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鬣狗是鬣狗科动物,体型似犬,长颈,后肢较前肢短弱,躯体较短,肩高而臀低;颈后的背中线有长鬣毛;牙齿大,具粗壮的锥形前臼齿,裂齿发育,臼齿退化。颌部粗而强,能咬开骨头。外形略像狗,头比狗的头短而圆,毛棕黄色或棕褐色,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由于其后躯低于前躯,所以它走路和奔跑的姿势不甚优雅,可是跑起来却是相当迅速而且有耐力。它们的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50-60千米,而且能够跑很长的距离却没有倦意。非洲斑鬣狗,咬合力平均为460千克,作为对比,非洲之王的狮子咬合力也“仅仅为360千克。</p><p class="ql-block"> 鬣狗(条纹鬣狗)体较小,全身布满条纹,多为独居,依靠发达的嗅觉觅食腐肉。棕鬣狗(Hyaena brunnea)体型较大,分布于非洲西南部海岸,常到海滩寻食螃蟹、鱼等。斑鬣狗(Crocuta crocuta)仅见于非洲,体型较大,成群猎食,除食腐肉外,能猎捕羚羊。土狼(Proteles cristatus)为特化的食蚁动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栖息环境: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有稀树的草原和荒漠地带。也有一些生活在海岸附近,白天隐藏在稠密的灌木丛、较高的草丛中,以及岩石隙缝。</p><p class="ql-block"> 族群: 鬣狗过着母系社会体系的群居群猎生活,依靠发达的嗅觉和强健颚齿觅食腐肉。雌性体重比雄性重10%左右,是两性中强壮、具支配权地位的一方,地位低的母鬣狗生育的下一代地位也低,其他母狗必须负责帮忙照料仔犬。每次狩猎距离最远高达100公里远,狩猎中难免有犬只受伤,受伤者会留在洞穴守护地盘及照料仔犬,狩猎群回洞穴后,会吐出食物喂养其他犬只。</p><p class="ql-block"> 鬣狗系群体生活,一个群体大到几十只,小到十几只,每群的首领是一个体格健壮的雌性鬣狗。鬣狗的社会组织等级森严,觅食时“母首领”总能得到一块最大、部位最好的肉食,而且这是理所当然的。</p><p class="ql-block"> 鬣狗在群体生活的前提下,有相当大的自由,经常独来独往,单独狩猎,自己吃食。群体的成员往往不是长时间在一起。一旦它们重逢,又理所当然地以集体一员的身份行事,以此体现它们的社会合群性。当两只性别不同的斑鬣狗碰到一起时,雄性总让雌性走在前面。如果只有一块肉,雄的会把它留给雌的。</p><p class="ql-block"> 声音:在非洲大草原上,入夜后草原深处会传来令人毛骨悚然的嚎叫声,那是鬣狗在围捕猎物或互相打斗。它们能发出十多种叫声,这对于它的生存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它经常在夜间活动,必须依靠不同的叫声来加强群体成员之间的联系。但这些叫声差不多都非常奇特,常常令人听了感到毛骨涑然。尤其是在一旦寻找到食物,或者发情的时候,所发出的一种强烈的叫声,更是令人胆战心惊。由于鬣狗常常给人们以十分讨厌和喜欢偷懒的形象,所以有些地方流传着只要它在人类的居住地出现,就会带来死亡的荒诞传说。</p><p class="ql-block"> 鬣狗在一起时,好像一群嬉戏的孩子,吵吵嚷嚷,异常热闹。它们用耳朵、尾巴互相传递信息,不停地用叫声互相联系。它们有时高声咆哮,有时爽朗地大笑,有时低声地哼哼,有时吃吃地低笑,声音可传到几千米外。</p><p class="ql-block"> 捕食:鬣狗喜欢在夜间捕食,鬣狗能以每小时65公里的速度追逐奔跑速度达每小时40公里的斑马或角马群。斑鬣狗可以单独地、成对地或三只一起猎食,也能整群地进行围猎。单个行猎往往收获不大,5次中有1次成功就算不错了;然而成群猎食,11次中就可能有8次会有收获。有纪录片显示,鬣狗在单独猎食时,如发现食物,会以嚎叫召唤群体前来,甚至能驱走体型、气力更大的花豹。</p><p class="ql-block"> 鬣狗是一类强悍的中型猛兽,它们集体猎食瞪羚、斑马、角马等大中型草食动物,甚至可以杀死半吨重的非洲野水牛,并不是靠吃狮子吃剩的残骸和尸骨果腹生活的弱者,相反,狮子则是经常掠夺斑鬣狗的猎物。