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情山水灵秀地 环游神化柳树口

开心客

【21/12东峪柳口神直环线徒步活动】<br>【活动时间】周六(12月11日)<br>【集合时间】早7点30分<br>【集合地点】文体宫<br>【天气预报】阴转多云,-2~9℃<br>【出行方式】自驾<br>【费用预算】30元<br>【活动人数】35人<br>【徒步路线】东峪-王南掌-柳树口-司车-神直-东峪<br>【难度强度】15公里左右<br>【装备要求】户外鞋、手杖等,自备饮水和零食。<br>【午餐安排】柳口饭店<br>【友情提醒】户外有风险,出行须谨慎! <p class="ql-block">上次活动刚结束没两天,就有驴友给出几年前的轨迹,建议到柳树口神直那边转转。其实在去年的一次活动后就有了这个想法,查过资料做过考虑。那是秋天去恶峪徒步,途经司车村北时,正好偶遇云海景观,遂临时停车跑去美美的欣赏了一番。当时正赶上有两位老乡走山路从下边上来,就打问了那里的路况,在心里做过盘算的。</p><p class="ql-block">有了出行柳树口的想法,就赶紧找当地老同学打听农家电话,先解决午饭问题。他还以诗传情,诚挚邀请前往。之所以迟迟没有出帖,主要原因是天气预报有雨,担心不能出行,直到周四看到预报有变才出。这次报名还是十分迅速,再次超过预定人数,达到四十多位。天气预报还是有一定影响,有些先报名的人选择了退出,有的人则在群里讨论天不好会不会有危险,有的人则是暗中观察等待决定。为了稳定群里气氛,在群里发了公告,表明态度,请大家及时关注群里的通知。</p><p class="ql-block">周五傍晚,天空开始下起小雨,但并没看到本地气象预报的雪花飞舞。从柳树口当地农家处,得知天气与市内一样,心里基本确定周六可以正常出行了。</p><p class="ql-block">周六早上照例醒得早,根本不用麻烦闹铃。天气和预想一样,雨已停,雪未下。活动正常进行。</p> <p class="ql-block">七点半,七辆车分头从市区不同方向先后到文体宫集合,聚齐后根据导航指引出发,八点半到达柳树口镇东峪(裕)村中广场再次会合。徒步从这里开始。</p> <p class="ql-block">村中广场一角,一株千年古槐虽饱经风霜却仍巍然挺拔,旁边一株小树倚墙而生,树枝斜而倾向老槐,相依为命。</p> 树口两株古槐一左一右,互为依靠,把守大门,树龄都在八百年以上。遥想过往岁月更替,它们见证了多少生死存亡和悲欢离合,给多少代多少人留下过万千思绪、片片乡愁。不知它们可曾想到,经过亘古未有的改革开放,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世世代代在土地上生生息息的农村人,把目光瞄准了远方的城市,纷纷拖家带口,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古树周围少了家长里短的热门,少了儿童嬉戏的欢笑,老树成了游子遥不可及的乡愁。 <p class="ql-block">虽是大雪节气,地温还没有完全降下来。昨夜的那场小雨,滋润了大地,清新了空气。山中腾起的片片晨雾,可是你昨夜的柔情?浓浓的雾气,弥漫在山间田野,仿佛置身仙境。</p><p class="ql-block">“高山在云雾里,也要勇敢的爬过去。”驴友一旦走出来,根本不惧前路如何,背起行囊向山上走去。</p> 此次行程没有照准备的轨迹进行,而是选择了反方向,从东峪村登山,计划走原来通往柳树口镇上的大车路上山。 刚走不远就遇到岔路口,本来想向右方大路去寻找登山大路,却听到村中好心人高声呼喊,说走错了方向,指示我们从左边道路登山。 <p class="ql-block">有了老乡指点,只说往前走就行了。好像路是正确的,也顿觉路面是宽阔的,心情是清爽的。雨淋后的地面荒草铺陈,松软绵柔,是驴友们最喜欢的徒步条件。</p> <p class="ql-block">用不了多大工夫,便来到王南掌村。村中早已人去楼空,房倒屋塌,荒草萋萋,灌木丛生。一处院门上方,“南掌小学”字样依然可见。上世纪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村村办学校,虽然规模不一,条件不等,但是村里的小孩子起码可以不出村就能上几年学长几年身体的。本世纪初,农村学校实行撤点并校,小村并大村,学校越办越少,村民为了孩子上学方便,纷纷离家外出打工,有些小村就此荒芜,没了人烟,农村可能就此渐渐死去,从农村走出去的村民便没有了根,没有了心头那份牵挂。</p> 王南掌是个关键点,村里走向村外有多条路,都可通往多年前修筑的通往柳树口的大车路,只是远近不同,由于攻略准备不周,偏偏被村南的一条路吸引过去,进入多年无人行走的蛮荒野路, 提前开始进入钻挂。 