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散文四篇,词两阕)

清风明月(老唐)

<p class="ql-block">以下图片是自拍</p> <p class="ql-block"> 故乡</p><p class="ql-block"> 作者:唐金顺</p><p class="ql-block">一 童年时代</p><p class="ql-block">“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河水,袅袅的炊 烟,美丽的村庄,那是我的家”。沙哑、粗 犷的歌声把我带回了故乡。啊!故乡,我梦 中回首千百度的故乡。一想起你,我就抑制 不住内心的激动,以致热泪盈眶。那里深藏 着我几十年的酒香,那里有我天真无邪童年 的记忆;青少年的青春梦想和希望。 我的故乡在古田县湾口村。顾名思义, 一湾江水向东流,那是母亲河——闽江。上游的河道由莪洋从北往南流经湾口,拐了315度向东北流去,到了水口再转东偏南流入东海。亘古的江水冲刷着泥沙,形成了大的港湾。水面宽广,水流平缓,像镶 嵌在山谷中的碧绿翡翠,又像一面光滑镜 子。波光粼粼,白帆点点,沙鸥在水面上自 由飞翔。这里水草丰美,是渔乡。山清水秀, 天是湛蓝的,白云悠悠的漂浮着,时而传来 牧童的短笛声响。夜晚江风习习,渔火闪闪, 渔歌互答。故乡就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p><p class="ql-block">童年的我,每天清晨拿着小鱼篓 ,到潘公江边的沙洲拾河蚌、蛤子,在水中石头下摸 小鱼虾。黎明时,江上轮船未出行,无浪, 可以看清这些软体小生物,一抓就准。汽轮来了,浪一打,水浑了,看不清。家乡的河 蚌、小虾味道鲜美。是做锅边糊的好调料。 那年代,饭都吃不饱,哪能吃到肉。有河蚌, 蛤子佐料就很美了。小时候我很喜欢钓鱼。 春潮来时,捉些小虫或蚯蚓作鱼饵到江边钓 金花鱼和鲫鱼。我最喜欢夏天了。星期天或暑假,我划着小船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轻轻推开波浪,水面映照着美丽的云彩,......小船儿轻轻的飘荡,迎面吹来凉爽的风”的儿歌,去家乡东头的湖下钓黑鱼、 沙康鱼。一钓就是半天。淘气和贪玩连暑假 作业都忘了做,到了新学期注册那天,被老 师关在教室里补做作业。现在回想,作一首 诗留恋。</p><p class="ql-block">七绝.钩魚</p><p class="ql-block">划舟荡桨喜悠然,快乐手中有鱼竿。</p><p class="ql-block">追忆孩提闽水钓,光阴荏苒梦当年。</p><p class="ql-block">我喜欢夏天,除了钓鱼,那就是玩水。 星期天或暑假的下午我都泡在水里,和村里 小伙伴一起打水仗或水下捉迷藏。一个夏季下来,晒得乌油油的,妈说我像“小泥鳅”。 端午节在家乡是除了大年外的最大的节日, 初一至初五 ,都是划龙舟比赛。我叫家人带我上龙舟去玩。加油声把我的声音喊哑, 那场面真叫壮观。六九年的端午节龙舟比赛 时,我作诗助兴:</p><p class="ql-block">七绝.观龙舟</p><p class="ql-block">鞭炮摧开万人笑,锣声鼓劲劲头高。</p><p class="ql-block">星驰电闪龙舟疾,平静江河起浪涛。</p><p class="ql-block">1969年端午节</p><p class="ql-block">夏天的夜晚,我睡在挂楼上,数着星星,看着月亮,听奶奶讲牛郎和织女、 嫦娥奔月的故事。当然我也会稚气地问奶奶 很多为什么,比如:银河有闽江大吗?月宫 好看吗?......等等傻问题。 故乡的小学校着落在寨山顶上 ,校环 境优美。四周翠竹环抱、梧桐叶茂、桉树笔 直。站在校园路边,俯视闽江,如一条玉带 环绕在崇山峻岭中,奔腾向东流去。很能让 人想起苏轼的《 念奴娇》“大江东去,浪 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那时家穷,上六年级还是 穿着破了洞,底开裂的解放鞋,走在结冰的山路上 。