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新华》第06期

魅力新华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ff8a00">--------------------------</font></b></div><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魅力新华之栏~~要闻回顾</font></b></h1><font color="#ff8a00"><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ff8a00">--------------------------</font></b></div></font></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新华首届丰收节</font></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王传飞</font></div> 新华农场首届农业丰收节,也是北大荒集团公司宝泉岭分公司2021秋收劳动竞赛活动,在宝新路、通往青山管理区公路边的稻田观景台,也就是在久负盛名的伏尔基河畔同时举行。<br><br> 在中华大地,自古以来,在几千年历史发展长河中,农耕文化和丰收节日的类似活动,从未间断过。从远古到近代,一路延伸下来。大唐时代,每年这个季节,农户们庆丰收,祭奠天神,杀猪宰羊,载歌载舞,盛装表演,庆祝百姓在太平盛世间,感谢皇恩,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以不同方式,各个地方都在举办大型活动。其中也是收割、采摘、捕鱼,田间粮食,山间水果,饲养家禽得到收获,庆丰收丰年等等。<br><br> 中国远古和现代,粮食安全是大问题。农业耕种,只要气候条件好,光照充足,降水充沛,也就把粮食稳稳的收到粮仓。丰收造就了稳定的收获和财富,造就了相对富裕而安逸的定居生活,再没有因为饥饿而奔走他乡,还为进一步衍出高雅的精神文化创造,奠定了基础。<br><br> 兵团时期,每年的春播,夏季收小麦,秋天收获大田作物,都是大张旗鼓的宣传和举行动员大会。春播、夏收、秋收,各个连队,都要会餐。连队每逢这个时候,也是彩旗飘飘,锣鼓喧天,大人小孩和过节一样,涌入当时的连队大食堂,海吃海喝一顿。每年临近会餐的日子,人人都是兴奋无比,期盼着这个不是节日的节日。<div><br><div> 丰收节会场彩旗飘扬,人声鼎沸。不远处,玉米地的大型收割机和秋翻地大马力拖拉机已经开始作业。高空看去,沃野里已经出现不同色调。金黄色的是水稻,玉米浅绿,收割后的大田作物,呈鸭蛋黄。那一边,就是秋翻地作业。黑色越冬的泥土,在大犁运动下, 腾起泥土浪花。紧接着,耙地起垄一次成型,标志着北大荒农业生产进入稳定成熟期,为高产稳产年年抢前抓早。<br><br> 观景台的正对面,就是一眼看不到边的万亩稻田。新型的水稻收割机已经排列整齐,蓄势待发,等待收割择机驶入稻海。<br><br> 左前方,是来自宝泉岭分公司十多个农场的收割能手,施展庄稼把式的练武之地。他们统一着装,手握磨得飞快的镰刀,队列整齐,各个精神抖擞,擦拳磨掌,都想争夺收割能手第一名,显示了新一代农垦人的精神风貌!<br><br> 在中心舞台各项仪式进行中,网络直播表演节目,开镰收割,开展观光打卡、农产品品尝、现场购物依序进行。 <br><br> 值得一提的是,专业非专业的新闻爱好者,穿梭其中,天上无人机和地面热心传媒的爱好者,及时进行了现场报道。农场内外关注这次丰收节的广大朋友,实时热心互动,共同参与这场大型活动,人气高涨。慕名而来农场内外游客和附近观光群众,共同参与和见证了这个盛大活动。<br><br> 北大荒集团宝泉岭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厉宝昌,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荣军,鹤岗市总工会副主席滕惠英、市东山区区委书记周茂林,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鹤岗市分行行长王海涛,华能鹤岗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白石,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鹤岗市分公司总经理谢英华,鹤岗市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副主任潘永起,中海石油华鹤煤化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孟庆江,新华镇党委书记张士良,镇长王传祥以及各农场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等出席活动。<br><br> 新华分公司总经理赵永林以及在家班子成员出席活动,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黄啟军主持活动。<br></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航拍:李云玮</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航拍:李云玮</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航拍:李云玮</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航拍:李云玮</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航拍:李云玮</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航拍:李云玮</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两部画册赠送场史馆</font></h3> 11月24日下午,《向日葵巴阳习作集》和《知青在北大荒》两部画册赠送场史馆留存。农场工会副主席兰健、场史馆负责人陈雷、工作人员王冬成以及牛家常、王传飞、丁一参加了赠书仪式。<br><br> 巴阳,是16团北京知青杜晓阳,1968年下乡16团20连,担任文书,1972年获16团首届书画、摄影展一等奖。返城后,在自然资源部直属出版社担任美术编辑,曾受邀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大赛。其诗歌、素描、油画、书法、装帧设计数十次在全国获奖,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委员会会员。<br><br> 《向日葵巴阳习作集》画册,记述了一代知青真实的人生经历,也是一代知青真实的生活写照,在知青群体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据悉,北京、哈尔滨等地的知青先后聚会祝贺《向日葵巴阳习作集》画册出版。<div><br></div><div> 正如才华洋溢的2师11团荒友26连(邵国铭)所述:巴阳习作集,呕心沥血凝,画技师梵高,书法遵兰亭。戍边伏尔基,名扬宝泉岭,古稀硕果结,大荒一知青!<br><br> 《知青在北大荒》画册从2008年起,在黑龙江、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等地的北大荒知青中收集了万幅老照片,经过筛选、整理出1500幅汇编在画册上,画册吸取了各种版本北大荒知青画册之精华、之所长,结合收集照片的实际情况,广泛征求多方意见,成为迄今为止刊发北大荒知青照片较为全面的一部画册。<br><br> 画册中,刊有多幅16团知青老照片,该画册由《魅力新华》总策划丁一赠送场史馆。<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文:《魅力新华》编辑部</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本组照片由牛家常提供</font></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div><font color="#ff8a00"><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魅力新华之栏~~新华风光</b><br></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 style="font-weight: 400;"><b>--------------------------</b></fon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weight: 400;"></span></div></b></font></h1>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李晓峰</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李晓峰</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孙洪臣</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孙洪臣</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孙洪臣</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耿全</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耿全</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耿全</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耿全</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耿全</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王传飞</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王传飞</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吴乃华</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吴乃华</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吴乃华</font></h3><div><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 (作者简介:实名吴乃华,1974年参加工作,先后在26连,电影队,文化宫工作。伏尔基河影协会员。)</font><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张学锋</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赵连玉</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赵连玉</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赵连玉</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赵连玉</font></h3><div><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font color="#b06fbb"> (作者简介:实名赵连玉,垦荒二代,1983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农场水利队、36队、28队,审计科、财务科、民政局工作。从事水利施工、统计、财务、审计、民政工作37年。伏尔基河影协会员,喜爱鸟类、风光、人文摄影。)</font><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div><font color="#ff8a00"><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魅力新华之栏~~知青文集</b></h1><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div></b></font></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连载:大荒旧闻录(6)</font></h3><div><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中秋记</span></div><font color="#ff8a00"><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闻捷</div></font></div> 立秋几天了,今天的北京已经有点秋天的感觉了。<br><br> 秋风起兮秋雨降,思北国兮思绪长。每到这个季节,我就会想起在北大荒最后一个中秋节。<br><br> 1974年的中秋前几天,连日的秋雨,大地萧疏,万类霜天。北大荒的秋天来得特别早,还没到国庆节,早晚都有点寒冷的意思了,毛衣毛裤早就穿上,就是穿棉袄也不新鲜了。<br><br> 我和老作等几个战友,滞留在团部,每日无事,吃饱了混天黑。尽管顿顿是大碴子玉米面,熬白菜老咸菜,还是能吃饱的。我们在团部待得五脊六兽的,整天在大街上来回遛达——我们的团部新华就那么一条街——向阳路,从头走到尾用不了10分钟。<br><br> 现在怎么也想不起来,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从水利连来到团部的。滞留也许是因为连日的阴雨,通往水利连的路无法通行所致,我们只好待在新华。为了不让我们闲着,人闲着是要学坏的。不知道是哪个部门,是营房股还是军务股,反正是管我们单位的,给每个人发了把大扫帚,要求我们每天把向阳路从这头扫到那头,从那头扫到这头。