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盾骅书法作品选

甘肃书画

<p class="ql-block">郭盾骅艺术简介</p><p class="ql-block">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甘肃省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原理事、创作委员会委员,兰州市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顾问。</p><p class="ql-block">1998年应新加坡书协邀请赴新参加新加坡中国百花妇女书法展。1999年作品在日本秋田县美术馆参展。2002 年作品参加第八回中韩书法交流展。与三人合著出版《行草解析》一书,获第七届美术读物黄河金牛奖二等奖。甘肃省国庆五十周年书法大赛二等奖;甘肃省纪念周恩来诞辰 100周年书画大赛二等奖甘肃省首届“张芝杯”书法大赛三等奖。入展首届敦煌国际书法艺术节“敦煌杯”全国书法大赛。入展中国首届楹联书法展。</p><p class="ql-block">入展“瑾润杯”全国榜书大赛。第二届中国榜书大赛优秀奖。</p><p class="ql-block">首届“人文杯”(滕王阁篇)全国书法美术楹联艺术大赛一等奖。</p><p class="ql-block">北京迎新春首届中国文人楹联书法大奖赛金奖。第九届当代书画家作品邀请展特别奖。</p><p class="ql-block">情系特奥会爱心满中华全国书画艺术大展金奖。</p><p class="ql-block">第一届今日翰墨。中国书画家作品邀请赛金奖。“秀丽山川挥毫释情”中国焦作全国书画邀请展金奖。第三届“中国风”世界华人书画大赛特等奖。第二届世界华人名人名作书画大展特等奖。在兰州、珠海等地多次举办个人书展,作品被国内外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p> <p class="ql-block">柳枝经雨重 松色带烟深</p><p class="ql-block">——郭盾骅书法艺术赏析</p><p class="ql-block">— 雁翎</p><p class="ql-block">女书法家郭盾骅为人豁达谦逊,不善张扬。她一直把头低到了宣纸下,低到了喧嚣外。如她的名字,盾后面隐着奔驰的骏马。一如她的草书,极度纵横的激越遮去了细腻的粉黛。</p><p class="ql-block">生就婉约,虽长在北方,但形体近乎水乡的婀娜,看郭盾骅的草书,让人难以置信,她是如何用纤纤玉手挥动墨笔,在空寂的黑白间制造出烂漫酣畅的艺术的?</p><p class="ql-block">字如其人,古贤的概况十分精准。生活中的郭盾骅温文尔雅,如处子。但在书法天地,她的思想是灵动的,如脱兔。字是书者心境的表白,也是情绪的流露。沉浸在翰墨世界,主宰自我兴致,从洒脱的行笔书写中,可以看出郭盾骅是个外柔内刚的女性,她把生命的张力和对大美的追求,全部铺陈到了宣纸上。</p><p class="ql-block">观郭盾骅的书法是一种享受,这不仅是视觉上的愉悦,而且是精神上的慰藉。</p><p class="ql-block">草书是男权的象征,是阳刚的佐证。从张芝到二王,从颠张醉素到黄鲁直,从董文敏到王铎傅山,向来恣肆酣畅的笔下气势贯穿着雄性的强悍。就连书法理论,也是男人唱独角,当霸主。从蔡邕《笔论》到梁武帝《草书状》,从虞世南《笔髓论》到孙过庭《书谱》,再加上刘熙载《书概》的光大,千年恢弘的书法史几乎传播了男性的感官,表述了男性的审美语境。</p><p class="ql-block">不过,阴阳乃天地之道,中和乃万物之本。幸亏有卫铄亮相,如女蜗补天,其字,其论著《笔阵图》彰显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也让灿烂的华夏书法呈现了阴柔的文明。</p><p class="ql-block">郭盾骅显然是卫铄忠实的追随者。在男权世界,她以草书出道,并赢得称颂,这足以说明,她的草书有向下萌发的根须,有向上蓄势的枝叶,有蓬勃厚道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郭盾骅的草书有品味。味是一切艺术必备的内涵。