但我很快活,无忧无虑、天真活 泼地念完小学毕业 。我怀念小学的老师、同学;怀念充满童趣的校园;怀念这里的一 草一木。每次回故乡,我都会到小学校园去寻梦,去找回童年的那一片云彩。一九六八 年正月,小学时的玩伴黄从祥回故乡过年, 我们又一次畅游了母校。见故园春意盎然, 畅谈无尽,赋诗记之:</p><p class="ql-block">七绝.春游一</p><p class="ql-block">芳草青青春意生,蜂飞蝶舞柳烟蒸。</p><p class="ql-block">长青树上结金果,万寿松旁筑永恒。</p><p class="ql-block">七绝.春游二</p><p class="ql-block">春色满园香气盈,寨山顶上鸟飞鳴。</p><p class="ql-block">书声郎朗童年现,又见当 年小学生”。</p><p class="ql-block">1968年正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 中学时代</p><p class="ql-block">一九六二年小学毕业后,我就和哥一起 离家去古田县城关上中学。初中在六中,高 中在一中。寄宿在学校,只有寒暑假才能回 家。记得第一次离家才一个月,想家想的不 得了。上课走神,吃饭无味,睡觉不香,鼻 子发酸。国庆节前一晚,九点钟就和家乡的 同伴上路,为了节省七毛钱的车费,步行 24 公里,走七八个小时,黎明时到达江边的峩 洋村。一听到江水哗哗哗的流声,心里一阵 温暖,焦虑的情绪立马放松。从峩洋到湾口 得过江,花一毛钱,坐早班客轮下行半个小 时,约十公里就到家乡。远远就看到家乡清 晨袅袅的炊烟,石阶铺成的码头和码头上看 热闹的乡亲,我的心说不出的激动。我总是 第一个下船,连走带飞,穿过那熟悉的街道。 耳边传来卖油条、豆浆的吆喝声。一阵米酒 的香味迎面扑来,我有点如醉的飘飘然感 觉,来到了景桥上。景桥是连接溪岚和湾口 两个自然村交通要道,是三米宽十多米长的 拱桥。桥下是一条流向闽江的小溪。这座桥 也能让人产生断桥离别的诗意。六九年好友 卢祥回南屿时,我吟诗送别:“故人辞别过金桥,友客凭栏朝夕瞧。今日金兰结友好,依依不舍情如潮。”过了景桥,就到家了。 家墙角边的梨子还挂在树上,门前的两颗柑 树长着满满的果子,金灿灿的。童年的我, 还没等柑果黄,就偷摘了,妈骂我是馋鬼, 我就嘻嘻嘻得冲她傻笑。我知道这些果子是 爸妈特地留给我们兄弟俩的。春去秋来,以 后的寒暑假,我们兄弟俩都是夜晚步行回 家。直到一九六六年夏文化大革命爆发,没 书念了。当年十二月就回到家乡。 那年,父亲得了重病,损失了劳动力。 一家六口人,弟妹还小。十七岁的我和大我 两岁的哥就在闽江撑船搞运输,把家乡的木 材、竹子和芒草运到下游的福州、长乐、尚 干等地木材加工厂和砖瓦厂,赚些运输费养 家糊口。四年的船工生活早早地锻炼了人。 当时没有装机动船,全凭人工撑篙划桨与风 斗、与浪斗、与天斗、与地斗。“几度风雨、 几度春秋,风霜雪雨博激流。”这首歌也是 我们船工的写照。家乡水面宽,水流缓,但 下游湾口到水口这十里水路,都是激流险 滩。其中有两道鬼门关。一是蛤蟆滩,二是 鸬鹚滩。水流湍急,河道狭窄,曲折拐弯大, 且暗礁出没。古往今来不知沉没过多少船 只,包括我的几个父辈兄弟。当时我写诗描 绘过此景:“蛤蟆滩水奔腾疾,鸬鹚沙洲万 马嘶。稳舵轻舟搏浪斗,状元石帽擦肩飞。” 状元石帽是航道上的一处礁石,像明朝时的 状元的帽子。每次船过这里都是心惊肉跳, 精神百分之二百的高度集中,有好几次是险象环生、死里求脫。当然也有好心情的时候。 每当皓月当空,我夜行闽江上也会乘兴吟诗:“明月古今人赞赏,洁如润玉白如霜,不知今夜十五月,何意珍珠洒满舱?”“玉宇清悠明月晖,山河万里白云追。舱中独坐吟诗赋,悦耳笛音袅袅飞”。有一个夜晚夜航,清风徐徐、月光如水;波光粼粼、春江 如画;满腔思绪、写长律对月吟怀。</p><p class="ql-block">排律·闽江行·对月吟怀 </p><p class="ql-block">舟行沅口月沉江,澹澹银光波浪长。</p><p class="ql-block">百棹扬帆阆苑劈,千珠闪烁玉盈舱。 </p><p class="ql-block">谁家怜女声悲切,可是宫中娥黛伤? </p><p class="ql-block">怨诉《故乡远别了》悲鸣歌曲调凄凉。</p><p class="ql-block"> 只因偷吃长生药,致使囚拘锁广苍。 </p><p class="ql-block">命运坎坷何处诉?青春虚度逝华芳。 </p><p class="ql-block">风餐雨宿江湖泊,浪迹天涯沧海茫。 </p><p class="ql-block">十载寒窗文革断,四年航运度时光。 </p><p class="ql-block">人生多有不如意,岁月岂无华丽章。 </p><p class="ql-block">玉兔今宵西坠下,金乌明日出东方。</p><p class="ql-block">注:巜故乡离别了》一一是当年知青下乡时常唱的歌曲。</p><p class="ql-block">1969年3月于沅口</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八年六月,闽江遭遇七十年不遇 </p><p class="ql-block">的大洪水, 七十多岁的老人都说没见过。 天塌了,接连下了一个多月的大暴雨 。洪 水冲走了无数的村庄和田野,江上漂着不少 死尸。水太大、浪太高,我的船被堵在下游 元口回不了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悲沧欲绝。作《感伤曲》:“九州云雨注闽江,滚滚波涛大水茫。举目千村皆淹没,抬头万屋被推光。故乡怅望在何处?风雨凄凉满目殇。千里浪吞百姓血,白衣女士坐高堂。”白衣女士指观世音菩萨只收香火,却不顾生灵涂炭。好在我哥和堂兄走山路赶回家安置老人,搬家具,减少损失,我留着看顾船只。 闽江撑船,风风雨雨度过四年,闲时找 书看,读书消磨时间。什么《红楼梦》、《七 侠五义》、《封神演义》、《水浒传》、《西 游记》、《三国演义》巜今古奇观》、《唐诗宋词》、《儒林外史》、《聊 斋》......等等,只要是书都看。但是总是 看不到前途,多少闷闷不乐。面对滔滔東逝 的闽江水,悲苍之感油然而生,作《水调歌 头》【望闽江】抒发。</p><p class="ql-block">水调歌头·望闽江 (词林正韵第十一部丨</p><p class="ql-block">澎湃闽江水,巨浪卷千层。</p><p class="ql-block">劈开深谷峻岭,咆啸巨龙腾。 </p><p class="ql-block">我欲化风随你,去探雄关何在? 当下正年青。 </p><p class="ql-block">十载寒窗苦, 流失去无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忆往昔,风华茂,日东升。 </p><p class="ql-block">胸怀雄心壮志,抱负兑平生。 </p><p class="ql-block">今问有何建树? 愧对山川惆怅,浪费好时庚。 昂首朝天叹,四野雾迷程。</p><p class="ql-block">1968.10.25</p><p class="ql-block">愁闷时也会借诗抒发情感。</p><p class="ql-block">七律·醉客 </p><p class="ql-block">夏日炎炎似火燃,热风阵阵入纱窗。 </p><p class="ql-block">只因终日无常事,借酒消愁醉梦乡。 </p><p class="ql-block">睡里醒来脑欲涨,黄昏沉闷更心慌。 </p><p class="ql-block">开帘放入大江来,滚滚浪涛天际茫。</p><p class="ql-block">1968.7.21</p><p class="ql-block">离开了学校,也时常想念同窗学友,一天接到陈泽芝同学的来信,他与我从初中到高一是四年的学友,很高兴,作诗抒怀。</p><p class="ql-block">七绝.思念</p><p class="ql-block">秋风瑟瑟飞鸿至,问候关心思念稠。</p><p class="ql-block">昔是同窗四载友,隔山隔水已三秋。