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言:近些年来,本人参加海丰红色资源普查工作,查阅了大量的海陆丰革命史料书,同时拜访了数名的烈士后裔。在阅读《海陆怒潮》和拜访烈士后裔林绍蓬中,了解到梅陇籍烈士林军杰与郑芸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在上网查阅郑芸资料中,也了解到郑芸的生平。</p><p class="ql-block"> 2019年,海丰进行第三轮红色资源普查工作,本人在审核梅陇的资料时,又了解到另一位巾帼老革命,郑芸的学生吴美珍,她1948年曾在梅陇鸡母巢山顶搭茅房,设立情报站,任站长。我顿时来了兴趣,认真查阅《莲花山风云》中有关吴美珍及情报站的资料。从此有个念想,吴美珍老革命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物?后来怎么样?苦于手头没有资料……</p><p class="ql-block"> 今年11月18日,为讲好梅陇女干部先驱、中华苏维埃第二届执行委员郑振芬的故事,完善郑振芬、五烈巷的资料,我又一次拜访海陆妇运资深研究员陈赛枝大姐。赛枝大姐还给我一份介绍吴美珍事迹的《巾帼英豪吴美珍》,我如获至宝,详细阅读起来,还上网查资料,在网上阅读吴老女儿朗静姐为母亲所写的《永远的怀念》的片段,了解到郑芸是吴美珍的老师,吴美珍是在郑芸老师的动员并资助下,入校就读至师范。郑老和吴老都与梅陇结下革命情缘,她们的故事深深的感动了我,令我万分敬佩。感动和敬佩之余,我把两老的故事整合在一起,执笔整理了《与梅陇结下革命情缘的师生俩——记巾帼老革命郑芸与吴美珍》,以此来怀念郑老和吴老。</p> <p class="ql-block"> 郑芸,1914年出生于汕尾,幼时在教会学校读书。人长得文静秀气且灵俐可爱,是思想进步学生。郑芸14岁那年,在其堂兄郑云仙,“自由女” 堂姑郑丽卿,老师庄启芳(又名庄琪芸,即苏惠)的影响下参加童子团、少年先锋队,她站岗、放哨、发传单,忙得不亦乐乎。郑芸还参加苏维埃俱乐部,当宣传员,经常到农村演出。认识了梅陇归丰林24岁的林军杰,当时林军杰在联安陈潮学校当老师,秘密参加农会,后任农军大队长。共同的革命事业,由于经常有工作联系,林军杰与郑芸互相爱慕,产生很深的感情,他们私定终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革命失败后,郑芸随其未婚夫林军杰,转移到赤坑一带打游击。1928年7月,林军杰部队准备转移公平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将郑芸、彭铿(彭淑娟,海丰县第一届妇女解放协会会长,红军四十九团政委黄强的夫人)、陈少阳(红军军医)等女同志转移到六区(赤坑)倒流村(现汕尾市城区东冲宝楼村)后山的山洞里。后彭铿下山寻找部队,在青龙山由于叛徒的出卖,被国民党逮捕,英勇就义。而陈少阳从倒流(宝楼)出走后,不知所踪。郑芸却<span style="font-size:18px;">扮成乞丐由</span>一麻风老太婆“护送”回汕尾。回到汕尾的郑芸化名为素贞,后改名为慧如,到海丰乡村师范读书,毕业后到汕尾文亭学校教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郑芸离开军杰后,一直思念军杰,而军杰渺无音讯,她恨军杰离开后不联系她,不给她来信,以为军杰变了心。1935年秋,等了军杰7年,已21岁的郑芸与同在汕尾文亭学校教书的杨耿仪结为伉俪。郑芸与杨耿仪结婚后,积极组织汕尾(五区)妇女抗敌同志会,并任负责人。1938年秋产下儿子不久,作为三个孩子母亲的郑芸,她把孩子寄托给母亲看管,接受党组织的委派,配合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四处下乡宣传抗日。1941年春日本登陆汕尾,郑芸一家老小逃难乡下。当时,地下党要郑芸和丈夫撤往山区,他们夫妻因舍不下全家老弱病残流落异乡,没到山区去,郑芸、杨耿仪夫妻一时中断了组织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刚解放郑芸遇见军杰的战友,曾任红军四十九团军务处经理的陈云山,当郑芸问起军杰时。