故曰:神龟保口。</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牛鼻石</h3><h3 style="text-align: left;">在马鞍石左边,有一石,如牛鼻,一端高高昂起,在其中间,有一个圆孔,用小指可穿透,状如牛鼻,曰"牛鼻石"。听说,宋代有大土匪郭世龙来到麦斜岩,抢了不少金银财宝埋藏在麦斜岩的角落,此处埋有黄金六十斤,后撤走而忘记,一日麦斜一姓雷村民作一梦:麦斜岩仙公指引其到牛鼻石,记住"手牵牛鼻,脚踏八步,下面藏金六十斤,叫其挖走。"第二日,该村民拿着锄头,到牛鼻石要挖金子,而其没有文化,领悟不了其中奥妙,一直挖到太阳快要落山而一无所获,于是坐在旁边石上饮水,这时灵感来了,原来,手要抓住石鼻子,脚分开成八字形,在脚底下就是埋宝的地方,真的挖到了金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马鞍石,也称驼峰石,在牛鼻石的左侧下面,长的2.5米,犹如马鞍一样,故曰。</span></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象饮水</h3><div>从"牛鼻石"向上行15米,路旁左下方,有座石崖形如大象,长长的鼻子伸入石缝间,犹在饮水,故称"大象"饮水。这尊大象何方来呢?听说来自印度,原来麦斜岩开山鼻祖自永祖师佛法高超,但又没念过经书,其同朝代唐三藏受唐王李世民重托,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到西天取经,取得真经回来,于是自永祖师也往西天一趟,在印度半年多,也取得真经回来,在他要回来时,想到麦斜岩寺脚下村民的生产艰苦,种田用人来拉犁的,于是把力大无穷的印度大象带一只回来放在山脚下让村民耕作,回来时村民的欢乐雀跃,但大象不适用,优点只有一个,就是力大无穷,缺点大概有三,一是食量惊人,养不起;二是田小块,大象把田埂都搞塌了;三是高大无比,不好操作。对于自永祖师好意村民的心领了,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于是用牛耕作,方便多了。大象空闲着,放在山谷中游玩,最后化为石头,供人欣赏。<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刻“吾爱吾乡”。</div><div>据说,此石是为纪念先贤张承璜先生而立。张承璜先生祖居仙游钟山镇岳后村,台湾工商界成功人士。他捐资修建了13所承璜小学和4所承璜中学,其善举惠及几十万乡梓,芳名盛传。</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雷劈石</div>往雪吟亭拾级而上,迎面有一块大石裂为二,曰:雷劈石,又称:一线天。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曾有一条巨蟒盘在石上成精。一天游人接踵而至,其中有一女穿红色绣花裙,长得如花似玉,蛇精遂生邪念,于是呼风唤雨,驱散游人,将那女子摄进巨石下,这时自永祖师在寺里念经,洞察其情,遂发五雷正法,将蛇妖劈死,因用力过猛,把巨石劈成二片,故称:雷劈石。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应真境</div>从"雷劈石"左侧往上走数米,有一块平坦的巨石覆盖在一条通道上,这是登山揽胜的必经之道,即使是酷暑炎夏,人们到此也觉得清凉无比,暑热尽驱,宋代人把此处称为:应真境。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邪门石</div>穿过应真境,拾级而上,左侧有一块巨石矗立在那里,上写"灭邪石",据说,自永祖师要升天,担心麦斜岩妖魔鬼怪会害人,于是把这些妖魔鬼怪收起来,用一个石塔装着,再用符镇住,因此此塔也叫镇邪塔。该石也称灭邪石。现在麦斜寺和麦斜村的名字由此而来。 梅花洞<br><br>在灭邪石上方,有一洞可容纳20多人,洞口宽敞,名梅花洞。梅花洞的由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宋代进士谢洪,苦读于麦斜岩一座二竹楼里,琴书之余,在洞外载植数株梅花,故曰:梅花洞。而据记载,乃梅花救父,谢洪为了纪念面取名,梅花洞,为何引出梅花救父这个故事,传说:谢洪七岁时,在外玩耍,这天谢洪家的大公鸡啄了县令亲戚家的母鸡,县令亲戚不服就告知县令,把谢洪父亲抓到衙门去。谢洪知道后,第二天与其叔公到县衙里擂鼓叫冤,县令升堂,问其缘由,谢洪据理力争,最后县令叹其人小胆大,衙门中正好有一株待放的梅花,县令叫其赋诗,能否赋出,决定其父出留,于是谢洪语含双关,随口以梅花为题吟了四句诗:"寒风飕飕着古梅,寒枝冷落候春回,可怜雪萼无人问,乞盼阳和早放开"。县令惊叹此小孩有惊世奇才,以后必成大器,于是谢洪父亲就此解救,后谢洪奋发读书,中了进士,在广东陆丰当县丞,最后升至江西巡按,后看到朝庭腐败,民不聊生,于是回家在麦斜岩寺洞中隐居,因梅救父,把洞命名为梅花洞。另一说法是自永祖师在洞中驯养梅花鹿,故洞名称为梅花洞。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寿"迹石</div>在梅花洞右侧有一巨石,上书"寿"字,九三年有几位老人来麦斜岩游览,见大石一侧青草自然伸长在大石上形成"寿"字迹,老人在感叹之余,怕青草枯死,于是出资叫人照青草走向,把"寿"字刻下来,故有"灵石显寿迹"。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军一0八团纪念亭</div>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108团在邓子恢领导下创建成立,点燃了仙游革命武装斗争的烈火,为了纪念108团,县委在此建设了纪念亭,总体结构称:顶天立地。用白色大理石和红色璃瓦配套,代表在白色恐怖下建立了红色的政权,并由蔡园将军题"麦斜之光"。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蘑菇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通仙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鲤飞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