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日前在漳浦三中厦门校友群看到有个叫杨达振的人被邀请进群,观察头像感觉很面熟、似乎以前在哪见过但一时又说不上来。好家伙,油画家!而且这周末马上要在厦门市美术馆举办个展。这两年因为疫情,“燕闲清赏”之美术画展熏陶几乎停摆,而海报上母婴图画的那一抹温情与灰色诗意的静美画面足够吊起隔天去看展的胃口。于是,约上春燕美女跟班——果然是跟定了呢,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大概就是这样子的了。</p> <p class="ql-block"> 5日下午2点多,我和春燕见着画家本人和他的夫人——果然是海报图画上的妈妈,杨达振先生的家庭温情板块系列画作记录了自己美妻爱儿、乡亲族人的生活日常——当然融入时代政治命题——诠释“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的规律。展厅的风格大方典雅。油画展让我们老乡见老乡,老家人的地缘人文易于艺术共鸣。一阵家常后我们进入静心观赏、美目涵养的精神洗礼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杨夫人的镜头感超赞,拍出来的照片令我们赞叹果然呆在艺术家部落的熏染,我签名的“燕闲清赏”即是站在观展者的角度,阐明观看欣赏有意义的画展能带给自己清丽、清澈和宁静。</p> <p class="ql-block"> 展厅门楣上“厦门市优秀中青年个人文艺资助项目”的标识足够说明画家与展品的份量,这是一部励志大片,下面用同是漳浦知名画家黄文佐老师的评语简介:</p><p class="ql-block">一个早年曾经是少年农民工出身~</p><p class="ql-block">一个曾经从漳浦旧镇林美乡下,只身来到厦门~~~</p><p class="ql-block">并以油画而安身立命,再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油画高研班深造,</p><p class="ql-block">就是凭借这么一腔热血,满怀豪情!</p><p class="ql-block">还能通过油画艺术在厦门买房子、既是娶妻、又是生子、生女……</p><p class="ql-block">如今,又能荣获厦门市委宣传部文艺资助人才……</p><p class="ql-block">说说实在,一般人绝对做不到,而杨达振先生做到了!</p><p class="ql-block">可以说:杨先生的油画人生,体面而辉煌!</p><p class="ql-block">预祝《爱的思绪~杨达振油画展》在厦门市美术馆首展取得圆满!成功!</p> <p class="ql-block"> 杨达振先生的画展还得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span>漳浦三中校友王来文先生的署名~《爱的思绪》。更名后显得短巧但赋予更多意象、涵容和表达张力,赋予展厅、画作相融共通的和谐气质。</p> <p class="ql-block"> 画展持续到12月11日,还没去观展的你,先一起来我的美篇欣赏……画家本人是这样诠释“爱的思绪”——</p><p class="ql-block"> 爱就像寒冬里的阳光,带给万物温暖和希望;爱就像引路人,带你走出阴霾,走向愉悦人生;爱就像灵魂清洁师,洗尽铅华,返朴归真。托尔斯泰说:“爱和善就是真实和愉悦,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惟一可能的愉悦。”</p><p class="ql-block"> 因为爱,社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朋友有信,夫妇和睦,家庭幸福美满。</p><p class="ql-block"> 因为爱,生命得到了彼此的尊重,和谐共荣。老有所养,幼有所教,邻里和睦!</p><p class="ql-block"> 人类文明渊远流长,儒家行仁爱,耶稣倡博爱,佛家示慈爱,墨家立兼爱。爱是真,爱是善,善是美!</p> <p class="ql-block"> 最后分享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委会委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连环画艺委会主任、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华侨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硕导——王尔义给杨达振的油画的精彩评论。</p><p class="ql-block"> 《 信仰与从容——达振的油画艺术 》</p><p class="ql-block">“架上绘画势必消亡”的论调曾经一度甚嚣尘上,行为艺术的狂躁与滥觞曾经一度有一统艺术创作领域的态势。然而时过境迁,架上绘画依然勃发出盎然的生命力,而行为艺术似乎大有尘埃落定的态势。何故?原因在于此类论调和评判依然仅从艺术的形式语言和载体这样的外在属性妄下结论,海因里希·沃尔夫林的艺术风格演变史成为了一段现代美术史的定格。步入后现代和新时代的21世纪,社会依然在发展,艺术同样迈着“当随时代”甚至“引领时代”的步伐。那么当时代的艺术发展内因和表象到底体现在哪里?纵观现当代美术史和横观当下的艺术创作,有三点是毋庸置疑的:一为艺术创作成为艺术家更加内化的进程;二为艺术创作是一个个性彰显且视角唯一的本体精神显现;三为艺术作品外在的形式语言和载体的意义在进一步消解,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实。达振的油画作品体现出了这样的当时代艺术的特征。达振热爱艺术创作,专情于用油画语言作为诉说和表意的工具和载体,而且这也是他最为得心应手的自我表达方式。他想要诉说的不是人云亦云的东西,而是凝结了他几十年人生经历、生活体验、切身感受和生命觉悟之后,洗净铅华的信仰树立和从容心态。荣格认为人的精神心灵是有能量的,而且源发于本能和人生被遗忘的经历,苦难的人生更能蓄积强大的能量。能量到一定阂值就会释放,若失控后的无序迸发则会陷入疯癫,迷失在现实与梦境的混沌当中。而若以信仰加以梳理和缓解,再用艺术的路径改变能量的吸收接纳和个性化的有序释放,灵感方则产生,勃发出旺盛的创造力,将心灵中的狂暴能量艺术化为显在的作品,达振恰恰属于后者。他从经历的苦难阴云中获得了狂暴且巨大的能量,他挣扎迷茫过,万幸有艺术这样的路径让他能够得以宣泄,体现在其早期的作品中。尤其在氤氲灰暗中,前方的两颗星辰始终闪烁着曦曦的光辉给予他希望和指引,并最终照亮了他的世界。一颗源自于家庭的温暖、妻子的贤良、子女的天伦和友人的至诚,另一颗源自佛理的信仰和顿悟。他创作出了大量饱含信仰和从容的有关“家庭”“母爱”和“人性觉醒”的作品,徜徉其中,乐此不疲,并感染着受众。精神性的信仰和现实性的从容,也从内外两方面重构了他的个性语言和独特视角。一方面,画面的氛围和意境游走于现实主义的生活场景和超现实主义审美理想之间,现实被诗意和错位幻化,而理想则被现实的光辉拉向人间。另一方面,画面的格调和色彩则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和纠缠中因信仰和从容实现了和谐,现实的残酷从灰暗走向彩色,美好的理想从瑰丽走向雅致,交集于他的不惑之年。熟悉了达振,则能领会他的艺术,释读了作品,则能洞悉他的精神与心灵:人如其画,画若其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