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90岁、骨折、腹膜后血肿、低血容量休克、冠脉搭桥术后、下肢血栓、肺部感染……当这样一位病人到来,你想到的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我想到的,是‘这情况危险了’,所以当病人告诉我,他想再次站起来,走着回家,我的脑海中回荡着‘做不到啊!’</p> <p class="ql-block">经过输血、补液、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等一系列内科治疗,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了。我们请来了康复科郭丹主任和张羽医师,当病人还卧床不起时,先练习上肢力量;当病人能坐起时,鼓励他尝试站立;当病人能站立时,帮助他向前迈步,体会‘走’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同时全科医学科的我们,也与病人的谵妄、顽固性腹泻打了‘一仗又一仗’。像一艘行驶了90年的船,一朝搁浅后,问题层出不穷。但虽然经历了风雨,当扬帆起航(病人站起来)的那一刻,我们感觉由衷的欣喜。</p> <p class="ql-block">这来之不易的成果,是由全科的系统性治疗,和康复科的积极介入所共同努力获得的。这个病例不仅从内科的角度十分复杂,从康复的角度也极有可借鉴意义。</p><p class="ql-block">基于此,我们依托于网络平台,举行了线上的病历讨论暨康复沙龙,面向什刹海、六里屯、太阳宫、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展开讨论。</p> <p class="ql-block">王璐住院医师、肖琦凡主治医师首先汇报了此病人的诊治经过,看到留存的照片与视频,仿佛又经历了一遍点点滴滴。</p> <p class="ql-block">全科医学科朱宇清主任就此病例进行了点评,对这样一个超高龄、多种基础疾病、治疗中存在多种困难的患者,无论从内科的角度,还是康复的角度,都是极大的挑战。</p><p class="ql-block">救治过程体现了身—心整体观、多学科协同工作模式,回顾一路历程,忆往昔峥嵘岁月稠。</p> <p class="ql-block">康复医学科郭丹主任讲述了如何为这位病人量身定做个体化运动模式,强调康复早期介入的必要性,从精细动作到大动作,从上肢到全身,从肌力恢复到生活习惯的恢复,每一次向前迈步,都是医患协同努力的成果。</p> <p class="ql-block">线上模式使身处多地的大家可以实时对话,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科医师们纷纷共享了自己对高龄骨折患者康复的经验。</p> <p class="ql-block">患者的一小步,实则是我们心中的一大步,浸透着团队努力的汗水。全科的思维,有各学科间的交互,有家庭与医院的协同照顾,有对躯体与心理的共同关注。使患者不仅仅是‘活下去’,更是回到‘本身的状态’。</p><p class="ql-block">讨论结束时,会议室的阳光依然灿烂。光束透过窗户照亮细小的微尘,这寻常易见的‘丁达尔’现象,需要每一个光子绕过微尘,折射出自己的光。</p><p class="ql-block">不放弃每一次锻炼的机会,是病人的坚强;不遗漏每一个可以干预的方向,是全科的执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纵然已暮年,又何尝不能志在千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