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的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张广英

<p class="ql-block">当我看到美篇发布《我是建筑行业的从业者》参与话题时,让我翻开自己以前从事建筑施工尘年往事。</p><p class="ql-block">一提起建筑工人,我有聊不完的趣事,有说不完的故事。建筑工人是城市建筑的建造者,是最辛勤坚毅的劳动人民的代表。在我身边,没有特殊的身份,一群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建筑从业者,看似微不足道,犹如一粒粒尘埃。就是他们在建筑工地上默默无闻的工作,换得广厦千万间......</p><p class="ql-block">下面就跟亲们聊聊我返城后从事建筑工作的生活吧!…...</p><p class="ql-block">1979年10月份,凡是北满钢厂工人子弟下乡插队黑龙江省知识青年全部被招工回厂。我也随着返城的大军,回到离开5年的家。被分配到北满钢厂建筑工程公司,成为一名建筑工程公司的大集体工人。</p> <p class="ql-block">1980年1月份,经过近一个月学习和安全教育培训后,带着调令走进建筑工程公司大集体的予制厂报到。报到后又是学习安全培训,分配到混凝土三组,成为一名砼工,是建筑队伍中的一名后勤兵。</p><p class="ql-block">刚上班那段时间,每天骑着自行车,迎着刚出升的太阳,穿梭在林阴的马路上,溶入上班一簇的人群里。听着"叮铃、叮铃"上下班的车铃声,感觉很美。虽说是建筑工人,工作很累,我很满足。</p> <p class="ql-block">夏季,露天作业建筑工人要经受,<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太阳炙烤得近乎燃烧的空气中,</span>迎着扑来的一股股热浪,几乎让人窒息天气里作业。就是这样气候条件的工地,我看到和经历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混凝土搅拌机发出隆隆的声音,顶端安全帽工人们,有的加固钢筋,有的推车,把一粒粒不规格的青石,大大小小椭园形河流石、沙子、水泥按比例送入料斗里,在倒入搅拌机里滚动搅拌后,变成了混凝土。在用小车把混凝土浇注到有规格的铁模具里,经过24小时蒸气养生或自然养生后脱模......龙门吊在建筑工人头顶的轨道来回奔跑,汗流浃背的工人用锤子敲打着模板,汗珠顺着脸颊像小溪一样不停地往下淌,时不时地用挂在脖子毛巾擦拭脸上的汗水,工作服湿透了,紧紧地粘在了身上,为了工期他们尽职尽责。经过一道道工序,就变成了建楼房、厂房使用的楼板、什么空板、实心板,楼梯踏板。</p><p class="ql-block">混凝土板的型号;有统一型号,也有非统一型号。养生好的楼板拉往各个施工工地。一幢幢楼房经过楼板的连接一层层筑起。在经过各个工种的建筑工人修饰后,一栋栋楼房、厂房工程就完工了。</p><p class="ql-block">那时的我,每天跟工友们进出露天作业区,在说笑中完成了一天工作。星期日休息时,相互走动,逛商场、进影院无忧无虑。</p> <p class="ql-block">进入冬季,预制厂露天作业的班组,转入室内作业。冬天生产是为明年施工储备库存,保证夏季楼房施工楼板供应。<span style="font-size:18px;">室内作业与露天作业有所不同,室内是机械化作业,而且倒班。室外是半机械化,是白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高高的厂房屋顶上,天车站在两侧钢轨顶端,吊着混凝土楼板在厂房来回奔跑,震动器机械燥音,灰尘。作业时听不到你说话声音,工人们相互打着手势操作,"注意安全"是每天班会必讲的话题。而三班倒,有生产计划和任务,一个班要打三十多块空心楼板。自从进入室内工作,接触机械的轰鸣,还有那振动台颤动的噪音,我感觉身体不适,上二班、三班时,我都在迷迷糊糊中度过,时常把时间颠倒......由身体原因调换工作岗位,由后勤工人变一线工人。虽然说是去建筑施工队工作,工作条件没有予制厂好,工作地点离家远。但是,我很高兴。高兴之余,心情也好了。</p> <p class="ql-block">我拿着调令到车间,公司办理好手续,骑着自行车踏着刚刚融化的春雪,走在这料峭春寒里,我不紧思绪万千,生出许多感慨,这条路是我少年时经常走的路......</p><p class="ql-block">我调入的第三施工队,也是刚刚进驻新动工的楼盘(原富拉尔基区的五、七干校)新区。