好在冬季树叶已经落光,原先的小道可以辩认;好在有驴友不戒在前方成功探路,前后招呼,虽然费了近一小时周折,还算幸运地没有错了方向。看来遇到老乡指路还是得多问问清楚,否则还是要走弯路。 沿河沟右边半坡处横切,一路向南,在河沟两侧左折右拐,至前方岔路口向右爬山,穿过层层灌木丛而上,终于爬上预想的大车路,还一个个都糊成了泥人。原想着两个小时就能到柳树口镇上,结果用了三个多小时才走上大路,离柳树口还有几公里。 <p class="ql-block">这条大车路虽已废弃,但毕竟宽阔平坦,视野通透舒展,心情也就轻松愉悦起来。翻过了一座山,越过了一道弯,虽无白云蓝天蓝,也要望眼平川大步迈向前。操村外近道,不知不觉就到了柳树口农家乐。一碗热气腾腾的饸饹面,平服了腹中饥饿,补充了满满能量。</p> 中午一点半吃过饭后,全体在柳树口村头合影。上午同行的三个人午饭后选择自行返城,不再跟随大队人马徒步。 陵川夺火乡与泽州县柳树口镇之间的夺柳线公路正在改建太行一号国家旅游风景道。重铺了路面,彩绘了路中分隔线,道路两边增种了景观树,沿途村庄正进行美化升级,风景道建设已具雏形。 过东树沟村门楼继续前行,往北不远须岔出公路,进入松林区穿行。 经过一段松林后,逐渐下坡,再次进入钻挂路段,这是预料的中情况,也是几年前驴友走过的轨迹。只要有人走过,就说明路是通的,之所以把轨迹反过来走,就是考虑到这段路可能钻挂,可能会难走些。 山坡偶有起伏,途中凸起处,形成一山包,倚坡而上,分层站立,正适合拍照。倚山就势的自由风格合影要比整齐站在一线那种更显活泼更有动感。 接下来的路都是下山了,但并不比上山好走,真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啊!如果不是亲自体验过,凭空臆想很难理解其中真谛。 越往下走,路却越不明显,坡度却更加陡直,好在陡坡上长满了粗壮的多种灌木,遮挡着视野,不怕恐高。几位有户外经验的驴友冲在前面探路,左右摸索,引领大队人马小心下山,不时提醒大家“放低重心”“一定慢点”“多加小心”“注意安全”…… 有的地方,还必须坐下来,或手抓树干,或扒紧石沿,脚先探地,身体再下,这样须经五六次才能下至谷底。这是本次徒步最为惊险的一段,每个人肯定印象深刻,不知会不会让人心中生畏,拒绝再次参加户外徒步。其实只要小心谨慎,这样的困难还是可以平安度过的。 山下沟谷的对面有一山洞,没下山时就远远看得清晰,只是谁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洞。所以在下山经过之后,还让自由峰落下后悔,没有进去探看一番。其实,在周五搜索神直村有关资料时,也看到说神直村有白龙洞,为石灰岩溶洞。周六到达东峪时,同行驴友还有人提起说神直有个溶洞,但不好找,需要向导带路。直到在神直遇到村中老人,询问才知这就是白龙洞,另外还有黑龙洞、黄龙洞。这真是的!一个不好找的洞穴不经意就让大家偶遇了,却也稀里糊涂地错过了,着实有点遗憾。你说还要不要再来一次啊?这里先搜一张网络图片填补空白吧。 河谷里的一处芦苇也是一道风景,是不容再失的好背景。 通往神直村的河谷崖头,一块裸露的巨石被风化成西方人头模样,那深深的眼窝,高高的鼻梁,是不是像那么回事? 在神直村边遇到一位老人,近九旬年纪,口齿利索,思路清晰,精神尚可。一经询问,便热情滔滔地讲起村中往事。让大家知道了三个洞是以前祈雨的神所,村名来历并非网上所载,而是一则神话故事有关。<br>“感谢这人间爱,传承了千万年,亲邻好友笑开颜,梦里梦外喜悦春光暖。”最让老人担心的,是他们这些老人们离世后,恐村中再无人影,因为他能感到年轻人已没人愿意回村居住了。这种情况,至少在晋城地区,或者准确的说在山区农村,还真是个大问题。所以,农村扶贫、乡村振兴,能留住人才是硬道理。<div>远方的游子们,离家的日子又到了冬天,可记得把最亲的人挂牵!<br></div> 扎根东峪村口的两株古槐,这一天看着我们来了走,走了来,来了又走。它一直保持默不作声,不表示欢迎,也不作挽留。它知道我们不属于这里,它也知道有人曾经属于这里。<div>又想到一首歌,“门前的小树已成年,阻挡着风雨来的突然,家中的爸妈皱纹呈现,翻过岁月陪你到永远”。村头的老树千百年不移不弃,遥望着陪你到永远,永远……<br></div> <div>最后,附上柳树口老同学的邀请诗:</div>天,是女娲补过的天,<br>地,是神农开恳的地,<br>山,是愚公移过的山,<br>水,是大禹治过的水,<br>山水灵秀地,<br>神化柳树口,<br>天南海北四处游,<br>都没故乡柳口美,<br>太行山上休闲地,<br>请君步入柳树口。<br> 驴友不戒记录的本次徒步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