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知青”这个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一代人已经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作为与共和国同龄的一代人,知青们以自己的青春年华为祖国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在后知青时代,第二故乡始终令知青们牵挂。2008年8月下旬,我们近二十位北京、上海、哈尔滨的知青结伴返回我们曾经工作和生活的八五三农场,去探望我们的第二故乡和那里的乡亲。</p><p class="ql-block">那次行程距今已有十几年了,但是仍让我们记忆尤新。十几年后的今天,很多乡亲与荒友已离我们而去,让我们更加珍惜那些美好的时光,特做此美篇留作纪念。</p> 八月二十四日北京和上海的知青荒友在哈尔滨会师。 与哈尔滨的荒友合影留念。左起<br>一排 周毓华、董焕芝、宋月珍、孙际元、叶润芳、<br>二排 王晓君、吴凤华、孙桂芝、王新生、陈秀珍、许凤珍、刘金妹、刘曙华、王悦兰(王迪会妹妹)、王伟民、王会军,<div>三排 刘桂荣、许强廷、王贵忠、张宗礼、梁燕、宋和忠、王春江、马国忠、周希恕、张伟、周祝生。</div>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哈尔滨还参观了北大荒博物馆,大家兴奋地在纪念开发北大荒的旗帜上签名留念,我们也是北大荒的建设者,为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奉献了我们的青春!</p> 当天,哈尔滨的荒友以聚餐形式为京沪荒友接风和送行。二队荒友合影 左起<br>一排 宋月珍、刘桂荣、孙桂芝、陈秀珍、许凤珍、叶润芳、周毓华、<br>二排 孙际元、杜和平、刘曙华、董焕芝、王晓君、吴凤华、王新生、刘金妹、陆红娣、<br>三排 张宗礼、王会军、王贵忠、许强廷、郝祥文、梁燕、周希恕、王伟民、刘金云、王春江、马国忠、王和平、周祝生。<br> <p class="ql-block">八月二十五日天黑之后我们才赶到了八五三总场。早早得到消息的乡亲们已经在此等待多时了,大家见面分外亲切。</p> <p class="ql-block">蔡云珍和王贵忠。</p> 苗金贤和马国忠。 等待知青到来的荒二代戴小剑。 <p class="ql-block">左起王贵忠、王春江与朱农建。</p> <p class="ql-block">左起戴德兴和梁燕、周毓华。</p> <p class="ql-block">柏志富与王会军等。</p> <p class="ql-block">八月二十六日我们一天都在二分场活动。</p> <p class="ql-block">早上出发前在总场碰到了史富本,大家非常高兴,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左起 梁燕、周祝生、史富本、王新生、王贵忠。<br></p> 随着知青的到来,二分场礼堂前的广场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二队来接我们的白崇兰和陈秀珍、宋月珍紧紧地拥抱在一起。<br><br> <p class="ql-block">右起祁荣州、王新生、白崇兰、梁燕。左后是朱农建。</p> <p class="ql-block">右起杨开举、刘占云夫妇与上海青年宋月珍等交谈,左边是陈杏芳。</p> <p class="ql-block">祁荣州和马国忠、张宗礼交谈,左边是朱农建,后边是王春江。</p> <p class="ql-block">右起莫昌武、王春江、祁荣州、马国忠。</p> <p class="ql-block">左起戴德兴与王新生、王晓君交谈。</p> <p class="ql-block">姜仲坤、陈少娟夫妇与王春江、马国忠、张宗礼。</p> <p class="ql-block">马国忠、王春江和姜仲坤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二分场大礼堂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欢迎知青回访的仪式。年轻的分场领导们热情欢迎大家回家看看,并向知青们介绍了农场的发展现状和前景。</p> <p class="ql-block">会议结束,分场领导与大家在礼堂前合影留念。左起:</p><p class="ql-block">第一排 秦云珠、姜仲坤、陈少娟、刘占云、柏志富、徐金林书记、戴德兴、祁荣州、杨开举、白崇兰,</p><p class="ql-block">第二排 王晓君、周毓华、孙际元、刘曙华、马国忠、王新生、王会军、王贵忠、宋月珍、陈杏芳,</p><p class="ql-block">第三排 张宗礼、刘金妹、叶润芳、陈秀珍、王伟民、莫昌武、梁燕、周祝生、田世德、陆红娣、杜和平,</p><p class="ql-block">第四排 张伟、王和平、刘金云、魏贤彬场长、张国军副场长、王春江、郝祥文、陈杏芳丈夫黄维新、高雪林副场长、朱农建、朱安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家又去探望了行动不便的老铁兵、老炊事班长蔡金光。