</p><p class="ql-block">注:与泽芝同学分别已三年,今接到他的来信问候,很是想念。</p><p class="ql-block">1968年9月</p><p class="ql-block">好友从祥也有来信,他与我是从小学到初中十年的同窗,真感动得热泪临眶。</p><p class="ql-block">五律.友谊</p><p class="ql-block">鸿雁远方至,捎来一信函。</p><p class="ql-block">其文仔细阅,暖语热心田。</p><p class="ql-block">关爱深如海,交情重泰山。</p><p class="ql-block">何时相会聚,樽酒尽心谈。</p><p class="ql-block">1969年端午</p> <p class="ql-block">三 上山下乡</p><p class="ql-block">1969年,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埸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我虽出身农村,但是非农业户口, 算知青。头批插队有二十多名知青。同我一起插队的知青有古田一中高一班黄秀玉(女),、初中生谢善芳(女)、知青刘久香、刘久西、黄从祺、谢积星等插队在湾口大队第一生产队;高二学生江曲旺、高一学生唐金顺、知青林书芬、林书平、林书亭等插队在第三生产队;初中生黄依程、知青林巧宜(女)等插队在第四生产队。这以后每年又有不少知青知、复员军人、社会青年陆陆续续加入插队队伍中来,直到文革结束前,总共有一百多人。</p><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初,湾口是古田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家乡种双季稻,单季平均亩产800斤左右,各生产队全劳力每天出勤记十分值,折一元钱。知青每人每天出勒也有八至九工分。每人分得三分自留地,平时还有上山砍竹条、木棒、芦苇杆等副业收入补贴,粮食按人口分配,知青每人每年也能分到六七百斤左右的谷子。</p><p class="ql-block">在近四年的农业生产中我更了解家乡,对乡土的感情上升到另一个高度。家乡的农民勤劳善良,手把手地教我们农活:犁田、耙地、插 秧、耘草、施肥、收割、脱粒,以及四时种 菜,从不会到会。我也分得三分自留地,以及在房前屋后也开些菜地。春季种春菜、三月豆、面豆、 南瓜......;夏季种丝瓜、芋头、萝卜、空 心菜、马铃薯......;秋季种芥菜、甘蓝、 花菜、小白菜、......;冬季菜少,种些葱、 蒜、芥菜、包菜......。每当春天来临,山 绿、水绿、菜园绿,可真是人间二月尽芳菲。 春菜长得绿油油,墙角边的几颗梨树开花了。 </p><p class="ql-block">五律·梨花 </p><p class="ql-block">长夜雨风声,梨花喜报春。 </p><p class="ql-block">团团雪絮荡,朵朵白云纷,</p><p class="ql-block">绿叶青枝舞,黄峰彩蝶巡, </p><p class="ql-block">婆娑如少女,脉脉含情深。 </p><p class="ql-block">1971.3.9</p><p class="ql-block">夏季,自留地里的芋头长势喜人,墨绿色的叶子像一把把青伞撑向蓝天。拔草时, 摘一片叶子扣在头上,一股清凉从头上泌入心底。还有竹架上的丝瓜伸出长长的髭须爬 满整个架子,开着黄色的花,引得飞蛾煽动 着翅膀伸出长长的吸管吸着花蜜。顽皮的小 孩摘下几朵花吸引飞蛾自投罗网,发出阵阵 爽朗的笑声。瓜藤上挂着不少成熟的丝瓜,散发着清香。更可喜房边的白玉兰,婷婷玉立:</p><p class="ql-block">五律.白玉兰</p><p class="ql-block">亭亭白玉香,让我醉芬芳。</p><p class="ql-block">绿叶婆娑舞,青枝婀娜扬。</p><p class="ql-block">清风浮袅出,明月怯羞藏。