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边介绍了一些长沙百年私立名校,公立学校也该介绍一下。百年公立学校还真少,主要是旧中国政府没钱办教育,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签订的各种卖国条约把中国财政50年的收入,海关收入全部赔给了外国。</p><p class="ql-block">长沙第一所公立中学是创办于民国元年1912年的湖南省立一中,创建之初叫做湖南全省公立高等中学堂。1914年改名湖南省立一中。</p><p class="ql-block">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居然没有一所像样的公立学校?非也非也,县学 府学 国子监 书院组成封建社会公立学校架构。整个架构是为科举考试服务,考试的内容是四书五经,到明代开始还规定四书五经当用朱熹的注解。形式为八股文。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慈禧太后终于批准废除自隋唐以来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自丙午1906年开始,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抉择,产生的影响深远。县学 府学纷纷改做学堂,县学改为小学堂,府学改为中学堂。</p><p class="ql-block">为配合科举制度废除,1904年,清廷颁布 奏定学堂章程 内容非常多,规定了学制,小学9年,分初小高小,中学五年。规定了教学内容,仍然要学习四书五经,小学不学英文,中学必须开设英文。</p><p class="ql-block">1912年,民国建立后,谭廷闿担任湖南督都,谭廷闿虽然在清朝是立宪派并不是革命党,但是谭廷闿十分重视教育,他大力支持发展湖南教育,他在任期间许多私立学校成立。谭廷闿本人也是十分了不起的读书人,他是湖南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会试第一名称为会元,注意不是会员。会试第一名等于国考第一名读书真不是吹牛皮。民国成立,百废待举,尤其是清朝末年废除科举后,读书人的出路成了问题。谭廷闿提出要培养多数具备完全普通知识之国民,也就是要搞义务教育。召集大批湖南本地优秀士绅,准备建设一所成为全省样板校的高等级中学。</p><p class="ql-block">举全省各州县之力建设一所高级公立中学,可见这所学校起点非常之高,也从一个侧面可见当时政府十分穷,只能建设一所公办中学,哪像现在一个区一年都能建几所公办学校。在这之前,前清的长沙府学已经变为长郡中学,县学已经改办了长沙师范,贡院考试院则改为湖南优等师范,从湖南师范毕业的学生相当于过去的举人,共145名毕业生还没有工作,于是办一所全省第一的高等中学也可以安置师范生就业。这些毕业生私立学校不一定会聘用。看来就业率是任何社会都要优先考虑到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1912年三月,经湖南督都府批准,通过湖南省学制规范,准备成立湖南全省公立高等中学校,基本确立高中初中三三制,也就是各读三年,选定符定一为校长,符定一是前清秀才,是清朝废除科举后京师大学堂师范馆高材生,曾任岳麓书院山长,民国估计也在家待业。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前身,相当于过去的国子监。由光绪皇帝亲手创办。</p><p class="ql-block">1912年5月正式开学,学校开设高等班和普通班,普通班招收高小毕业生,清代的高小应该相当于现今初中,招收150人,报名2000多人,应该是学费低,毛泽东名列榜首录取,在这里读了一个学期,40年后,毛泽东视察长沙,专程看望了符定一老先生,握着他的手说,您永远是我的老师。符定一只当了一年校长。但是他治学严谨,学校又民主,并定下校训 公 勇 勤 朴,成为一中永久办学宗旨。符定一在政治上拥护袁世凯称帝,成为恢复帝制湖南筹备委员会委员。袁符定一长期在北洋政府任职高官,直到北洋政府垮台从此淡出。1915年,省政府又批准在衡阳常德建成省立二中 三中,1916年二中 三中停办合并到一中,定名省立第一中学。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引进了一大批名师。学校外语为特色,开设英德法三门外语,这在中学是很少见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后来的几年里,由于中国政局不稳,军阀混战,湖南局势也不稳定,从1916年袁世凯去世到1937年的二十年间一中换了十多任校长最长的干不过三年。</p> <p class="ql-block">1919年,中国爆发反帝反封建的全国性学生运动,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后,中国教育界发生一大变化,彻底废除男女不能同学的封建思想,全国各公立学校不论中学大学都不得拒绝男女同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大事,此前民国政府一直明文规定禁止男女同学,禁止男女同班上课,只能初小同班。一中从1922年开始招收女生入学。同时1922年,蔡元培等人参考美国学制指定了中国六三三学制,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小学六年,初中高中各三年。</p><p class="ql-block">一中的校园地址到处迁徙,荷花池 贡院坪 书院坪,1938年,抗战全面爆发,日军围困长沙,一中校园在文夕大火中被烧。省教育厅紧急命令湖南七所公立学校,包括长沙女子中学 一师范 高职 工业学校等合并一同搬迁。一中高中部一路搬迁到了安化。</p><p class="ql-block">1946年,抗战胜利,一中准备迁回长沙,但是书院坪校址已毁,只好选择清水塘附近校址,并一直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49年,湖南和平解放,人民政府接收省立一中,任命陈润清为校长,陈润清是湖南教育界老前辈,也是前清师范学堂理科毕业。1953年因患癌症去世。1952年,省立一中合并长沙清华私立学校成立新的长沙市一中。今天长沙市共有两所省教育厅直属中学,长沙市一中就是其一。一切延续建校之初,现在仍然是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别忘了要加上湖南省。</p><p class="ql-block">长沙市一中,一直是长沙四大名校之一,而且十分难考,高中录取分数线的天花板,近年来高考成绩在应试教育中谦逊他的弟弟长郡中学,列第三名。一中培养出很多人才,最著名的是毛泽东1912年读了一个学期,其次是朱镕基在此读高中。在长沙只有成绩优秀的学生才能进入一中读书,可望不可及。长沙市一中为民国元年湖南省政府兴办的第一所公办学校,群英荟萃,许多学生毕业后留学海外,我的亲戚中,只有我的姑妈是一中毕业。</p> <p class="ql-block">建国后毛泽东亲自看望一中老校长符定一</p> <p class="ql-block">我与长沙市一中中考成绩差20多分无缘,但是1996年在长沙市一中考点参加高考也算是有缘</p> <p class="ql-block">一中首任校长符定一与毛泽东关系密切,曾经赠送一本资治通鉴给毛泽东,在北京期间曾每月资助毛泽东五块大洋,1946年符定一去了延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