</p><p class="ql-block">左起周祝生、王晓君、王贵忠、蔡金光、王新生、梁燕。</p> <p class="ql-block">知青在第二故乡不仅流血流汗,还有一些知青将生命奉献给了第二故乡,其中就有我们的同学、战友,我们此行一定要去看望和纪奠她们。</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张梅玲、李晓军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陵园介绍</p> <p class="ql-block">向烈士敬献的花圈</p> <p class="ql-block">向烈士致敬</p> <p class="ql-block">我们又去纪奠了我们的老职工。向老铁兵朱怀祥和夫人焦学兰之墓致意。左起王春江、马国忠、朱安龙、刘曙华、宋月珍、王伟民。后面是刘金妹和王新生。</p> <p class="ql-block">右起梁燕、周祝生、王新生向朱怀祥、焦学兰之墓致意。</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些老同志的墓地就在附近,王晓君等向老铁兵田大科和夫人袁昌翠之墓致意。这些老铁兵在北大荒的开发建设中献了终身献子孙,永远值得我们尊敬!</p> <p class="ql-block">终于回到我们生活工作的二队啦!二队彩旗飘飘、锣鼓喧天。</p><p class="ql-block">眼前的大礼堂曾经是知青们参与建造的,如今还在使用,令我们感到非常亲切,“回家啦”!</p> <p class="ql-block">礼堂前,祁荣州带着两个小青年敲起了快乐的鼓点儿。</p> <p class="ql-block">二队的女同胞扭起了欢快的秧歌欢迎知青回家。</p> <p class="ql-block">老职工周凤英。</p> <p class="ql-block">田大科的女儿田英。</p> 与知青年龄相仿的年轻的老职工王香芬。 <p class="ql-block">队伍整齐、动作划一。</p> <p class="ql-block">在欢乐的气氛中,知青来不及放下相机就进入队伍中跟着一起扭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更多知青放下背包,拿起彩扇、彩绸走进秧歌队伍中。</p> <p class="ql-block">女知青几乎都融入到了秧歌队伍之中。</p> <p class="ql-block">大家尽情地舞起来、跳起来,欢乐的气氛达到高潮。</p> <p class="ql-block">扭罢秧歌,人们开始三三两两地交谈,互诉十几年的思念。</p><p class="ql-block">左一陈秀珍、左二朱昌美,右一周凤英。</p> <p class="ql-block">沈梅芳、王金花与王贵忠交谈。</p> <p class="ql-block">左起沈梅芳、王贵生夫妇、王贵忠、郭文兴、朱昌美。</p> <p class="ql-block">二队也在会议室召开了一个简短的欢迎会。老职工与知青们欢聚一堂,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会后,回访知青分头行动,到自己熟悉的、关心的地方参观、访问。</p> <p class="ql-block">张庭国、丛万里、李丰宾。</p> <p class="ql-block">到老职工家走走,这是纪连忠、王美桂、白崇兰。现在居住的房屋面积比以前大了一些,更加宽敞舒适了。</p> <p class="ql-block">到村外看看,地号还是那么大,近处是大豆,远处是玉米。变化最大的是地号中间多了很多高大的树木。</p> <p class="ql-block">以前老职工家只养鸡、鹅等家禽,猪、羊等均是队里集体喂养,现在都分散在各家饲养了。王守成牵着两只羊走来了。</p> <p class="ql-block">张建船骑着摩托车过来了。想当年我们交通基本靠腿,能向老职工借一辆自行车出行就很开心了。现在摩托车很普遍,小汽车也不新鲜了。</p> <p class="ql-block">返回村子时我们去牛棚里参观了一下,据说这些牛品种优良,与供应奥运会的品种一样。</p> <p class="ql-block">张建河和王贵忠。</p> <p class="ql-block">周祝生、王守成、梁燕。</p> <p class="ql-block">8月27日我们参观了珍宝岛、饶河口岸和雁窝岛湿地。因为篇幅有限,在此不赘述。</p> <p class="ql-block">8月28日上午我们分几次将二队可以走动的老职工接到总场,与住在总场的老职工汇合,住在分场的部分老职工也来到了总场。中午,全体回访知青与老职工一起聚餐,再次欢聚一堂。</p> <p class="ql-block">左起 王晓君、邱中华、戴慧民、魏健、田世德。</p> <p class="ql-block">左起 张秀清、蔡云珍、刘春义、张建船、宋杰、梁燕。