干净不干净没人管,看上去就是你们别闲着就行的意思。<br><br> 9月30日,也就是1974年的中秋节。那天早上雨夹雪刚停,上午甚至还出了会太阳。于是,上边就派了一辆车,打发我们回连去。随车还拉上几箱啤酒和月饼,还有几麻袋萝卜土豆什么的,好歹也让地处我们团东大甸子深处的水利2连有点节日气氛。<br><br> 下午,领完物品,装好车天都快黑了,连晚饭都没让吃就把我们轰上了车。<br><br> 大卡车向着茫茫荒原进发了。出发不久,天又开始下雪了,那天是大雪。大家坐在敞篷汽车上,任风雪吹打着,一个个抱头缩肩,冻得瑟瑟发抖。<br><br> 看着别人冻得那样,我心里还挺得意。要不得说我聪明呢,我是从老连队8连去的新华,从8连出发的时候,觉得会变天,我就向上海知青丁丁要了一件棉大衣,就是劳保大衣,棉花厚厚的那种。那时大家跟哥们似的,需要的就穿,一点不用客气。<br><br> 所以,这风雪之夜的卡车上,毛衣毛裤外加棉大衣,我比别人暖和多了。裹紧大衣,压低帽子,自己心里还挺美。 大雪下得睁不开眼睛,汽车在泥路上七扭八歪地前进着。这还是我们团仅有的一辆苏联制造的吉尔六轮子大卡车,用行家的话说就是“双压包”,大约就是双驱动,还是满能越野的。尽管这样,吉尔还是在泥泞的路上扭来扭去地爬行,时刻有掉进路边排水沟的可能。车上没人担心,一是那时候年轻,好像没人怕死;二来,你不坐车还能怎么办呢?没有选择。<div><br></div><div> 走了半天,才走出十几公里,也不知道到什么地方了,路实在是太滑了,吉尔已经开不动了,歪斜着停在路边。面前是一片暗夜,无边无沿,唯有车灯的光柱弱弱地射向夜空,灯光里能看到雪花在纷纷扬扬地飘着。<br><br> 这灯光是给来接应我们的车指路呢。<br></div> 车厢上的我有点沮丧,这荒郊野外的伸手不见五指不说,还是漫天大雪北风一阵紧似一阵,绝望的气氛笼罩着大家。<br><br> 终于,夜色中远远地看见有车灯在闪动,又过了一会能听到发动机的声音了,一辆拖拉机向我们开了过来。我们有救了,大家欢呼起来。<br><br> 来的是一辆链轨拖拉机,还是东方红75马力的,这比我们8连的东方红54大多了,看着就威风。大家七手八脚地卸货装车,把啤酒啥的倒腾到拖拉机的拖斗里,然后翻身爬上拖斗,挤坐在一起。<br><br> 终于又上路了,四野漆黑,除了风声啥也听不到。天地仿佛合在一起,要把我们几个知青吞没。我们的车有如一叶孤舟,颠簸在雪海之上。<br><br> 开始,雪花打在脸上,融化了,又冻上了,我才知道自己还存在。没多久我的脸颊已经麻木,几乎感受不到雪花的落下,融化,结冰了。<br><br> 拖拉机的大灯使劲地向前照去,但是在绵密的雪花里,往日雪亮的大灯昏黄起来,无力穿透这浓重的夜色。<br><br> 车厢里,我们每个人都瑟缩着。当然,也有不怕冷的,那是哪个连队来的,忘了,也不认识。他们也许是一对恋人,黑夜给了他们胆量和掩护,俩人在车厢角落里尽情地亲热着。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抱团取暖。(很多年后,我和这个战友成了朋友。有一次一起喝酒,说到当年的这一幕。我还说到当时开拖拉机的,现在大港油田的韩城可以作证有这事,可这哥们还是矢口否认没这事,我们一起大笑。)<br><br> 不好意思看人家亲热,我把头缩进大衣领子里,假寐。在东北待过的人都有感觉,越冷人越容易困,很多人会就此睡过去,再也醒不过来了。我那天是假寐,也就是迷糊会,不敢真睡。<br><br> 迷糊中,忽然在发动机有规律的轰鸣声中,听到了一阵阵连续不断的“哗啦哗啦”的声响,声音不是很大,但频率挺高。起先以为是拖拉机有故障,赶紧精神起来四下寻觅。踅摸了半天,才发现是从一个女知青坐下的啤酒箱子发出来的。<br><br> 很显然,那是她在发抖,带动啤酒瓶碰撞发出的声音。<br><br> 我和她不大熟。我们这个水利2连是新组建的,大家都是从各个连队临时抽调来的,相互之间还没熟悉呢。只知道她叫李秀艳,是哈尔滨知青。<br> 借着拖拉机的工作灯,我依稀看到衣着单薄的秀艳,秀气的脸上挂满雪花,长长的睫毛都白了,嘴唇有些发紫。想到前不久一个知青扒火车回家冻毙的事,我心里一阵紧张,虽然不熟,但这毕竟是我的战友呀。<br><br> 想到这,我都没犹豫,马上脱下大衣递给她披上,估计是她冻糊涂了,竟然连声谢谢也没说。<br><br> 终于熬到了连队,在水利2连烟熏火燎的帐篷里,小李一马当先生火、和面、擀面片。彤红的炉火烤得小李满面红光,化去霜雪的眼睛炯炯有神,早没了车上面无血色的样子了,看上去很是秀气。<br><br> 没有肉,没有菜,时间紧,没几滴油,几个辣椒一把盐呛出来的面片汤,竟然那么香气扑鼻。尽管做出的面片还有点半生不熟的,但是我们还是吃得热火朝天的。<br><br> 直到今天,想起那晚满锅漂着烟灰的面片汤,我还是觉得满口留香,回味无穷,那简直是人间美食。<div><br> 水利2连,这个几乎建在水上的连队,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那要是开发旅游,估计会比种水稻划算得多,而且对生态也是一种保护。我们每天拼命排干的湿地,如果保留下来,今天该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呀。<br><br> 不过很多年后重返东大甸子,一望无际的水稻,不但视觉极美,也给当地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著名的新华大米享誉南北。据说种水稻的家家都是几十万百万元户。</div> 喝完那顿面片汤,八天后我离开了那个让我诅咒,又让我魂牵梦绕的北大荒,从此再也没听到过小李的消息。<br><br> 这篇文章在网上发出后,有熟悉小李的战友转给她看了,她竟然对那个雪夜中秋艰难之旅毫无印象了。<br><br> 我的回忆,很主要的原因,是觉得那时候人和人之间的感情纯洁得透明,简单得厚重,没有做作,没有污染。小李的忘记,也足见这事在兵团战友间也是寻常事,当不得什么事的。<br><br> 又是一年中秋至,还念故人安康否?当然,这里说的故人,是那晚上凄风苦雨中东方红75拖斗里的战友、水利2连的战友,16团的战友和所有的兵团战友。<br><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待续)</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div><font color="#ff8a00"><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魅力新华之栏~~往事追忆</b></h1><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div></b></font></h1>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难忘的兵团岁月</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吴海树</font><br></div> 1972年春节过后,已是3月中旬了,春天来了,可黑龙江的天气还是十分寒冷。<div><br></div><div> 远处,光秃秃的山野低洼和背阴处还残留着积雪,寒风刮得田地里的秸秆叶子顺着垄沟奔跑,有的挂在蒿草杆上,有的被风卷起挂在路边的电线上。<br><br> 眼前,团部向阳路上除了偶尔有车辆碾压在残留的积雪上发出滋滋作响外,路上已经没有了夏日里的繁华和知青们的喧闹。<br><br> “向阳路”是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边兵团第16团团部前的标志性马路,当年很有政治意义。“向阳路”是16团报道组向《兵团战士报》等刊物投稿时的笔名,只要在报刊上看到“向阳路”发表的稿子,就知道是报道16团的文章了。<br><br> 我于1971年底在16团第一中学毕业后,拿着团“军务股”的调令,来到向阳路南端的45连报到。从那时起,我就成为一名“兵团战士”了。<br><br>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始于1968年,早在1965年,中共中央东北局鉴于中苏边界日趋紧张的局势,向中央建议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国内外形势不断变化,中央鉴于紧张的局势和固边卫国,以“中发[68]98号”文件发出了“关于建立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文件”。毛泽东主席在这份文件上做了批示,史称“6.18”批示。<br><br> 组建生产建设兵团的战略构想是屯垦戍边、配合正规部队执行战役行动、担负运输等后勤支援,实施全民备战。后来的事实证明,中央的这一决策是正确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不到七个月,即1969年3月2日—3月17日,就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中苏珍宝岛事件,兵团战士在其中承担了很重要的弹药运输、大型装备搬运和伤员转运等任务。<br></div> (一)、加入值班连<br><br> 45连前身为16团值班连,成立于1969年7月,主要任务是承担团部的战备值班。<br><br> 1970年,原农场基建工程队解散并前往东大甸子组建36连,从此,值班连除了完成武装训练、执勤站岗等战备值班任务外,还承担起了全团的基建工程任务,并将值班连改称为45连。<br>  <br> 我被分配到45连感到是很荣幸的,在那个革命斗争年代,45连属于一个肩上扛枪、执勤站岗的半军事化连队。最兴奋的是我们报到后每人都发了一身“军装”,除了我们没有领章和帽微外,我们的“军装”是“黄绿色”的,而正规部队的军装是草绿色的。据说这种黄绿色军装是“抗美援越”退下的装备,所以颜色和正规部队“草绿色”有明显区别。<br><br> 另一个使我们感到自豪的是每人都发了武器,我是一支1943年产的苏式7.62毫米步骑枪,据说是从抗美援朝战场上退下来的武器。步骑枪的质量和性能十分的好,刺刀是折叠式四棱枪刺。子弹的个头很大,虽然枪身不长但威力巨大,据讲,老战士们做过测试,子弹可以轻松地穿透约2公分厚的钢轨。<br><br> 每个班还发了几支与雷锋同志一模一样的折叠式冲锋枪,它是原苏联“波波沙”冲锋枪的简易版,枪的威力和性能是较差的,因使用的是与五四手枪同一种子弹,装药量少,其标注的有效射程才200米。并且因这种枪是固定“撞针”和依靠后坐力完成退弹壳并利用弹簧的推动完成再次上弹、击发,所以不容易掌握和控制扣动扳机时子弹打出的数量。更严重的是这种依靠弹簧推力完成自动上膛、自动击发的设计,在子弹没有上膛的情况下,也很容易发生枪支走火事故。 在连队的枪械安全教育中,多次提到一师某团知青在油库站岗交接中,发生了这种冲锋枪走火造成的死亡事件。<br><br> 详细情况是,在野外油库值班的青年看到接班的战友从山下小路走来,就想开个玩笑,拎着冲锋枪躲到了油罐的一头,本想在接班的战友出现时冲出来吓唬他一下。当接班的战友刚一露头,这位拎着枪的知青一下子从油罐后面冲了出来,“站住……”的话音还没出口,不想冲锋枪就“哒哒哒哒”地打出了4—5颗子弹,全部射进了对方战友的身上。原来,在他冲出的一刹那,枪栓正巧挂进了油罐开关的“格兰”圆盘上,当用力滑脱后,枪栓在击发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到了原位,同时也完成了子弹上膛和击发,在第一颗子弹出膛后的坐力和弹簧推力往返作用下,一次就打出了4—5颗子弹。<br><br> 还有的事故是因为持枪人坐在地上,无意中将枪托向地上“墩”了一下,不想就引发上膛和击发,也同样发生了枪械走火的伤亡事故。<br><br> 除了这些服装和武器以外,45连营房和连队的建制以及住宿都是按着正规部队设置的。45连共设有4个排和一个连部,一排、二排是男生排,三排是女生排,而四排是后勤杂务排。每个排都有4个班,每个班都有约 9 个人,并且每个班都住在同一个房间内。同时规定每个班必须是班长在第一个铺位,而副班长是在最后一个铺位上,这样便于夜间站岗、班与班的交接和命令传达。<br>  <br> 我被分到1排2班,排长是老值班连队的王永林,个子不高、嗓门洪亮、讲话干脆利落。王永林给我们当了半年多的排长就被推荐上了大学,后期进入外交部在驻外使馆工作,退休后的2016年来大连时,我们曾一起相聚。<br><br> 刚到45连,连队还坚持出早操、整理内务和晚点名,连吃饭都是听到号声后在门前排好队再集体进入食堂、围着桌子站好,然后班长喊“坐下”后才不声不响、狼吞虎咽的吃饭。对我们刚来者还真不适应,我们没吃上几口,老战士们就已经吃完走了,连女生排的老战士都比我们吃得快。害得我们这些“新兵”都是最后吃完离开食堂的。不过,时间不长我们也练就了吃饭快的本领。<br><br> 当时,每周还经常把枪从武器库里拿出来擦擦,在操场展开队形进行刺杀练习和射击等军事训练,每天早上还会紧急集合,全副武装在向阳路上一边跑步、一边唱歌,有时还会散开队形练练刺杀,大家精神抖擞、杀声震天。连队还定期组织各排列队,步行过了七号桥到北山上进行实弹射击。 可是,随着团里繁忙的基建任务开始后,训练任务就越来越少了。每天早上不是紧急集合跑步,而是4点多集合起来参加“跃进”,有的班跟车去鹤立河拉沙子,有的去工业二连(砖厂)拉砖,干到7点多返回连队吃早饭后,又开始了一天的基建任务。<div><br><div> 我刚到连队就参加了团里地下油库和新华火车站的建设,那时候基建工程没有卷扬机和搅拌机,红砖和水泥砂浆都是依靠人用肩挑到二、三层楼上,还经常是挑着近200斤的担子、吹着冲锋号向上冲,有的扁担压断了就用搭绞索架子的“六尺杠”原木当扁担。<br><br> 我们1排2班负责和泥,就是将沙子、水泥按比例混合在一起后加水搅拌。我们一个班的人和泥都供不上瓦工。班长何志龙(上海知青)让拉沙子的小型车(胶轮拖拉机)直接把沙子卸到一个稀煤灰积水坑里,然后让小型车车头在里面转上几圈,一大堆黏黏糊糊、带着“高标号水泥”的砂浆就完成了。新华火车站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就建成了,真是速度惊人。不想这个车站候车室至今都已40多年了,还十分坚固。<br><br> 连队白天除了要完成团里的基建任务外,战士夜间每2小时都要轮流站一班岗,连队晚饭后还要组织全体战士再加班“跃进”2个多小时,到晚间20点多才能休息,劳累了近15个小时的青年人半夜哪能起得来再站一班岗呢?尤其是在数九寒天的严冬,累了一天的小青年刚把被窝“焐热”,在梦中要被叫醒穿上衣服站在滴水成冰的雪地上再轮上2个小时的一班岗,谁也经受不起。<br><br> 在东北寒冷的“鬼呲牙”雪地里好不容易挨了2个小时冻后,冷得哆哆嗦嗦地进屋去叫下一位接班的战友,那个梦中睡得正香的战友迷迷糊糊答应了一声,交班的看他答应了,害怕岗位无人值守遭到查岗,马上又回到了岗位等候,心里还美滋滋地想着马上要进入温暖的被窝了。