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山长官司的后人们(三)

哄哄

<p class="ql-block">乡村振兴指导员调查手记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红寨的先人们又是从何而来</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深秋时节,我与一村一警何鹏一起去到红寨的一户人家访问,主人是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89岁了聊起来还谈笑风生,思维清晰。老人的追忆一下子把我们拉进了久远的时代。</p><p class="ql-block"> 祖上从江西省临江府大桥头而来,在雍正时期迁移到大白果树旁,老祖宗就蓄起的这棵白果树,到现在已经15代人了。</p><p class="ql-block"> 据调查了解,查氏家族在红寨的上坝安居乐业几百年,也出了一些人物。譬如说查超群,民国时期任湄潭县财政局局长,修了狮子桥到皂角桥的石板路,后又延伸直到水鸭子,现已损坏。</p><p class="ql-block"> 与查家一个时期从江西省临江府大桥头迁来上坝的还有宋家,已经11辈人了。立足于红寨这块乡土,也出去了不少人,有人在县里做官,还有人在贵阳曾任水利局局长。</p><p class="ql-block"> 上坝是红寨村民组的上坝,红寨是德荣村的红寨,在天城镇里都是颇有一些名气的。不仅因为这棵白果古树,而且是因为有一些历史的与现实的人物,闪现在这一方土地上。</p><p class="ql-block"> 譬如说大跃进时期,周围的大树都遭殃了,砍来烧了。大炼钢铁,周围的大树砍光了,村民们竟然打起这棵白果树的主意。但村民查庆安说白果树在他家院坝边,是他家的固有财产,由于此人在当地有点正能量的“凶”,才使白果树幸免于难。</p><p class="ql-block"> 而查庆伟老人是1933年生人,癸酉年属鸡。解放前读的湄中,浙大刚刚搬走。今年89岁了,解放初期教过民校。他曾吟诗一首:上坝千古银杏树,绿叶青枝顶白云。宾客羡慕古老树,来来往往起人群。</p><p class="ql-block"> 红寨也好,上坝也好。这一方水土的优势还在于地势平坦,良田万顷,是天城小镇的一块宝肋肉,所以说倍受外界关注。什么茶苗基地、药材基地与老干妈辣椒基地,县里都喜欢放在这里。因为这里不仅沃土万顷,而且离县城比较近。</p><p class="ql-block"> 当然啦,这里还有另外一番风景如画,在吸引人。不仅仅是那棵400年的银杏古树,更为神奇的是坝子之上的马鞍山,它也是湄潭县著名的老景点,在康熙县志上就有记载。是的,一旦走近这方土地,“石马对石人,当官不回头”的传说,在这里永远是一个摆不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一方土地的神奇。那巍然屹立的石马与石人永远站立在红寨上坝的群峰之巅,一早一晚,云雾缭绕,紫气东来,是那样的神秘莫测。而山下的白果古树又是一个神奇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据查庆伟老人回忆,小时候雷打过一回,撕了半边树皮下来,后来竟然长合拢如初,后生之后裔,如云梯可以攀爬上大树。这就是大树顽强的生命力。小时候的查氏后生们最爱顺着后裔之树向上爬,这也决定了他们后来努力拼搏的韧性。</p><p class="ql-block"> 2012大旱,那一年湄潭6.18洪灾后,紧接着就是3个月的大天干,连红寨上坝的村民都是靠政府家送水来吃。村民们有一天忽然发现:6月间的大白果树竟然开始黄叶落叶慢慢的枯萎了,村民们赶紧向上级报告,县林业局派人来打吊瓶输液,方才将大白果树救活过来。</p><p class="ql-block"> 还有,解放前榨菜油,村民们在白果树杆上用凿子凿了一个20公分,一尺深的洞,把油榨杆一端穿进去抵死榨油,搞了二三年,查超群一次回乡看到了,就给乡亲们说,怕把白果树弄死了,才将榨油木杆撤了下来。后来七八年才长拢,足见其生命力多顽强,竟然没受多大影响。</p><p class="ql-block"> 2008年夏季的一天,大约吃稍午的时候,因为下雨,人们都躲在家里。只听一声惊雷之下,轰的一声闷响,大树顶端的两股五六卡(直径30公分)的丫巴落了下来。人们急忙开门出去看究竟,忽然发现那么大的巨丫,竟然没有打着人(李攀会刚好进屋)和房子,均安然无恙,真是神奇!这棵古树掉丫巴这已是第二回。</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是上世纪七几年或80年,掉下来的丫巴要稍小一点。第二回掉下来的丫巴有合抱之木这么大,那是很吓人的。那么大的巨枝,竟然没有伤着房子一片瓦与人的一根毛,因为它下落的时候不是垂直的,这就神奇了,后来分析也许是风的作用。如果是垂直下落,那就难得说了。</p><p class="ql-block"> 2010年当地老党员杨英繁陪省林业科研所技术人员来此调查古树,化验树皮树根,证实这棵白果古树确有400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五几年查永清家修房子挖屋基,相隔百余米竟然发现白果树根像大碗那么粗。还有在隔了三四百米的地方,1966年大天干,村民们四处找水,挖龙洞二三丈深。据当地83岁的老人宋怀荣回忆,他说当年亲自参加挖的,挖出茶杯大小的这根白果树的根。</p><p class="ql-block"> 2019年春,前任县委书记到此检查工作时,有幸走到大白果树下一观,发现当地群众在白果树下挂红烧纸,长年累月的怕引起火灾,遂吩咐县林业局安排人,用红砖修筑了一圈围墙,将古树保护起来。</p><p class="ql-block"> 昨日入户调研,又一次经过大白果树下,同行的村委会何警官,抬头发现大白果树的一根枝丫开始长巴岩浆(一种治灼伤的灵药)衍生物,怀疑大树已经开始苍老了。</p><p class="ql-block"> 返回村里,与查医生说了此事,就在大白果树下居住的他,非常肯定的告诉我们,巴岩浆已经长了多年,一般古树长衍生物是正常的现象。不用担心,这棵大白果树还要活很多年呢。</p> <p class="ql-block">查庆伟老人所说的祖上最先是从江西临江府大桥头搬起过来的,这又引出一段“湖广填四川”历史,因为当时遵义市整个区域属于四川省管辖,后来才划入了贵州。</p> <p class="ql-block">采访后记:遇见查庆伟老人夫妇,让人顿时产生无限感叹与羡慕。这一对八九十岁的老人,虽说是生活在农村,却让我从他她身上,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而我们生活在城市条件比农村好,又让我们有什么理由一天去患得患失,感觉日常生活过的不好呢?这也算是我这一次深入农家采访的另一种收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责任编辑:仙谷山子</p><p class="ql-block">二次审核:凯歌</p><p class="ql-block">视觉:义泉本土文化研究中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