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厢的三片场

黄山黄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天,老城厢有点热,其原因是有三个拍电影的片场设在那儿。由梁朝伟、王一博和周迅等人主演的电影谍战片《无名》,近期在江阴街取景拍摄。利用将拆迁房屋改装而成的置景地,忽然成了一条穿越时空、具有浓浓民国风情的商街。一时间,引得许许多多的无名“演员”蜂拥而至,一时还真是大大抢了出演《无名》片子的那些大明星的风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位明星出演的片子在此拍摄</p> <p class="ql-block">  江阴街成了网红打卡地,打卡者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位无名“演员”非常契合场景</p> <p class="ql-block">  前两天拍片已经结束,但今早仍还有不少打卡者前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无名“演员”正躲在门后换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般还未消停,乔家路梓园和老西门金家坊那边也有电影场景在搭建。乔家路的梓园,是一处有来头的地方。梓园是王一亭长期的居住地,王一亭不仅是辛亥革命的功臣,还是造诣深厚的海派书画大家,与吴昌硕并尊为“海上双璧”,而且在金融、工商、教育、佛学、外交等诸多方面均颇有作为,尤其在慈善方面更是贡献巨大,曾以亿元巨资投身慈善事业,被誉为“民国慈善第一人”的美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史载,1922年11月13日,王一亭曾在梓园内设家宴招待途经上海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夫妇一行 。 “九一八”事变后,王一亭曾以满腔的义愤和爱国的激情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抗战期间,日本人试图迫使他出任伪职,但被他拒绝,出走香港,显示了一个中国人的骨气。1938年11月13日,王一亭病故于上海住所。</span></p> <p class="ql-block">  王一亭与爱因斯坦等在梓园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蔡震所摄梓园正面照及她的手绘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梓园成了“和平浴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和平浴室”相邻场景</p> <p class="ql-block">  建国书局,估计是戏中的共产党情报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元发桐油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电影广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已恢复梓园称号的门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废弃的片场道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乔家路的场景,也是民国风情的,好像是与江阴街的置景是相联系的,应该也是《无名》的一个片场。有报道说,《无名》讲述的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次日,汪伪政府跟随日本对英美宣战,日本象征性占领上海全境。随着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中国抗战形势也因此完全改变。中共地下党员冒险送出情报,破坏日蒋媾和,维护民族利益。或许选择在梓园拍摄,正是与王一亭传奇历史和老建筑特殊的历史背景有关?这些,恐怕是只有电影《无名》剧组能作出回答了。</span></p> <p class="ql-block">  中华路的环城绿带,此处是老西门(仪凤门)旧址。</p> <p class="ql-block">  绿带中设有记载百年前拆城填濠筑路史实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金家坊在中华路环城绿带后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早,收到了一位朋友发来的金家坊、西马街也有片场的信息,标题是《金家坊、西马街影视基地》。这标题显然是有问题的,利用即将改造地块设置的片场,怎么可能会成为影视基地?开发商建造天价住宅的获利,是那种不赚钱的片场根本无法相比的。估计,一旦片子拍完,那些场景就会与周边许许多多的旧房那样被铲车统统铲平。</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里是金家坊旧改基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姑娘们在此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里聚集的原来是“群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话是这么说,但好奇心还是使得我依然想前往该处看个究竟。于是,中午便骑了辆共享单车兴冲冲去了金家坊那边。到了老西门那边的方浜中路,但怎么也找不到西马街的进口,原来通道已经被旧改基地封了。这地方以前也从未进去过,但仗着对老城厢道路走向尚有所知晓的丁点优势,找到了旁边的小巷,一番七里八拐总算是找到了金家坊的入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阵欢欣之下抵近片场,眼见前面有一拨拨人群,心中暗喜总算是没有白来。进得金家坊,见左右两边景况有些不同。左边是路人三三两两,右边则是人群簇拥。咱也不喜欢凑热闹,先在左边边看看瞧瞧,边用手机拍几张相片。待拍过一些照片后,准备移步右边时,忽见一彪形大汉拦住了去路,说是前面正在拍片不得前往。