可是左等不来、右等不来,过了半小时了还是没有动静,气得拎着挂着冰霜的步枪又返回到屋内查看,不想刚才答应好好的接班人仍然美美地躺在被窝里呼呼大睡,交班的只好摇着对方脑袋再次叫他,可能是年轻人睡觉太死,也可能就是不想离开温暖的被窝假装迷糊,气的交班人掀开被子把挂满冰霜的步枪猛地塞进了对方怀里,只听一声惊叫,接班的人惊恐地坐了起来,同时全班的人也从梦中惊醒不知发生了什么事。<br><br> 本来全连100多人每半个多月才能轮到一次的夜间站岗,到后来都是因临时肚子痛、头痛,一夜间又轮了回来。最后连里领导决定取消了夜间轮岗,由身体不好的同志夜班站岗巡逻才解决了这个难题。<br></div></div> (二)、执行机场警戒任务<br>  <br> 1972年5月下旬,小麦已经半尺高了,这个季节是黑龙江最美的时节,可以说是春暖花开、人气兴旺的季节。山上的树木早已由淡绿色的叶芽变成油绿色,山花野草也已经争艳,连路边的杨树和柳树都开始飘洒出下一代,到处飘着棉絮般的“树毛子”。<br><br> 我们班接到命令,前往16连的机场执行警卫任务。<br><br> 16团机场位于16连东南1.5公里处并与15连相邻的一处平地,是一个为农用飞机起降、装载农药的场地,机场长度1000多米,宽度约50米,是在农田基础上平整的土跑道。<br><br> 机场建在这个地方我认为有三个原因,其一,这里正处在16团的中心地带,便于飞机装药起飞后向“西片”和“东片”各连队执行洒药任务,去每个连队都是飞行距离最短的,因为在飞机执行洒药任务期间是要计时收费的,所以团里还专门派来“计时员”。即飞机在跑道上起飞时后轮一离开地面开始计时,待飞机返回俯冲时前轮一接触跑道计时结束,这段时间便是飞机在空中的作业时间。当然,飞机上也装有自动计时设备的。<br><br> 第二个原因是飞机洒药时需要大量的水来配制农药,而机场旁边就有一片自然沟壕,水源充足,这片几公里长的沟壕中间相隔不远还有多处大小不一的“水泡子”,每个“水泡子”之间还有小溪相连,最终通向上游的16连水库。16连水库坐落在老头山东坡,主要是收集老头山流淌下的雨水为源。<div><br></div><div> 第三个原因这里不但地势平坦,还交通便利,距离团部很近,从团部开车过了工业二连(砖厂)就是15连,而过了15连右转就是机场。<br></div> 飞机虽然是国产的“安2型”双翼农用洒药飞机,但是驾驶员和地勤机械师都是戴着领章、帽徽的现役军人。<br><br> 我们班的任务是负责机场及飞机的保卫任务,共设有白班和夜班2个组。白班主要负责白天机场的警卫,监督巡视每个路口,禁止不明身份人员和牲畜进入机场和跑道。夜班人员责任重大,飞机完成当天的作业回到停机坪后,先由地勤机械师检修、保养飞机。保养完成后机械师负责人当着我们面把飞机的每个检修口和机舱门都用铅封封上,然后双方在交接本上签字。<br><br> 夜间我们要背着枪在飞机周围巡逻,因为黑龙江夏天天亮的早,所以不到4点机械师就来接班。机械师需要2个人同时检查飞机外表和每个铅封无误后,与我们警卫人员双方签字,我们便完成了夜班执勤任务。当然,我们还要与白班的警卫人员进行交接才可回去休息。<br><br> 不过,这时候谁也无法睡得着,因为停机坪和跑道就在我们房子后面约十几米处,飞机的发动机声音巨大,震得室内床铺都抖动,尤其是在飞机起飞时需加大油门助跑,加上每20分至30分钟便有一个架次起飞,所以,飞机作业期间我们夜班人员是无法入睡的。<br><br> 另外,机场除了我们执行安全警卫任务人员外,还有从连队抽调上来政治表现好的7、8个工作人员,负责给飞机加油和向药仓内加药。因为机场还需要水泵抽水配药、照明等电源,还专门从16连抽调上来一名技术水平高和家庭出身好的老电工牛师傅。<br><br> 牛师傅大名叫牛之平,是曾担任新华农场工会副主席牛家常的父亲。牛师傅也是50年代由山东移民来农场的。牛师傅人缘很好,工作细心,技术水平也很高,每天天刚亮就步行从16连来到机场。 (三)、突发事件<br>  <br> 机场执行警卫任务共分2期,第一期是在小麦一尺高时,这个时节正是小麦抽穗期,又是各种虫害高发季节,麦苗抵抗各种病虫害的能力很低,如果这个季节控制不住病虫害,小麦会大量减产甚至绝收。<br><br> 这个季节小麦常见的虫害是蚜虫,麦蚜属于同翅目害虫,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集中在小麦背面、叶鞘及心叶处。蚜虫以成虫和若虫期刺吸麦苗的株茎、叶和嫩穗的汁液。麦苗被害后叶片枯黄、生长停滞、分蘖减少,严重时麦穗枯白不能结实,甚至整株枯死。<br><br> 另外:小麦叶蜂的幼虫对小麦的危害也很大,它主要蚕食麦苗的叶子,从叶边缘向内咬食成缺刻,重者可将麦叶全部吃光。<div><br></div><div> 当然,蝗虫在成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是最大的。黑龙江的蝗虫虫害主要受到内蒙草原高发期的影响。可能是因轮季的因素,这一年16团各连队小麦虫害十分严重,有的地块两天前刚刚喷洒完农药,第三天大量的虫子又布满了还没灌浆的麦穗上,机场一改往常作休时间,早晨东方刚刚发白机械师就启动了飞机,协助人员也早早地将飞机加满油料、机舱上满农药,机场一片繁忙。<br></div> 这天早上7点多,团部某股长等现役军人就早早地来到机场检查工作,站在简易指挥棚内一边询问作业进度一边观看地勤指挥员通过无线电指挥飞机返航。当飞机对准跑道俯冲降落到距离地面不足10米时,突然又加大油门呼啸着飞了起来。正当人们疑惑时,机长通过无线电向地面报告:“栋腰,栋腰,跑道上有条狗要求迅速驱除----”。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要知道飞机在空中再盘旋一圈农场就要多支出几千元钱,并且飞机处在超低空状态再提升是很危险的。现役股长马上转身向旁边我们班长潘永清喝问:“谁在值班,你们干什么吃滴------”。潘班长是刚从正规部队专业下来的,所以也没客气地说:“我们就一个人负责路口,这么大的飞机场,跑道周围又都是庄稼地,我们就是看见了也追不上狗啊----”。股长一看有人敢不给他面子还当面顶撞,不过一看我们潘班长也是一身正规部队发的军装,并且大背头、军人气质十足,也没敢继续发飙,随口说了声:“追不上,你们手里不是有枪吗?”不想我们班长反应很快马上说:“好的首长,再有狗进入机场我们按命令直接开枪击毙----”。<br><br> 要知道,虽然我们来机场执行警卫任务也发了子弹,但是,连队规定不能随便开枪,并且回去后还要将子弹如数上缴的。虽然股长还不知道其中的缘由,但是我们班长得到了可以开枪的指示,心里还是偷着乐的。事后班长交代,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可以开枪,包括夜间有狗进入机场或者食堂内都不要客气。从此,就埋下了可以打狗吃肉的事情。<br><br> 事也凑巧,就在这次突发事件的第三天晚上22时左右,因为阴天夜空一点星星也没有,可说是伸手不见五指,只有通过食堂窄小的玻璃窗向外透出了一点亮光。因为天气闷热,机组和其他服务人员都在宽敞的饭厅内打扑克。我夜班背着步枪从停机坪巡视到食堂附近,就发现在食堂前面的垃圾堆旁有一条大狗在寻食,我吆喝了一声本想将狗吓走,不想另一条更大的狗从厨房的窗子里跳了出来,同时听到咣当一声,可能是将什么瓶瓶罐罐弄倒打碎了。因为有团里股长和我们班长的命令,加上这个这条大狗又进入食堂还闯了大祸,我子弹上膛、对准黑暗中那条闯祸的大狗方位扣动扳机,“乒”,随后就听到一声尖锐刺耳、哀号的惨叫。 黑夜里枪声很大,大家有的拿着手电、有的拎着板凳都跑了出来,一边跑一边并关切地问:打着没有?别让它跑了。大家围着受伤的大狗又一顿围攻,不一会就有几个知青将狗拖进了厨房,开始了剥皮、分解、浸泡、烧水。有的扒大葱,有的找大蒜、寻辣椒……。<br><br> 这一夜,为了能吃到狗肉,多数人都没有睡觉,硬是挨到了天蒙蒙亮,狗肉炖好吃的满嘴流油才散去。当然那些部队驾驶员和地勤早就放出话来,一定要多给他们留出一些。知青们也真够意思,足足给飞行组的人员留出一个后大腿。<div><br></div><div> 第二天,吃到狗肉者兴奋地美谈了一天,而没吃到的心里都暗暗地后悔,埋怨为啥睡得那么早呢。要知道,在那一个月8斤细粮、半斤油的年代,能吃到香喷喷的狗肉是一辈子都难忘的。<br></div> (四)、误杀大黄<br><br> “大黄”是电工牛师傅家驯养的一条大黄狗,它经常陪伴牛师傅来机场溜达,因为个头高大、性情温顺,所以,我们没事也经常挑逗和给它喂食,相处的十分友善。<br><br> 飞机完成第一期小麦的洒药任务后,紧接着进入了第二期大豆、玉米等大田作物的化学除草任务。<br><br> 经过近一个月的相处,我们警卫人员也和驾驶员、地勤相处的十分友好。<br><br> 因为洒药需要大量水源,壕沟内附近几个大水塘都被抽干了,电工牛师傅就拉电线、用潜水泵将上游池塘向机场附近抽水。当池塘水抽光后里面很多一斤多重的大鲫鱼活蹦乱跳地露了出来,附近农村铲地的村民都围过来抢鱼,在那个缺肉少油的年代怎能让别人占便宜,我们夜班没事的可派上了用场,端着枪负责看护,食堂做饭的师傅端着大面盆,脱下鞋、挽起裤脚下去捉鱼,当然是挑大鱼捡,剩下小鱼就任由农民拿走了。<br><br> 水塘里不光有鱼,还有在水塘边打洞、吃鱼的“水耗子”。水耗子学名水鼩鼱。又称麝鼠、青根貂。“水耗子”是一种体型较大的水陆两栖物种,其经济价值很高,皮板结实、坚韧耐磨而轻柔、绒毛丰厚细软、沥水性强,有保暖性和遇水不湿的特性,仅次于水赖皮,是制作皮大衣、皮帽子、围脖的上好材料。<br><br> 水塘抽干了,这些水耗子受到惊吓也从洞内跑了出来,在水塘里捉鱼的人,看到这么大水耗子就围攻抓了起来。因为失去了水,洞口又被我们堵了起来。经过一番较量几只凶猛、露着大板牙可以把铁锨咬出牙印的“水耗子”终于被我们捉住了,牛师傅解下鞋带,又找来绳子将其捆绑结实,然后吊在小树上将其剥皮。原来牛师傅最懂行,我们认为的“水耗子”,牛师傅却深知它的价值,这就是百姓说的“麝鼠”、“旱獭”,其皮毛在当时是很珍贵的。<div><br></div><div> 牛师傅将“水耗子“的皮剥下后,在一旁观看的飞机驾驶员们说:“这个肉你们要是不要就送给我们吧,同时叫来大师傅将水耗子肉收了起来。原来,这些驾驶员多是广东籍,他们连老鼠肉都吃,更深知这种在水里靠吃鱼、虾生存的“麝鼠”其美味更是无比的。另外,当时驾驶员的伙食标准虽然每天大约2元多,他们又都是单独小灶,但是,他们也是处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br></div> 大师傅将麝鼠肉经过冷水浸泡做了2道美食:一道是“红烧麝鼠肉,一道是“麝鼠肉炖土豆”,驾驶员们还亲自将2道菜送来一些让我们品尝。别说,味道还真很鲜美,要不是亲眼看见还真吃不出来是水耗子肉。<br><br> 夜间执勤十分辛苦,虽然是6月中旬,但是黑龙江夜间的天气还是比较寒冷的,一般我们夜间都穿着秋衣、秋裤,有时候还要披上军大衣。除了寒冷外最难熬的是吃完夜班饭后,凌晨1点至3点是人最疲乏的时候,有时困得连走路都要睡着,为了防止瞌睡,这个时候都是围着停机坪奔跑,后来和班长学会了“擒拿拳”,困了就一遍遍的练习拳术。<div><br></div><div> 当东边天空刚刚发白,远处田地开始灰蒙蒙起来,野外草甸子里的布谷鸟开始一声、一声地鸣叫,人也突然精神起来,一点困意也没有了,伸伸僵硬的腿、扭扭酸痛的腰,冲着原野喊几嗓子也算是解除了一夜的疲劳。<br><br> 每当夜班我都会早早地让班长回去休息,我自己勤快些、辛苦些不停的巡逻。因为机场食堂有机组人员就餐,他们的伙食标准高每天都有些鸡或肉类,食堂的垃圾堆避免不了地经常有骨头丢弃,这样就招来了附近二部落和16连的狗来寻食。<br><br> 这天半夜零时以后,我一个人从厨房内吃完大师傅给我们预留的夜班饭,透过厨房外烧火间的窗口,隐约看见前面垃圾堆上有条很大的狗在寻食,就轻轻地子弹上膛对准十几米开外的黑影。可是天太黑看不见准星和标尺位置,此时又不敢开灯。正在犯愁时,突然发现黑暗中有几只忽明忽暗的“萤火虫”在闪耀,就捉了将其挤压在标尺缺口和准星上,哎,别说还真灵验,将两处亮点对准前方的黑影,三点一线扣动扳机“乒”,一声尖锐哀号的惨叫,可是狗没有倒下,而是一边尖叫、一边向16连方向跑去。不一会儿,16连全连的狗都狂叫了起来,在漆黑的夜里叫声持续了很久才平息。<br></div> 第二天我交完班回去,班长就问我:狗呢?打着了吗?虽然我让班长回去休息,可是他并没有睡,还是听到了枪声才问我打狗的事情。我说打伤后跑向16连了。<br><br> 早上,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以往,每天不到4点牛师傅就早早来到了机场,可是今天都快9点了,牛师傅才姗姗来迟。平时我们班长经常喜欢和牛师傅开玩笑,今天看牛师傅来的这么晚,就开玩笑地问道:“老牛,今天怎么起来晚了,夜里干啥了……”?<br><br> 牛师傅阴沉着脸说:“嗨,别提了,昨晚半夜俺家的大黄(狗)不知咋地了,从外面跑回来趴在窝里狂叫不止,我半夜出去查看,黑乎乎的我啥也没看清,今早上一看大黄死在狗窝里了,肚子上还有个血窟窿不知是啥咬的。班长一听马上知道了是咋回事,就笑着说:牛师傅,剥了皮拿来大家吃狗肉吧,牛师傅悲伤地说:俺可不舍地吃,俺家大黄是我从小养到大感情老深了,早上让俺到地头挖坑给埋了。<br><br> 原来,牛师傅经常带领他家的大黄来机场食堂捡剩菜剩饭喂狗,因为他家的大黄狗个头很大食量也大,如果每天喂食的话相当养了一头猪,所以没事就带着大黄来“蹭饭”。大黄白天来吃馋了,晚上就偷偷地来食堂垃圾堆寻找吃的,不想让我们当做入侵者误杀了。<br><br> 我们知道牛师傅与大黄的感情,所以吓得我们谁也不敢再提起此事。自1975年我上大学离开了16团,直到48年后,在大连与新华老乡喝酒时,再次提到牛之平师傅及好友牛家常才道出了这个使我感到歉意半生的秘密。 (五)、深山寻宝 <br><br> 1972年秋,团里成立了由军务股现役军人南相文股长带队,我们45连几个身强力壮、枪法好的年轻人和一位老猎人带路的寻宝队,他们带足了子弹、选好了枪械、备足了干粮,就进山去寻宝了。<div><br></div><div> 原来,据组建伏尔基河农场时期的老荣军王喜庭(是我好友王国学、王国庆的父亲)讲;他在50年代初期,每年都参加农场组织的冬伐队,因他的枪法好、又有一支从鹤立荣军学校带过来的“七九式”步枪,所以他负责打猎以改善采伐队的生活。</div><div><br></div><div> 有一天,他只身背着枪进入采伐点附近的原始森林打猎,可是到了下午除了几只野兔、野鸡外,没有更大的收获。正当他准备返回时,发现有一头野猪从草丛中出来,他快速地开枪,不想这头野猪太大,又因七九式步枪是在三八式步枪基础上改进的,采用与三八式相同的6.5mm子弹,所以子弹在野猪屁股上穿了个眼又从腰部出去了,这头受伤的野猪一溜烟地向密林深处跑去。他顺着血印“码踪”(循着足迹追猎的方法)紧追不舍,很快就感到周围的树木越来越高、越密,然后就进入到了一座四周高山环绕着的山坳里,他想这里定是野猪的老窝了,如果再打上2头就够采伐队吃上几天了。