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蜈蚣寨 天门第一山

大毛哥

神奇蜈蚣寨天门第一山 前言 <p class="ql-block">  楚江街道二天门社区是石门县城的北大门,地处澧水北岸,蜈蚣寨下,东抵红土社区,南与荷花社区相邻,西与新关五桂村交界,北与新关镇松林峪接壤,地域面积为5.4平方公里,其中森林覆盖面积3.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7%以上,有耕地1044亩,山林面积4300亩。社区风景如画,曾荣获省、市、县“完美社区”、“卫生村”、“生态村”、“小康村”、“文明社区”等殊荣。</p><p class="ql-block"> 蜈蚣寨就座落于二天门社区境内。山上古木参天,常年白云缭绕,“天门庙”、“白云观”等明清遗址藏隐山中,有原始次森林和历史悠久的庙宇文化,海拔526.3米的主峰蜈蚣寨为石门县城周边最高峰,是观赏县城的最佳境地。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独好,呼吸这里的氧气,负氧离子特多,是人们登山散步休闲游玩的好地方。</p> 蜈蚣寨简介 <p class="ql-block">  蜈蚣寨即层步山或白云层山,现又名白云山,座落在新关、新铺、易家渡、楚江四个乡镇的结合部,在石门老县城北面8公里处。蜈蚣寨西北险峻,东南稍缓,呈椭圆形,面积4.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米,主峰蜈蚣寨海拔526.3米,由泥盆系砂岩、二迭系灰岩构成,富藏石英砂岩和石灰岩等建筑材料。</p> <p class="ql-block">蜈蚣寨</p> <p class="ql-block">远眺蜈蚣寨就是一座山,其实有白云山、层山二重山,因此统称之为层步山或白云层山。《水经注》上记载的层步山的最高层即白云山。层山在白云山下,与白云山相联属,乃白云层山之下层。</p> <p class="ql-block">远眺蜈蚣寨</p> <p class="ql-block">近观蜈蚣寨,山上林木茂密,浓荫如盖,青山如洗,白云飘逸,景观奇异,令人遐想联翩。魏晋南北朝时,石门为天门郡时,蜈蚣寨曾被誉为“天门第一名山”。</p> <p class="ql-block">近观蜈蚣寨</p> 庙宇文化 <p class="ql-block">蜈蚣寨有历史悠久庙宇文化</p><p class="ql-block">“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蜈蚣寨古迹和传说甚多,是一块风水宝地。据现有碑文佐证考证,这里的庙宇最早建立于明朝神宗万历21年(1593年)。当时的每座庙宇都是座北朝南,有上、中、下三殿。有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四天门(金顶)、“龙井”、莲池、“石龟”、撞钟、“凤凰嘴”、白云层山“四景”之说;还有寺庙二天门主供“观音菩萨”、三天门主供“关公菩萨”、金顶主供“祖师老爷(王爷)”之传;更有“母龙山”、“晒经塔”,“香炉山”,“钵鱼凸”、“白虎凸”、轿顶凸”、“凤翅垭”等地之存在。</p> 景点简介 <p class="ql-block">  《石门县志-景物》一书载有著名的“石门八景”,其中独有白云层山“四景”--“层山古柏、云寺晓钟、屏风浮岚、清濑流觞”列入其中。清人覃声福有吟白云层山之绝句,诗云:“行从曲水曲,步上层山层,地阔苍烟迥,天高紫气凝。”</p> 白云层山“四景” <p class="ql-block">层山古柏:层山即指白云层山,即今蜈蚣寨。县城北八里,山顶有隋时古柏树。清末已不复见。相传范仲淹读书安乡,游澧至石门,陟白云层山,徘徊隋时古柏之前,时有吟咏,今尚无传。</p> <p class="ql-block">云寺晓钟:在白云层山,有真武祠,又说为白云观,建于明朝万历21年(1593年),层山绝顶俗称“金顶”,山坡间修一、二、三天门。金顶庙里有“飞来钟”,每天将晓而寺钟自鸣,钟声远彻。明朝石门知县冯汝器曾有白云观中勒石观壁,题曰“小太和”。清朝诗僧郑桓在这里纵酒放歌,留下了《云寺晓钟》诗:“高山古寺晓云横,钟在峰巅韵更清。临曙不醒尘世梦,鲸鱼故击两三声。”</p> <p class="ql-block">“飞来钟”</p> <p class="ql-block">屏风浮岚:白云层山后嶂屏风寨,浮岚掩映,空翠欲滴。白云山、屏风寨两山相齐并肩,人站其顶上可对语,走过去则需穷日之力。</p> <p class="ql-block">清濑流觞:在白云层山顶有一黑岩山泉,泉水循山峭涧,南流自东方桥注入澧水,与郦道元注说相合。层山下有卓锡泉,因唐僧卓锡而得名。元时石门县令宣差越烈游宴于此,建亭名“石濑流觞”。