</p><p class="ql-block">新区是我小时经常挖野菜的地方。一路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昔日的菜地,今天的工地,明天的楼房。望着一片宽阔大地,这一片大地,明天将经过我和同事的劳作后筑起幢幢楼房......在回忆和明天的想象中来了第三施工队,当我迈进第三施工队办公室。工作人员热情的与我打着招呼,我把调令递给人事员,把党员关系交给了王书记。王书记接过我的党员关系后,高兴地说:“我们第三支部又多了一名党员”我看了一眼办公室的其他人,基本都认识。同学、知青、还有父亲原单位的同事。我与他们相互打着招呼,心情很舒畅。感觉予制厂的人与施工队的人不一样,予制厂的人带人含蓄,而施工队的人带人真诚。下午,领导交代"你暂时在办公室工作,负责工会的宣传工作。工会主席要休产假,这几天让她带带你播音"。</p> <p class="ql-block">建筑工地广播很重要。在施工旺季,广播是鼓舞工人们斗志的武器。你看现在这是一片荒地,一年里就要在里竖起八、九、十栋职工住宅楼。就这样,我做了工地广播员。</p> <p class="ql-block">北方四月未,工地开始了它热闹的场面。工地机械轰鸣,工人叽叽喳喳的笑声,告诉万物春天来了。工地沸腾了,车水马龙。楼房在工人们一块块砖的砌筑中,一天一个样,7、8天一层楼的进度进行着。</p><p class="ql-block">每天,我用自己清脆的嗓音,播报着工地来稿和自己采访的好人好事。我的声音通过广播,在工地上空带着回音传遍整个建筑工地。工人们每天听着工地新闻,了解各班组的工程进度,出现比学赶帮超的劳动场面,数十米高的脚手架上,建筑工人们的身影在半空飞舞,小推车在脚手架发出吱吱呀呀声响,隐约看到五颜六色的安全帽在阳光下跃动,任凭炙热的阳光舔舐着他们黝黑的皮肤和钢筋、水泥、红砖打着交道。他们朴实厚道,乐观豁达,吃苦耐劳,是建筑工地上的一道风景,我对他们的敬意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到了8月份,就有8栋楼房主体封闭。楼房在工人们辛勤的劳动中拔地而起,9月份进入了室内抹灰。</p> <p class="ql-block">时间过的真快,一眨眼的工夫到82年5月中旬的富拉尔基大地复苏,天气咋暖。工地所露之处是黑色的土地和嫩绿鹅黄的小草,黑和绿便显得格外分明,几天工夫楼房在工人的亲勤的劳作下,进入了住宅楼的第二层的砌筑。</p><p class="ql-block">我推着单轱辘砖车,装上60、70块砖,一路小跑的推进了升降机吊筐里,一会升到二层,<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半米宽吊筐里</span>推起60、70块砖的小车走在高空二层楼的跳板上,踏着发出"咔吱,<span style="font-size:18px;">咔吱”声音,</span>轻盈的推进二层楼板上,把砖整齐的摆在瓦工师傅的身边。砖、沙浆料备齐,瓦工师傅一弓腰一会儿工夫,师傅用块块红砖筑起一道道红墙。我每天奔跑在工地与跳板、升降机之间。</p><p class="ql-block">夏季每天迎着东方地平线的鱼肚白上班,头顶星星下班,做着盖得广厦千万间的工程,与工友编织着工地的进行曲。</p><p class="ql-block">转眼间,第三施工队施工14栋职工住宅楼竣工了,女工转入了楼房看护工作,每天拎着钥匙给电工,管工师傅开单梯门锁,为他们进行楼里安装调试工作当好助手。在不知不觉中迈进了1983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产假结束,该上班了,9月末带着四个月大的女儿入工地幼儿园,工地幼儿园是为集体女工成立的工地简易托儿所。分哺乳班、小班、大班有四十、五十名小朋友,哺乳班的孩子近几二十名。当我把女儿带来时,园长告知我没有床位,不能收。我听"不收"两字,眼泪流下来了。孩子没人看,还要上班,站在哺乳班的屋中发愁时,发现哺乳班一张大床空着,我心里有底了。我去找园长 "没有小床,把我女儿放到大床上"。王园长听到我说后,马上解释说"这张大床是小朋友醒后,给会坐着小朋友们玩的一张床。不行,要是给小朋友碰了可服不责任"。我与王所长说话的工夫,把女儿从背上解开就放到这张大床上。王园长赶紧帮忙打开小被,女儿冲着王园长笑了笑,手舞足蹈着,嘴里发出"啊、啊"的声音。像是说"收我吧、收我吧"王园长看女儿逗她笑。女儿的笑,打动了王园长。</p><p class="ql-block">王园长招呼其她阿姨"你们快来看啊!这孩子多招人喜欢"。