可是当他进入到山坳里后发现树木突然明显地稀疏和矮了很多,使这位战争年代常年在大山里打游击和解放后常在森林里打猎的人,明显感到这些树木不是多年生的原始森林,从树木年轮上估算也就是十多年的树龄。他也没多想,一心在寻找野猪的老巢。眼睛看着四周,脚下突然被什么绊了一下,低头一看才发现脚下是一条被杂草覆盖、锈迹斑斑、通向前方山底下的钢轨。他心头一震想:在这荒芜人烟的大山里怎么会有条铁路钢轨呢?不过,还是老荣军艺高胆大就又向前走了一段,发现在矮树丛里还有一栋灰白色苇席编织棚盖的席棚子,不过伸手一触苇席编织的棚盖马上就粉碎了。 <br></div><div><br></div><div> 席棚子里堆放着成捆的铁锨和洋镐,他取出一把铁锨查看发现并没有上锈,用手指一弹钢声脆响。又拎起一把洋镐查看发现镐尖锋利,只不过是镐把的木柄已经有些风化。<br><br> 王喜庭紧张地端着枪顺着铁轨向前寻去,铁轨的枕木虽然已经被杂草覆盖,但还是很结实,钢轨一直通向山根底下一个被部分碎石掩盖的洞口,里面黑洞洞的。洞口周围的碎石上已经长满了拳头粗细并与周围同样高的灌木。<br></div> 王喜庭这才想起老鹤岗人传说的解放前有位被日本军队拉进山里修建山洞的民工,山洞修好后成车的军用物质被搬运进洞内,然后把山洞口炸塌。日本军人事后把修建山洞的民工全部地残忍杀害,而这位老人是受重伤后被别的尸体压在下面才逃过一劫,解放后这位唯幸存者向鹤岗市政府报告了这个事件。所以,当年日本军人在附近深山隐藏重要物质一事,在当地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据说鹤岗市政府也派人进山寻找过都是无果。<br><br> 山里天黑的早,加上山高林密,王喜庭不敢停留也顾不得再寻找受伤的野猪,转身回到席棚子拿起一把铁锨和洋镐,又绕出山口登上山顶看着下面的山坳,为了做好记号,他把洋镐立在山顶一棵独立的松树下,以备再来寻找。<br><br> 原来,16团寻宝队带路的老猎人正是当年进山打伤野猪并发现钢轨和山洞的王喜庭老荣军。而此时,16团正在修建铁路专用线、地下油库和物资仓库,正愁缺少钢轨和原材料,所以团里决定根据王喜庭老荣军提供的线索和当年鹤岗市幸存民工在山里为日本军队修建物资储备洞的传说,准备进山去“寻宝”的。<br><br> 因为是秋天,寻宝团队进山不到一周便空手而归。原来这个季节大山仍是山高林密、树叶茂盛,就是爬到山顶、站在高处也因树叶遮挡看不出几十米远,别说观察远处和山坳了,很多时候在树林中穿梭都会迷路。没办法只得提前返回,准备待严冬树叶落光可以看得更远一些再来。<div><br><div> 过了春节的3月初,黑龙江正是冰天雪地的时节,远山一片洁白,山林树木除了树梢枝条在寒风中抖动外,树干都是光秃秃、直挺挺地站立着。寻宝队趁着这个季节又进山了。<br></div></div><div><br></div><div> 这一天,王喜庭老荣军带着寻宝队已经翻越了两个山头,还是没有找到当年那座山,更没有发现他当年放在松树下的洋镐,看来今天又要空手而归返回到山下的宿营点了。正在大家饥肠辘辘、疲惫地顺着山坡走下经过一块突出的岩石时,只听脚下一声低沉的吼叫,声音长久地在山林间回荡。大家惊恐地停下脚步不知所措,还是王喜庭老荣军胆大并反应快捷,迅速端起枪并躲到一块岩石旁。这时,只见从大家脚下的岩石后面晃头晃脑地钻出了一头几百斤重的大黑熊,站立后挺起一人多高的身子四处张望。<br></div> 这突如其来的事件令大家都傻眼了,老荣军快速开了一枪,这时其他人也反应过来,步枪、冲锋枪同时开火直打得黑熊满身窟窿。枪虽然停了下来,不过枪声还在大家耳朵里嗡嗡地回响着。正在大家认为平安无事准备前去查看战果时,只听脚下又传来吱吱的叫声,吓得大家急忙寻找躲避的地方,可是等了好长时间也没见有黑熊出来,大家分析洞里可能是小熊崽,几个胆大的下去趴在洞口一看,确实洞里有2只还没有断奶的小熊崽。这样,大家只得下山找来爬犁拖着几百斤重的大黑熊、抱着2只小熊返回。<br><br> 山野可能是经过几十年的变迁、或是老人记忆力不佳,经过十多天的辛苦这次又没有找到隐藏严密的日军军用物质,最后只得空手而归。<br><br> 2只没有断奶的小熊被带回了连队饲养。小黑熊迷糊着小眼睛、傻头傻脑的十分可爱,开始知青们都争相带着玩耍、喂养。小黑熊长得很快,一个多月后就野性大发,开始挠人、咬人,二、三个月就长得百斤重了,连队在食堂西侧用6公分厚的跳板给它们搭建了一个窝。可是这2只野性十足的家伙还是用爪子将木板挖破、在地下打洞向外逃跑,为了防止再挖洞逃跑,知青们将其带到团卫生队,将黑熊的指甲都给拔掉了还是圈不住,野性十足的黑熊可以翻过高高的围栏逃出去。<br><br> 小的时候,知青们常带领它们去“山乡食堂”捡剩饭,这两个家伙逃跑后就直奔“山乡食堂”,进去就将客人的餐桌掀翻争抢地上的饭菜,吓得客人四处逃窜。<div><br></div><div> 后来,这2只闯了大祸的黑熊还是经团首长批示执行了枪决而结束了生命。原因是黑熊越长越大吃得太多连队也供不起它们了,这两只黑熊又逃出去并越过铁丝网到了隔壁的工业五连,而铁丝网边上就是工业五连的一个女厕所,正巧有个女青年在厕所蹲着方便,不想这2个家伙进去后将女青年撞倒就吃起粪便来,这下可闯了大祸,女知青从此被吓出了病根并告到了团里,最后,由我们45连战士用步枪将其堵在厕所内击毙。据说,熊胆和熊掌都上交到给了团部,我们全连也还是美美地吃了一顿红烧熊肉。<br></div> 我虽然经过短暂3年多的兵团半军事化磨炼和工作经历,但使我在人生道路上始终还保持着兵团人的素质。在后期大学的教学、医疗、科研等工作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原则性、组织性、纪律性及过硬的作风,保持着对疾病诊疗、手术方案制定及效果论证的严谨作风。短暂的兵团经历磨练了吃苦耐劳的意志,也培养了团结紧张积极上进的工作素养,受益匪浅! <br>  <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1/11/25 于大连</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div><font color="#ff8a00"><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魅力新华之栏~~场外见闻</b></h1><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div></b></font></h1>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末代皇帝》的第三位皇妃竟是16团的战友</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 杜恒</font><br></div> 由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的《末代皇帝》曾狂揽9座奥斯卡小金人,也是第一部获得中国政府的允许,进入故宫实地拍摄的西方电影。这部电影里,云集了陈冲、卢燕、尊龙、邬君梅等一批璀璨巨星。但就连曾任文化部副部长的英若诚、大导演陈凯歌在里面也只是饰演一个战犯管理所所长或皇城护卫队队长的小角色。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溥仪第三位皇妃谭玉玲的扮演者竟然是我们16团工业1连(加工厂)的战友李光力。<br><br> 李光力是北京54中“老初二”,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1968年7月分配到加工厂的8名女生中,唯有她不是外馆中学的。李光力高高的个头儿,性格像个男孩子,干起活儿从不息力,文笔也非常好,喜欢帮助别人,很快从我们中脱颖而出。她曾担任过工业1连和18连的排长。回京后,在一家全民工厂工作。1978年,历经“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后,她成为全国第一批统考生,学习经济管理,成为当年一员难求的佼佼者,毕业后在中信集团工作。 <br><br> 李光力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表演基础的训练,甚至工业1连的宣传队她都没有参加过,为什么这部巨著能够选中她来扮演溥仪的第三位皇妃?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该片摄制是外方,且制作定位是国外市场,所以都是用英语表演的。在80年代,国内的外语人才很少,即能听懂又能对话的表演人才实在难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星探来到了中信国际大厦,面对一群穿戴时尚的上班族,一眼相中了气质外貌与剧中人物相吻合的李光力——高挑的身材,一双有神的眼睛。通过化妆造型,得到了外籍导演的最终认可。机遇都是给有实力的人准备的。看着剧照,为我们16团的战友能够参加这样的巨制,有这样的经历而赞叹!<div><br></div><div><font color="#b06fbb"> (作者简介:网名、实名杜恒,北京知青,1968年下乡到16团工业1连。曾在中国包装装潢设计公司、中国出口商品研究所担任财务部经理。1995年至2003年在中国驻芬兰使馆经商处及马达加斯加使馆经商处任二等秘书、一等秘书。)</font><br></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ff8a00">--------------------------</font></b></div><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魅力新华之栏~~玩转新华</b></font></h1></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ff8a00">--------------------------</font></b></div></b></h1>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新华二库</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杨立君</font><br></div> 各位游客朋友:<br><br> 欢迎你来新华生态旅游,今天,我们所要去的地点是新华农场二库。<div><br></div><div> 有人可能要问,二库?顾名思义,不就是第二水库吗?对!二库就是第二水库。“那有什么好看的?”错!此水库非彼水库也!二库区别于闹市风景区的特点在于它的生机、生态、天然、自然。<br><br> 说起二库,还有一段来历呢。那是在60年前,在新华农场12作业站北部,有6个互相连接贯通的自然泡沼,居中最大的第二个泡子仿佛一座莲蓬,另外5个泡子犹如莲花的花瓣围坐四周,其浑然天成的造型宛如盛开的莲花,因此,又被称为“五大莲池”。<br><br> 1954年,新华农场的前身,刚刚成立不久的鹤立河农场为了解决稻田灌溉问题,对这几个泡子加以修建,形成了6个水库,共有固定水面7750亩。后来,由于自然的原因,只剩下现在的二库和毗邻的三库、小六库。<br><br> 二库,以其天然的水面和多种野生动植物而诱人、动人、迷人,堪称人间仙境。仅野生鱼类就有黑鱼、狗鱼、葫芦籽、柳根子、河蟹、河蚌、河虾等10余种;野生禽类有天鹅、野鸡、野鸭、白鹭、苍鹭等50余种;野生花草树木有百合、马兰、芍药、金针、槐树、榆树、松树、柞树等40余种。<br><br> 好了,不多说了。百闻不如一见,大家实地看一看就都知道了。<br></div> 各位游客朋友,前面我说过,我们这次旅游是一次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了解和体验,更加明确保护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促进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br><br> 各位游客朋友,眼前这个所在地便是传说中的二库。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烟波浩渺的3000亩水面、墨绿的芦苇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那不时掠过水面的是野鸡、野鸭;那远处树梢上落着的白白的鸟群是近年来从南方下乡,已扎根北大荒的白鹭。快看!那刚刚从水面上飞起的是一只钓鱼郎,嘴上还衔着一条倒霉的小鱼。据这里的承包人王立伟介绍,二库的鱼全是以水中的生物为食,不需要投放任何饲料,大约需要5年才能成熟,所以,味道独特,营养价值高。每到夏末秋初,来这里摸河蚌、捞河虾、采菱角的人络绎不绝,个个都是满载而归。<br><br> 大家再往库区的外围看,绿草地上是姹紫嫣红的野花:那鲜红似火的是百合花;酱紫似锻的是马兰花;鹅黄似绒的是金针花;洁白似乳的是芍药花。走在草丛中,时常会惊飞野鸭子,走过去,便可以捡到一窝热乎乎的野鸭蛋。当年知青在农场时,经常利用假日到二库采摘金针菜,捡拾野鸭蛋作为当地土特产带回城里。<br><br> 大家再看那库边上一排别墅式的小木屋和二层小楼,是承包人为接待游客专门建造的饭店和旅店。每逢假日,一批批来自本场、新华镇、鹤岗、佳木斯的游人便成群结队地来到二库,享用这里的“生态鱼”。慢慢地,吃鱼发展成钓鱼。慢慢地,“食客”又发展成“游客”,形成良性循环。现在,到二库垂钓、采摘、戏水、品鱼已成为一种时尚。许多外地的摄影、绘画、文学爱好者纷纷到此采风、写真。二库每年接待外地游客达7000余人次。<br><div><br></div><div> 近年来,新华农场逐渐认识到二库的特色价值,开始对这里的生态环境优势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现已修筑了一条长达11.8公里的通村观光路,并在公路两侧栽上了云杉。为了保护湿地,农场禁止在二库周边放牧畜禽或搞“小开荒”。<br></div> 如今,二库已成为集水上娱乐、垂钓、餐饮及水产养殖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并且同其所在的稻香管理区的科技示范园区、新华镇的朝鲜族村落一起,构成了一条得天独厚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线。<br><br> 欢迎大家再次到新华二库做客。