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家园,一个远离大海的城市…

张静

<p class="ql-block">乌鲁木齐,通称乌市,旧称迪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辖地级市、首府,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面向中亚西亚的国际商贸中心[1]。截至2019年,全市辖7个区、1个县,总面积1.38万平方公里[96]。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乌鲁木齐市常住人口为405.4369万人。[95]2020年,乌鲁木齐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337.32亿元。[92]</p><p class="ql-block">乌鲁木齐地处中国西北地区、新疆中部、亚欧大陆中心、天山山脉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毗邻中亚各国,是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大城市[3],有“亚心之都”的称呼,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桥头堡和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4],是世界上最内陆、距离海洋和海岸线最远的大型城市(2500千米)。</p><p class="ql-block">西汉初年,汉朝即置戊己校尉在乌鲁木齐近处的金满(吉木萨尔)设营屯田,维护丝路北道安全;唐朝时期在天山北麓设置庭州;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因清朝在新疆驻军开始大规模开发,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清乾隆扩建筑城,改称迪化;1884年迪化为新疆省省会,从此成为全疆的政治中心;1954年迪化改称乌鲁木齐,蒙古语里意为“优美的牧场”。</p><p class="ql-block">乌鲁木齐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6][4]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7];12月,入选2018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100强。2019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乌鲁木齐市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p><p class="ql-block">中文名</p><p class="ql-block">乌鲁木齐</p><p class="ql-block">外文名</p><p class="ql-block">Urumqi</p><p class="ql-block">别名</p><p class="ql-block">乌市、迪化</p><p class="ql-block">行政区划代码</p><p class="ql-block">650100</p><p class="ql-block">行政区类别</p><p class="ql-block">地级市</p><p class="ql-block">西汉,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分布着十余个游牧部落,史称“十三国之地”,西域都护府曾派兵屯田。[9]</p><p class="ql-block">东汉,为车师六国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三国,车师后国在今乌鲁木齐南郊(现乌拉泊水库一带)建淤赖城,为乌鲁木齐第一城。</p><p class="ql-block">晋朝、隋朝,开辟丝绸之路新北道,乌鲁木齐处于新北道要冲之地。</p><p class="ql-block">唐朝,公元640年,唐朝政府在天山北麓设置庭州,辖4县,今乌鲁木齐为轮台县。现乌鲁木齐市东南郊乌拉泊水库南侧的古城遗址,即为当时轮台县。[9]</p><p class="ql-block">公元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唐朝政府在距现市区以南10千米处设置轮台城,隶属庭州(治所在今吉木萨尔)。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曾在此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脍炙人口的诗句。</p><p class="ql-block">从663年开始,唐朝政府派军至乌鲁木齐河畔屯垦。[9]702年,在庭州设北庭都护府,轮台驻军增加。据《新唐书·吐蕃传》记载:“轮台、伊吾屯田,禾菽相望”。在轮台生活过3年的边塞诗人岑参,写过“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的诗句。</p><p class="ql-block">771年,唐朝政府又在轮台设置“静塞军”,驻守这一战略要地。此后,当中原王朝统治衰弱时,地方政权更迭频仍,战火屡至乌鲁木齐,给各族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p><p class="ql-block">元朝,北疆成为漠西蒙古诸部游牧区之一,乌鲁木齐周围原为西蒙古和硕特部游牧区(明清之际,该部一部分留驻当地,一部分随固始汗去青藏高原,一部分和土尔扈特部去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等地)。清朝前期由西蒙古之一准噶尔汗国统治,后被平定。乾隆时期高官的往来文书就是称乌鲁木齐。</p><p class="ql-block">1755年(乾隆二十年),即平定准噶尔汗国的末期,乌鲁木齐开始大规模开发。