陈云山告诉她,军杰1930 年 12 月在陆丰激石溪(现陆河)战斗中牺牲,听消息后郑芸泣不成声。当她获悉军杰老母亲谢氏在梅陇孤苦无依时,她爱军杰推及军杰母亲,和丈夫杨耿仪把军杰母亲谢氏接到汕尾,并与婆媳相称共同生活了八年。1957年,纪念苏维埃成立30周年大庆,林军杰生前的战友古大存省长,看望了烈士母亲谢氏,还有郑芸。郑芸服侍烈士母亲的善举,成为古大存等老革命的美谈。至1958年,郑芸丈夫杨耿仪受处理,当时烈士母亲谢氏已70多岁了,她看郑芸一家生活困难,便俏俏地回梅陇,每月靠政府七、八元补助金为生,后来不慎跌倒,竟至病逝。老人家得病期间,郑芸尽量多抽时间到梅陇陪护,老人家去世时,郑芸去帮料理后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军杰母亲谢氏在世时,曾有二件事挂心,一是希望找回军杰的骨骸;二是希望其他儿子过继一子给军杰作后嗣。也曾说过侄儿林青蓬(即林昭蓬)要过继给军杰当儿子。这两件事至老人家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过世都没有实现。郑芸也一直牵挂着这两件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英烈在天有灵,后来军杰的骨骸找到了,在陆河激石溪由当地政府建亭纪念;侄儿林青蓬(即林昭蓬)也正式过继给军杰当儿子,承顶军杰的香火,郑芸听到消息深感欣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汕尾和平解放后, 郑芸受新政权委托接管汕尾小学,任汕尾第一完全小学(现中心小学)校长,并长期担任小学教师。“文革”时期,郑芸与丈夫杨耿仪双双被打倒,她受尽残酷迫害,1969年被开除出队,全家下乡山区。在那艰难屈辱的岁月里,郑芸与丈夫无怨无悔、相互厮守、相持教子,培养大儿子杨必胜成为语言学专家、二儿子杨必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数学家——使“文科必胜、理科必成”的励志、育才之道成为流传的佳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郑芸于1974年落实政策办理退休手续。改革开放后,很多老同志通过落实政策把当初的退休待遇改为解放前参队的离休待遇。多位老同志认为,郑芸参加过大革命、抗日战争,应该享受离休待遇。而她一再强调,别麻烦政府了。郑芸的堂叔郑重回乡探亲时,闻知郑芸没落实离休待遇,很不理解,他要亲自为她作证,而郑芸婉言道谢。无奈,郑重亲笔为她写下了一幅字:曾记少年时,君是红家将,历史抹不了,光荣留永远。郑芸一直享受退休老师待遇,2004年郑老寿终正寝,享年90岁。</p> <p class="ql-block">1957年,林军杰的母亲谢氏与郑芸全家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陆河激石溪的林军杰纪念像</p> <p class="ql-block">1985年郑芸与杨耿仪的金婚照</p> <p class="ql-block">1986年郑芸与杨耿仪合照</p> <p class="ql-block"> 1932年,郑芸在汕尾文亭女子小学教书期间,她下乡动员女子免费入学。1922年出生于汕尾草街巷,才10岁的吴美珍很想读书,但父亲早逝又兄弟姐妹多,生活十分困难买不起书本,郑芸老师便资助她课本费,吴美珍才能入学。14岁那年,吴美珍初小升高小,无钱交学费,郑芸、翁域两老师捐学费,郑桐欣校长赠书本。让吴美珍顺利入校就读至师范毕业。在郑芸的影响下,吴美珍也参加了革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7年日寇侵华。小学刚毕业的吴美珍对日寇到处屠杀、抢掠财物、烧毁房屋、奸淫妇女的恶行十分愤慨,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郑芸、陈楚云等老师在带动下,美珍与其他进步学生一起加入抗日救亡团体“青抗会”,和“青抗会”的同志一起开展各种抗日救亡活动,奔波于汕尾、陆丰等地乡村,做宣传发动工作。在吴美珍、郑芸、陈楚云等同志的宣传发动下,群众抗日情绪高涨,她们为广泛发动和组织各阶层,各行各业的妇女参加抗日救亡工作组织妇救会。