再抬头仔细一看,果真是长枪短炮再加拍摄设备热闹非凡。</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小旅馆的店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住家门口的对联</p> <p class="ql-block">  电脑打印的菜单价目有些穿越了,若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节四通打字尚未普及何谈电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屋前的五斗橱和大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窗前的盆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熟悉的小街场景</p> <p class="ql-block">  忽被告知不得往前,前面正在拍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此之下,当然是进不了里面细细观看了。当问及何时拍片结束,那汉子回复起码得晚间,显然今天的“探营”是无法继续进行了,想来拍片结束后,那些场景也将不会好好保留,估计是无法看到真的场景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好在如今网络资源丰厚,完全可以通过共同分享弥补一下缺憾。如此,便借用一下三月的斋卤味的《金家坊、西马街影视基地》文中的图片,那些图片同样可以让人了解金家坊搭建的场景。从现场的字体、道具和景象等来看,属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电影《无名》场景年代显然不同。在金家坊画过《飞飞烟杂店》的画家蔡震,曾问过制作场景的工匠拍何片子,但他们的回复是不知道。</span></p> <p class="ql-block">  画家蔡震拍摄的照片与她画笔下的金家坊手绘作品《飞飞烟杂店》</p> <p class="ql-block">  阳光浴场,这招牌似乎是唬唬人的,那石库门内怎能设浴场?</p> <p class="ql-block">  烟杂店冷饮小广告中的老冰棍,露出创意者非上海人的马脚,上海人从不将棒冰叫冰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曾经非常熟悉的小街场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儿童们的最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家坊改造地块,位于明清两代上海县城的西北角,占地15公顷,由16 条街道、近500 幢房屋组成。2016 年初启动旧城改造项目之前,这里曾经生活着近5000 户居民。从16—18 世纪的古代地图看,这一带是城墙脚下、西门之内的空白地带。它远离政治中心,没有值得标注的机构和地名,甚至在地图上所占的面积也被大幅压缩。</span></p> <p class="ql-block">  《南市地名志》中的金家坊和西马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充满生活气息的小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研究人员发现,金家坊的街巷间,仍然依稀保留着500 年前城墙、城门和水道的位置;现存道路的宽度和走线,清晰地反映出哪些道路形成于古代,哪些建造于近代。这里各式各样的建筑物,几乎是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上海城市住宅演变的缩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选择改造前的金家坊设置电影场景,应该是这里具有典型的老城厢街巷特征,有着浓浓的旧城区社会风情,有着充满烟火气的都市生活气息。那一间间有着申城住宅建筑风格的老房子,那一条条唯有老城厢特有的街巷,曾是许多人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许多人心中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烟火气十足的街巷</p> <p class="ql-block">  从打印店的服务内容看,应该是21世纪的事情,但愿场景能与电影契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时光照相馆有数码影像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  书报亭中左上方的那张报纸,显然是有些穿越了,这置景的也有些太随意了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江阴街,人们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民国时代的上海滩,走进了旧时光。走进金家坊和西马街,使我们可以回望以往,似乎重新回到改革开放的初期,深情回味开始走向幸福生活的那份美好。这些地方似曾熟悉,因为那里有上海过去的痕迹,也有着上海人生活的足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城市,不是一个完整的城市。随着城市更新,一些老建筑消失了,给人们心中留下了些许的遗憾。因此,在城市现代化建设飞速推进的当下,怎样处理好改造与保留保护的关系,能够更多保留一些珍贵的“老地方”“老记忆”“老场景”,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课题,切记不要将城市历史一键删除,更不要将城市记忆轻易归零。</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写于2021年12月10日</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文中部分图片为三月的斋卤味和蔡震所摄,在此深表谢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