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河美景静心赏,百年校园钟声扬

澎澎

<p class="ql-block">苏州河畔的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它的前身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创办于1879年</span>的圣约翰大学,至今已有142年历史。校园内27栋“国保级”近代建筑,西式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古朴而典雅,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说起圣约翰大学,老上海人肯定不陌生,圣约翰大学是上海创办最早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东方哈佛”,也是在华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教会学校,拥有一众星光璀璨的校友:颜福庆(医学)、顾维钧(外交)、陶行知(教育)、贝聿铭(建筑)、邹韬奋(新闻)、荣毅仁(工商)、周有光(中文)等。</p> <p class="ql-block">苏州河在这里有一个近180度的大转弯,即苏河(普陀段)十八湾中的第十二湾——学堂湾,<span style="font-size:18px;">形成一个美丽恬静的半岛。</span></p> <p class="ql-block">华东政法大学与长宁区协力规划建设苏河滨水步道华政段,不仅将步道拓宽至3米,还把原本分隔学校与滨河步道的围栏拆除,打造了约900米长、2万平方米的滨河开放空间,逐一展现华政格致园等“一带十景”特色景观。苏河滨水岸线+百年高校老建筑群,全上海大概就独此一家了,所以苏河滨水步道华政段一经开放便成了魔都人气爆棚的网红地标。</p> <p class="ql-block">一边是秋日里水波荡漾的苏州河,一边是红砖灰墙可以亲近的百年历史建筑,还能邂逅温文儒雅的年轻学子。这都是当今上海滩的稀缺元素,市民怎会不喜欢呢?!</p> <p class="ql-block">华政步道的西入口就在中山公园三号门的斜对面(华院小区边上),看清墙上告示的开放时间哟:7:00~21:00。</p> <p class="ql-block">步道门口是很有创意的双面艺术绘画栏杆,从两侧看是两幅不同的华政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对岸是清水湾小区,风光亦旖旎;回望,凯旋路桥似一弯彩虹。</p> <p class="ql-block">改造后的苏河华政段滨水空间,水岸特色更具魅力,就连<span style="font-size:18px;">防汛墙也不同寻常,是按照优秀历史建筑修缮标准而打磨的水磨石防汛墙。</span></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绿树红墙,</p> <p class="ql-block">精致花境、匠心点景,</p> <p class="ql-block">由慢行步道串联的滨水空间变身为多元、活力、共享的“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带十景”中的银杏园,百岁银杏,枝繁叶茂;阳光照耀,满目金黄。</p> <p class="ql-block">紧邻古银杏的就是学生宿舍,华政学子真够幸运的,推窗就能观赏美丽秋景。</p> <p class="ql-block">法剧场,一处非常开阔的圆形广场,位于华政19号和21号两座小洋楼之间。</p> <p class="ql-block">如今,滨水步道(华政段)沿线的八栋历史建筑已完成了五栋修缮。清水墙的每一块砖、屋脊的飞檐翘脚和每一扇门窗,都还原了初建时的历史原貌。</p> <p class="ql-block">还有尚在修缮并未开放的古建筑,想必完工后整个滨水空间会更加美观大方。</p> <p class="ql-block">略带法式浪漫风情的桃李园,位于苏河最醒目的拐弯处。</p> <p class="ql-block">其波浪型长椅很有艺术范,座椅后面种植了桃树和李树,寓意桃李满天下。</p> <p class="ql-block">桃李园边上就是圣约翰中学校长楼,这是幢线条简洁明快的美式建筑。别看现在气派不凡,当初未修缮前可是典型的老、破、小。</p> <p class="ql-block">獬豸园,最为精巧的中式园林。其中的假山堆叠出“獬豸”模样,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它象征着司法公正公平。</p> <p class="ql-block">华政桥,是连接苏河两岸华政南北校区的通道,也是苏河唯一用单位命名的桥。</p> <p class="ql-block">游艇驰过,激起水波荡漾。</p> <p class="ql-block">对岸的华政学生公寓,哎哟,华政学子也住上苏河滨水“景观房”啦!</p> <p class="ql-block">格致园,因紧邻格致楼而得名。大草坪一望无边,格致楼古色古香。</p> <p class="ql-block">思孟园,为了纪念校园内曾为学生宿舍的43号楼“思孟堂”而得名。让这栋历史建筑真正成为景观的,是在思孟堂前立起的鲜花廊架,四季花香,藤蔓满架。</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直走到苏河滨水步道华政段的东入口处,这里可是欣赏普陀的标志性建筑——环球港双塔大厦的最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接着按防疫要求进华政校园,扫码登记,健康码、行程码,一样不能少。