宋代刘子澄游层山观卓锡泉,题诗云:寺惟泉最古,有咏载州图。几度流觞了,长如卓锡初。楚山闽老住,隋柏宋朝枯。雨后人耕急,荒冈带月锄。</p> 四个天门‘ <p class="ql-block">四天门:白云观第一座庙宇,居层山绝顶。俗称“白云观”或“金顶”或“四天门”。有上、中、下三殿,四面悬岩峭壁,景秀壮观,气象万千,不可逼视。“金顶”庙里有“飞来钟”,每天将晓而寺钟自鸣,钟声远彻。此钟后来被移到了石门县第二中学。金顶庙中有个石头,形如凤凰,还有凤凰嘴巴,后来取名“凤凰嘴”。传说在此修建此庙,有只金凤凰被感动了,专程来到这里为守庙的和尚效力,每天夜深人静时,到洞庭湖背水供和尚们吃。这样“凤凰嘴”里常年滴水不断,是天生只供寺庙和尚的生活用水,且和尚饮水有保障。后来和尚嫌水量滴得太少,以为敲大点后水会大些,就用锤子把凤凰嘴岩给敲打了,谁知把凤凰的嘴给敲断了,凤凰再不能进食了,就给饿死了,把水也就打断流了,从此再也没有滴水了。于是乎,起初的和尚不多时就靠挑水吃,后来和尚多了,也就没水吃了。“金顶”山势较高,庙里是准备供奉祖师老爷的,据传说当初祖师老爷来到了此地,祖师老爷一脚踏进此山时发现此处地基不稳,山也矮低了三尺,于是就没在此安身,随即上了五雷山。</p> <p class="ql-block">四天门遗址</p> <p class="ql-block">在四天门发现残留碑文,值得考究。</p> 三天门 <p class="ql-block">三天门:白云观第二座庙宇,座落在层山山坡上,传说人们为了纪念“关公”而建,所以,此庙主要供奉关公菩萨。旁边建有“周母寺”、“成天寺”小庙。</p> <p class="ql-block">层山三天门真武祠遗址</p> <p class="ql-block">三天门</p> 二天门 <p class="ql-block">二天门:白云观第三座庙宇称“二天门”,位于层山脚下,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确,此庙供奉有观音菩萨,因此,曾经的二天门香火鼎盛,热闹非凡。此庙古木参天,有“龙井”、“莲池”景观。后来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经办过临时学校。是石门县第一完全小学的前身,名叫“天门一高”,有一棵大樟树,树上悬挂一个和尚撞的“铸钟”,后来“铸钟”搬到了一完小。二天门寺庙左侧是厢房、禅房、厨房;上殿主供“观音菩萨”,传说孙悟空被压在五雷山,观音菩萨去解救他时在此休息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观音菩萨的大恩大德,就在此修了这座庙,大门上写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个大字;大门左右有樟、柏等参天的大树,空气清新,风景优美,胜似仙地。寺庙右前侧有一口井,时而“沙龙卧底”,时而井底四周“活龙戏水”,因此有“龙井”而得名。寺庙前面有一池塘,有出污泥而不染的玉藕,谓之“莲池”,并刻有梅峰题的“莲池”的字样,现在还清晰可见。井边是撞钟处。再往寺庙右边有一“石龟”。这石龟有四五米长,是由一个完整的大青石自然生成,其头朝慈利方向,尾向石门。当时的石门比慈利确实要富裕一些,所以民间有“石龟是吃慈利屙石门”的传说。后来,慈利的地理先生派人悄悄地把石龟头给打掉了,同时也打掉了尾巴,毁坏了龟后身。石龟头被打掉之后,还流了三年达六个月的血红水。现在还可看到“残疾石龟”和流过红水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二天门路标</p> <p class="ql-block">二天门遗址</p> <p class="ql-block">二天门</p> <p class="ql-block">二天门</p> <p class="ql-block">石龟</p> <p class="ql-block">石龟</p> <p class="ql-block">石龟</p> <p class="ql-block">连池</p> <p class="ql-block">连池</p> <p class="ql-block">龙井</p> 一天门 <p class="ql-block">一天门位于二天门社区六组邓珍双的房前100米与荷花社区交界处,在长溪沟傍边。过去建有进山牌楼,称“一天门”。</p> <p class="ql-block">一天门遗址</p> <p class="ql-block">一天门遗址</p> 云洞和风洞 <p class="ql-block">云 洞:从金顶往下走一点点,在山路左边有一个洞,洞口不大,当地的人民扔下石头,只听到乒乒乓乓的石头碰撞声,认为此洞是垂直的洞,深不可测,并说这个洞“无事冒烟”,即常年吞云吐雾,似白云护绕,所以叫它“云洞”。