1938年4月上旬,郑芸、吴美珍与陈楚云、郑秉慈、伍佩琼、颜义贞等在作为海陆丰中心县委重要活动地点之一的汕尾文亭学校(现城区风山街道中心小学)成立汕尾妇女抗敌同志会(简称汕尾妇抗会)。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青抗会,吴美珍认识了捷胜青抗会干事许昌炽,两人有着共同的文学爱好与革命理想,在革命工作中慢慢地走到了一起,于1945年3月结婚成家。婚后第三天,两人一起加入东江纵队第六支队,许昌炽任指导员,吴美珍任卫生员。1946年,许昌炽在海丰六区径口与国民党军交战中牺牲。噩耗传来,吴美珍肝肠寸断,痛苦万分,但她化悲痛为力量,强忍心中的悲痛,揩干眼泪,又投进紧张的战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8年,吴美珍被派到三区(梅陇)工作,她在梅陇负责群众工作,在梅陇附近设立情报站,后把原设在梅陇附近的情报站扩展为西路支站,支站设在梅陇鸡母巢村山顶的茅房,吴美珍为支站长, 代号“流星”,负责情报收集传递工作, 吴美珍带领同志们在敌占区艰难险境中机智、巧妙收集情报,并及时传递到大安峒根据地的总部,为总队在对敌斗争尤其是军事斗争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吴美珍在地下情报工作中出生入死,历经战火考验,默默地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同凡响的贡献,直至解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部队,吴美珍还当过厨师、文化教员,最后到了武工队,跟着男战士一起上前线杀敌。在武工队,只有她一个女性,跨沟渠爬高山,她样样不比男同胞差。吴美珍不服输的精神深深地吸引了东江纵队副官缪振业,在缪振业热烈追求和同志们的促媒下,1949年两人终结成革命伴侣。而对于许昌炽,吴美珍从未忘却,几十年来不停地作诗寄托对他的哀思,还常在《源流》等报刊发表文章怀念他。老同志聚会时,吴老常常深情款款地回忆许昌炽,而缪老<span style="font-size:18px;">没半丁点嫉妒之心,</span>总会如痴如醉地听吴老讲述,常常处于忘我之中。多么崇高的革命境界!难道不让我们后辈肃然起敬吗?缪老、吴老相爱相敬到期颐之年(百岁老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吴美珍1950年后,历任马宫镇副镇长兼派出所所长、汕尾(五区)组织委员,海丰县人民法院院长,海丰县妇联主任兼福利部部长,海丰县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61年调往连平县,历任忠信镇镇委书记、连平县妇联主任、县科教办副主任。1979年调惠阳地区农业银行,1984年离休。2019年11月逝世,享年97岁。</p> <p class="ql-block">1954年吴美珍任海丰县法院院长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1958年吴美珍在汕头参加广东省先进单位代表大会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1987年2月吴美珍在惠州留影</p> <p class="ql-block">47年过去,弹指一挥间,1995年吴美珍与丈夫缪振业等回梅陇,在梅陇镇政府大院与梅陇镇的父母官合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2015年98岁的缪振业(1917一2017,享年100岁)与93岁的吴美珍(1922一2019,享年97岁)伉俪</p> <p class="ql-block"> 参考资料:《海陆怒潮》(二)中《郑芸同志回忆录——参加苏维埃童子团及回忆林君杰同志》;网络文章《矢志不移为革命 言传身教子成才——革命伉俪杨耿仪郑芸事迹》。《莲花山风云》中有关吴美珍及情报站的记载;陈赛枝同志文章《巾帼英豪吴美珍》;网络文章《近百岁抗战伉俪难忘驱除敌寇烽火岁月弘扬抗战精神》、《孝心致敬慈母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