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ff8a00">--------------------------</font></b></div><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魅力新华之栏~~联谊活动</b></font></h1></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ff8a00">--------------------------</font></b></div></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喜庆新华坛友联谊会成立11周年</font></h3> 每年的10月,新华坛友联谊会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庆贺自已的生日。2021年,当然也不会列外。<br><br> 10月10日,新华联谊会的坛友乘车沿鹤岗市环城路游览时代大桥、清源湖、松鹤公园、西外环、北外环、东山公园、青山管理区农田观景台,下午15时,由鹤名路、鹤团路、宝新路返回新华。<br><br> 按照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联谊会本着不出市,近郊游,而且,活动全部在室外进行,人人佩戴口罩,个个车辆消毒,并带有纯酒精湿巾。一路上,新华坛友用手机、相机、无人机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拍摄和记录了沿途和所到之处的景观。 <br><br> 《宝泉岭论坛》新华坛友联谊会成立于2010年10月18日,联谊会的宗旨是:传承知青文化、继承北大荒精神;欢迎、接待海内外知青和各界人士及其子女、在外的北大荒人回访北大荒;为建设北大荒出谋划策、为二次开发北大荒贡献力量;联谊会随时随地安排来华坛友的行程和接待工作。<br><br>   11年来,新华联谊会的坛友接待、迎送北京、天津、上海、杭州、温州、西安、武汉、石家庄、沈阳、哈尔滨、加拿大、荷兰以及省内和海外的千余名坛友。所有费用都是新华联谊会坛友们个人承担的。新华坛友联谊会、伏尔基河摄影协会是新华两个充满正能量的民间组织。在即将出版的新华农场第三卷场史中,可能会有下列的记述: 自2010年以来,在农场这片土地上,自发性的成立了一个文化团体,名字叫《宝泉岭论坛》新华坛友联谊会。这个带有浓郁文化味道的联谊会,不断的发展壮大,几年后,组织成为一个几十人的先进活动团队。他们主要人物有:孺子牛、老虹、文力仙子、老兵团,小本地、李大帅、万道霞光、碧水连天、非主流、阿Q、秀丽芬芳、每周一诌、樱花、志金冈、丁一等等。他们有机关干部,有农民,农场职工,有学生,有个体户,还有教师。年龄上,有年过七旬的老人,还有十几岁的孩子,共同融合在一起。他们积极向上,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在各种媒体发表大大小小的文章,图片,视频,各种文化作品,宣传农场,弘扬正气,传播北大荒黑土地优良传统,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做了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情。 这些年来,为农场做了很多分内分外的大事小情,传递正能量,沟通内外,加强信息联络,让时间没有因为距离而产生沟辙。在现代媒体的便捷交流下,把农场内外,密密实实地编织一道又一道无形的网络,建成了完美的大家园。<br><br> 这些年来,协助农场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知青和其他形式的客人。对于大量的知青回访,联谊会的主要成员,提前进行联络和协调,周到细致进行组织策划。几年中,就知青百人团,几十人团,十几人团的回访,其工作量是庞大的。联谊会成员,在这个期间,会张罗一切琐事,忙前忙后,跑前跑后,尽地主之谊,已经成为他们分内之事。几天下来,也是忙的筋疲力尽,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却毫无怨言。<br><br>  他们中间的很多人,为了和外界更好的沟通,不断的自己掏腰包,搭建了一个又一个交际平台。这个团体的成立和运营,为农场中间层和未来层的年轻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更多经验和启发。<br><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文《魅力新华》编辑部</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本组照片由王传飞提供</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鹤农医院同仁胶东行见闻</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冬健</font><br></div> 胶东七月的天,碧蓝深邃,比42年前的1979年2月,那个初春寒冷的北方有着太大的温差。鹤立河解体、我们分离,从此天各一方……昌哥一声令下,家中琐事全不顾,走!我们聚会去!路途遥远、交通拥挤,挡不住我们健康胶东行的脚步;炎炎烈日、七月流火,遮不住我们喜相逢的灿烂笑容……<br><br> 当昌哥邀请我担任本次胶东游的领队时,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尽管我在威海定居的40年当中,游遍了胶东的山山水水,熟悉每一处的风土人情,但是,由于我对鹤立河人怀有深厚的感情,对医院的哥姐们很多人也都熟悉,心中十分挂念。所以,我也想借这个机会见上他(她)们一面。42年的期盼、42年的思念、42年的惦记,终于让昌哥圆了我心中的梦……<br><br> 当我到宾馆迎接大家时,第一个报到的是廉哥郑姐夫妇,这是一对相濡以沫、淳朴善良、老实厚道、让人省心的老人,后来实践印证了这些。廉大哥是参游人员岁数最大的,今年79岁。旅游中,他经常搀扶着78岁的马青江大夫过马路、上台阶,就连上厕所也紧随其后,怕眼睛不好的马大夫摔倒,此情此景,让无数人看了都为之动容。之后,从杭州赶来的一高一矮、面带笑容的李春华和祁映雪两位姐姐,到现在我还忘不了分别那天,二位姐姐每人买个大西瓜给大家吃,捧在胸前累得满头大汗的情景。<br><br> 我在大厅里听到窗外刹车声,定睛一看,这不是有情有义的超哥和从未谋面的超嫂吗?我大步流星走到从出租车里走下来的超哥前,来个激情大拥抱,超嫂在一旁抿着嘴笑。然后两人从出租车的后备厢里搬出一包又一包的东西,包装上写着:白酒、红酒、帽子、水杯,超哥和超嫂脸上身上全都湿漉漉的,汗水浸透了衣衫。超哥继承了老爸爸的好品德好思想,待人热情,办事周全,甘于奉献。叮嘱大家注意安全,让我们温暖在心头,感恩在心间,怀着愉快的心情,每天穿梭在旅游隧道的美好时光中…… 韩晓玲姐姐如期而至,她上下打量我,然后第一句话就对我说:“终于见到冬健群主了,不,我应该叫你领队。你看起来也不太胖呀!”我美滋滋的趴在她耳边说:“晓玲姐,我最喜欢别人说我瘦了,不瞒姐说,我为了这次聚会瘦了20多斤,腿走起路来也不那么沉了,一定能轻快的陪你们去爬山,去逛风景”。我们在游崂山时,我才知道晓玲姐为了这次聚会,吃了很多止痛药,拖着患类风湿的双腿咬牙登上了崂山顶峰,我和她是我们仅有五人登上山顶中的其中两人。<br><br> 冬青姐、爱玲姐的到来,让我激动得手舞足蹈,上去就拉着二位漂亮迷人的姐姐照相,冬青姐一把搂着我说:“冬健,我是你三姐,你还能认出我吗?”我说:“当然能认出啊!你年轻时长得真秀气,夏天穿一件蓝色半袖、胸前绣着一朵花的衬衫可好看了。”冬青姐紧接着说:“对,对,那都多少年了你还记得呀!”然后我说:“我是电脑”,说完后我伸了一下舌头。三姐说:“听我大姐说过你记忆好,可不是咋滴!”我回头一看听我和三姐对话笑咪咪的爱玲姐时,我说:“爱玲姐,你还记得我吗?咱可是大院里前后住不远的邻居啊!<br><br> 从温州赶来的黄汉伦大哥和新华姐心中有祖国,牢记党的生日永不忘,还买来了小红旗、每人一个,在行驶的客车里,指挥大家歌唱党的生日,带领大家举旗欢庆时的一幕幕一桩桩往事,现在让我们回想起来仍激情满怀,那是我长这么大过得最难忘最激动人心的党的生日……哪里有新华姐,哪里就是欢腾的海洋;哪里有新华姐,哪里就有甜美的笑声。<br><br> 爱玲姐在腿部受伤不舒服的情况下,为我们大家表演节目、又扭又跳、引航高歌、彝族舞曲娥娜多姿的身影,富有激情的表演在她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让我们观赏得意犹未尽…… 刚放下行李,气喘吁吁的张茂民与胡敏夫妇走到我身边,拍着我肩膀说:“冬健,我是你茂民哥、我是你四姐胡敏。”我太熟悉这对夫妇了,茂民哥是我二哥王二小的同学,胡敏姐在照相馆工作。在旅游中,我看到茂民哥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体贴胡敏姐,休息时我和茂民哥开玩笑说:“茂民哥,你和我四姐真是恩爱夫妻,让人眼馋,你老实交代,你是用什么手段把咱场红色公主胡敏姐给娶回家的?茂民哥慢声吞语的说:“咱当时小伙也不差呀!”在一旁呵呵大笑的胡敏姐说:“冬健,你还不知道吧,我俩是祥国大哥和昌哥给做的媒”。我一听,这么硬气的“媒婆”哟,真应验了那句话,三观合才能聚缘,才能走得远,祝好人一生平安……<br><br> 士元大哥和桂香嫂子风尘仆仆赶到,嫂子一下子抱住了我关切地说:“让你等半天啦,你站这么久累不累呀!”我说:“不累,就是想见你们,你们从那么远过来又坐了很久的车更辛苦,快到房间休息休息吧。”在我一再劝说下,张大哥才把行李放进房间,然后也没顾上休息,就出去为大家寻找自助晚餐的地方去了。我忘不了士元大哥看到我左眼红肿“长针眼”,晚饭后又寻找药店给我买了一大堆口服的、外用的药,让我感动不已。在以后的旅游中,他们夫妇又给大家买水果、旷泉水和啤酒,让大家念念不忘。<br><br> 陆续赶来的邹妮娜、于丽华、周丽娜围着我说:“冬健,我们仨是你大哥的同学,你一定转达我们仨对你大哥的问候!”随同姐姐参游的邹妮佳一下子拉住我的手说:“冬健,我是你二哥同学,这次能不能见到你二哥呀?”我说:“我二哥和郭龙海还有郭水华在青岛要见你和茂民哥、海军哥的。”妮佳姐听后,一脸的高兴和满足,马上把这个消息传递给同学茂民、海军,真是同学感情深似海啊! 小时候,我和董艳还有王欣欣的妹妹王微微是最好的闺蜜,那时候我们仨总在一起玩,时常谈论国内外新闻和校园里发生的有趣的事。微微家养了一只大花猫,我和董艳都很喜欢,总去上微微家逗猫玩,每次都能看到欣欣姐穿着白大褂,梳着两条长长的辫子,细高的身材,优雅而又文静的样子。几十年过去了,欣欣姐一点没变,还是那么温文尔雅,落落大方。<br><br> 当吕淑芹姐姐一见到我时,眼角湿润的说:“冬健,我们佳木斯一别快二年了,真挺想你,你啥时候有时间到北京去玩,一定住我家里。”吕姐真是讲义气重感情的人啊!<br><br> 马青江叔叔与张淑珍阿姨是我父辈的好朋友,一见到他们我真正感到时光流逝、岁月更迭,他们经历了太多,也都见老了,但仍然相爱如初。马叔叔的嗓音嘹亮高亢、我耳畔时常响起“送战友、默默无语两眼泪”的声音……张阿姨风趣幽默,早年曾当过我妈妈那一代人的妇女主任,经常和各种性格的妇女打过交道,因而健谈嘴碴子嘎嘎溜。二位老人曾在游玩荣成海草房时意外走失过,她一见到我就说:“胖丫,我们没丢,我们再也不敢了……”<br><br> 夕虹、宇红姐妹是我最钦佩和喜欢的人,一见面我们就拥抱在一起,发小情、学妹情、姊妹情全都交织在一起。这刘氏姐妹是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典型代表。她俩带的行李件件都很重,摞起来比她俩人头都高,行李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大到雨伞防晒衣、小到口罩药品针头线脑,只要你需要保证能提供,而且还不只是我们这一次旅游这样做,而是每次参加旅游夕虹姐都是这样做的。这是一种心里装着别人,温暖别人,大爱无疆的精神。<br><br> 薛大哥和程伟姐姐是这次旅游当中我认为最恩爱的夫妻。我经常看到薛大哥搀扶着膝盖受‘半月板’折磨的程伟姐姐爬上爬下。走累了,他俩会休息一下,薛大哥给程伟姐姐捋捋刘海,擦一擦脸上的汗珠;程伟姐姐会为薛大哥打开一瓶水,深情的望着他一口一口喝下,然后还会问:“你还喝吗?”此情此景感动无数的人,愿你们永远如初恋般一样甜蜜美好。 昌哥是我最佩服的优秀知青的代表。他在我500人的大群里正能量满满,制作了很多歌颂知青岁月、歌颂农场老干部、歌颂身边同事、感恩黑土地的美篇。他以细腻的笔触,饱蘸着几十年人生风雨积淀起来的浓情,唤醒了许多曾经被遗忘、被漠视、被躁动所淹没的记忆、体验和希冀。从一集集美篇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化的感觉到昌哥的文化底蕴的厚重与扎实,你都会有一种崇敬心情油然而生。通过这一次近距离的接触了昌哥,使我对他更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新的了解、新的发现。昌哥是一位严于律己、宽厚待人、事无巨细、讲理讲情、工作认真、以身作则、爱憎分明的好人。他每件事儿都办得让你感到舒服和心悦诚服。他是一位知识全面,基本功扎实,古今中外、名人趣事、典故传说、一路上娓娓道来,让你听得如醉如痴的人。昌哥就是用他的座右铭“厚德载物”践行着自己的言行。<br><br> 昌嫂是一位口齿伶俐、办事利索、知识丰富,做事严谨的人。她顶着炎炎的烈日,汗流浃背,不厌其烦的为每一位家人们拍照。一张不好重来,姿势不对重摆,纱巾颜色不对重戴,队型不齐重排,等等。这一天几百张的照片在她的手机里滚滚流动;晚上,在别人已进入梦乡时,她还要戴上老花镜,一张张的筛选。照片上有闭眼的,她用特技把眼睛睁开;有纱巾挡住身边人的脸庞时,她用特技把纱巾移开……群里发的几千张照片里,昌嫂拍的照片占了2/3,她所照的照片色彩明朗、光线适中,人员面庞清晰,笑容灿烂,漂亮迷人,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昌嫂就是一位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世界上最好的嫂子。<div><br></div><div> 人品是啥?人品是做人的根本,人品是做事的前提,人品是为人处世的必备条件,人品是成功失败的关键因素。如果说,我们这次胶东游取得了圆满成功,那绝对离不开昌哥昌嫂、士元哥士元嫂及医群“家事委员会”的正确指导和好人品的感召。