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黔行青岩、镇远古镇游记(三)

Wendy

<p class="ql-block">青岩一个古朴与人文交相辉映的古镇,最初青岩为明代屯兵卫戍之地,后来逐渐发展成小镇,现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p> <p class="ql-block">600多年前青岩作为军事要塞,除设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城墙四周均用巨石筑于悬崖上,并在城墙上设有垛口和雕楼。</p> <p class="ql-block">站在城墙上极目远眺,一个依山傍岭建造在山坡上的古镇。</p> <p class="ql-block">定广湖被青石板路一分为二,一边湖水碧绿,一边荷叶满池。</p> <p class="ql-block">古镇内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建筑,光牌坊就有多座。这座牌坊距离定广门仅几步之遙,以“四柱三间”风格著称。用的是长方柱子支撑起牌坊,还一竖就是百年。被艺术大师刘海粟称为“实属罕见而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p> <p class="ql-block">背街是古镇最具特色的一条石巷,青石板路面经过时间的磨砺,看上去已经是青黑光亮。街边是层层石块堆砌的院墙,巷子不宽,幽静雅致。</p> <p class="ql-block">沿着上下起伏、蜿蜒曲折的青石路,我们兜兜转转在古镇。</p> <p class="ql-block">古镇的建筑即有砖混结构,也有砖木结构,有些楼阁还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p> <p class="ql-block">古镇民清老街两旁店铺一家挨着一家,主要卖当地特色商品,像银饰品、苗族刺绣服饰、猪脚、烟熏肉、姜糖……。</p> <p class="ql-block">代办信局为青岩人苏抗开办于1888年,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私人开代办信局之人。比中国最早的官办邮政还早了8年。直至1939年代办信局转变成官办邮政。</p> <p class="ql-block">赵公专祠位于青岩古镇中心位置,高大的牌坊墙上二龙戏珠浮雕彰显了主人身份。祠堂主人赵国澍,清朝将军能文能武。在任青岩古镇团务总理时,除随军团宋卫青岩,并四出剿匪,为青岩百姓平安尽职尽责!</p><p class="ql-block">当年历史上轰动全国甚至世界的“青岩教案”事件发生时,赵国澍是第一个赶到现场。了解了青岩教堂中的法国修士勾结当地地痞流氓,阻挠古镇居民路经教堂去参加当地大规模民俗活动,气焰极其嚣张。此时赵国澍一声令下,将这帮传教士及当地地痞流氓一起关押。并上报贵州提督田兴怒,处理意见为全部斩首,立即执行。当清朝廷得知此消息时大怒,当即撤了田兴怒贵州提督一职。发配新彊。而赵国澍在此事件后,带团剿匪中不幸阵亡,人已不在、不予追究。</p> <p class="ql-block">祠堂内修建了《青岩军事文化与古镇变迁》展馆,可以了解青岩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赵国澍出征时骑马挎刀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青岩文昌阁建于明万厉年间,乾隆年间重修。砖木结构为攒角重楼八角式。是旧时读书人常去读书、聚会、祭拜文昌帝君的地方。(文昌帝君即道教中的文星神)</p> <p class="ql-block">青岩书院外观为砖木结构,檐柱排列、双坡屋顶。书院内私塾面积有400平方米,私塾的位置与采光都不错,是读书的好环境。</p><p class="ql-block">书院至从办学以来门庭若市,有钱人家都将男孩送到书院求学。书院也培养出了五十多名秀才、举人及一名状元。仅赵国澍家的后代就有十名举人,赵国澍的二儿子赵以炯还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状元。</p><p class="ql-block">青岩书院的声望就此崛起,随之生源从本地、本省发展到省外。书院带动了良好的读书风气,私塾从原来只有富有与小康家庭的孩子,发展到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家长想法设法借钱也要送孩子上学,这就是浓浓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2010年青岩古镇被中华诗词学会誉为“中华诗词之乡”。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镇,诗词创作代代相传。像周渔璜、赵以炯、民国元老平刚……均有不少诗作问世,青岩古镇人文荟萃!</p> <p class="ql-block">镇远古镇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地处入黔要道,人文古迹众多,自然风光旖旎,气候四季宜人。</p> <p class="ql-block">舞阳河是古镇的灵魂,“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概括了古镇独特的地貌。</p> <p class="ql-block">舞阳河景区集刚与柔、雄与秀、朴与巧、险与夷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当年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路过镇远后,写下了“两峡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可见此地山川地势的险恶。</p> <p class="ql-block">靑龙洞古建筑群建于明代中叶,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整个建筑群靠山临江,红墙青瓦,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雕塑为《缅人骑象过桥来》,古时滇缅方向入京城的贡品,都是经由镇远进入中原。缅甸使者骑像通过的是镇远祝圣桥。</p><p class="ql-block">祝圣桥是最早连接起镇远南北两座城的桥梁。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曾数次被山洪冲毁,直到清雍正年间修复。祝圣桥属七孔拱桥,桥的一端连接的是石屏山,另一端连接着青龙洞。</p> <p class="ql-block">由于我们所住酒店在舞阳河边,从房间阳台上就能看到祝圣桥。</p> <p class="ql-block">夜晚从阳台上拍下了灯火璀璨的祝圣桥。</p> <p class="ql-block">禹门码头牌楼在北岸商业街附近,是镇远水上游项目的登船点之一。</p><p class="ql-block">历史上镇远古镇舞阳河畔,曾拥挤的排列着20多个码头,码头连接着街道、小巷、商家、兵营关卡……,便利的航运为古镇带来过欣欣向荣的景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镇经历过风风雨雨,也见证过曾经的繁华,从宋高宗元年(公元1127年)设镇远州开始,就想借镇远地名威镇远方。</p> <p class="ql-block">当我第一次听到“歪门邪道”古民宅,还真让人浮想联翩。后来听完导游介绍,才了解了当初建造“歪门邪道”的原由。</p> <p class="ql-block">这些“歪门邪道”古民宅,主要分布在商业街附近的四方井巷、复兴巷、冲子口巷、与仁寿巷深处。</p> <p class="ql-block">古巷依山就势随地形变化蜿蜒盘旋而上,还狭长幽深。</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些建筑上的“歪”与“斜”是遵从风水先生的说法,“以南为尊是一种富贵之相,又能“财不露白”。所以凡开在小巷道旁的各家大门,绝不会与小巷平行或垂直,家里的大厅也决不与小巷正对。而是有意将门的朝向转一个角度,斜斜的对着街道,即所谓的“邪”(斜)道。</p> <p class="ql-block">左手边的大门与巷子是不平行的。</p> <p class="ql-block">古民宅即有江南庭院的风貌,又有山地吊脚楼的建筑布局,可以说是独树一帜。</p> <p class="ql-block">全家大院建于清代,位于复兴巷内。那本为上官老宅,其门楣“西台世系”即告知为唐朝三朝元老之尚书令,上官的宅第。殊不知上官后裔家败财尽,将老宅转落全氏之手。该建筑也记录下了显达家族花开花落的沧桑史。</p> <p class="ql-block">古宅的门楣上都有匾额,匾额的命名均暗含宅院主人的家族历史。</p> <p class="ql-block">良弼名家为明清时期辅佐君王的良臣官宅。</p> <p class="ql-block">傅家大院建于清嘉庆年间,是江西商人傅氏家族宅院,也是祖上建造后世代相传在自家人手中的宅院。</p><p class="ql-block">傅家大院坐北朝南,大门故意开在东南角,是典型的“歪门斜道”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青岩与镇远不同的古镇历史,不同的人文景观,不同的建筑理念,唯一相同的是浓郁古朴的民族风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