</p><p class="ql-block">更喜夏天到,平添阵阵凉。</p><p class="ql-block">1972.7.25</p><p class="ql-block">待到秋天,篱笆边上一簇簇的野菊花,香味四溢。吟诵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一股田园风味油然而生。秋天是瓜果收成季节,南瓜金灿灿的,像弥勒佛的大肚,笑呵呵的,真可爱。梨子、柑橘发出了醉人的妩媚。</p><p class="ql-block">初冬,霜过后,芋 头,山薯、地瓜都可以开挖了。望着这用汗 水浇灌出的硕果,真有一种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成就感。 当然,种菜只是副业。主业不用说就是种田。</p><p class="ql-block">清明过后就开始犁田、耙田(平整)。 这些农活技术含量高,没有多年的学功,是做不好的。三年下来我还是不熟练,返工是常有的事。</p><p class="ql-block">谷雨前后,就是插秧。别认为插秧简单,关键是行距和株距要合理,而且要插得笔直,竖看一条线,横看还是一条线。 秧苗入土恰当,浅了,秧苗上浮;深了,长不快。头几天,腰酸腿疼脚发颤。熬过了, 就会慢慢适应。家乡的五月是梅雨季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傍晚常常能看到彩虹。你看雨中风光多美!</p><p class="ql-block">七绝·雨中风光 </p><p class="ql-block">一 </p><p class="ql-block">乡村五月雨霏霏,前后山庄杨柳依。 </p><p class="ql-block">欲望前川飞瀑宕,雨中景色道稀奇。 </p><p class="ql-block">二 </p><p class="ql-block">山雨急停烟雾吹,空中云兽各相追。 </p><p class="ql-block">谁持彩练当空舞,惊动沙鸥四处飞? </p><p class="ql-block">1971.7.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 激情燃烧的岁月</p><p class="ql-block">家乡那时种双季稻。夏天双抢,那是全年最累时节。凌晨三点半起床,四点开饭。 (生产队的每个社员轮流负责当天的饭菜。 周而复始,到双抢结束。)四点半上山,近的走半个小时,远的要走一个小时到田地。 割稻子、脱粒。家乡是小梯田,全是手工作 业。天气非常热,野外中午气温在四十度以 上。那可真是汗流浃背,口渴了就喝山泉水。 十一点半,值班人送来中饭。吃过中饭,找 个有树荫的地方躺下休息。下午三点,又下 田收割。干到晚上七八点,打下的谷子分到 人头,肩挑回寨山顶的学校晒谷场。那可是 又饥又渴又疲惫。那时我瘦,体重不上一百 一十斤,得挑一百四五十斤的谷子,步伐颤 颤颠颠地走到学校的山脚下。还有七十多米高的上山路,俗语道:走百里者半于九十。这段路,我由三十步一歇,到二十步一歇,再到十步一歇,坚持到底。吃过饭,洗了澡, 已经快晚上十点了。倒头就睡,第二天凌晨 三点半,又得起床吃早饭,上山下田干活。 还有比我们男生更累的便是女知青了,再怎么照顾,那也比男生辛苦多了。早稻收割完, 紧接着种晚稻。双抢这两个月,肩上起包, 手上、脚底长茧,弄不好还起脓包。双抢过后,到秋末冬初就是收割晚稻。冬季只有锄 田、培田埂。接下去到明年春播前是农闲。 这一段时间是我们大队的知青文艺宣传队活动的时间。学革命样板戏,唱红歌、跳红舞,那是我们知青最快活的事了。文艺宣传 队有:队长、江曲旺,编导、林书兴,伴乐、刘世斌等,队员有唐金顺、林书平、张延妃、刘美玉、黄依玉,兴嫦等二十多个男女青年。我是宣传队的骨干,自然特别卖劲。除了本村,还常到相邻的文潭、水口、黄田等乡村演出。每年的正月是我们宣传队最忙的日子。有一次去文潭演出,路过仙人桥。这桥造艺奇特,鬼斧神工。</p><p class="ql-block">七绝.仙人桥</p><p class="ql-block">小溪流水伴松涛,三块板石跨北头。 </p><p class="ql-block">中有文章奇又绝,仙人铺造鬼生愁。 </p><p class="ql-block">1971年春</p><p class="ql-block">过了仙人桥,到了西米亭。这是走山路 歇脚的地方,亭里有两排是石板凳,灰白的墙上,写满打油诗。见此情景我也来雅兴凑上一首: </p><p class="ql-block">七绝.洗米亭</p><p class="ql-block">麒麟山上松声急,山下古亭当道立。 </p><p class="ql-block">亭外山花缦烂红,亭中笑语荡诗壁。</p><p class="ql-block">1971年 春</p><p class="ql-block">那年代文娱生活很贫乏,文艺宣传队的 到来,增加了农村的乐趣,很受乡亲以及周 围村庄群众的欢迎。我们也忙得不亦乐乎。 农闲时,晚上有夜校。由于我爱动笔, 常出些墙报,工作组的老张是文化人,写一 手好字,临摹毛主席的诗词,维俏维妙,笔法气势磅礴。 我们俩有共同的诗词爱好,我当时也用诗来 表达知青上山下乡的豪迈气慨: </p><p class="ql-block">七绝.上山下乡</p><p class="ql-block">披星戴月造山河,斗地战天豪气多。 </p><p class="ql-block">建设家乡添美景,知青插队谱新歌。</p><p class="ql-block">1972年7月 </p><p class="ql-block">湾口大队当时是县里农业学大寨的先进村。知青们个个都很出色,我的表兄江曲旺是古一中高二班,在农村入了党,当上生产队长,选入大队党支部委员,后调到古田县石油公司当领导;古田一中高一(二)班的黄秀玉同学表现突出,七一年就被贫下中农推荐上了福州大学;古田六中初三同学胡敬文于七四年被推荐上福州大学;我也于七三年到华东石油学院(现名中国石油大学)学习。我务农近四年,与乡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学会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比如勤 劳、坚强、善良、朴实......。更懂得“谁知盘中歺,粒粒皆辛苦”的含义。我感谢家乡的 父老乡亲,感谢家乡贫下中农,感谢家乡的党组织,是他们养育了我,培养了我,造就了我。我永远热爱这片生我养我的故土,我永远热爱家乡勤劳善良的村民。这里有我童年天真无邪的美好回忆,有我青少年撑船的江河搏斗经历,也有我知青时代的艰苦奋斗激情岁月。</p><p class="ql-block">文革结束后插队的知青及社会青年也陆陆续续地进城安排了工作,也在各条战线作出非凡的业绩。虽然有很多不尽人意,有很多曲折和磨难,但都成了历史。共和国不应忘掉知青一代,他们为农村做出了突击的贡献,把最美的青春献给了这块土地,永远值得珍藏,应当记入史册。(完)</p><p class="ql-block">写于2013.2.</p><p class="ql-block">2021.12.7发表美篇</p> <p class="ql-block">另附上一阙清音二十五弦</p><p class="ql-block">清音二十五弦</p><p class="ql-block">赞我故乡</p><p class="ql-block">文/唐金顺</p><p class="ql-block">国庆期间回到阔别多年的梦中老家---古田县湾口村。那碧波荡漾、水色天光、浩渺无边的湖泊如一块晶莹璀璨的翡翠镶嵌在群山之中。原来这里是闽江的急流险滩中段。自一九九四年水口电站建成后,这里峡谷出平湖,蔚为壮观。稻田被水淹没后,村里人改行养鱼,成了渔村。江面上尽是鱼棑,网箱里各种淡水鱼,鱼游水面,白鹭觅食,鱼欢鸟叫,不亦乐乎。每当月出东山,玉镜琼田,碧波万顷,夜棹湖心,渔歌互答,灯火阑珊。把酒临风,则喜气洋洋者矣!湾口是我出生成长的地方,沉淀着童年的稚趣,小学的背书郎,二八少年的船工搏浪,更有那个火红年代难忘的知青生涯的无数的甜酸苦辣。七三年夏,我外出求学后,走南闯北,八一年定居福州,也少有回故乡了。