(1981年1984年是建筑工程公司女职工生育高峰,基本上都是知青回城女工)王园长跟我商量 "这样吧,你孩子没有固定床位,谁不来就把孩子放那个床,没床就放在大床上"我听到这话,高兴地说:"谢谢王园长"。女儿入园的问题解决了。</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用背带抱好的女儿绑后背上,带四个月的女儿,骑着自行车迎着秋晨的阳光,汇入到了上班的人流中,心情格外的舒畅。背上的女儿在我背上,几声哭泣声。使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娘带我上班的辛苦。到了托儿所,急忙从背上放下孩子扔给阿姨。一看表,还有十分钟就到八点了,匆匆奔向工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84年一纸调令书,调到建筑工程公司综合服务队,说白了,就是为建筑一线服务施工队,女工90%。那段时间我带十几个人干零活,什么刷油、打扫新竣工楼房卫生......."工作比施工队工作轻多了。优点是;工作地点和托儿所是一个院,照顾女儿方便。我从心里感激领导给我安排的这份工作。</p><p class="ql-block">每到星期五下班后党员活动日,我都带着十个月大的女儿直接参加党员生活会。党员们看我抱着女儿参加学习,开起玩笑说"琦琦从十个月就跟妈妈参加党员生活会,了解党的知识,长大就是闪闪红星里的潘东子......"散会,以经天黑了,我背上女儿匆匆的往家赶。</p> <p class="ql-block">85年春节刚过。施工队领导研究决定,开一个战前工地开工动员会。安排我在职工大会上发言。向全体职工提出倡议,任务下来了,那就写吧!</p><p class="ql-block">夜,窗外灯火依旧,我把女儿哄睡,趴在被窝里刚写"倡议书"三字。砰、砰一声声敲门,惊走了我满脑袋的构思,满脑袋的灵感,心想真恼人。敲门声还在响,我不得不爬起来,把我的"倡议书"下面留下白纸一张。</p> <p class="ql-block">打开门一看,是同事小刘。一股酒气钻进我鼻子里。"嫂子,我哥在家吗?三缺一" 他的一番话,使我想到,建筑工人冬闲这段时间,打扑克,斗地主是建筑工人的生活状态。他走后,我在那张三个字"倡议书"下面白纸接继着......</p><p class="ql-block">职工按着班组有序的坐好。大会在国歌声中开始了,会议按照顺序进行着,就听工会主席说"下面有xxx宣读"倡议书"。在热烈的掌声中我走上主席台。倡议书:</p><p class="ql-block">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流时,我们传统节日新春佳节,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度过。现在,时间老人已经送走了"金牛",引来"猛虎"。在这新的一年里,有多少事情,需要我们去做啊!七、五计划开始了,86年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改革需要深入,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两个文明建设都要取得新的进展,各项工作正在等待我们。</p><p class="ql-block">同志们,我们在切不可"打正月"、"闹二月"、"离离拉拉闹三月"。这已不是现代生活了。我们要振奋精神,投入施工中,保证今年拿下四中教学楼。同志们;能不能。就听,台下职工们回答一声:"能"。在热烈的掌声中我走下主席台。会议在紧张活泼的气氛中结束了。</p><p class="ql-block">工会主席宣布"战前动员大会到此结束,下面通知;会后有电影,地点三三文化宫。工会主席的话音刚落,大家发出一声"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每天带着女儿上下班,忙碌而充实,就在女儿三岁时,也就是1986年4月的一个星期五,党员生活会,散会后,党支部孟书记,把我留下谈话,"经组织讨论决定,把我从工段调办公室工作,负责咱们综合服务队的工会,计划生育工作"</p><p class="ql-block">我做梦也没想到。从那一天起,就成为基层的一名管理人员。整天忙于为职工排忧解难之中。综合服务队当时是410名职工,女职工占职工人数85%以上,则是生产一线施工队甩下来的老弱病残人员。青年人少,几乎都是35—45岁的女职工。我的工作内容;主要抓计划生育,杜绝计划外生育。工会工作主要:为职工解决困难、调解等一系列工作。</p> <p class="ql-block">86年年末,职工中发生了一起离婚风波,为了一个家庭不破裂,调解经常是深更半夜才回家。