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戴胜(学名:Upupa epops):是戴胜科、戴胜属鸟类。共有8个亚种。依不同亚种体长26-28厘米,翼展42-46厘米,体重55-80克。头顶羽冠长而阔,呈扇形。颜色为棕红色或沙粉红色,具黑色端斑和白色次端斑。头侧和后颈淡棕色,上背和肩灰棕色。</p> <p class="ql-block">下背黑色而杂有淡棕白色宽阔横斑。初级飞羽黑色,飞羽中部具一道宽阔的白色横斑,其余飞羽具多道白色横斑。翅上覆羽黑色,也具较宽的白色或棕白色横斑。腰白色,尾羽黑色而中部具一白色横斑。颏、喉和上胸葡萄棕色。腹白色而杂有褐色纵纹。虹膜暗褐色。嘴细长而向下弯曲,黑色,基部淡肉色,脚和趾铅色或褐色。</p> <p class="ql-block">栖息于山地、平原、森林、林缘、路边、河谷、农田、草地、村屯和果园等开阔地方,尤其以林缘耕地生境较为常见。以虫类为食,在树上的洞内做窝。</p> <p class="ql-block">性活泼,喜开阔潮湿地面,长长的嘴在地面翻动寻找食物。有警情时冠羽立起,起飞后松懈下来。每年5、6月份繁殖,选择天然树洞和啄木鸟凿空的蛀树孔里营巢产卵,有时也建窝在岩石缝隙、堤岸洼坑、断墙残垣的窟窿中。每窝产卵5-9枚。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北非地区,在中国有广泛分布。戴胜鸟是以色列国鸟,《那年那兔那些事》里的戴胜鸟即代指以色列。</p> <p class="ql-block">形态特征</p> <p class="ql-block">戴胜头、颈、胸淡棕栗色。羽冠色略深且各羽具黑端,在后面的羽黑端前更具白斑。胸部还沾淡葡萄酒色;上背和翼上小覆羽转为棕褐色;下背和肩羽黑褐色而杂以棕白色的羽端和羽缘;上、下背问有黑色、棕白色、</p> <p class="ql-block">黑褐色三道带斑及一道不完整的白色带斑,并连成的宽带向两侧围绕至翼弯下方;腰白色;尾上覆羽基部白色,端部黑色,部分羽端缘白色;尾羽黑色,各羽中部向两侧至近端部有一白斑相连成一弧形横带。</p> <p class="ql-block">翼外侧黑色、向内转为黑褐色,中、大覆羽具棕白色近端横斑,初级飞羽(除第1枚外)近端处具一列白色横斑,次级飞羽有4列白色横斑,三级飞羽杂以棕白色斜纹和羽缘。腹及两胁由淡葡萄棕转为白色,并杂有褐色纵纹,至尾下覆羽全为白色。虹膜褐至红褐色;嘴黑色,基部呈淡铅紫色;脚铅黑色。</p> <p class="ql-block">幼鸟上体色较苍淡、下体较呈褐色。</p><p class="ql-block">大小量度:体重♂53-81克,♀55-90克;体长♂266-312毫米,♀245-300毫米;嘴峰♂47-59毫米,♀43-56毫米;翅♂140-158毫米,♀136-157毫米;尾♂95-124毫米,♀90-110毫米;跗蹠♂18-27毫米,♀20-25毫米(注:♂雄性;♀雌性)(普通亚种)。</p> <p class="ql-block">栖息环境</p> <p class="ql-block">栖息于山地、平原、森林、林缘、路边、河谷、农田、草地、村屯和果园等开阔地方,尤其以林缘耕地生境较为常见。冬季主要在山脚平原等低海拔地方,夏季可上到3000米的高海拔地区。</p> <p class="ql-block">常见单独或成对分散于山区或平原的开阔地、耕地、果园等地面觅食,受惊时,或飞至附近的小树上,或飞至不远的小山坡某一岩石上。</p> <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p> <p class="ql-block">多单独或成对活动。常在地面上慢步行走,边走边觅食,受惊时飞上树枝或飞一段距离后又落地,飞行时两翅扇动缓慢,成一起一伏的波浪式前进。停歇或在地上觅食时,羽冠张开,形如一把扇,遇惊后则立即收贴于头上。性情较为驯善,不太怕人。鸣声似“扑—扑—扑”,粗壮而低沉。鸣叫时冠羽耸起,旋又伏下,随着叫声,羽冠一起一伏,鸣叫时喉颈部伸长而鼓起,头前伸,并一边行走一边不断点头。主要以襀翅目、直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和鳞翅目的昆虫和幼虫,如蝗虫、蝼蛄、石蝇、金龟子、虫、跳蝻、蛾类和蝶类幼虫及成虫为食,也吃蠕虫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觅食多在林缘草地上或耕地中,常常把长长的嘴插入土中取食。