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者按 郑板桥冷门的一首咏梅诗,最后7个字堪称神来之笔</p><p class="ql-block">又是朔九寒冬,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那便是梅花。</p><p class="ql-block">梅与竹、松并称“岁寒三友”,又与竹、兰、菊合称为“花中四君子”。</p><p class="ql-block">一直以来,梅花以其不惧严寒、傲雪独放的高洁品格感染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老师就教育我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告诫我们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p><p class="ql-block">同时梅花也是我们在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从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到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再到毛主席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历代文人墨客都留下了不少的咏梅佳作。</p> <p class="ql-block">徐宏篆书/清·郑燮《山中雪后》</p><p class="ql-block">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p><p class="ql-block">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p> <p class="ql-block">《山中雪后》</p><p class="ql-block">清·郑燮</p><p class="ql-block">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p><p class="ql-block">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p><p class="ql-block">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所以很多人只知郑板桥。他是康熙年间秀才、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年间进士。乃“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尤擅长画竹。</p><p class="ql-block">郑板桥出身贫寒,年轻时曾流浪街头卖画,有时甚至靠乞讨度日,饱尝人间辛酸。生活中遭遇的不幸,给他的心灵带来严重创伤,所以他经常在诗词作品中,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山中雪后》就是诗人在大雪之后见景生情所做的诗歌。</p> <p class="ql-block">“山中雪后”表明这梅花是开在深山之中,大雪之后,言明地理环境和天气,暗合诗文末句“清孤”。</p><p class="ql-block">开篇诗人就描绘出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雪后初晴、天寒地冻连日光都变得寒冷的画面。</p><p class="ql-block">“檐流未滴梅花冻”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檐流未滴”突出了天气的寒冷和环境的恶劣,“梅花冻”表则明梅花已经盛放但被冰雪冻住,即便如此梅花依旧在傲雪凌霜绽放,从侧面展示出梅花的坚韧和高洁。“一种清孤不等闲”堪称神来之笔,诗人不禁感叹:这样清高坚韧的性格,是多么不寻常啊!更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迎霜傲雪的品格。</p><p class="ql-block">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这里不免写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即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同时诗人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p> <p class="ql-block">编后语 梅花,作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就像一个信使见证和传承了中华五千年文明。而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都有梅的精神,不屈不挠,傲霜斗雪。</p><p class="ql-block">郑板桥的这首诗虽然可能知之者不多,但也算是咏梅的佳作,值得朗读并背诵全诗。</p> <p class="ql-block">【徐宏档案】生于1966年。中国原创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风水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古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周易研究院院长、粤港澳文化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澳门国际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海外多家文化机构特约国学教授。澳门国际电影节指定艺术家。澳门国际儿童电影节终身荣誉主席。</p><p class="ql-block">五岁开始书法临贴,犹喜篆书(遍临秦李斯、汉蔡邕、唐李阳冰、宋徐铉、元赵孟頫、明李东阳、清邓石如的篆书贴)。多幅篆书作品被海内外藏家推崇和收藏。十岁学习《周易》。曾从事教师、记者、编辑、企业经营、管理、咨询、策划、创业教育、投资等多种职业。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周易》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接受过《中国新西部》、《重庆文化》等杂志十多期系列专题采访(被媒体报道为预测大师、风水大师,书法大师)。香港凤凰卫视、中央电视二台,中国都市报、湖南卫视、重庆卫视、重庆电视台、重庆晚报、重庆商报等各大媒体进行同期报道。有著作多部。被香港国际名师名家名人联合会评为「影响力文艺家」。百度"徐宏书房",“徐宏周易”,“徐宏风水”,“徐宏篆书”可赏更多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