</p> <p class="ql-block">老职工和知青争先恐后地发言,表达自己对知青回访的感想和美好祝愿!</p> <p class="ql-block">纪连忠发言</p> <p class="ql-block">王清香发言</p> <p class="ql-block">王志斌发言</p> 上海青年刘曙华发言。 北京青年王贵忠发言。 <p class="ql-block">两位老铁兵蔡金光和苗金贤,现在他们一位住在分场,一位住在总场,平时也难得一见。</p> <p class="ql-block">王春江与他的老车长黄守善。</p> <p class="ql-block">左起 李丰宾、刘兆云、朱昌美、周凤英。</p> <p class="ql-block">左起 王守成、史富本、白崇兰。</p> <p class="ql-block">左起 张德祥、于一苓、王守成。</p> <p class="ql-block">左起 王贵忠、王金花、王新生,他们曾经一起在食堂工作。</p> <p class="ql-block">左起 马德忠、李丰宾、刘兆云、朱昌美、周凤英、沈梅芳。<br></p> <p class="ql-block">大家频频举杯畅饮,左一张桂贤。</p> <p class="ql-block">王和平来给大家敬酒。左起朱昌妹、周凤英、沈梅芳,王和平、田英。</p> <p class="ql-block">王春江也各桌敬酒。左起 王清香,王春江、高申英。</p> <p class="ql-block">左起 王清香、王美桂、李兰娥、王春江。</p> 左起 周祝生、王和平,于一苓、马国忠、戴德兴、梁燕、王新生、孙际元。 <p class="ql-block">马国忠和赵洪森、隋振春、戴德兴。</p> 周祝生、柏志富、朱祥斗、梁燕。 周祝生、柏志富、朱祥斗、戴德兴、孙际元。 <p class="ql-block">王和平与白崇兰。</p> <p class="ql-block">梁燕、王新生夫妇与白崇兰。</p> <p class="ql-block">参加聚餐的全体老职工合影留念。左起</p><p class="ql-block">一排 柏志富、王官祥、丛万里、王志斌、苗金贤、赵洪森、黄守善、张德祥、朱祥斗、 蔡金光、周贵和、李丰宾、胡英安,</p><p class="ql-block">二排 郭文兴、王香芬、王清香、王金花、于秀凤、王月玲、吕桂全、张秀清、田英、蔡云珍、朱昌美、蔡云秀、张桂贤、刘兆云,</p><p class="ql-block">三排 李兰娥、常利云、柳秀凤、高申英、于承凤、贾征征、白崇兰、程邦全、张庭国、王守成、马德忠、刘春义,</p><p class="ql-block">后两排 魏健、沈梅芳、周凤英、王美桂、于一苓、戴德兴、王贵生、马国忠、 隋振春、纪连忠、丁毅群、王会军、王春江、宋杰、张建河、魏明山、张建船、李福根、史富本。</p><p class="ql-block">(其中马国忠、王春江、王会军为知青)</p> <p class="ql-block">男同胞们合影留念。左起</p><p class="ql-block">一排:王官祥、丛万里、郭文兴、王志斌、赵洪森、周贵和、张德祥、李丰宾、马德忠、隋振春、</p><p class="ql-block">二排:魏健、柏志富、马国忠、苗金贤、王贵生、黄守善、程邦全、李福根、王会军、史富本,</p><p class="ql-block">三排:梁燕、戴德兴、于一苓、朱祥斗、丁毅群、王守成、刘春义、王贵忠、胡英安、王和平,</p><p class="ql-block">四排:周祝生、戴慧民、张建河、张建船、魏明山、张庭国、宋杰、张伟。</p> <p class="ql-block">女同胞们合影留念。左起:</p><p class="ql-block">一排:李兰娥、于秀凤、于承凤、王金花、柳秀凤、朱昌美、王月玲、刘兆云、张桂贤、王清香,</p><p class="ql-block">二排:王晓君、吕桂全、沈梅芳、王香芬、高申英、蔡云珍、张秀清、田英、白崇兰、蔡云秀,</p><p class="ql-block">三排:孙际元、刘曙华、王美桂、刘金妹、常利云、周毓华、周凤英、叶润芳、王新生、陈秀珍、宋月珍。</p> <p class="ql-block">机务排合影 左起</p><p class="ql-block">一排:王官祥、丛万里、王志斌、苗金贤、赵洪森、黄守善、张德祥、柏志富,</p><p class="ql-block">二排:于承凤、于秀凤、贾征征、纪连忠、吕桂全、张宗礼,</p><p class="ql-block">三排:戴德兴、马国忠、白崇兰、王会军、刘春义,</p><p class="ql-block">四排:于一苓、王贵生、王春江、隋振春、宋杰。