</p><p class="ql-block">一天下午,我正写85年年终总结报告,就听办公室门外有女工的哭声。我刚要起身开门看,开门了,进来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工。我不认识,她看我一个人在屋,哭着说"我找你们施工队领导"我忙让她坐下,倒水,递毛巾。等她情绪稳定后,我问她事情原委,女工是房师傅的爱人,本人姓周,因家庭的琐碎事发生纠纷,<span style="font-size:18px;">要离婚,让</span>工会出据离婚证明……</p><p class="ql-block">根据这种情况,我以工会角度找了房师傅爱人单位工会,共同来做职工的思想工作,解决他们夫妻之间的矛盾。经过支部书记、队领导工会三管齐下反复调解,解开了夫妻之间的结。夫妻矛盾解决了。这是我开展工会工作以来,最成功的一次。通过这件事,使我对工会工作有了新认识。</p><p class="ql-block">不知道为什么,偶儿脑子里冒出了一个想法。以调解夫妻双方矛盾为体裁写一篇文章,让职工认识到婚姻对每个人的重要性。婚后生活上要互相体谅与理解,才能使生活变得美好与和谐。</p> <p class="ql-block">开始了我的写作。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写了一篇三千多字小小说《家家灯火》。这篇稿件我改了将近12次,自己觉得满意后投稿。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找到了公司工会宣传干事。陈干事经常在市、区、厂、发表文章。她看过我的稿件后,认为不错。"你先往厂报社投"我听她这番话,既高兴又害怕,不敢自己去送稿,她就陪我到厂部,在长长的走廊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找到了厂内部杂志《明珠》编辑部。</span>我站在《明珠》编辑部门口,看着编辑室牌子三个字发愣,不敢进。陈干事看出我的心事,就给我壮胆打气。敲开门,我跟着她走进编辑部。阎主编看陈干事进来打着招呼 "来送稿啊!" </p><p class="ql-block">“是的,不是我送稿,是她送稿"</p><p class="ql-block">陈干事招呼我过去 "把我给介绍给主编阎老师。阎主编看了一眼我,大致看了稿件内容,说:“<span style="font-size:18px;">标题不错,内容也可以,</span>《明珠》杂志这期已经排版完,等下期吧"。其实我心里明白,阎主编不认可我,我从来也没有投稿,能写出什么好文章.....</p><p class="ql-block">陈干事思索一会又说:"阎老师我觉得这篇文章体裁很好,是反映当前建筑行业女工的思想,男职工的观念,家庭产生矛盾的小小说,很有教育意义......”阎主编又把稿件重新阅了一遍,抬头对我说,“你先放在这吧,我看看能不能在这期给你发表"</p><p class="ql-block">"阎主编费心了"我俩告辞走出编辑部。</p> <p class="ql-block">87年的1月份的一天,陈干事来电话通知我去领稿费,当听到自己的文章在厂内《明珠》杂志上发表了还有稿费。激动得脸红心跳,当刊物送到我手时,我反复看了三、四遍。从那一刻起,我对人和事物,人的思想动态仔细观察收集素材。有时夜半更深突发灵感时,我也要从床上爬起来写上几笔,写作是耕耘的喜悦,也有不刊登改稿的痛苦。我开始学着写作,写建筑工人劳动生活中的"小人物"和有价值的新闻、消息。</p> <p class="ql-block">建筑工程公司党委会为提升团队凝聚力,让职工彻底释放工作中的压力,享受生活乐趣。讨论决定,5月中旬召开首届职工春季运动会。公司工会召开几次会议要求各施工单位分会主席要重视首届运动会,一定要开好,从现在起,各施工队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开始申报本施工队运动员项目名单。</p><p class="ql-block">首届职工春季运动会有一下要求;</p><p class="ql-block">1;首届职工运动会开幕式,各施工单位要出代表方队,人员数量要每行八人或十人。队伍不少于八十人,服装整齐,反映建筑工人的精神面貌</p><p class="ql-block">2;大家要重视.......</p><p class="ql-block">会议结束了。我开始犯愁了,综合服务队状况比不上一线队伍,谁说是个四百多人的施工队,找一定数量的人数参加检阅方队,真的好难!好难!