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社888的美篇

杂志社888

朱秀利,斋号宝溪堂,1968年生于山东邹平,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滨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现供职于邹平市人民武装部。1998年,作品入展第四届全国书坛新人作品展;1999年,作品入展第三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2000年,作品入选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2002年,作品入展第四届全国楹联大展;2006年,作品入展西泠印社首届楹联书法展;2008年,作品入展第二届中国榜书大展(上海);2011年,作品入展第五届全军书法篆刻展。<h3> <strong>王维《山中》 朱秀利/作</strong></h3></br>“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当我看到朱秀利的书法作品时,突然就想到了这句话。<br></br>“返朴归真”通“返璞归真”,语出《战国策·齐策四》:“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意思是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恢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其成为老子学说—道家思想的社会理论基础,也成为他的一种美学思想,他主张“大巧若拙”“含德之厚”“处其实,不居其华”“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天地万物“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道成就天地万物,并非有意作为,而是完全出于无意作为,完全的自然而然。书法也是道,乃书道。老子曾在《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道法自然,就是自得其然,天地万物最终在自然状态下生机盎然。阴阳生,此消而彼长,彼消而此长,互为和谐,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再看朱秀利的隶书和行书作品,恰好在表达着这种哲学思想和美学意蕴。<h3> <strong>孟浩然《春晓》 朱秀利/作</strong></h3></br>诚然,自然是一切艺术都需要遵循的一个准则,无论是诗歌、小说,还是戏剧、舞蹈、歌曲,以及雕塑、绘画等。自古书画是一家,书法也是讲求自然的,运笔不能突兀、怪异,而是要自然而然地在行笔中表达,故王羲之醉酒书《兰亭序》成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悲情急就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张旭三杯草圣传矣。这一切讲究的是自然。看朱秀利的隶书作品,没有矫揉造作,仿佛是在用秃笔随意书就,不添补,不迟疑,恬淡之中有种返璞归真的稚朴高古感。譬如《厚德载物》中的“物”,那三撇仿佛是随意戳进去的小长点,无考量,无研究,然而却精致到了极点,无丝毫违和感,旁边的弯钩也是干脆利落、刚劲有力。在整张书法作品中,朴拙高古感奔袭而来,若古老的兵器在岁月的长河中载着沧桑气息,于月光下透着重器的大美,温润厚重,大巧若拙,德蕴藏矣。好作品往往都是这样,没有锋芒毕露,而是善藏其质,当然,藏锋亦是其中精妙。隶书蚕头燕尾,许多人的表达是锋尖突出,而朱秀利却是以藏锋为最,几幅隶书作品均是起笔藏锋而入,收笔回锋或干脆利落提起,犹如弹琴琴弦陡断那般,亦如奔跑之人突然于崖前停步,有力而不失陷,刚刚好,这种表达就是一种精到。<h3> <strong>《厚德载物》 朱秀利/作</strong></h3></br>再观他隶书作品中的点,有着《爨宝子碑》的味道,呈三角形状,若不同方向的小石块随意地掷在其中,自然和谐,在旷野上不与天争、不与地争,十分享受自然,微风吹来,仿佛每个小石块都在自我陶醉,惬意却又透着生机,每个小石块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品格,然而在整个字中,又是那么不可或缺,不可移动位置,成为整个字中的一分子,像打仗的士兵,各自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或许这就是艺术的力量,具体无法去触摸,却在欣赏时给我们传递一种美的享受。说到这里,我隐隐感觉到朱秀利对碑帖研究的深入,譬如《张猛龙碑》《爨宝子碑》《廿品》《张迁碑》《石门颂》以及秦汉简牍,都能从他的作品中寻到影子,我认为他对这些碑帖都进行了刻苦深入的研习,因为他的书法作品中,无论是隶书还是行草,都透着那种碑帖书卷气,只有对书法碑帖阅读得多、研习得多,才能拥有这份厚重。不得不说,朱秀利是位好书法家,隶书运笔干脆利落,有着高古稚朴感,他的行草书也有一种稚朴天然气,难怪多次入展全国书法大展。可以肯定地说,这样的作品不冒头都是难的!编辑:王旭平<h3>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h3></br><h3><strong>ISSN2095-8854</strong></h3></br><h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h3></br><h3><strong>CN14-1373/I</strong></h3></br><h3>2016年度中国最美期刊</h3></br><h3>《名家名作》杂志</h3></br><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AG8GW-0BVUr8jyrQ2sO7D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