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

刘卫东

<p class="ql-block">唐朝的诗人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湖北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p> <p class="ql-block">杜甫的祖上是西晋名将杜预,杜预文武双全,灭了东吴,终结了三国时代,使西晋统一中国。</p> <p class="ql-block">杜甫的祖父是唐高宗时的进士杜审言,他是大唐近体诗的创始人,曾担任国子监主薄、修文馆直学士等职。</p> <p class="ql-block">杜甫的父亲杜闲做过朝议大夫、兖州司马。</p> <p class="ql-block">杜甫是个官宦子弟,青少年时代生活得幸福安逸。他七岁便能作诗,十五岁享有才名。十九岁开始数次漫游,曾游历吴越和齐赵等地。</p> <p class="ql-block">杜甫在漫游途中作了很多留传千年的诗,其中五言古诗《望岳》是他25岁时所作:</p><p class="ql-block">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p><p class="ql-block">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p><p class="ql-block">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p><p class="ql-block">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p> <p class="ql-block">744年,杜甫相遇李白,李白比杜甫大十一岁,二人一见如故,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的深厚友谊,被世人称为"大李杜"。</p> <p class="ql-block">杜甫在35岁时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到长安求官。他在长安生活了十年,但由于有奸相李林甫把持政权,杜甫始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只做过学非所用的"参军"之类小官。</p> <p class="ql-block">唐玄宗天宝年间,混血胡人节度使安禄山蓄谋反唐,故意先讨好唐玄宗李隆基,做了杨贵妃的干儿子。</p> <p class="ql-block">安禄山于755年12月联合史思明举兵叛唐,史称"安史之乱"。</p> <p class="ql-block">安禄山从范阳起兵,长驱直入攻占了东都洛阳。</p> <p class="ql-block">叛军很快又攻破了潼关,直逼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天宝十五年安禄山率军占领了都城长安。</p> <p class="ql-block">"安史之乱"结束了盛唐时代,使唐朝由盛而衰,直到763年2月,"安史之乱"才被平息。</p> <p class="ql-block">杜甫在西逃甘肃时,757年被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是个八品上的谏官),世称"杜拾遗"。但后来他还是弃官入川了。</p> <p class="ql-block">杜甫为避战乱,与妻子杨氏携带两子两女(之前有一个儿子已经被饿死),从甘肃出发,碾转多地进入四川,于759年12月到达成都。</p> <p class="ql-block">杜甫在朋友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建成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p><p class="ql-block">杜甫在《堂成》诗中写道:</p><p class="ql-block">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p> <p class="ql-block">杜甫于760年春天到成都南郊武侯祠探访,写下了一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蜀相》。</p> <p class="ql-block">后来杜甫的朋友,剑南节度使严武举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协助长官处理司务,从六品上。),世称"杜工部"。</p> <p class="ql-block">杜甫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以微薄的薪水养活一家六口人,生活非常艰苦,但全家合谐,苦中有乐。</p><p class="ql-block">杜甫在《江村》诗中写道:</p><p class="ql-block">“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p><p class="ql-block">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p><p class="ql-block">杜甫还在草堂周围种树、种菜。</p> <p class="ql-block">761年秋,杜甫作了体现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歌行体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 <p class="ql-block">杜甫在四川待了六年,其中在成都草堂前后共住了四年(期间去四川其它地方漫游或做事两年),在草堂作诗240多首,在四川的其它地方也作了很多首诗。</p> <p class="ql-block">761年春,生活暂时安定的杜甫在草堂作了《春夜喜雨》。</p> <p class="ql-block">763年,"安史之乱"被平定,杜甫心情很好,在草堂做了《绝句》。</p> <p class="ql-block">763年,杜甫在漫游绵阳三台时,作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 <p class="ql-block">765年4月,严武病死,杜甫失去了依靠,于同年秋,携家带口离开了成都,从此草堂荒没。</p> <p class="ql-block">杜甫一家经水路到奉节县,经友人收留,766年至767年又在奉节客居了两年。</p> <p class="ql-block">768年,杜甫一家离开奉节,乘舟出峽,以船为家,飘泊于湖南、湖北。</p> <p class="ql-block">杜甫晚年因颠沛流离、生活困顿,导致体弱多病,于770年冬病逝于从长沙至岳阳的湘江船上,享年59岁。</p> <p class="ql-block">由于他儿子无钱归葬,只好将杜甫暂葬于湖南耒阳。</p> <p class="ql-block">在杜甫死后43年,才由他的孙子将其灵柩归葬于河南洛阳偃师首阳山下。</p> <p class="ql-block">人民喜欢杜甫、纪念杜甫。在四川成都、三台,甘肃陇南、天水、成县等地,全国共有三十个杜甫草堂。有杜甫祠的地方有:四川成都、绵阳三台,甘肃成县、徽县,陝西西安、延安,湖南耒阳等地。在湖南岳阳、平江,湖北襄阳,河南偃师、巩义等地有八个杜甫墓。</p> <p class="ql-block">杜甫一生作了几千首诗,被保留下来的约一千五百首,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其中《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表现了他心系苍生、胸怀国事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杜甫的诗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作品风格。他的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杜甫即使自己生活得很悲催,但他始终不忘忧国忧民。他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的变迁和衰落,因此被称为"诗史"。</p> <p class="ql-block">1955年成立了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草堂博物馆。1961年杜甫草堂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在杜甫陈列展中有朱德委员长的题词:</p><p class="ql-block">“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p> <p class="ql-block">成都杜甫草堂内,存有杜甫所作的大量诗歌,还珍藏着各类资料三万余册。</p> <p class="ql-block">通过纪念杜甫,我们既能学习很多历史知识,又能饱览诗词、陶冶情操,杜甫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