看着各个施工单位的分会主席都憋足了劲,要在运动会上出成绩,都不甘心落在别人后头,开始运动会前方队演练。可我综合服务队出方队的人数,还没有眉毛呢……</p> <p class="ql-block">距离职工运动会开幕式还有五天了,心中焦虑,建筑工程公司十八个施工单位,看来综合服务队倒数第一了……</p><p class="ql-block">真是的,越着急越开会。公司工会又召开了紧急会议,各施工单位汇报开幕式方队演练情况。我是最后一个汇报,领导听完我的汇报,安慰我"别急!你们施工队能参加就行......"</p><p class="ql-block">路上,脑子里忽然来了灵感,开幕式方队人数凑不够,可以改一支鼓乐队吗!真的首届职工运动会开幕式上鼓乐齐鸣.....哈哈😄添点乐趣。想到着,飞快蹬着自行车,回单位与办公室姐妹商议,运动会开幕式上出一支鼓乐队会是什么效果,姐妹们听到我说话后,纷纷赞成。我掐着手指算机关里女工人数,成立鼓乐队人数已足够了……人员问题解决了,大鼓小鼓哪里弄呢?有人说"去学校借"是啊!谁能借来呀?我正在犯难时。材料员小梅一拍大腿说道:“找保管员小孔啊!她公爹可是厂五小学的校长!......听这个消息,高兴跳了起来,马上落实。</p> <p class="ql-block">运动会是关乎单位增光的事情,小孔拿起电话与学校联系,不到一刻钟的功夫,鼓的问题解决了。</p><p class="ql-block">人员也齐了,鼓落实完了。高兴的我,夜里睡梦中都笑醒了……</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开始合奏,就是有功底,姐妹们练习一天,就刷刷齐,鼓点一响,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心情,哈哈哈!综合服务队这支队伍一定是首届职工运动会开幕式的亮点,也是综合服务队运动会出彩亮相关键环节。</p><p class="ql-block">鼓乐人员自备靓丽服装。一身兰毛料西服,脚上是白袜子、棕色半高跟皮鞋,头扎马尾辫,辫上绑一条粉红色宽丝巾,扎出花来,手带一付白手套。</p><p class="ql-block">5月17日下午,公司工会召开运动大会前的最后一次“紧集会议",宣布各队施工队明天运动会入场顺序。</p><p class="ql-block">第一个入场是,机关彩旗前导队。随后是卷线厂,第一施工队......最后一个是综合服务队。</p> <p class="ql-block">5月18日8点,各施工队的检阅方队整齐站在指定的位置。等待8点18分首届职工运动会开幕领导检阅。负责入场的工作人员,看到入场队伍最后那支综合服务队鼓乐方队时。有些惊讶!他看看手中运动会简介,马上报告工会主席,苏主席一听,把综合服务队这支鼓乐队伍放到第一个入场。</p><p class="ql-block">8点18分时间到,主席台上传来建筑工程公司工会苏主席的声音“建筑工程公司首届职工春季运动会现在开始”运动会场掌声响彻云霄。</p><p class="ql-block">"检阅开始"</p><p class="ql-block">他的话声刚落,综合服务队的鼓乐队鼓点响起,走进了会场。播音员介绍着队伍的实况,姐妹们伴随着播音员铿锵有力的声音,振臂鼓棒,鼓声像雨点般啄破静一般的天空。姐妹们服装整齐随着鼓点,迈着铿锵有力步伐,美极了。综合服务队党政工领导站在鼓乐队前绕场一周,给整个职工运动会带了生机和活力。</p><p class="ql-block">人们赞叹着、欢迎着。首届职工运动会上综合服务队获得精神文明奖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随着改革的春风,建筑工人的生活自然随之改变。生活观念也在无形中变化着。追求物质生活,职工中出现了放弃工作,到南方沿海经商。一席间,工作单位的名称变了,厂队打乱,人员从新洗牌,(打破原有的体制,人员开始调整)</p><p class="ql-block">1987年8月27日一纸调令,把我调回予制厂,负责人事,福利工作。虽然工作性质变化,但人员熟,干起工作来得心应手。</p><p class="ql-block">予制厂的生产记录月月创新记录。为配合生产福利待遇也要跟上。在厂长提议组织下,给职分大米、猪肉、豆油.....一天天忙得不亦乐乎。说句老实话,自从"改革"的字眼走进工厂、农村后。人们生活中就象一股清新的春风,剪出了一个生机盎然的生活,给建筑工人带来快乐和喜讯。</p> <p class="ql-block">我也说不清从那天开始,我和同事谈论的话题,奖金啊!涨工资啊!......