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沟里的白瀑寺,建于辽代乾统初年,芳龄九百多岁。 寺庙最高处的观音菩萨。不知啥原因,边上有一个拿大刀的关公,应该是有讲究的。他们没说,我也没问,这事成这次出游的悬案了。 寺庙八口处的马头观音像,又叫“车神”,主要职能:保佑出行平安。 明、清两代规定,奉旨兴建的寺庙才能使用黄色琉璃瓦,其他建筑一律不得擅用。看看这里的瓦,着实规格不底,有皇家气派。 站在上边的栏干后想检阅一下进香的人们,又招手又微笑后发现一个惊喜,原来下边半个香客也没有,一片清静。 辽代高僧圆正法师舍利塔,全寺能称为古迹的只有此塔(其他建筑都是近年重建的)。塔建于1146年,六角实心,下半部为密檐式,上半部为覆钵式。密檐之上双层仰莲承托覆钵,是密檐到覆钵式过渡的塔形,国内少见,塔种珍贵。 骑狮子的文殊菩萨像,是智慧的化身。菩萨的道场在五台山,五个台有五个化身。这里也有五尊菩萨像,这里只选一个最熟悉骑狮子的。 观想台前的观音菩萨。多么蓝的天呀…… 堂里有一排排的座位,不知道啥时候众人来这一起念经。想着念经时的情景,很多信徒齐声颂经,一定很庄严、很虔诚。 对面山上就是观音洞。顺着步道走上去,见到洞内有香火。进得门来,满脸严肃的“工作人员”告之,不能照相,不能大声喧哗,不能……问他边上的那个旧些的殿是做什么的,他把手指竖在嘴边,“嘘”……不让问,不作答。一个公开拜佛的地方,咋还弄出保密单位了?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好了,玩啥故弄玄“嘘”呀。后来才知道,进来要“求签请香”,当然,“请”是有价格的,你要不“请”,就别怪人家“严肃”了。 斋饭堂。全是素的,到这的香客都想尝一下。斋饭堂里还真坐了几桌香客。大师傅是四五个女士,估计就是住在附近的人,充当大厨。饭菜不便宜,想想倒也合理,大老远的运进庙里,得多大成本呀!便宜不就赔了吗?图为二位女童鞋在精心选菜。 施主的午餐(到庙里的人是不是都称“施主”呀?)。菜上的很快。一个炒洋白菜,一个摊鸡蛋,一个地三鲜(一盘菜,半盘油。庙里油水够大的),一个“一指禅”(素香肠。还别说,香肠的味真不错),三个菜团子。菜团实在,老大一个,一个下肚就饱了,剩下的打包。打包塑料袋自取,服务员强调:不收费,不要浪费(就是不要多拿的意思)。 庙里的风水就是不一样,有玫瑰在冬天盛开。偷着闻了一下,还真有香味,那种久违的味道。 庙里一只小羊靠着空调晒太阳。记得上次来,附近有一条关在笼子里的小狗,脑袋探出笼外,眼角还挂着泪珠,可怜巴巴的。这次小狗不见了,笼子空着,换成了一只小羊。 进洞看佛的人有几个,但没有买香,这天寒地冻的,也不说照顾一下小贩的生意,不够意思! 与平安大钟合影的夏童鞋。这钟撞一下声传数十里,可保平安365天。切记,是用专用工具撞钟,不要用头去撞,痛。 半山小亭中乘凉的张童鞋。 7N终于出现在镜头里。上边就是那个有名的“观音洞”。这里的雪景一定很美,可下雪又进不了山,着急呀!<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end-</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