</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站在家门口,凭栏眺望一望无际的湖水,心潮如波涛滚滚,还可曾记否?闽江击水,浪遏飞舟!</p><p class="ql-block">七律.回乡感想</p><p class="ql-block">荏苒时光几十年,许多往事涌心田。</p><p class="ql-block">闽江年少博风浪,故里知青战斗篇。</p><p class="ql-block">岁月沧桑染白鬓,风霜磨砺刻眉间。</p><p class="ql-block">知足常乐寻平静,随遇而安融自然。</p><p class="ql-block">有感写下清音二十五弦,赞我美丽家乡,忆我青春年华。</p><p class="ql-block">——题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音二十五弦·故乡.藏头词.</p><p class="ql-block">文/唐金顺</p><p class="ql-block">赞美丽家乡/绿水青山/碧波荡漾/</p><p class="ql-block">明镜天光/鸟语花香/远景辉煌/</p><p class="ql-block">清音第一弦,</p><p class="ql-block">【赞】我故乡篇。明珠镶嵌,万语千言。难表,翡翠珍珠燿眼前。瑶池镜,水碧天蓝。</p><p class="ql-block">清音第二弦,</p><p class="ql-block">【美】若女神翩。风姿绰约,袅袅轻烟。眺望,浩渺粼波天际边。云彩灿,琼玉姝仙。</p><p class="ql-block">清音第三弦,</p><p class="ql-block">【丽】景缀群山。一湾彩练,环绕伸延。怀抱,姹娜嫣红共枕眠。风雷动,白浪滔天。</p><p class="ql-block">清音第四弦,</p><p class="ql-block">【家】禽戏湖边。牛羊遍野,觅草悠闲。湖里,鱼儿翔游水底天。沙鸥宿,白鹭翩跹。</p><p class="ql-block">清音第五弦,</p><p class="ql-block">【乡】俗厚礼贤。亲朋邻里,和睦谦联。好客,美酒茗茶潤肺田。民风朴,过往魂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音第六弦,</p><p class="ql-block">【绿】柳舞青烟。波光潋滟,江面百帆。竞渡,闪闪银辉映满船。渔歌荡,知向谁边?</p><p class="ql-block">清音第七弦,</p><p class="ql-block">【水】面鱼騰翻。涟漪溅起,表演一番,飞跃,鸥鸟垂涎欲美餐。渔家乐,瑞兆丰年。 </p><p class="ql-block">清音第八弦,</p><p class="ql-block">【青】翠墨竹斑。桃花摇曳,锦簇花团。香遍,百里村庄万亩山。可还有,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清音第九弦,</p><p class="ql-block">【山】色美河川。丰收在望,稻谷垂弯。馋眼,水果满枝挂树端。乡村夜,灯火阑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音第十弦,</p><p class="ql-block">【碧】水起微澜。清风送爽。吹动舟船,晚暮,渔火星光点点看。银河灿,月照沙滩。</p><p class="ql-block">清音十一弦,</p><p class="ql-block">【波】动月宫翻。浮光掠影,岸芷汀兰。栏望,闽水泱泱神女跚。琴声荡,流水高山。</p><p class="ql-block">清音十二弦,</p><p class="ql-block">【荡】跌曲声欢。渔歌唱晚,美梦方酣。且看,玉兔临窗倩影單。白霜洒,万里婵娟。</p><p class="ql-block">清音十三弦,</p><p class="ql-block">【漾】动水波澜。嫦娥凝望,满眼辛酸。寂寞,思念家乡望眼穿。