</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轰轰烈烈,闹得周围世界红红火火,开启了人们思想封闭的大门,迎接时代的劲风,票子滚滚流进了人们的兜里。建筑工人中新鲜信息,也无声无息地替换我的脑筋。同事中有许多人,放下手中的铁饭碗走出去,有的做起小生意。我佩服他们的胆量和勇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进厂10年了,由一名普通建筑工人成长为一名政工的宣传干事。</p><p class="ql-block">在1990年1月份,我正式踏上了党务战线,成为政工行列中的一名宣传干事。从那一天起,为了让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过得沉甸甸的,白天深入到建筑工地去体验生活。学习工人的语言和专业术语,努力挖掘工人中的素材,每逢遇到好人好事,感人的事迹我都要赶快记下来。回到办公室再深加工,一篇稿件常常是几易成稿。</p><p class="ql-block">从此,脚手架上洒过我采访的汗水,幢幢高楼上留下我的足迹。晚上,我在灯下潜心钻研写作知识。每天清晨四点钟,我准时起床学习练笔。有时,深更半夜我突发灵感,也要从床上爬起来写上几笔。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厂内刊物《钢讯报》常见我的文章。1989年 1992年间我向《钢讯报》投稿210篇。1991年国庆征文《根》、1992年论文《冲破思想观念积极参与市场竟争》、还有演讲稿《让职工日夜平安》、征文〈搬家〉等十几篇文章获奖。</p><p class="ql-block"> 改革,使建筑职工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1年的10月份,建筑工程公司给职工在海牙屯集资盖的住宅楼竣工了。我分到了一套,我带着交的三千多元钱票据,兴冲冲地赶到海牙屯新居。到房产科室领取房钥匙,当我拿着钥匙走出房产办公室时。高兴的把钥匙抛向空中,钥匙在空中划出一道银光的弧线,铛瑯一声落在我的手里,在手心中闪着贼亮贼亮的光。集资楼共计十二栋,每栋十户,每户上下两层,共计五十多平方米,在当时有这样的一套房子......室内装璜,屋棚是用华丽板吊的现代棚,按上吊灯,窗户膀四周镶边,挂上华贵的窗帘,卧室地面铺地毯,厨房地面镶地面砖,墙壁镶瓷砖。一套白色橱柜与排烟罩并排挂靠在南墙。居室摆放二十九寸松下彩电和一套新做的组合家具。厕所按上了淋浴器。这回也解放我这个家庭主妇了,再也不用生炉子倒脏水了,爱人也不用拎煤劈柴了。</p> <p class="ql-block">在忙碌中迎来1993年的新春佳节。齐钢建筑工程公司机关工会,组织一次机关联欢会,1月21日那天,会议室经过机关干部一上午的精心设计布置,格外喜庆。由我和裴志伟来主持这场联欢会。上午9时许机关人员谈笑风生走进会议室时,参会人发出"哇,布置的好漂亮,真喜庆的话语。</p><p class="ql-block">机关人在等待联欢会开始时,公司大门柱子两侧挂着的两挂鞭炮,霹霹啪啪响起。联欢会在一阵鞭炮声中,拉开迎接新春联欢会的序幕。</p><p class="ql-block">志伟身穿一套深蓝色西装,里面的白衬衣扎了一条红领带。我身穿一套黑暗格西服的三件套,白衬衣扎了一条带条色领结。我俩站在主席台前左侧,在会议室棚四周拉花、屋内盆景的衬托下,非常庄重大方。联欢会的开篇导语,是裴哥撰写的。</p><p class="ql-block">男;各位领导、女士们;</p><p class="ql-block">女;先生们;</p><p class="ql-block">合;大家好;</p><p class="ql-block">男;瑞雪飘飘即将送走了北国的隆冬。</p><p class="ql-block">女;雄鸡高歌拉开了春天的序幕,</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女;下面请公司领导刘经理讲话</p><p class="ql-block">联欢会第一个节目"击鼓传花"</p><p class="ql-block">联欢会第二个节目"抢凳子"</p><p class="ql-block">联欢会经过两个小时活动结束了,大家带着回味放假了。</p><p class="ql-block">春节过后。齐钢厂开始了体制改革,厂里主体单位变成股份公司。集体、学校、医院等变更集团公司。两万多人的三大集体单位合并重组,成立了齐钢北发公司,下设六个分公司。</p> <p class="ql-block">1993年3月26日,我被调到齐钢北发经贸开发公司。这个公司主要是承揽劳务输出工程。