<br></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ff8a00">--------------------------</font></b></div></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魅力新华之栏~~书画长廊</font></b></h1><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ff8a00">--------------------------</font></b></div></b>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作者:孙玉忱</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作者:戴启文</font></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div><font color="#ff8a00"><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魅力新华之栏~~诗词歌赋</b></h1><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div></b></font></h1>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虞美人•乡愁</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蒋明飞</font><br></div> (词林正韵 南唐李煜体)<br><br> 朦胧月色云飞渡,孤寂天涯路。<br> 归鸿翔夜徙途忙。独把一樽愁酒.<br> 望家乡。<br><br> 举杯邀月思情起,谁把乡愁寄。<br> 冷辉与我醉长空。几次重逢梦里。<br> 竟无终。 <font color="#b06fbb"> (作者简介:实名蒋明飞,男,1959年生于新华农场(原伏尔基河农场一分场)。现已退休,定居烟台,喜欢文学,近年来学习格律诗词的创作。)</font> 心系新华永不变<br><br> 朱震武<br><br> 伴随网友游神洲<br> 北京南京太平沟<br> 农垦时光最难忘<br> 最美还是北大荒<br> 曾经辉煌六十年<br> 农垦凤凰已涅槃<br> 无论大家走多远<br> 心系新华永不变 <font color="#b06fbb"> (作者简介:曾用名朱武,现名朱震武,1956年出生伏尔基河农场15队,1972年新华农场二中高中毕业,1973年分配到16团24连工作。1978年调二师化肥厂(后改宝泉岭管局建筑公司)曾任副经理,总工程师。2016年退休,现定居深圳。)</font>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div><font color="#ff8a00"><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魅力新华之栏~~摄影天地</b></h1><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div></b></font></h1>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孙洪臣</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李凯忠</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李凯忠</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李凯忠</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耿全</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孙洪臣</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孙洪臣</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孙洪臣</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孙洪臣</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孙洪臣</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王传飞</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王传飞</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李晓峰</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李晓峰</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王传飞</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王传飞</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王传飞</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王建防</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王建防</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王建防</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王建防</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王建防</font></h3><div> <font color="#b06fbb">(作者简介:实名王建防,1977年参加工作,随后参军,转业后,供职于农场公安局直至离休。伏尔基河影协会员。)</font><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div><font color="#ff8a00"><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魅力新华之栏~~浪漫石友</b></h1><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div></b></font></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一位爱上石头的摄影家》</font></h3> 一位爱好摄影40多年的老摄影家,近些年居然喜欢上了石头,还摆弄的有模有样乐在其中,常与人津津乐道。这位就是新华分公司退休干部杨振东,杨老先生是中国摄影家协会资深会员。通过自身的文化积淀,在接触赏石艺术中迸发出自身特有的赏石理念,加入中国观赏石协会后,更有多幅赏石作品随之荣获国石网等网络赏石比赛大奖。<br><br> 他常讲: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个人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其根本在于利用自身文化结构不断创造的新兴之美,借此激发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良性生活。摄影和藏石赏石都是如此,并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因为艺术本身就有一种魅力,这种魅力是在不可预见和无法解释中形成的。<br><br> 藏石赏石是经过作者的现场发现,细微观察,用心领会。在发现与分析中作出选择。这是一种哲学思维,心灵选择。藏者对赏石的感人因素做出即兴反应,并从题材本身获取需要集中表现艺术的、美的元素。从感情、色彩画面及造型技巧等方面,使人们获得美好的精神享受。一旦机遇、灵感和艺术行为与赏石奇妙的结合起来,必然会出现不寻常的作品。 <br><br> 把一个沉睡着的石头转化为永恒的艺术作品,焕发出艺术生命,需要画家的眼力、作家的灵感、音乐家的激情、指挥家的果断和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力求发掘出石头的内涵和韵味,使作品艺术品位再次升华,来向自己和众人阐明艺术表现的意图。<br><br> 我们借助三种形象进行思维组合:观察到的形象、想象中的形象和创造出来的形象。将三者同时兼而用之。去发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创作出优秀的观赏石作品。 <br><br> 一方石头弘扬一种精神,一方石头传承一种文化,喜欢赏石,走近赏石,她会让我们收获心里的愉悦和美的感受,从而使我们更加敬畏自然和生命,更加热爱生活。 <br><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来源:《大庆市观赏石协会》微信平台</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div><font color="#ff8a00"><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魅力新华之栏~~谈天说地</b></h1><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div></b></font></h1>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说说“新华联谊会”</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舵轮</font><br></div> 怎么回来都快一个礼拜了才想起来说?<div><br><div> 我有私心,容后细说。<br><br>  先得从欢迎“面粉厂司务长”莅临北京聚会说起。<br></div></div><div>那日,进门儿第一眼就看见刘兄茂新,闲聊之中说起新华,就说到“新华联谊会”,说他与付洪亮、闫滨刚某年某月某日大“三九”天驾车奔宝泉岭,走的高速上,不知怎么的叫新华方面知晓行程,非让他们在鹤立出口出高速,等出来一看,“丁一”、“老虹”、“小本地”等人在收费站顶风冒雪地迎着他们,再往后的事情不用说了,就更让他们非常的感动了!<br><br> 我这次也是。本来我想,去年也是这个时候稍晚来的新华,联谊会诸位请了我们。今年又来,咱不能光进不出不是,于情于理也得回请一下啊。于是我提前申请,告知老婆我将如何如何,怎么这么办,老婆对我此举大加赞赏,掏出一千元给我做为预算。我当时是既喜又惊,喜的是,老婆真给力,面子是大大地有了;惊的是,真像赵本山小品里说的,平时老婆她都是一块一块地给我钱,今儿真是太敞亮啦!感觉美极啦!<br><br> 没想到不行。上了“尜尜香”二楼,我准备在柜台先预付押金,结果就被“文力仙子”等女同志给拦下了,正在拉扯之中,“丁一”出来,握手寒暄几句,不由分说,一把就将我拽进了包间儿。<br><br> 中途,我想利用方便的机会,再次接近柜台,服务员告知,里边有话,不予接受,得,完事再说吧。<br><br> 宴罢,再试,再次遭到阻挠,“丁一”拉住我说:“岳哥,让你付费指定是不可能的,我们会算账,新华菜便宜,等我们到了北京,再让你破费吧。”<br><br> 理儿倒是这么个理儿,谁知道“新华联谊会”的诸位给不给我这个机会呢?不久前已经有过这事,联谊会某某同志,还是比较熟悉的朋友,来时不哼不哈,走时溜之乎也,真郁闷,打个电话,吃我们一顿烤鸭子怎么了?让我们略微地表示一下地主之谊,怎么就那么难呢?<br><br> 再则。牛家常主席和我老婆是同学,请来了农场张书记,使宴会规格儿提高,看张书记一口一个“胡姐”“姐夫”地叫,农场会因此给宴请招待费掏钱吗?还不是得在座的新华诸位、企业家、老板等啥啥制。</div> 受之有愧,于心不安啊。<br><br> 毫不夸张地说,新华诸位对知青的情分那是像:<br><br> 春天般的温暖;<br> 夏日一样的火热;<br> 秋天里的敞亮爽快;<br> 冬季冰雪般晶莹剔透。<br><br> 我说了“新华联谊会”,从会长到诸位对来新华的知青,待人接物如何如何热情,回头各位,前往宝泉岭探亲的,访友的,观光的,旅游的,慕名前来新华,我不是给“新华联谊会”诸位增加负担,没事儿找事儿吗?<div><br><div> 这就是我的私心。<br><br> 新华较之去年发展更大了,好多项目竣工了。不说别的,宽阔的,划有黄白行车分道线的,倍儿平的沥青路面的向阳街;安着倒计时屏的路口信号灯闪烁着;两边儿的高楼;茂盛的绿化带;造型别致的,似曾相识的路灯;类似北京外饰的出租车;一晃神儿,这是旧日我熟悉的新华场部吗?<br><br> 对了,朝阳街,就是原来运输连后边的那条道,改成机动车只准由西往东行驶,由东往西禁行了,哈哈,新华小城市有单行路了。<br><br> 由G201国道进入新华的三条主要干道:向阳街、朝阳街、景阳街,双向都有监控探头。<br><br> 顺便介绍一下,新华的马路,东西向的为“街”,南北向的叫“路”。我忒笨,照了相不会鼓捣,发不上来,榆木脑袋瓜子不开窍,别人怎么教也学不会,急人。<br><br>  新华交通便利。<br><div><br></div></div></div> 坐汽车,走高速可从鹤立出口下道,201国道鹤大公路(鹤岗至大连)穿新华而过。出佳木斯火车站就有到新华的大客,老“山乡食堂”旧址及原工业6连的部分,是客运车辆必停的站。<br><br> 坐火车,以铁路运行图来看,哈尔滨、佳木斯至鹤岗、宝泉岭、鹤北的各次列车,必经新华站。<br><br> 坐飞机……那差了点儿,目前只能在佳木斯东郊机场降落,新华农场原15、16连之间倒是有飞机场,可那是简易机场,只供撒药的安2、运5飞机降落,对不起您,不能降落波音737、空客320。这是“差了点儿”吗?<br><br>  ……这是介绍新华发展、交通便利吗?不是往新华招人哪。 <font color="#b06fbb"> (作者简介:网名舵轮,实名岳书臣,北京知青,1969年下乡到16团运输连,解放汽车司机,返城后,在农业部车队工作。《宝泉岭论坛》优秀会员。)</font>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div><font color="#ff8a00"><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魅力新华之栏~~传奇故事</b></h1><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div></b></font></h1>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巨岩磐石佑新华》</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石喇子 </font></div> 在新华农场知青文化广场和文化宫的身后有一块占地面积数千平方米的彩色沥青广场,供大家休闲娱乐,集会演出,运动健身的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广场。