当初悔,贪恋广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音十四弦,</p><p class="ql-block">【明】月出东山。清辉万里,玉镜琼田。清澈,划棹湖心忆旧年。光阴逝,岁月悠然。</p><p class="ql-block">清音十五弦,</p><p class="ql-block">【镜】子照衰颜。回思旧事,心往神迁。长忆,竹马青梅童趣绵。无拘束,幼稚贪玩。</p><p class="ql-block">清音十六弦,</p><p class="ql-block">【天】宇月团圆。经年不见,相聚皆欢。问候,摆酒接风细细谈。满腔话,噎语难言。</p><p class="ql-block">清音十七弦,</p><p class="ql-block">【光】彩数当年。二八年少,正是弱冠。豪气,壮志凌云上九天。青春溢,风度翩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音十八弦,</p><p class="ql-block">【鸟】唤谷梯田,知青难忘,梦绕魂牵。热血,改造农村壮志篇。汗浇洒,气贯长天。</p><p class="ql-block">清音十九弦,</p><p class="ql-block">【语】录记心间。披星戴月,当道铁肩。立志,荒野开垦造沃田。历寒暑,露宿风餐。</p><p class="ql-block">清音二十弦,</p><p class="ql-block">【花】朵盛开妍,雄心壮志,斗地战天。誓叫,恶水穷山开笑颜。同风雨,共渡时艰。</p><p class="ql-block">清音廿一弦,</p><p class="ql-block">【香】韵满园间。房前屋后,蔬菜果鲜。难忘,插队务农有四年。征程续,又启新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音廿二弦,</p><p class="ql-block">【远】望白云翩。霞光万道,七彩斑斓。炫丽,岁月匆忙一瞬间。流年逝,物在人迁。 </p><p class="ql-block">清音廿三弦,</p><p class="ql-block">【景】遇感心酸。白驹过隙,似水流年。一晃,花甲人生两鬓斑。挥毫墨,吟赋诗篇。</p><p class="ql-block">清音廿四弦,</p><p class="ql-block">【辉】照鼎云山。风光旖旎,翠谷连绵。远望,美丽村庄分外妍。景优美,忘返流连。</p><p class="ql-block">清音廿五弦,</p><p class="ql-block">【煌】耀美江湾。夕阳西下,村路蜿蜒。辞别,故土模糊泪水潸。家乡祝,一往无前。</p><p class="ql-block"> 写于 2013.10.10</p><p class="ql-block">2022.4.2发表美篇</p> <p class="ql-block">沁园春.湾口颂.(词林正韵第八部、步韵毛泽东.雪)</p><p class="ql-block">文/唐金顺</p><p class="ql-block">故里风光,绿树婆娑,白云轻飘。</p><p class="ql-block">望山中沃野,稻香阵阵;门前湖泊,波浪滔滔。</p><p class="ql-block">果挂枝头,鱼翔网底,鹰击长空太宇高。</p><p class="ql-block">清辉夜,看千家灯火,明亮妖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村庄有此多娇。</p><p class="ql-block">归功众村民献折腰。</p><p class="ql-block">赞农林渔牧,纷呈异彩;诗书笔墨,更领风骚。</p><p class="ql-block">沧海桑田,日新月异,旧貌新颜美景雕。</p><p class="ql-block">同奋斗,为家乡荣盛,建设今朝。</p><p class="ql-block">2022.4.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