分公司有员工146人,是从各施工单位抽调的强兵强将,男女的比例是,男的是140人,女的是6人。我主要在公司负责人事、工会、党务、办公室等工作。</p><p class="ql-block">4月末,施工人员出国<span style="font-size:18px;">去俄罗斯</span>了,公司留守10人。主要负责给施工前方组织资料、资金、材料等事宜。</p><p class="ql-block">历经7个月,11月30日出国的施工人员从俄罗斯回来了。那一天,经贸公司院内可真热闹,真是激动人心。女儿拉着爸爸手,妻子问寒问暖,父母见儿子流着泪水,不停的在儿子身上摸上摸下的诉说着,公司领导们脸上挂笑容,跟留守人员打着招呼,一个多小时后,公司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我坐在办公室看着出国人员送给我的俄罗斯币.....</p> <p class="ql-block">接到总公司工会的电话后。10分钟到了工会,我找空位子坐下,刘干事送到我面前一个文件,北发《工字》64号文件。会议内容;就是文件内容,辞旧迎新文艺汇演。</p><p class="ql-block">时间:12月30日下午一时,</p><p class="ql-block">地点:三三文化宫。</p><p class="ql-block">要求;各单位出1—3个节目。领导重视,亲自参加。我手里拿着文件,听着领导的指示。心里盘算着出什么节目。</p><p class="ql-block">几天后,职工都上班了。找来各工段领导研究汇演出节目的事。是独唱还是舞蹈还是小合唱都不成。擅长文艺的人没有,能唱歌的人也不敢登舞台。使我犯了难, 140多人的公司又不能弃权。我与公司领导商量,来一个男职工百人大合唱,以人数压倒其它公司。好!挑选了一百名男职工排练大合唱我觉得很简单,一百人大合唱唱齐却很难。这些建筑工作上的强兵强将,在唱歌上却是弱兵了,练了几首歌,歌词都记不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记住了歌词,唱的南腔北调。为了使合唱唱得齐,唱出建筑工人的气魄。练了一遍又一遍,练了五天总算能合凑下来,演出的日子也到了。</p><p class="ql-block">12月30日下午两点,总公司文艺汇演开始,第一个节目,就是经贸分公司百人大合唱。</p><p class="ql-block">我带着一百名男生合唱人员穿着兰西服套装白衫衣领带上台了。我给一百个男士在台上排队形,排好队形后,交代他们唱歌时要目视前方,看指挥的手势。我在台上忙了一阵,给我累得满头大汗,总算一切安排妥善,我快步走下台坐到座位上。</p><p class="ql-block">大幕缓缓拉开,我的心跳加快,又些紧张,目不转睛地看着大幕拉开。紧张的手心冒汗心跳加速。心跳声,连自己都能听到。就看女报幕员走出了大幕。</p><p class="ql-block">"第一个节目"百人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演出单位:经济贸易开发公司"。</p><p class="ql-block">报幕员话音刚落,大红幕拉开,就看一百名男士在台上有序的排列着,在灯光的照耀下整齐服装,个各精神抖擞气势显得威严。我看的这一目,忐忑不安的心,顿时变得兴奋。音乐响起,朗诵词随着音符的节奏读着,"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新中国"合唱歌声响起,声音有力高昂,我激动的热泪盈眶,三首歌声唱完,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我在座位上跳了起来,跑到台前为他们祝贺。我看到他们一一走下台,对他们说:"你们真棒"。</p> <p class="ql-block">党的基本路线无疑是正确的。95年年初,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情况条件不同了,事随风起、也随风衰。在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上盲目加温,拔苗助长中,无法健康生长。随着齐钢总厂机构的变化,刚刚成立一年的北发总公司解体了。我又被调回到原单位——建筑工程公司,党委把我调到施工单位任命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1995年5月的一天通知我上任。上任那天,公司党总支部书记、政工科长带我来到非标设备厂交接党支部工作。当我走进非标设备厂大院,员工面孔熟悉外,感到地方陌生,这一切,在我心灵深处没有激动和开心。