味是字与书法的分野。字贵在形,书贵在神。书卷气是书法特有的品相。书法之所以称为艺术,是因其间贯穿着耐人寻味和赏析的意境。这意就是风骨气韵,这境就是神采法度。正如我国著名美学家邓以蛰所言:“无形自不能成字,无意则不能成书。”</p><p class="ql-block">长袖出场,身临翰墨领地,柔弱力薄的郭盾骅竟然未执红牙板,而是用铁板铜琶起舞,以大江东去的惯性造势,把汉字的生命动态淋漓尽致地表达成了书法的韵味。这虽是饱满的形,却聚力凝神。这是她运笔的遒劲,清新痛快,毫无造作之感。因此,郭盾骅的草书在干裂秋风中润含春雨,峻拔爽朗,沉着如男性书家的气象。</p><p class="ql-block"> 精美出于毫端,妙趣在于布白。在草书的黑白分割上,郭盾骅显示了过人的天赋。她笔下的线条游刃穿越空间,制造的黑有的敦厚沉稳,有的飘逸轻盈,从而勾勒出的白如雾空濛,如雪层叠,整体看上去,营造诗意的宣纸宛如一方天,白云苍狗,变化莫测。</p><p class="ql-block">因此,在她的手腕下,细腻的线条不仅是构成书法艺术的唯一载体,而是表达品行的心迹线。她富有灵性的草书,就是她人格的定势: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她把美的内涵通过书法的线条外延了出来。这美有节奏,有韵味,犹如交响曲,时而铿锵,时而委婉。郭盾骅草书的品味是,她把每个字恰到好处的单相之美富有情趣地融入到了艺术中,高明地综合出了书法博大精深的颜值。</p><p class="ql-block">郭盾骅的草书有气度。度是书法艺术内在的分寸,特别在草书上,动合规仪,激厉有方,笔画长短粗细都是不同情感的表达。书法是将意化为象的艺术,象是意的外化。如文学作品中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笔墨运行过程中,宣纸上演示的是书家才情、气质和个性的传递与张扬。</p><p class="ql-block">书法向来不是孤立的一门艺术。书法流露的是书家个人的文化修养、精神走向和情感皈依。收与放、虚与实、迟与速的分寸,表面上构成的是书法整体的和谐与平衡,实则是书家为人处世的气度。</p><p class="ql-block"> 在单调的黑白世界里铺成墨色的变化缤纷,在章法上营造奇错相生,郭盾骅致力在二王的书脉里兼容俊逸典雅,在王铎的连绵里感知飘逸雄浑,在黄庭坚的气势里并蓄纵伸横逸,从而形成了她狂中有细,狂中有节的书风。郭盾骅的草书不受碑帖约束,随意而书,却妙趣横生。这说明了她在书法领域的功底非常扎实。如她的为人一样,务实厚道,胸怀开阔。</p><p class="ql-block">“欲学草书,须精真书。”这是黄庭坚的论调。林散之谈草书时,也发自肺腑地感叹:“我到六十岁后才学草书,有许多甘苦体会。没有写碑的底子,不会有成就。先写楷书,次写行书,最后才能写草书”。</p><p class="ql-block"> 绝不以草写草,而是心慕法帖,神追古贤,在历代大家的笔墨里汲取能量,陶冶情操。郭盾骅远离喧嚣,承受寂寞,把研习碑帖当成了旷日持久的修行,这才修为了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书法气度。特别是她书写的六尺或八尺条屏,毫无小家碧玉的拘谨,全然是羽扇纶巾的儒生作为,抑或是金戈铁马的武将魄力。</p><p class="ql-block"> 所以,观郭盾骅的草书,从奔放与豪迈的书写姿态上,就能解密她心游万仞,情寄八荒的气度。吸纳百家之长,这恰是她书法向上焕发的盎然生机。</p><p class="ql-block">郭盾骅的草书有思想。书法是一门深奥的哲学,历经几千年繁衍,其发展离不开心性的滋养,离不开思想的萃取。</p><p class="ql-block">书造自然。书法是源于心的艺术,重在锥画沙,妙在屋漏痕。通过书法表达思想,表现自我,郭盾骅借助书法诠释了自己大巧若拙的浪漫处世观,也把自己磊落坦荡的入世思想融入到了笔墨章法中。</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雁翎:本名逯向军,作家、文艺评论家,著有长篇小说《护垫》《浮云苍狗》,长篇纪实文学《陇海之春》《邓宝珊》(合著),编著励志文本《百姓英雄》,现居兰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