</p> <p class="ql-block">知青与老职工合影留念 左起(排有错乱)</p><p class="ql-block">一排:张宗礼、王贵忠、周祝生、陈秀珍、叶润芳、朱安龙、宋月珍的外孙女、朱安龙之女朱申生、孙际元、宋月珍、王晓君、王新生,</p><p class="ql-block">二排:柏志富、王官祥、丛万里、王志斌、苗金贤、赵洪森、黄守善、张德祥、朱祥斗、蔡金光、周贵和、李丰宾、胡英安,</p><p class="ql-block">三排:郭文兴、王香芬、王清香、王金花、于秀凤、王月玲、吕桂全、张秀清、田英、蔡云珍、朱昌美、蔡云秀、张桂贤、刘兆云,</p><p class="ql-block">四排:李兰娥、常利云、柳秀凤、高申英、于承凤、贾征征、白崇兰、程邦全、张庭国、王守成、马德忠、刘曙华,</p><p class="ql-block">五排:王春江、沈梅芳、王美桂、戴德兴、马国忠、纪连忠、王会军、宋杰、张建河、张建船、魏明山、李福根、张伟、史富本、刘春义,</p><p class="ql-block">六排:梁燕、魏健、周凤英、于一苓、王贵生、隋振春、丁毅群。</p> <p class="ql-block">左起 王官祥、刘曙华、于承凤、李兰娥。</p> <p class="ql-block">左起 王金花、柳秀凤、王晓君、王美桂、于秀凤、王月玲、 张桂贤、王清香、蔡云珍、刘兆云、宋月珍 。</p> <p class="ql-block">蔡金光和两个女儿、女婿,幸福的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左起 张宗礼、王官祥、王志斌、戴德兴、王会军</p> <p class="ql-block">知青与二队的职工子弟合影,知青在时他们还是孩子,现在他们都是农场的生力军了,变化真大呀!很多人都不敢认了。</p><p class="ql-block">左起 王贵忠、梁燕、张宗礼、周祝生、魏健、孙际元、朱安龙、张建河、王会军、宋杰、(王会军之外孙女)、宋月珍、张建船、(朱安龙之女朱申生)、叶润芳、刘曙华、王晓君、张秀清、陈秀珍、王和平、周毓华、田英、刘金妹、戴慧民、王伟民 。</p> <p class="ql-block">王晓君、孙际元与她们曾经的学生合影留念。当年的那些少男少女如今已经为人夫为人妻了。</p><p class="ql-block">左起 张建河、张秀清、张建船、孙际元、朱安龙、田英、宋杰、魏健、戴慧民、王晓君。</p> <p class="ql-block">张庭国一家与周祝生、孙际元夫妇,小黑、小白还是不好区分。</p> <p class="ql-block">于秀凤和于承凤</p> <p class="ql-block">原场长孙长安与吕桂全、王会军、梁燕、周祝生交谈。</p> <p class="ql-block">张伟与孙长安场长。</p> <p class="ql-block">孟祥林、张伟、柏志富、孙长安场长。</p> <p class="ql-block">知青们与原场长孙长安合影。</p><p class="ql-block">左起 吕桂全、宋月珍、孙际元、王会军、叶润芳、梁燕、孙长安、王春江、刘金妹、马国忠、陈秀珍、周祝生、刘曙华、张宗礼、王贵忠。</p> <p class="ql-block">28日晚上总场组织了一场联欢晚会,由农场职工和子弟与回访的知青共同参演,既是观众又是演员,气氛热烈。</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的古筝演奏,中间的是朱申生(老铁兵朱怀祥的孙女儿,朱安龙的女儿)。</p> <p class="ql-block">知青表演的男声小合唱。其中左一是王贵忠、左四梁燕、右二周祝生。</p> <p class="ql-block">知青的大合唱《红军不怕远征难》。</p> <p class="ql-block">王和平、孙际元、周祝生、王新生参加了大合唱。</p> <p class="ql-block">8月29日我们即将告别853农场之际,遇到了李光夫人陆敬华。陆大姐在二队做过豆腐,见到她好像又闻到了豆腐房的香甜气息。他们家早就搬离了853农场,今天能在此相遇,真是意外的惊喜,为我们的回访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后记</p><p class="ql-block">这次回访距今已有十几年了,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是却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无论是在哈尔滨还是在八五三,我们都用相机不停地记录美好的瞬间。由于篇幅所限,许多照片不能一一展现给大家。</p><p class="ql-block">看到我们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曾经亲手建造的房屋、曾经一起工作的兄弟姐妹、师长、曾经教过的学生,我们当年的一幕幕生活场景又浮现在脑海中,那是我们终生抹不去的记忆。愿此美篇也能唤起你对青春年华的美好回忆。</p><p class="ql-block">(鸣谢:由于时间久远,一些人名的记忆模糊不清了,本美篇是在刘建刚、朱安龙、朱农建以及许多荒友的大力协助下才得以完成,特此致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谢谢观看</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