每逢雨后初睛,你若有幸站在此洞的四周,就会感觉到自己好象在半空中腾云驾雾,胜似在天堂。“云洞”旁边,还有一批游人捐款立碑,石头上刻有“共登彼岸”的字样。</p> <p class="ql-block">云洞口</p> <p class="ql-block">云洞口,此图是从内往外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云洞内深3来处</p> <p class="ql-block">风 洞:从“云洞”继续往下走一点点,也是在山路左边又有一洞,一个天然的空洞,洞口不大,随时都发出一股风来,严冬暖风习习,炎夏凉风彻骨,所以人民叫它“风洞”。夏天,无论你多么热,只要在洞口坐上二分钟,马上就有一种清凉感觉;冬天,无论你多么冷,只要在洞口一坐,马上就有一股暖流扑面而来,你全身就会感觉很温暖,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服感。</p> <p class="ql-block">风洞口</p> 蜈蚣寨林海 <p class="ql-block">林 海:山上林木茂密,浓荫如盖。这里是石门县城的北面屏障,山林面积4300亩,森林覆盖率97%以上。已是一个天然的森林公园!</p> <p class="ql-block">枝叶茂密</p> <p class="ql-block">绿树成荫</p> <p class="ql-block">万木峥嵘</p> <p class="ql-block">林海浩瀚</p> <p class="ql-block">徒步游道已经上了山顶,共有4公里。每天都有很多人来蜈蚣寨登山散步!</p> 泉水洞水库 <p class="ql-block">泉水洞水库又叫龙王洞水库。库水碧波荡漾,是附近四个村居民的生活饮用水,所以只能供游客观赏!</p> 云海 <p class="ql-block">云 海:难得一见的云海乃蜈蚣寨奇观,云雾随风而动,在山中游走,时而分散,时而聚拢,云雾缭绕,幻化出无穷遐想,仿佛给蜈蚣寨蒙上了一层白色的薄纱,宛若仙境一般,引人入胜,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白云山因山常布白云而得名。有“白云深处”之碑碣,字大径尺,已失无存。</p><p class="ql-block">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常德摄影家协会副会长、石门县摄影家协会会长杨昌伟先生来到石门如仙境般的蜈蚣寨山顶,以独特的视角为大家带来一场极具震撼的视觉盛宴!</p> 转播台景点 <p class="ql-block">电视转播台:1985年7月13日,在白云层山蜈蚣寨顶动工兴建电视转播台,1987年7月1日正式建成转播。开放转播台,登高望远,观县城全景。</p> 其它小景点 <p class="ql-block">象 石:过了三天门还不到“云洞”的路段,有一个大石头,形状神似大象,有人在石头上刻有“象石”二字。</p> <p class="ql-block">层山石神:层山山侧有石,屹立如人形,号层山神。</p> <p class="ql-block">凤翅垭,传说这山垭象凤凰展开的翅膀。</p> <p class="ql-block">母龙山这里有群狮起舞之传说!</p> <p class="ql-block">轿顶凸,传说这个山凸之顶就象大花轿的顶盖!</p> <p class="ql-block">香炉山位于二天门正前方1000来处!</p> <p class="ql-block">白虎凸,这里山垉象一头雄状的东北虎。</p> <p class="ql-block">晒经塔位于二天门左前方100米处</p> <p class="ql-block">钵鱼凸位于二天门正前方100米处</p> 尾声 打造观光景点 发展乡村旅游 <p class="ql-block">  二天门社区乡村振兴工作的宏伟蓝图就是打造“石门县蜈蚣寨森林公园”,围绕公园作乡村振兴文章,对白云北路进行高标准扩宽提质改造,沿途把堰塘整修并安装石栏,把长溪沟整治并建筑溪沟截洪堤,完善道路亮化、绿化、小桥流水、步行栈道等人文景观,同时探索开发特色民俗农庄、农业采摘园、休闲垂钓场所等旅游观光项目。</p><p class="ql-block"> 打造观光景点 发展乡村旅游。让“石门县蜈蚣寨森林公园”项目及早落地,是二天门人民的愿望,也是县城人民的期盼。希望有领导的认可和重视,有县城人民的支持和参与,有有识之士前来考察和投资,未来的“蜈蚣寨森林公园”将一定是石门县人民登山散步休闲旅游的乐园。</p> <p class="ql-block">图/文(石门三中派驻楚江街道二天门社区乡村振兴工作队 熊君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