炕席的情怀

原理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老家那盘由土坯和砖块搭成的,炕面由沙土抹平的土炕和炕上,铺的是承托着我,伴随我从出生到长大,不可缺少的席子“炕席”。</p><p class="ql-block"> 一到冬天,屋子里凉嗖嗖的。取暖的办法是用柴火做完饭后锅底下多压一些碎柴,使火不熄灭,保持着土炕里的一点点温度。全家人围坐在炕席上,用棉被盖上腿脚取暖。特别冷的天时,我们就在炕上吃饭,把被褥一起卷成卷,靠在炕的一边,有时直接把碗放在炕席上吃,既温暖又方便。过年蒸馍馍,也是把面盆和馍放在炕席上,发的又大又快。</p><p class="ql-block"> 老家的炕席由高粱秸秆的篾条编织而成的。虽然不耐用,但能就地出材。每年秋季割了高粱,会编席的爷爷就把那些比较高,直溜,节股长的高粱桔挑选出来,捆成梱放在阴凉里慢慢地阴干,待半干不干时用蔑刀(有时也用镰刀)一劈四掰,然后一瓣一瓣地把秫秸的软组织(瓤子)分离出来,让高粱秆的皮越薄越好,就成了可以编席用的披子。编一领席需一到两千根披子,可见编席的不易。但是勤奋的爷爷义无反顾地操作着,满手老茧的双手,拉得血肉模糊也不放弃,直至把席编完。</p><p class="ql-block"> 炕席铺的日子长了,炕头、炕沿的地方最容易损坏;炕里头、被卷底下还好些。炕头的席子最怕炕热烫糊了,一发现炕头太热了,我就得赶紧帮父母卷席子,或者找东西把席子垫起来。为了多用些时候,过一阵子把炕席再调个个儿。</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母亲总提我下生就手脚乱动不老实的事,说我刚满月的时候,躺在炕席上,身子下面垫着一块尿布。有一次,母亲在外间做饭,正在往锅上烀地瓜饼子,我就哭起来。等母亲急三火四烀好饼子、洗净手过来的时候,我已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两只小脚在炕席上乱蹬,两只脚后跟都蹬出了血。以后母亲再也不敢怠慢我了,还给了我起一个昵称“二驴子”。</p><p class="ql-block"> 那时大多数人家席子烂了往往不能及时换,都是用旧布刷上糨糊一下,为了结实再用麻线再缝上几针。有时在炕上,一个不小心,炕席上的篾条就会刺进肉里,让人钻心地疼。这时就要赶着紧用缝衣裳针把篾刺挑出来,不然的话被刺的部位就会红肿发炎,甚至化脓。我被扎过多少次已经数不清了。</p><p class="ql-block"> 冬天在炕上吃饭,抛洒的到处都是,稀粥、菜汤、饭渣掉在炕席上,用笤帚一忽拉,往地上一扫,有些就进了席缝里。弟弟妹妹婴儿时,不留神拉尿在炕席上,日子久了,炕席就脏乎乎地,母亲就把萝卜礤成丝撒在炕席上,用手按住萝卜丝在炕上揉搓。你还别说,三下五除二,就把那层黑乎乎的污垢清理得干干净净。</p><p class="ql-block"> 我们小孩子们打闹时常听到有得喊:“你二姨,花肚皮,半夜起来摸炕席。”说是二姨家睡觉不铺褥子,半夜醒来,一模肚皮,上面都是硌出的花纹。再用手摸一下身下的炕席,才知道席上没铺东西。我心想,别说他二姨了,我就经常睡在床上,脸上胳膊上硌的全是炕席印,半天也消不掉。</p><p class="ql-block"> 炕席底下能放一些临时不用小东西。常把旧报纸或者旧书剪成的鞋样压在炕席下,有时一毛两毛的零花钱也被掖在炕席下。时间长了,当一些东西找不到时,父母亲就提醒:”掀开席子看看哇。”掀开席子后,不见的东西果然找到了。</p><p class="ql-block"> 过大年,除旧岁,迎新春,腊月二十三祭灶后,墙贴上两张年画,再加上一领新席,整个屋子就焕然一新。家境困难的人家即便有一领新席,也仅在过年时铺几天,过完年又将旧席换上了。一领新席能过好几个年,直到旧席实在不能用了才换下。</p><p class="ql-block"> 席子还有好多用处:旧席子换下来也舍不得扔,遮盖粮食、草垛,或剪取能用的部分糊成笸箩。夏天天气太热时就把炕席铺在地上,睡在上面既隔潮气又能乘凉,好不惬意。农忙时节用它铺开来晒麦子,晒秋,把几个大席围成一圈存放粮食,我们称它为“麦囤”,既透气又实惠。穷人家死人了没钱买棺材,就用席子卷起下葬.听老人讲很多年以前,一个村遭瘟疫,由于死人太多,多数死者无棺可殓,大都用一片破席卷了“入土为安”。</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看的评剧“卷席筒”,唱的就是命运落魄到最后就是用席子包裹灵魂,告别肉体的苦难,去极乐世界了。</p><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的发展,炕席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炕换成了床、席换成了席梦思。具有百年的历史的昔日的炕席,已成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眼里耳里也就是些与席有关的典故和成语了。如盛大宴席、幕天席地、座无虚席、席卷八荒、夺席谈经、雪天萤席、说经夺席,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等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