乌鲁木齐筑土驻军,清政府鼓励屯垦,减轻粮赋,乌鲁木齐农业、商业、手工业一度有较快的发展,成为“繁华富庶,甲于关外”的地方。清政府为彻底平定准噶尔叛乱(1757年最终平定),在现乌鲁木齐九家湾一带筑垒屯兵,并将此地定名为“乌鲁木齐”。</p><p class="ql-block">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为适应人口增长、屯垦及商业贸易的需要,清军先于在今南门外修筑一座土城,城“周一里五分,高一丈二尺”,此为乌鲁木齐城池的雏形。</p><p class="ql-block">1884年(光绪十年),新疆设置行省,以迪化为省会。从此迪化成为新疆的政治中心。翌年,升迪化直隶州为迪化府,增设迪化县为附郭首县。[10]</p><p class="ql-block">民国2年(1913年),将镇迪道尹改为观察使,并同时撤销迪化府,保留迪化县。</p><p class="ql-block">民国29年(1940年)成立迪化市政府委员会。[10]</p><p class="ql-block">民国34年(1945年)11月1日,迪化正式设市并成立市政府;同时将市区划分为一、二、三、四、五区,迪化县隶属迪化专员公署,辖6个乡,2个牧区及达坂城镇。区以下设保甲组织。</p><p class="ql-block">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2月17日,迪化市人民政府成立。重新划分建立7个区,54个街公所。在郊区建立农民协会,并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成立3个乡,至此,城乡各级人民政府初步建立。</p><p class="ql-block">1954年2月1日,迪化改名为乌鲁木齐。</p><p class="ql-block">1999年8月10日,国务院批准将乌鲁木齐市南山矿区更名为南泉区。</p><p class="ql-block">2002年3月9日,国务院批准调整乌鲁木齐市南泉区行政区划:(1)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的乌拉泊街道和乌鲁木齐县的达坂城镇、东沟乡、西沟乡、阿克苏乡、柴窝堡乡归乌鲁木齐市南泉区管辖。(2)南泉区更名为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区政府驻地由鱼尔沟迁至达坂城镇。</p><p class="ql-block">2007年8月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昌吉回族自治州米泉市并入乌鲁木齐市,撤销米泉市和乌鲁木齐市东山区,设立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行政区划调整后,乌鲁木齐市行政区域面积由10900.77平方千米增至14216.3平方千米,米东区行政区域为原米泉市和乌鲁木齐市东山区的行政区域,面积3407.42平方千米;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与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五家渠市行政区域界线走向仍按原米泉市行政区域界线保持不变。</p><p class="ql-block">乌鲁木齐市下辖7个市辖区、1个县,分别是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水磨沟区、头屯河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达坂城区、米东区、乌鲁木齐县。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水磨沟区南湖路72号。</p><p class="ql-block">乌鲁木齐地势起伏悬殊,山地面积广大。南部、东北部高,中部、北部低。最高点天山博格达峰顶,海拔5445米;最低处在猛进水库的大渠南侧,海拔490.6米。两地水平距离75千米,高差4954.4米。山地面积占总面积50%以上,北部冲积平原不及总面积的1/10,市区平均海拔800米。[4]</p><p class="ql-block">乌鲁木齐市区三面环山,北部平原开阔。东部有博达山、喀拉塔格山、东山;西部有喀拉扎山、西山;南部有伊连哈比尔尕山东段(天格尔山)、土格达坂塔格等。辖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降低,大致分为三个梯级:第一级为山地,海拔2500-3000米或更高;第二级为山间盆地与丘陵,海拔1000-2000米;第三级为平原,海拔在600米以下。</p><p class="ql-block">乌鲁木齐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最热的是7、8月,平均气温25.7℃;最冷的是1月,平均气温-15.2℃。</p><p class="ql-block">乌鲁木齐春天来得迟,北郊一带3月26日步入春天;市区要晚两个星期,到4月8日春天来临;南郊还要迟十几天,4月20日左右山前才见绿波。每年从6月上旬起,乌鲁木齐之春自北而南相继结束。春雨占全年降水的40%左右,对春播及旱地作物十分有利。</p><p class="ql-block">夏季的乌鲁木齐城郊山区山花烂漫,市区林带茂盛;北郊的夏季,才62天;而南山牧场却没有真正的夏天,春秋相连。乌鲁木齐夏天热而不闷,昼夜温差大,城区夏季平均气温为23℃。</p><p class="ql-block">乌鲁木齐的秋天从每年8月24日开始。北部平原推迟10天,入秋后,天气环境比较稳定,天气不冷不热,温和宜人。9月下旬以后,冷空气频频袭来,气温下降迅速。10月份昼夜温差增大。当地民谣中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p><p class="ql-block">乌鲁木齐城区的冬天,每年从11月3日到次年4月8日长达150天。乌鲁木齐市三面环山,北部好似一个朝向准噶尔盆地的喇叭口。由于天山屏障,冷空气往往滞留在盆地内。南郊山前丘陵却有一条“暖带”,一月份气温要比市区高4、5度。这种独特的冬季气候条件,适应进行大棚蔬菜生产,而且南郊积雪长达175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