<div><br></div><div> 广场四角矗立着四根50多米长的白色探照灯杆,高能LED探照灯把广场照的通明瓦亮。近70年树龄的垂柳在广场东西两侧傲然挺立,茂密的枝头引来雀鸣蝶舞,欢快的喜鹊上窜下跳,成群的大家贼飞来跃去。夏日清晨,娇凤黄鹂,黄眉柳莺,绣眼百灵,争鸣靓嗓,悠扬婉转,鹦鹉学舌,幽默风趣,就连喜欢凑热闹的松鸦,野鹨时不时来乘凉歇息。<br><br> 最惹人喜欢的是垂柳的枝条,从树冠抽发出来的枝条从树冠一直垂到地面,纤细的柳条如串串辫结幽绿娇嫩,随风婆裟。柔细的枝条摇曳摆动,宛如少女披肩发妩媚多姿,风摆杨柳楚楚动人。</div><div><br><div> 广场中心安装一处音乐喷泉,并配有七彩霓虹喷泉能变换20多种水流造型,中心水柱随着音乐的节奏高低能够直喷50米远。环绕中心水柱有7层63个喷头交叉,互动,旋转时而向内喷云吐雾,时而向外天女散花,忽左交相缠绕,忽右分道扬飙,加上霓虹灯转换不同色彩,梦幻游离,云蒸霞蔚畅快淋漓。每到周末,围观的社区民众竞相拍照留影赞不绝口。<br><br> 广场西南角独树一帜是一块棕色花岗岩巨大原石,端坐在由人工抛光的黑色大理石镶嵌的基座上。这块巨石长十余米,宽四米,厚两米略加。花岗岩石高大挺拔,浑厚威猛,微微凸起的顶端像一尊刚劲不阿,铿锵不肆,坚不可摧的忠诚卫士在守护着新华这片热土。这块花岗岩巨石是由农场党委委员环保局局长张培学踏访近两个月在小兴安岭深处铁力市桃山林业局悬羊峰顶寻觅到的。<br></div></div> 说起这块巨石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值得一提。张培学遍访伊春,嘉阴,金山屯,朗乡,翠峦,乌伊岭,铁力等崇山峻岭,苦于条件限制,穷途末路时连饥代饿夜宿凌云山明命寺。关于明命寺的创建,还流传着一段动人的传说呢。<br><br> 传说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元始天尊有一夜正在参禅悟道之时,偶见东北方向凌云升腾,金光普照,金光从东北方向飞来,绕其仙体元始天尊大悦。次日晨便派弟子通天道长下落凡尘传道,并寻觅凌云升腾金光闪现之地。<br><br> 通天道长领命来到凡间向东北方向前行寻觅,经长途跋涉来到了奉天(沈阳)暂住奉天一道观内修行参禅,传经布道。<br><br> 数十年后一日,通天道长正凝神参禅悟道之时,凌云又从东北方向升腾,金光大显,通天道长一惊,想起此次下凡尘的使命,第二日急匆匆向北寻来。由于受到昨夜的一惊,今又急匆匆的赶路,体力不支染上了风寒。通天道长强忍病痛,来到了绥化慈云宫寺庙,并在此养病。通天道长这一病就沉疴不起,无力继续前行,但自己又受命于师元始天尊,只好把寻找东北方向凌云升腾之地及传道之重任托付于在慈云宫修行的孙永庆真人,此后通天道长化做一缕青烟复命去了。<div><br></div><div> 孙永庆原是辽宁人,生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光绪10年(1884年),34岁时出家于绥化慈云宫,属龙门正宗第17代道师刘教贤弟子。光绪24年,即1898年,48岁的孙永庆秉承通天道长遗命,偕师弟刘永钟,从绥化慈云宫向东北方向寻来,行了数百里来到了铁山包一深山之中。孙永庆则在深山隐居修行。<br></div><div><br></div><div> 一日孙真人修行时偶见东南方向凌云浮现,随即动身追逐凌云来到了凌云显现之地。随即孙真人顶礼膜拜,并仔细观察此地:山下是一大片开阔的沼泽湿地,一人多深的野草中间生有成排的杂树,树荫掩映处是一条蜿蜒曲折的蛇行小河流入池塘。整个凌云山形酷似匍匐在沼泽边上饮水的“大龟”。“0”是大泽北沿高高隆起的小山包。孙真人惊叹凌云山这绝佳的佛道修行胜地,遂将此山定名为凌云山。孙道士遂有了建庙修宇之念。时有善士将此一带山地数十垧舍与孙道士。<br><br> 建庙工程于光绪31年(1905年)正式启动,翌年建成太圣宫混元殿,后又有善人将荒地百余垧捐予建庙,作为供道士们衣食之需的后勤基地。孙真人大开山门,广收弟子,大力开荒种地。<br></div> 从此,庙产渐丰,财气渐旺,寺院建设工程也就不仅有了可靠的后勤保障,也有了坚实的人力基础,孙永庆真人修行有道的名声也不径而走,名气愈来愈大,辽宁建昌县乐乐堂募化生甘儒和主管李钟山先后慕名来访。李钟山通《易经》,晓阴阳,擅风水。他的到来,进一步证实了凌云山风水地脉奇绝之说,帮助孙永庆勘定了建庙之址且广发修庙之倡。与此同时,孙道士还带领众弟子徒步数千里,走访各地名寺古刹,为明命寺的修建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施工,历经十余载,终于建成了这东北闻名遐迩,佛教道教合一的明命寺。<br><br> 入住明命寺后,新华人张培学把近20多天跋山涉水劳累奔波寻找石材的事情向寺庙道人述说一遍,道长被张培学虔诚所动,给他指了一条道说,必须徒步向东走到悬羊峰下,悬羊峰东麓有许多奇形怪石,倚天长矗数十万年,汲取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佑此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若得此宝物,必须替天行道,普渡众生,心存善念,不可诳语,妄自菲薄,避遭天谴。<br><br> 顺着道长指引的方向新华人张培学果真发现这块重达80多吨神型灵煜巨石,和当地政府联系好后用斤不落滚木移至山脚,再用重型卡车运回新华。<br><br> 新华人像迎接新娘一样把巨石迎进彩门。两台吊装50吨的起重机悬挂红色彩绸彩球吊起巨石,在离地面不到30公分时,一辆起重机偌大的油丝绳断裂,发生险情,现场指挥起吊的姜副场长,赶紧下令放下巨石,疏散观众,更换缆绳。吩咐停当后姜副场长俯下身,面对镇山巨石跪倒在地,虔诚地磕了三个响头,口中念念有词,起身后又鞠了三个躬。热心的居民从家中拿来鞭炮点燃,围着巨石转了一圈后灵石安卧就位。著名书法家龚学勤遒劲有力,明快流畅的笔锋书写“华苑”两个升斗大字,镌刻在石壁中央,为广场增添仰天慕地,肃穆雅斓的庄重景观。<br><br> 此后,新华农场涌现出一批保护鸟类爱护环境的志愿者,每周都有志愿者在树丛投食饲喂野生鸟类,即使冬天也不间断。学校也组织学生在广场两边的树林中为鸟搭窝筑巢,让小精灵们与人们和谐相处,保洁员每天为灵石擦拭护理。<br>  <br> 生机盎然的新华农场政通人和,迈步高歌前进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div><font color="#ff8a00"><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魅力新华之栏~~家乡印象</b></h1><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div></b></font></h1>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前进中的爱华社区》</fon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丁一</font><br></div> 在南北长、东西窄、地势狭长呈长方形,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的区域里,居住着近800户居民,3个居民委,18个居民小组,一个11栋楼群的鸿祥之家小区,这便是新华镇爱华社区。<br><br> 爱华社区成立于2005年1月,共有工作人员7人,办公总面积600余平米,设有党建活动室,综治办公室,劳动保障便民办事大厅,时间银行,残联,主任,副主任,网格长办公室。爱华社区党支部现有49名党员,常年开展各项活动。<br><br> 自爱华社区成立以来,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这一工作目标,不断强化责任落实,强化环境治理,规范整顿、重点打造“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程。2018年,社区积极协助市、区棚改办对4委平房进行了棚改拆迁,工作中,认真研读棚改政策,严格程序要求,把握好时间节点,协调解决影响棚改推进的矛盾和问题。同时,通过入户宣传、短信平台、宣传单等方式,让广大拆迁户知晓棚改相关政策法规,引导更多群众理解和支持棚改拆迁工作。截至目前,已有400多户居民完成拆迁并置换和搬进了楼房。<br><br> 自2020年2月起,新冠病毒打乱了近800多户居民的正常生活,爱华社区、居民、志愿者纷纷行动起来,投身于这场前所未有的疫情防控中来,因为他们知道: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这道防线守住了,就能有效阻击疫情蔓延、扩散。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中,爱华社区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了一场全民行动的战疫,织牢织密防控疫情网格。社区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居民都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社区的动员能力,通过网格化、数百次的地毯式管理、排查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户、到人,又连续多个夜晚对社区空房轮番式的夜查,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截至目前,爱华社区在构筑群防群控的疫情防控工作严阵以待,井井有序。<br><br> 16年来,爱华社区在党务党建,两学一做,不忘初心,三会一课,安全防范,防火防盗,信访维稳,劳动保障,扶贫救济,环境卫生,精神文明,文化建设,计划生育,文明创建,民事调解,社区矫正,疫情防控,育苗接种,秸秆禁烧,扫黑除恶,非洲猪瘟,棚户改造,社区建设,文体活动等工作中付出了全身心的努力与辛勤的汗水,营造了一个和谐、文明、整洁的社区。 社区精神文明与文化建设<br><br> 爱华艺术团<br><br> 爱华艺术团成立于2012年10月,共有成员30余人,艺术团的队员大多是来自爱华社区离退休人员,他(她)们热爱生活,喜爱音乐、歌曲、说唱、戏曲、舞蹈等艺术,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信心。爱华艺术团自成立以来,一直活跃在社区、乡村文艺舞台上,为居民公益演出,并多次代表社区、新华镇参加市、区演出,深受好评。艺术团自编自演了许多反映社区发生的感人事,用这些身边感人的事教育了一批批人。同时,艺术团还积极参加“文化下乡”活动,为广大农民送上了一台台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让民众感受到了社区对他们的关爱与敬意。在社区广场文艺活动中,艺术团的节目年年获得好评,深受社区居民喜爱。<br><br> 爱华舞蹈队<br><br> 爱华舞蹈队在二委格长林秀云同志的带领下,队员由少到多,最高时有队员30余人,平均年龄超过50岁,由爱好舞蹈表演以及有舞蹈天赋的社区居民组成。她们以兴趣爱好为定位基础,凭着一腔热情和不懈的努力,经过多年的努力与磨合,已经成长为一个具有表演性的群体。自舞蹈队成立以来,已多次参加镇、区公开演出和舞蹈展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br><br> 爱华保洁队<br><br> 爱华保洁队常年担负辖区内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哈肇公路、镇前路、园区路等处的卫生清洁以及辖区内的美化绿化等工作,为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爱华保洁队的队员冬顶严寒,夏冒酷暑,早起晚归,披星戴月,个个出色,人人优秀,不怕脏,不怕累,关键时刻顶的上,紧要关头冲在前,是一支作风硬朗、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社区居民信得过的队伍。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本组照片由丁一提供</font></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div><font color="#ff8a00"><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魅力新华之栏~~怀旧照片</b></h1><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div></b></font></h1>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b06fbb">感谢所有提供老照片的热情新华人</font></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div><font color="#ff8a00"><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魅力新华之栏~~激情鹤立河</b></h1><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div></b></font></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李新民</font></h3> 第一个雨季 平原涨大水<br><br>  7月份是东北的雨季,接连下了几天大雨,场子北面的水库决堤了,十分场被淹没在漫漫的大水中。当时还没来得及修好完整的排水系统,与外界的交通都断了。这时,我们才明白老连长为什么一再地要求在雨季前挖好大路两旁的排水沟。<br><br>  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平原涨大水会是这样的。那无边无际的大平原,只见涌进来的水,却不见有水排出去,水位上涨得很快。起先是西边屋子里进水了,再后来几个“马架子”都进水了。