</p><p class="ql-block"> 鬣狗是动物界有名的“机会主义者”。除了自己捕猎之外,还经常抢夺其它肉食动物所捕获的猎物,比如花豹、甚至狮子。它们的咬合力其实很一般,与花豹相比,略逊一筹。在数量比大于10:1的情况下,它们才可以从花豹的口里抢走猎物。当鬣狗集体捕获猎物时,它们就会一拥而上,同时撕咬猎物的肚子、颈部、四肢及全身各处。为了防备狮子前来掠夺它们的食物,整个族群的斑鬣狗就一起狼吞虎咽地分享这份大餐。鬣狗是效率极高的食肉动物,短短数十分钟内,猎物便只剩下骨头。</p><p class="ql-block"> 领地: 每个斑鬣狗群都有自己的巢穴。洞口野草丛生,洞内四通八达。每群斑鬣狗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一般为20平方千米左右。它们严守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别的斑鬣狗群侵犯。如有越界现象发生,双方就会相互对峙,甚至发生冲突,但这种武斗并不多。当一群鬣狗追逐猎物到另外一群斑鬣狗的地盘上以后,如果对方的数目较多,这群鬣狗会把所猎得的猎物让给对方。一旦鬣狗离开自己地盘1000米以外,它们就会失去安全感。在群体中,不管雄性或雌性的成年斑鬣狗在受到刺激时都以张开肛门、排出肛门腺分泌物的方式来标示领域。</p> <p class="ql-block"> 要问非洲大草原上,如果狮子排名老大,老二是谁?谁又是最臭名昭著的动物,相信许多人会异口同声地回答:“非洲二哥”斑鬣狗。这种动物狡猾、肮脏、凶残、充满血性。善于集体捕猎,牙齿锋利,咬合力特强,用卑劣的“掏缸”手段活吃猎物,能将其生吞活剥,及其残忍,人称“掏肛神兽”。</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斑鬣狗被人讨厌的原因。斑鬣狗经常被人当成是一种犬科动物,因为它不但名字里有“狗”,长相也与犬科动物有些相似,但生物学分类不是看名字、也不是看长相,而是看基因。从基因上看,鬣狗与猫科、獴科、灵猫科的关系要比犬科近一些,因此,在食肉目下,鬣狗属于猫型总科下的鬣狗科。 在现存的鬣狗科下,一共有四种鬣狗,其中我们在一些非洲野生动物纪录片中最常见的,也是体型最大、数量最多的就是全身布满了黑色斑点的斑鬣狗了。食肉动物给人的感觉大都是凶猛、强悍、灵活,为什么偏偏斑鬣狗让许多人如此讨厌呢?</p><p class="ql-block"> 第一:“脏”。 在许多的非洲野生动物纪录片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一幕:在一对高度腐烂的动物尸体旁,总是聚集着一群斑鬣狗,它们对腐肉丝毫没有抗拒,而在这堆臭气熏天的腐肉旁边,再有就是以腐肉为食的秃鹫了。因此,吃腐肉的习性,是一些讨厌斑鬣狗的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二:“强盗”。在非洲野生动物纪录片中,最常见的斑鬣狗镜头就是它们各种抢夺其他食肉动物的猎物,比如花豹、猎豹,甚至是落单的狮子,都会遭到斑鬣狗的“打劫”。而且斑鬣狗本身的体型与花豹差不多,所以斑鬣狗极少单独去抢夺其他动物的猎物,而是成群结队的,以多欺少的抢夺。正是因为“以多欺少”和“强盗行为”,让许多人讨厌这个“不劳而获”的家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三:“卑鄙”的攻击方式。斑鬣狗为人诟病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其攻击手段导致的。作为一种群居动物,斑鬣狗不像狼群那样,通过不断地撕咬制服猎物,而是选择一种“掏肛”的手段。在“掏肛”时,斑鬣狗一般会分成两组,一组在动物的前面吸引对方的注意力,一组在动物的后方,趁机用尖利的牙齿撕裂对方的肛门。这种进攻手段,相当的残忍,通常被掏肛的猎物,会经历肛门撕裂、肠道被拉出,最后慢慢死亡的痛苦过程。</p><p class="ql-block"> 根据动物学家的观察发现,斑鬣狗甚至能够趁成年的非洲水牛不注意,将其掏肛致死,要知道成年非洲水牛可是连狮群都很难拿下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四:“亦雌亦雄”。 