</p> <p class="ql-block">分布范围</p><p class="ql-block">留鸟: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孟加拉国、贝宁、不丹、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柬埔寨、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中国、刚果(布)、刚果(金)、科特迪瓦、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埃斯瓦蒂尼、埃塞俄比亚、法国、冈比亚、加纳、希腊、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印度、伊朗、伊拉克、意大利、肯尼亚、老挝、莱索托、利比亚、马拉维、马来西亚、马里、毛里塔尼亚、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尼泊尔、尼日尔、尼日利亚、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葡萄牙、沙特、塞内加尔、索马里、南非、南苏丹、西班牙、斯里兰卡、苏丹、叙利亚、坦桑尼亚、泰国、多哥、突尼斯、阿联酋、越南、也门、赞比亚和津巴布韦。</p><p class="ql-block">繁殖地:阿富汗、阿尔巴尼亚、安道尔、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比利时、波黑、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爱沙尼亚、乔治亚州、德国、直布罗陀、匈牙利、以色列、约旦、哈萨克斯坦、朝鲜、韩国、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黎巴嫩、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摩尔多瓦、蒙古、黑山、荷兰、北马其顿、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瑞典、瑞士、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和乌兹别克斯坦。非繁殖地:布隆迪、加蓬、卢旺达和乌干达。旅鸟:巴林、科威特和卡塔尔。游荡(繁殖地):日本和英国。游荡:文莱达国、佛得角、丹麦、法罗群岛、芬兰、冰岛、印尼、爱尔兰、利比里亚、马尔代夫、马耳他、北马里亚纳群岛、挪威、菲律宾、塞舌尔、塞拉利昂、斯瓦尔巴和扬马延、中国台湾岛和美国。</p> <p class="ql-block">繁殖方式</p><p class="ql-block">繁殖期雄鸟间常为保护领地而格斗;格斗时双方互相逼近,先是高耸着羽冠、嘴尽量向下伸地对峙着,突然间互相咬着嘴尖,拔河似的拉成直线以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接着二者相连着一同拍翼坠下脱开,在地上继续互相冲击,直至一方退让为止。繁殖期4-6月。成对营巢繁殖。有时亦见有雄鸟间的争雌现象。雌鸟在一旁观望,最后和胜者结合成对。通常营巢于林缘或林中道路两边天然树洞中或啄木鸟的弃洞中。洞口大小直径随环境而有较大变化,在缺少树洞的山脚农田地区,也在废弃房屋墙壁洞和悬崖岩壁缝隙间营巢,甚至有在地上干树枝堆下产卵的。巢由植物茎叶构成,有时杂有植物根、羽毛和毛发。一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通常6-8枚,偶尔少至5枚,多至9枚,甚至有多到12枚的。卵为长卵圆形,颜色为浅鸭蛋青色或淡灰褐色。雌鸟产出第一枚卵后即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18天。雏鸟晚成性。雏鸟刚孵出时体重仅3.5克,体长45毫米,全身肉红色,仅头顶、背中线、股沟、肩和尾有白色绒羽。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经过亲鸟26-29天的喂养,雏鸟即可飞翔和离巢。由于雏鸟的粪便亲鸟不处理,加之雌鸟在孵卵期间又从尾部腺体中排出一种黑棕色的油状液体,弄得巢很脏很臭,故戴胜又有“臭姑姑”的俗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