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strong>旬邑农民书画家“冒料爷”</strong></h3></br><h3> 刘朝霞</h3></br><h3> <p class="ql-block">刘冒料,是早池村刘姓家族里一位辈分较高的老人,所以早池村大部分人见了他都叫爷,或者老爷。冒料是他的外号,他的真实名字其实叫刘秉林,但知道他真实名字的人已经不多了,早池村,职田方大原,乃至旬邑县,知道他的人都叫他刘冒料。他的出名,皆因他写的一手好字和非常逼真的绘画水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记忆中最深刻的,便是他的书法代表作,早池村车站照碑上他写的"振兴中华"四个鲜红的大字,不光被村里人记住,更被南来北往路过早池村照碑前的人记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冒料爷,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是一位值得受人尊敬的老人,他的做人品行及文化修养影响了我们早池一村人,是我们下一代值得学习的楷模及典范。我们这一代人是伴随着他写的字长大的。记得小时候,就经常看见他在早池村的每个街道胡同的墙上写大字,给人们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早池村的照壁子,那时候社会运动多,变化快,只要有什么新的运动,街道两边的墙上,照壁子的高架上就有冒料爷写字的身影。还有村里的红白喜事,也离不开冒料爷,他在红白喜事上写对联,写挽联,写礼簿。他写字时,经常会有一大堆围观的人,他写字时意气风发的样子和那龙飞凤舞的手法使观看的人们佩服的五体投地,抚掌叫绝,所以职田方大原人都知道早池有个刘冒料毛笔字写的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至今村上大部分人的家里都挂有他写的中堂。他的字直接影响了早池村的几代人,如早池村上一辈的刘宗文老师,刘艺有老师,刘普州。我们这一辈的刘红卫,刘照谦,刘维军等,都是受了冒料爷的影响而练就了一手非常好的毛笔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冒料爷除了毛笔字写的好,他的画画意境也很高。他曾经给自己的父亲描了一张遗容做供奉用,据说是画活了,跟真人一样。大年初一,村上人都去他们家拜年,由于他们家辈分高,我们早池村风俗,爷爷孙子老弟兄,可以胡说乱骂开玩笑,拜年的人看着逼真的老人画像故意问,这是谁给老人描的像,描的这么好。冒料爷说他自己描的,拜年的人就故意开玩笑说:"冒料爷,你这活揍(做)的好",旁边的人也随声附和说"冒料爷这活揍(做)的就是好,还故意说,你咋弄来,弄的跟真的一样"。冒料爷辈分高,明知道晚辈们变着法子骂他,也不和晚辈们计较,哈哈一笑了事,又怕以后人看了耍骂他,就把画像收了起来,人们以后就再也没有看到过这个遗像了。</p> <p class="ql-block">听说有一次冒料爷一时兴起,在一堆人面前提笔画了一只没有眼睛的老虎,然后放下笔。好多人说:"好爷里,你画的老虎咋没有眼睛呢"?"这还不是小菜一碟",冒料爷说着提笔老远一点,老虎的一对眼睛点的不偏不倚刚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看到他的虎眼老远点的恰到好处,其他人拍手叫好:"我的画家爷啊,你真是冒料"。"冒料"其实就是老远点的意思。冒料爷的外号"冒料"就由此而得名,也由此而传着叫开。可见他画画的水平实在是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冒撂”的由来,还有一个关于它的故事。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一次,冒料爷给一个煤矿的拱门上写门牌,结果把矿字上的一点忘了写,到架子拆除后才发现。再搭一个四米多高的架子实在麻烦,正在大家失计慌忙想办法地时候,只见冒掼爷不紧不慢地说“么事么事,我来弄”,只见他问司机要了一块面纱,粘了些黑漆,站在拱门前,顺手一撂,不偏不倚正好打在矿字上头,效果还很好,矿长激动地说,刘老师,你真是个“冒撂”先生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冒撂爷还是一个戏曲工作者,在剧团演武生,拳脚功夫也很厉害。况且是全能人才,施鼓,布景,导演样样能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社会开放了,冒料爷的名气也大了,好多机关单位,学校,乡镇的墙体上需要写大字和墙画,就来请冒料爷去画画,写字。当年,旬邑的好多地方都有冒料爷的墨迹。</p> <p class="ql-block">冒料爷的儿子刘敏卓先生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文化人,他深受父亲影响,毛笔字在旬邑书法界评价很高。他还是作家,诗人。他在旬邑县志办公室任主编,主任。他是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史志协会理事。主编《旬邑县志》《旬邑人物春秋》等。他个人的代表作有散文集《我的小鸟》。散文《勿忘窑洞》最具代表性。</p> <p class="ql-block">冒料爷,刘敏卓这父子俩是旬邑人的骄傲,更是早池人的骄傲。他们都是文化人,他们用知识,用自己手中的笔,抒写着人生,为自己的人生添上了最美的色彩。冒料爷,是早池村的能行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刘朝霞</p> <h3><strong>作者简介:刘朝霞,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职田镇早池村人,从事护工工作,热爱写作。</strong></h3></br><strong>编辑:家忆</strong><br></br><strong>投稿:1104961434@qq.com</strong><strong>微信: y18628575997</strong><strong>协办:咸阳市秦都区作家协会<br></br></strong>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GxbZE3BNPcihhlbTSnB4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