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称殷商,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p><p class="ql-block"> 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成汤时期的国家权力已经初步确立,奴隶制的社会秩序亦已稳固。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p><p class="ql-block"> 中国青铜器始于新石器晚期马家窑文化,终于东汉时期,以商周时期的器物最为精美。中国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p><p class="ql-block">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四羊方尊(修复器)是殷商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文物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属炭河中遗迹。</p><p class="ql-block"> 命运多舛的四羊方尊,抗日战争时期曾经被日本飞机炸碎成20多片,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总理的过问关怀下,把碎片于1954年由青铜器修复专家张欣如花了两个多月才修复完好,让这件国宝重见天日。</p><p class="ql-block"> 国博馆藏的商朝青铜器四羊方尊是公认我国现存商朝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边边长为52.4 cm、高58.3cm,净重34.5kg,长颈,高圈足,头颈耸立,四边上装饰设计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间是器的重心点所属,尊四角各塑一羊,肩膀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外伸于器外,羊身与羊排粘附于尊腹腔及圈足上。</p><p class="ql-block"> 另外,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玉,尊四面正中间即两羊邻处,各一双角龙首伸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左胳膊蜿蜒曲折于前居的正中间。</p><p class="ql-block"> 据青铜器考古学者剖析,四羊方尊是用2次分铸技术性锻造的,即先将羊角与水龙头单独铸好,随后将其各自配备在外面范内,再开展总体铸造。全部器皿用一块范法铸造,一气呵成,巧夺天工,显示了商朝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水准,被史学界称之为“臻于极致的青铜楷模”,位居十大传奇珍贵文物之一。</p><p class="ql-block"> 自1938年以来,只现世此一件四羊方尊,被文博界认为是商代四羊方尊唯一孤品,但是最近广东某藏家收藏有一件商代的四羊方尊,打破了这一论调,广东民间收藏的商代四羊方尊:高62.5cm、边边长54.4cm、重28.1kg,比国博馆藏的那件高4.2cm、边边长2cm,轻6.4kg,方尊口三边外则各有10个铭文,一边外则有9个铭文,共有铭文39个,这39个铭文也许记录了商朝的一段史实(国博馆藏那件则没有铭文)。整器红斑绿锈,包浆自然老到,呈现亮丽的猪油光,纹饰器型与国博馆藏那件几乎一致,经量子年份检测仪检测,约铸造于公元前1156年(商晚期,距今3177年),在大尺寸四羊方尊中是除国博那件之外唯一民藏孤品,其艺术品欣赏与收藏价值无法估量。</p> <p class="ql-block">广东民间收藏的商朝四羊方尊</p><p class="ql-block">此四羊方尊创造三项第一:</p><p class="ql-block">大尺寸四羊方尊全球唯一一件完整器(国博那件是修复件):民间收藏唯一一件孤品:全球唯一一件有铭文孤品(有39个铭文)。</p> <p class="ql-block">方尊口外沿有一圈共39个铭文。</p> <p class="ql-block"> 此外商朝青铜器四羊方尊,小尺寸的器型在民藏中亦偶尔现世,普遍高22.5cm、边边长17cm,纹饰风格与国博馆藏的那件基本上一致,也侧面佐证商朝的青铜器四羊方尊纹饰风格相对固定,成为当时经典朝流的器型。</p><p class="ql-block"> 此四羊方尊高22.5cm、边边长17cm、重2.5kg,整器鎏金,经过磁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为商朝晚期铸造,整器鎏金更是极其罕见,金光闪闪与翡翠般绿锈相影相辉,无以伦比的艺术品欣赏与收藏价值令人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收藏与鉴赏互动V:syszc83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