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刘焉,字君郎,大多数人可能对这个名字不太熟悉,没关系,你一定认识他提出的一个制度——州牧制</h3> <h3> 公元188年,刘焉向汉灵帝建言,提议用宗室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以安抚百姓,史称“废史立牧”,这也间接的造成了后来汉末诸侯割据的局面,当然,这都是后话。刘焉在向朝廷领了益州牧之后,派遣五斗米教的张鲁去攻打汉中,没想到在打下汉中之后张鲁直接截断了交通。于是,刘焉就以此为由切断了与朝廷的所有联系,据守益州。</h3> <h3> 那刘焉到底算不算一个枭雄呢?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三国杀的一句台词里看出一二,“非英杰不图?吾既谋之且射毕。”这句话其实来自于东晋史学家常璩的一句评价“刘焉气非英杰,图射侥幸。”大概意思就是说“刘焉这个人在气量上不能说是英杰,图谋到益州不过是侥幸罢了。”那么前一句话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是对常璩的回复了,大概意思也就是说“不是英杰就不能图谋了吗,我不仅图谋了,而且还已经获得完毕了。”在这一问一答中,刘焉的英雄气概一览无余。当然,刘焉是不可能听到东晋史学家对他的评价的,这只不过是游戏中的台词而已,刘焉到底是不是英杰还是看个人的理解。</h3> <h3> 当然,刘焉可不止甘心做一个小小的州牧。当初刘焉本想向朝廷领交州牧来避难,但侍中董扶告诉刘焉益州有天子气,于是又改领了益州牧。后来又听说吴苋有皇后命,于是又让自己的儿子刘瑁娶了吴苋。不过讽刺的是益州后来确实出了个皇帝不过不是他刘焉而是刘备,吴苋确实也做了皇后,不过不是刘璋的皇后而是刘备的皇后。</h3> <h3>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刘焉说: “神明不可虚要,天命不可妄冀,必然之验也。而刘焉闻董扶之辞则心存益土,听相者之言则求婚吴氏,遽造舆服,图窃神器,其惑甚矣。璋才非人雄,而据土乱世,负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见夺取,非不幸也。”仔细想想,刘焉辛苦一辈子却是为他人做嫁衣,也是挺可惜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