</p><p class="ql-block">我在日记中写到,"作为一个人,每一次工作变动都有自己的打算。可是这次变动工作。我可以说,是我人生荣耀的顶点,被任职应该激动和高兴。可是相反,认为是一种束缚。这件事,如果是几年前,我可能为之高兴。为什么今天,是另一种心情,我也说不清楚......"</p> <p class="ql-block">香港那个遥远神秘的地方,明天就要回归了。有说不清的兴奋。晚上6点,穿着统一服装,来到了汇演的地点灯光球场。 每一个参加演出的人,带着喜悦,穿着盛装,五颜六色的方块队行,整齐地坐在座位上等着表演。</p><p class="ql-block">汇演开始了。那一首朗颂诗,把我带到了香港。</p><p class="ql-block">男;岁月是水,可以冲淡记忆,却冲不去,渗透在中华土地深处的血迹。</p><p class="ql-block">女;历史如轮,能挣脱昨天的梦魔,却挣不脱香港人归乡的心愿。</p><p class="ql-block">合;历史已翻过了沉重的一页。</p><p class="ql-block">女;紫荆花定开了世纪的笑颜</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随着指挥与乐队的奏响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唱完一个方队传到了另一个方队。顿时,灯光球场是歌的海洋,呼唤的声浪,人们读出了香港和祖国希望。</p> <p class="ql-block">发工资了,我拿着1982元工资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看着凄凉的风摇动绿化的小树枝,拂下一片深思,一片无端的感伤。就在这时,厂长敲门进来,听完厂长的一番话,掷出一声轻叹。我的心隐约一颤,一种滞重的氛围梦幻般的笼罩了自己。</p><p class="ql-block">98年12月23日,是我一生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一夜之间,轰轰烈烈的工作二十年的企业放假了、关闭了。</p><p class="ql-block">1998年最后一次下班了。我在马路上骑着自行车,咀嚼着夜的苦涩,如丝如缕的月光的旋律。却害羞地躲进云层离我而过。心灵依然向往着,被阳光照亮的岁月。</p><p class="ql-block">到家了,我还象在梦里,推开门,把自行车往墙边一靠,进屋躺在床上,随手打开电视机,怎么也想不通,思绪却怎么也回不到电视机的世界里去。</p><p class="ql-block">今天放假,明天下岗。有一种危机感笼罩心头,我饭也没吃。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心里没底。一夜没睡,想了一夜。</p><p class="ql-block">这一夜我像过电影一样,从孩童、学校、下乡、进厂、结婚到现在的每一个阶段,回顾了一遍。</p> <p class="ql-block">43岁了,面临下岗。今后怎么办?问号,感叹号,在脑子里跳来跳去。岁月匆匆,过去的一切虽然已成往事,然而,这些往事却始终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在我的记忆中消失,工友们的音容笑貌也时时萦绕在我的心头。 下岗以后,我们有的到个体企业打工,有的在劳务市场卖苦力,也有的干起了蹬三轮车拉客苦力活,有的......</p><p class="ql-block">在建筑工程公司大集体辛苦工作近二十年,到头来连饭碗都没了。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如此短暂的一瞬间,但是人生又有多少个二十年?在打破铁饭碗,转变企业经营体制的口号下,从此,在工作了二十年的建筑中被企业不景气,长期放假,自谋出路,结束生存单位工作。</p><p class="ql-block">而在当时的媒体的则多了一个新名词下岗失业工人。从而我们没有了理想,没有了目标,只是为自己的温饱的四处奔波......。</p><p class="ql-block">还好,在下岗一个月后,在民营企业富尔农艺找到了工作,营销团队中的一名业务员,有了新<span style="font-size:18px;">工作目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创作于:2021年12月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