当然,“亦雌亦雄”是个比喻,这是因为雌性斑鬣狗竟然长着“雄性的生殖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首先,我们从外观基本上判断不出斑鬣狗的雌雄,因为雌性几乎在与雄性同样的位置都有一个类似的生殖器官,当然它的这个生殖器官并不能代替雄性,只是因为雌性的雄性激素过剩,造成的YD过长导致的。这样的生殖器结构,不但不利于繁殖交配,还不利于产仔,不过,这样的生殖结构也不是没有好处,因为特殊的构造,让雄性很难与之交媾,所以在繁殖这件事上,雌性掌握了主动权,这也是斑鬣狗群首领是雌性的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斑鬣狗之所以让许多人讨厌,总的来说就是以上四个原因:“亦雌亦雄”、“以多欺少的强盗”、“食腐”以及“掏肛”。那么,真实的斑鬣狗真的如此的不堪吗?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真实的斑鬣狗。我们也从上面四个方面来说:</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食腐”。不可否认,斑鬣狗确实有食腐的食性,但是在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食肉动物都会食腐,只不过大多数的食腐动物是在食物匮乏时才会去吃腐肉,而斑鬣狗则是只要遇到就会吃。这一点其实没有什么好诟病的,因为斑鬣狗是机会主义者,简单地说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吃肉的机会。这个习性对于斑鬣狗的生存至关重要,因为是肉就吃,显然比“挑食”的食肉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生存能力也更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其次是“强盗”。说斑鬣狗是强盗,实际上是误解了它,也是受许多纪录片的影响,但是根据动物学家在非洲大草原上的观察发现,斑鬣狗并非不折不扣的强盗,因为它们的食物构成中有超过75%是由自己捕猎的,剩下的25%才包含了腐肉和抢夺。由此可见,抢夺其他动物的猎物,只占斑鬣狗猎物的一小部分。(tips:1966年,一群斑鬣狗一夜之间就杀死了110头汤氏瞪羚。这就足以说明它们的捕猎能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三:“掏肛”和“亦雌亦雄”。关于“亦雌亦雄”上面我们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这是动物的一种特征,没有什么好诟病的。至于“掏肛”,从两个角度来说,第一个角度是斑鬣狗的掏肛并不是唯一的手段,因为斑鬣狗群捕猎时,与狼群差不多,都是以长距离追逐猎物为主,等到猎物体力消耗差不多时,它们再一拥而上,各种撕咬。第二个角度是掏肛其实是斑鬣狗的无奈之举,在遇到大型的动物时,斑鬣狗较差的跳跃力是很难跳到猎物背上的,其次斑鬣狗没有猫科那样锋利的爪子,可以帮助它们固定在猎物身上,此时,想要捕猎大型猎物能怎么办呢?斑鬣狗想到了声东击西,掏肛的战术,事实证明,这个战术是成功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总而言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在看待自然界中的动物时,不要带着有色的眼镜去看,也不要受一些偏激的言论或者视频片段的诱导,而是应该更加公平、公正地去看待每一种动物,斑鬣狗就是如此,它们原本生存主要靠自己捕猎,被曲解成了“靠抢”,偶尔食腐,被曲解成了主要以腐肉为食,雌性扩大的YD,被曲解成为了“不男不女”,如此多的曲解加在一起,很难不让人对它产生看法,因此抛掉对斑鬣狗的这些曲解,你就会发现,它们只不过是自然界中万千食肉动物中的一个,它们的猎物也经常被狮群抢夺,它们的幼崽也会被狮子杀死。</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斑鬣狗的凶残的“掏肛”,是食草动物的悲哀,也是大草原上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的体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