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万江专题摄影作品展

李万江

<p class="ql-block"><b>李万江简介</b></p><p class="ql-block"><b>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b></p><p class="ql-block"><b>国家一级摄影师;</b></p><p class="ql-block"><b>辽宁省摄影家协会理事;</b></p><p class="ql-block"><b>辽宁老干部摄影协会荣誉会长;</b></p><p class="ql-block"><b>辽宁中山摄影家协会秘书长;</b></p><p class="ql-block"><b>辽宁省摄影家协会成立60周年"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获得者;</b></p><p class="ql-block"><b>2020富士(中国)“园丁奖”荣誉称号获得者;</b></p><p class="ql-block"><b>中国摄影家协会北京摄影函授学院优秀教师;</b></p><p class="ql-block"><b>沈阳中山金石书画研究会副会长。</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前言】</b></p><p class="ql-block"><b>欣赏万江《草地》专题摄影作品有感</b></p><p class="ql-block"><b>--------------------------刘志超</b></p><p class="ql-block"> 万江从他无法计量的摄影作品中,换一视角抽离出草地风光专题,呈现读者。我阅读后颇有领悟,值得品味借鉴,值得读者深度考量风光摄影多元化、个性化丶多边题材选择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万江的草地作品,既展现了茫茫草地在大千世界四季轮回的万种风情,以小景致凝视大风光,又让读者敞开心扉奇思异想,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样式的创作构想。</p><p class="ql-block"> 脚下的草地司空见惯,如何让它灵动起来,成为镜头中有生命与精神力量的关注点和聚焦点,万江在琢磨它,并通过各种草的舞姿、花的魅力,加上环境、气侯、地质等诸多影像元素,把草作为创作主体,来引伸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怀。打破了常理上草只是陪体、衬景的贯性思维。但真要拍好草地看似容易,其实更难。需要作者事先挖空心思推敲主题,酙酌从何处下手,从何视角内容,把握专题的文脉根系。</p><p class="ql-block"> 从万江的作品中,我概括为四个选择:选择最具文化内涵的狭义或广义题材;选择最具有审美体验价值的聚焦时节、环境氛围;选择最具独到视角、个性化的影像呈现;选择最具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情思表达,这是拍好类似题材的先决条件。</p><p class="ql-block"> 他的作品以草为题的广义概念,不是专指哪类草。我认为草的狭义具有典型的专属性丶季节性,世上草与花草千万种难以用镜头揽尽。万江的草地作品可理解为低矮的草木植物,它是有草质茎的植物,大都是野生的自然植被,也包括人工的草场。我可断言,万江之作决不是专门专程为草地而创作的,但这些附加产品定格前,他是琢心考虑到作品的内在价值与意境。其作品充分到用季节更迭的特质丶气场的氛围丶光影的演绎丶动静的情趣丶色彩的和谐,乃至人文与自然的交融,取舍到位勾勒出取景以外的心中影像。让作品二维平面结构、直观感受、画中元素确有审美的吸引力,让作品影像背后确有立体多维的遐想空间。让不同的命题作品取向,既有阳春白雪的高雅,又有下里巴人的俗韵,散发着作者内心的寓言与幢憬。</p><p class="ql-block"> 摄影史的早期就有摄影家专注草木花卉的论道与画集。以草为题仍有新时代驰骋之天地。问题在于从草那里看到、想到什么,又想如何突破旧体表现丶赞美什么?单纯唯美之作永远存在,但与人生哲理丶情怀联姻之作方能永世不衰。</p><p class="ql-block">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是时光流转的风向标,草给你的初春唤来春意盈然的勃勃生机;给你的盛夏营造百花芳菲的诗情画意;给你的晚秋吹出人生多彩的求索乐章;给你的寒冬生发出迎风傲雪、奈得寂莫的奋斗意志。草的韌性品格,可以悟出人的精气神、人的风范与情操。寄情与草,让草与人间烟火相伴,在愉悦的审美中,把物质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精神上的理性认知,以草拟人,真可谓小题作出大文章。这说明风光摄影不仅是纪录美、讴歌美,而是以更高远的境界物化和创造出人类的心灵之美。</p><p class="ql-block"> 风光摄影是一门入室容易、登高雅典殿堂难的学问,突围同质化、雷同化的怪圈,是我应邀为万江作品点评的初衷之意。如何打破传统风光摄影的思维定式、观看方式、呈现样式、题材老套,是风光摄影立新风的关健所在。鉴赏别人的作品,学的是创作精神,更重要的博采众长,转换和生成属于自己的创作发动机,放弃别人的模样和影子,走自己的路。</p><p class="ql-block"><b>(刘志超: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理事、中国高教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席、辽宁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名誉主席、辽宁大学教授。)</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