场长来了,连长也来了,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各个连的自救工作。<br><br>  男生们只穿着一条短裤,拿着铁锨在齐腿深的水中摸索着,切割草垡子,把草垡子一块块地垒在“马架子”的周围。形成一道长方形的堤坝后,就组织人用脸盆往外舀水,室内的水位下降了。由于水位还在不断地上涨,我们只能不断地加强堤坝的高度和厚度。最后堤坝加到有两米高时,外面的水位已超过了我们的板床,门口的沙袋也已挡不住那汹涌的大水。无情的洪水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流进来。外面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大伙都坐在自己那一米宽都不到的位子上,茫然着脸看那鞋子,盆子随着水的流动漂来又漂过去。<br><br>  勇敢的男同胞或趟水,或者是划着船(大铁锅)给女生们送馒头和水。当时搭马架子时肯定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水灾,我住的马架子就是一头高一头低,低的那头水上炕了,大伙都挤到一处,东西也是噼哩啪啦地掉到水里。有年纪小点的哭了,这个时候最想家了。我们的女连长是个本场的干部,有近40岁的样子,她劝着劝着也陪着流起了眼泪。<br><br>  雨终于停了,但是水退得很慢,既无法干活粮食又运不进来,还有不少人得了病。又过了几天,稍微能开马车后,决定将十分场的人员撤离到周边分场。<div><br></div><div> 第一次大迁途 第一次发高烧<br><br>  马车终于停在我住的马架子门前了,年纪大我几岁的姐姐们早已手脚麻利的打好行李,有哥哥弟弟同来的姐妹也都准备妥当了,扛着、背着上了第一趟马车。我偏偏在这个时候得了痢疾,全身没有一点力气。幸好有从小一起长大的小姐妹陪着我一边哭一边收拾行李(那时住在同马架子里的人之间还没有很熟悉)。<br></div> 连长在门外一声高过一声的催促声,马车老板甩鞭子的啪啪声,紧张的我们更加手忙脚乱起来,深怕错过了这最后一班车。踩着泥趟着水,慌慌张张地把东西往马车上摞,很费劲地上了马车还没等坐稳,那马车就开动了,一下子把我从车上摔了下来,浑身是泥地被同伴又拽了上去。有惊无险地到了五分场时已经天黑了。晚上我就发起了高烧,小姐妹整晚陪着照顾我,迷糊中只听到小姐妹“不要死,不要死”的哽咽声。<br><br>  天一亮,她就去了医务室。哭着求大夫,只为了给我争取一针青霉素(那时青霉素还是紧缺药物)。我不禁感叹!那时人的生命力是如此的顽强,只一针青霉素我就退烧了,又吃了点叫不上来名的药片,几天后慢慢康复了。我永远感谢我的小姐妹!有些事,按现代人的眼光看来已难以理解,但我把它记了下来,因为它是真实的;有些情,按某些人的标准看来微不足道,我也把它记下来,因为那是平凡而伟大的。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div><font color="#ff8a00"><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魅力新华之栏~~信息平台</b></h1><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div></b></font></h1> 8月29日晚19时《魅力新华》第5期公发以后,引起省内外新华人的普遍关注,美篇评论区,编辑部、编委、主编等依旧收到几十条信息,对《魅力新华》提出了诚恳的建议与不足,编辑部坦诚接受并会积极改进,借此,谢谢所有关注《魅力新华》的读者。自上期开始,根据读者的建议,特将字号增大。另,如果在文章或图片后,没有看到作者简介,请翻看“往期回看”。以下是编辑部梳理的部分忠实读者与省内外热心人士的评述。 <font color="#ff8a00"> wenjie(闻捷)的评语:</font><br><br> 真棒,图片美得没边了!哈哈。 回忆文章让我们这些老知青又回到了新华——伏尔基河畔!家常,孙局,丁一辛苦了!<br><br>轻舟的评语:<br><br> 丁一,《魅力新华》,最爱莫过故乡人。<br><br> 轻舟对《新华风光》栏目照片的评语:<br><br> 世上万物原本都是黑的,色彩是光在眼睛中的幻影。突出了黑,眼前忽然感到清晰了。<br><br> <font color="#ff8a00"> 扈桂兰的评语:</font><br><br> 丁一你好,看到了这期的《魅力新华》,工业5连战友们几个月的努力,在主编张怡贤、张思纯领衔主抓的纪念文集,捐赠给场史馆,透过这个窗口了解新华农场的发展。你们辛苦了!<br><br> <font color="#ff8a00"> 冬健的评语:</font><br><br> 看了《魅力新华》第5期后久久不能平静。<br><br> 我陶醉于那一张张新华农场美丽的秋天风景照。秋天的新华,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春一样可爱、夏一样热情、冬一样迷人。<div><br></div><div> 新华的秋天,具有黄金的特征:庄重、深沉、和平、富有,人到中年的我把秋天当做我心中最美好的季节。秋天,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孕育了成功的希望。抬眼望去,好一片金色的稻田,该收割了,秋意更浓了!<br><br> 看了王传飞写的”永义村”这篇文章挺有感触,小时候就听说过新华镇有个永义村,没想到这个村现在发展得这么富裕,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画卷。这篇文章说那个年代,农场人吃小麦白面馒头,农村人多数都是玉米面大饼子或窝窝头,而这个村开始学习附近朝鲜族村种水稻吃上大米饭了。<br><br> 说起吃大米饭,我想起我家刚搬到莲江口农场住时,我们农场是以大米为主,几乎家家顿顿是吃大米饭;附近小屯吃的是粗粮和一点白面,但他们没有像永义村那样,改种水稻,而是那些农民开动脑筋,拿尼龙衫和我们换大米吃。我记得有一天,一个小屯来的妇女在我家窗外喊“尼龙衫换大米喽“,我当时18岁,正是爱美的年龄,就央求我妈给我换一件白色、胸前有一朵红花、高领的尼龙衫穿,我妈用了10斤大米非常不情愿的换来了那件尼龙衫。那件尼龙衫陪伴我走过那段美好的青春岁月。<br></div> 看了戎小熊写的“五个女拖拉机手”这篇文章,也让我想起了我们鹤立河农场第一代女拖拉机手陶玉琴阿姨的故事。我知道她是新中国的第一批女拖拉机手。十几岁参加革命,经过学习,掌握了驾驶拖拉机的技术后,响应党的号召,义无反顾的从北京投身到开发北大荒的洪流之中。驾驶拖拉机,呼唤那沉睡的荒原,使其成为祖国的大粮仓。我虽然没亲眼见过陶阿姨当年驾驶拖拉机驰骋在荒原上的飒爽英姿,但我却能想象出她那阳光般灿烂和自豪的笑容。之后,从哈尔滨下乡来的张淑华等人成了知青年代拖拉机手,与文章中所描述的那几位女拖拉机手一样,为农场的建设贡献了青春。<br><br> 看了闻捷写的”大荒旧闻录”这篇文章后,为藏连长这位文革的无辜受害者、山东大汉倔强的性格、不怒自威的形象、干工作认真踏实的态度、关心同志火一般热情、忍受冤屈干革命的劲头、将生命献给深爱的北大荒的精神而感染着、感动着……我们鹤立河农场有一大批像藏连长如同我父辈一样的转业官兵和全国各地赶来的垦荒人向原野宣战,开垦荒地、搭马架子、天当被地当床、辛苦劳作,成立了一个又一个分场,建了一栋又一栋厂房和民居,修了六座灌溉水库,垒了一道又一道监狱土墙……<br><br> 藏连长的形象与性格描写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功笔。<br><br> 张培顺写的“艺术真实”这篇文章真实还原了那个年代的知青渴望读好书、文艺宣传队带给贫瘠之地的精神上的愉悦以及侯宝林与马季大师来新华演出的盛况。 <font color="#ff8a00"> 徐绍泽的评语</font>:<br><br> 游览了《魅力新华》,感到很贴近,回顾新华历史,也让我知道了更多的知青战友奋斗的故事。那是我们共同生活,奉献了青春的地方。<br><br> <font color="#ff8a00"> 牛桂兰的评语:</font><div><br> 图文并茂、意境优美,回味过去、情深谊长,讴歌生活、展望未来,激励读者、积极进取!<div><br></div><div> <font color="#ff8a00"> 顺风的评语:</font></div><div><br> 《魅力新华》美篇越办越漂亮了!新华人用现代手法展现今日的辉煌,老知青用真实的往事回忆火红的青春,新华人跨越千里万里用炽热的真情凝聚友谊,赞美新华这片神奇的土地,图文并茂,故事精彩,堪称完美!衷心感谢每一位编委,每一位拍摄,写作的战友,坛友,朋友,是你们用真心,真诚,真意烹饪了这一道道精神文化大餐,链接着每一位新华人!谢谢!</div><div><br> 祝福大家幸福吉祥!快乐安康!<br><br> <font color="#ff8a00"> 石喇子的评语:</font><br><br> 新华人讲自己的故事,写故乡风情热土,拍新华的美景人物,是宣传新华,让新华故事走出黑土地,飞到祖国的大江南北,给各地人民送去一股清新带有浓烈的边陲小镇和煦东北风! <br><br> <font color="#ff8a00">昌哥的评语:</font><br><br> 图文并茂!宣传新华、赞美新华,魅力新华,大美新华!赞!<br><br> <font color="#ff8a00">于杭国的评语:</font><br><br> 读了李新民那篇难忘知青岁月,我的记忆油然而生,有幸在十分场呆了近6年时光,忆苦思甜,永世难忘……。<br><br> <font color="#ff8a00">幽兰的评语:</font><br><br> 谢谢各位作者给我们写出这么美好的作品,让我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br><br> <font color="#ff8a00">二月春风的评语:</font><br><br> 新华农场是我的父母兄弟姐妹,艰苦奋斗,努力开垦奉献一生和青春的地方,新华农场的父老乡亲最勤劳,最善良,新华农场的土地是丰收的土地是最宽阔肥沃的土地。<br><br> <font color="#ff8a00">张京奎的评语:</font><br><br> 新华的新貌和旧闻,专业的写拍水准和业余爱好呈现,吸引了新华人阅读欣赏的目光。为《魅力新华》点赞!为家常、丁一点赞!<br></div></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往期回看</b></h1><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imtakoy"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魅力新华 第01期</a><a href="https://www.meipian.cn/3kd2yads"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魅力新华 第02期</a><a href="https://www.meipian.cn/3mjh88oo"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魅力新华 第03期</a><a href="https://www.meipian.cn/3osa0mx8"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魅力新华》第04期</a><a href="https://www.meipian.cn/3r9lqm2p"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魅力新华》第05期</a></p> 尊敬的读者:<br><br>  《魅力新华》共设55个栏目,出刊原则为每期根据图文内容在55个栏目中选用10--15个栏目制作,每期不定期,依据图文量而决定出刊的时间。编委会热诚欢迎过去和现在所有在新华(含原鹤立河农场、新华镇)工作、生活的广大读者积极支持《魅力新华》,踊跃投稿,来稿请附作者简介。<div><br></div><div> 《魅力新华》是综合性的电子期刊,也是新华两个民间协会主办的,不同于个人所制作的单幅美篇,尤其是在文字与篇幅上更不能与其相提并论。2021年4月,《魅力新华》创刊,年度内出刊6期,基本是处在试刊阶段,由于编委们经验不足,水平有限,不足之处,敬请谅解!2022年,我们会总结经验,改正不足,再接再厉,勇往直前,办好《魅力新华》。</div><div><br></div><div> 《魅力新华》衷心感谢广大读者、作者在过去的一年里,所给予的支持、关心、爱护,全体编委祝广大读者、作者新年快乐、事事顺心!<br><br> 以下是《魅力新华》栏目设置:<br><br><font color="#ff8a00"> 要闻回顾、新华风光<br> 原创文苑、知青家园<br> 知青文集、往事追忆<br> 家乡风貌、摄影天地<br> 书画长廊、音画视频<br> 剪纸篆刻、谈天说地<br> 生产经营、新华史库<br> 诗词歌赋、军垦岁月<br> 友好往来、书刊作品<br> 音乐歌曲、场镇共建<br> 生活常识、经验介绍<br> 旅游天地、新华山水<br> 开心乐园、怀旧照片<br> 退休生活、场外见闻<br> 浪漫石友、联谊活动<br> 学习园地、棋牌博弈<br> 单骑驴友、文体之声<br> 绿野田园、新华小吃<br> 小说连载、玩转新华<br> 职工之家、冰雪世界<br> 校园见闻、幼儿教育<br> 实用妙招、乡村风景<br> 养生保健、徒步自驾<br>  精彩博文、人物传记</font><br><font color="#ff8a00"> 新华日历、传奇故事<br> 辉煌新华、垦荒二代<br> 美术世界、信息平台<br> 激情鹤立河。(共计55个)</font><br><br><font color="#167efb"> 欢迎省内外新华人踊跃投稿共同办好《魅力新华》<br><br> 来稿请寄(附作者简介):2250081999@qq.com</font><div><font color="#167efb"><br></font><div><font color="#167efb"> 微电同步:13359586611<br><br> 佳禾文化传媒服务项目:专注于企业宣传片制作,广告、微电影、旅拍、大型活动策划拍摄等 沉稳大气、直击主题,实现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font><br></div></div></div>

知青

连队

摄影

我们

新华

战友

飞机

画册

北大荒

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