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蒸

爵武

<p class="ql-block">“絮蒸”是一道菜,更是天宝人独创的一个专用名词。 </p><p class="ql-block">在天宝人口中,“蒸”字有zhāi和zhǎng两种发音,读作zhāi时只作动词用,表述为大火短时间猛蒸之意,一般组词“蒸糕”。而 zhǎng则是天宝独有发音,视语言环境不同词性亦有区别,作形容词时与闷热词义类同,如:今天的天气真蒸啊;作动词则表示为隔水长时间焖蒸,如:蒸猪脚、蒸鸡;“絮蒸”是专有名词,“絮”取填塞之意,絮蒸就是猪肉下面填塞萝卜丝,大火蒸成天宝堂招牌菜——米粉猪肉蒸萝卜糊。 </p><p class="ql-block">絮蒸能作为天宝堂招牌菜,与“天宝人好压饭”的典故大有渊源。现代人生活在一个物资极度丰裕的社会,对粮食的感知顶多停留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层面,怎能想象煌煌中华五千年,真正能让普通百姓敞开肚皮吃饱喝足的岁月才不过最近三四十年。粮食金贵,只有亲历过“糠菜半年粮”、实实在在饿过肚皮的人才有切身感受。 </p><p class="ql-block">缺粮少吃的年代,即使是素有“金天宝”之称的天宝堂,白花花的米饭也不是一日三餐都能吃上。不过山里人客情好,客人进了门,烧水泡好茶,主妇赶紧去厨下,陪客人谈闲评是男人的事,总要留客人吃顿饭才好。厨下,洗米下甑,大灶生火,咸菜、粗菜家里倒是有现成的,鸡窝里摸出三颗刚下的蛋正好炒辣椒,搜家兜底再也寻不出半点荤腥,赶紧打发孩子去屠店割半刀五花肉,趁着灶上蒸饭旺火,弄一碗絮蒸才是天宝人待客之道。 </p><p class="ql-block">不消片刻,厨下备齐配料,萝卜切丝、生姜切粒、大蒜切丁一并放入海碗,撒入干米粉,加咸盐、酱油抓匀作底。另取一碗,拌出加盐米粉备用。肉一到,上好的五花洗净、切片蘸匀米粉,铺入海碗萝卜丝上,一层、两层、三层,直至堆出尖尖。起甑,锅底沸水投入粿架,海碗隔水而坐,再以饭甑笼住。柴干火旺,无需多管。 </p><p class="ql-block">饭熟,端菜上桌,辣椒炒蛋黄绿相间煞是好看,絮蒸火候正好,五花肉片裹着米粉透而不明,肉感十足、肉香扑鼻,撇起肉片,萝卜丝絮在碗底浸饱油汤,莹润绵软早成糊状。再摆三碗应季水菜,两荤三素正好下饭,照例由男人作陪,妇人在桌下只消看事做事。瞅得客人第二碗米饭又快见底,早从厨下盛来满满一碗,趁不注意,斜插上桌一下扣入客人碗内,“夹菜吃,夹菜吃,没菜饭要吃饱哈”,一边说一边又给客人碗中夹去一大块粉蒸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