</p> <p class="ql-block">进入校园,见到的第一栋古建筑是树人堂,建于1935年,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p> <p class="ql-block">红砖铺筑的外立面尤为醒目,现为华政9号学生宿舍。</p> <p class="ql-block">透过缝隙,还能看见獬豸园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顺着树人堂往前走便是体育楼,原名顾斐德纪念体育室。建于1918年,是一座红砖建筑,门前有石鼓,屋顶有飞檐,中国风更为浓郁。</p><p class="ql-block">这是中国第一个现代化意义上的体育馆,底楼东侧为游泳池,是上海的第一个学校泳池。</p> <p class="ql-block">思颜堂,这是圣约翰大学建筑群中唯一一个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建筑,纪念的是为圣约翰大学建校作出贡献的中国牧师颜永京。</p> <p class="ql-block">这是座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1904年落成的老</span>建筑,庄重典雅,吸人眼球,我最欣赏的是它的长廊设计。</p> <p class="ql-block">1913年2月1日,圣约翰大学举行学期结束仪式,孙中山先生应邀就在这儿的二楼大会堂发表演说。很可惜,不能入内。</p> <p class="ql-block">知道华政最美的花是什么吗?是樱花,每当思颜堂前的樱花绽放之时,那是思颜堂的最美时刻,吸引无数学子来此赏花留影。</p> <p class="ql-block">步出思颜堂的华政学子。</p> <p class="ql-block">思颜堂右侧,您会见到一幢非常西洋化的小白楼。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圣约翰外籍教员的家庭宿舍,现在是学生社团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小白楼边上的图书馆是现代建筑,图书馆三个大字乃华政首任院长魏文伯题写。</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前便是绿草如茵的小草坪,那是华政人学习休闲的最佳场所。</p> <p class="ql-block">又见正在埋头苦读的华政学子。</p> <p class="ql-block">红叶掩映下的韬奋楼。韬奋楼原名怀施堂,1951年为纪念著名校友邹韬奋而改名为韬奋楼。</p> <p class="ql-block">1895年落成的怀施堂是27栋圣约翰大学建筑中,历史最悠久的。</p> <p class="ql-block">怀施堂是一座外廊式建筑,清水砖墙,内有围院,是当时西方学校典型的校园布局,但房顶却是纯中式的,飞檐翘脚,典型的中西合璧。</p> <p class="ql-block">楼顶建有方型钟楼,装有大自鸣钟一座。还记得《情深深深雨蒙蒙》中大学校园内那悠扬的钟声吗?它正是从这栋钟楼上整点响起的。</p> <p class="ql-block">邹韬奋是我国新闻出版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著名的政论家和出版家。1995年,在邹韬奋百年诞辰之标,韬奋楼中心庭院竖起了他的半身塑像。</p> <p class="ql-block">格致楼,曾称格致室,是当时中国所有院校中第一座专门教授自然科学的校舍。1899年落成,横跨三个世纪,是圣约翰大学27幢历史建筑群中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西式外廊,搭配中式飞檐,延续“中西合璧”理念,<span style="font-size:18px;">使人能够一窥中西文化与艺术交融下中国近代大学校园的特殊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四号楼,原名霍格别墅,建于1863年。圣约翰大学购入后充分利用,一楼改为图书馆,二楼为校长住宅,故此楼也称校长楼。</p> <p class="ql-block">校长楼结构精巧,前楼是一排精致玲珑的落地格子窗,典型的西式别墅叠加中式元素。</p> <p class="ql-block">转到后楼,杏叶掩映;屋角飞檐,依然翘立。</p> <p class="ql-block">校长楼前的大草坪,犹如一座小型公园。</p> <p class="ql-block">回到华政主干道上,纪念坊是华政的标志之一,这是曹家渡商界为庆祝圣约翰大学建校50周年而兴建的。纪念坊前后均有对联并刻有校训,虽在1992年重建,但四根石柱仍是当年旧物。</p> <p class="ql-block">纪念坊边上还有雕塑《基石》,那是华政79级298名同学于毕业二十周年之际,用298块花岗岩石筑了这座雕塑,以感恩母校华政对他们的培养。</p> <p class="ql-block">主干道两侧,23株法梧苍劲伫立,走在平和静谧的林荫道上,仿佛又回到那朝气蓬勃的年轻时代。</p> <p class="ql-block">回家后才发现,漏拍了华政校园内一幢很重要的建筑——交谊楼,不仅是座很有特色的老建筑,而且有特殊意义,是陈毅元帅率三野司令部指挥解放上海战役的第一宿营地。正筹划何时再去补一课呢,朋友的电话来了,邀我同去华政,兼做“导游”。</p><p class="ql-block">一周之后(11月28日)陪朋友再赴华政,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华政校园因疫情而暂停开放,未能如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