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食粘豆包——割不断的乡愁之二

好侃儿

<p class="ql-block">  九月中旬来江南休闲,不知不觉就到了冬季,偶然发现微信圈里,家乡的微友开始晒粘豆包了。跟这里的朋友唠起家乡美食粘豆包,他们大都一脸懵懵懂懂的样子,“粘豆包是啥包子?有这里的小笼包好吃吗?”</p><p class="ql-block"> 为了证明家乡的粘豆包胜过江南的小笼包,我在拼多多上拼了一份黄米面粘豆包,三天时间就到了。为了显摆一下家乡的美食,我特地做了吃粘豆包的标配——猪肉白菜粉条炖豆腐。第一次品尝粘豆包的江南朋友,每人都吃了三四个,还不住地夸奖“粘豆包,名不虚传!”</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属于大东北,一进入十冬腊月,有一项必备的功课,就是家家蒸粘豆包。在俺们东北那嘎达,不蒸粘豆包,似乎就没有迎年的味道。粘豆包的“粘”字因为和“年”谐音,因此,蒸粘豆包在我的家乡也常常被称为蒸“年豆包”。在填不饱肚子的年代,大米、白面被称作细粮,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几顿。一年到头,玉米面、高粱米是主粮。粘豆包虽然属于粗粮,但因为是粗粮细作,也只有临近年关的时候才会蒸。家乡有句俗语“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这里的“干粮”可不是说粘豆包是干的食品,而是说正月里招待客人,粘豆包是能上得了大台面的美食。由此可见,粘豆包在我家乡餐桌上的地位是多么崇高。</p><p class="ql-block"> 粘豆包有黄白两种颜色。白色的粘豆包是糯米面,我们那里也称江米面做皮儿。糯米属于水稻科,产于南方。因此,糯米面蒸的粘豆包在我们那里属于舶来品。只有大黄米面做皮儿黄色粘豆包,才是原生态的东北粘豆包。</p><p class="ql-block"> 粘豆包看似其貌不扬,真正吃到嘴,要经历过春种、夏锄、秋收、冬加工完整的生产过程。做粘豆包主要用两种食材,一种辅料。食材是黄米面和豆馅。黄米面是将粘糜子舂成黄米,再将黄米磨成面粉。豆馅的原料是豇豆或者红小豆烀成的,防粘帘子的垫叶是苏子叶。粘糜子和豇豆红小豆苏子都是杂粮杂豆,产量低,大面积种植经济上不划算,只适合在山沙坡地种植。我的家乡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为了让人们能有粘豆包吃,会选择一些边角零星的薄拉地种植些糜子、豇豆和苏子。种的少,产量低,因此也愈加显得珍贵。</p><p class="ql-block"> 做粘豆包,要经过严格的一道道工序才能完成的。粘豆包的皮儿工序最多。先要将粘糜子磨成大黄米,将大黄米用温水浸泡30分钟,捞出来,沥干水,用碾子或者磨面机加工成面粉。将面粉用大锅炒到三分熟,然后和成面,因为量大,一般都装到大盆或者小缸里,放到家里的热炕头自然发酵。当面发酵到有微微的酸甜味时,就可以用来做粘豆包了。掌握好炒面和发面的度是个技术活,它直接决定着粘豆包的品位。如果炒面的火候小了,蒸出的豆包就有生面味儿;火候大了,蒸出的豆包就没有光泽。发面时间短了,蒸出的豆包皮儿发散,发白;面发大劲了,蒸出的豆包发酸,口感不好。蒸出的粘豆包好吃不好吃,关键就看炒面和发面的火候掌握的好不好。如果将炒面发面的比作做粘豆包的画龙,那么烀豆包馅儿就是调味。先将豇豆或者红小豆用水掏洗干净,放在锅里烀,在我的家乡这道工序叫做烀豆包馅儿。待到将豆子烀得熟透了,用勺子或者擀面杖捣成干糊状的馅儿。条件好的人家,还会在烀豆馅儿中加上大枣,称之为枣泥馅儿,普通人家往里加点白糖,做成甜馅儿。在物质匮乏时代,绝大多数家庭连白糖都买不起,只能放一种从矿物质中提取的糖精。给粘豆包垫上苏子叶则是点睛。将秋天穿串晒干的苏子叶用温水浸泡好,每个成型的粘豆包底部都垫上一片苏子叶。可千万不要小看这片苏子叶,它不但能够起到防止豆包粘帘子的作用,苏子叶的天然清香味儿,还能为粘豆包增添有人的香味。这些工序完成,将粘豆包在大锅的帘子上摆放整齐,盖上锅盖,起火蒸。为了防止豆包蒸夹生了,一般要烧两遍火。第一遍烧到蒸汽冲上厨房的顶棚,熄火等蒸汽下去,再烧第二遍火,烧到蒸汽再次冲上厨房的顶棚,熄火等待半个小时左右,揭开锅盖,金黄发光,香味扑鼻的粘豆包就出锅了。</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家乡,蒸粘豆包和杀年猪差不多,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需要全家都上阵的。豆包蒸得多的人家,大人孩子脸上都有光。一到蒸粘豆包的时候,村里人见面打招呼就不再问“吃饭了没有”?而是问“淘米没?”“淘多少?”那意思是说你们家蒸粘豆包了吗?蒸多少斤米的?每家粘豆包都要蒸两三天才能完事。这个时候,不管路过谁家门口,只要看见厨房里涌出腾腾蒸汽,还不时飘出欢笑声,不用问,准是在蒸粘豆包。一锅又一锅蒸出来的粘豆包,移到盖帘子上,端到屋外面,放在安全平稳的地方冻上。粘豆包冻得嘎嘎硬后,一簸箕一簸箕地端到早已准备好的,放在仓房或院子背阴处的大缸里储存起来。从此就可以随吃随取。蒸得多的人家,粘豆包可以一直吃到清明前后。</p><p class="ql-block"> 粘豆包不但是美食,还是农村过年送礼的礼品呢。谁家城里有亲戚,过年没啥可送的,往往送上百八十个粘豆包,也是一份心意。我有一位姑爷,在城里一个商店当经理,一年到头对我们关照颇多。我们家在村子里是大户,一攀几乎半村子人都是亲戚。那时农村人进城还下不起饭店,住不起旅店,吃饭住宿主要投亲靠友,因此姑爷的家就几乎成为我们在城里的饭店和旅店。没有什么回报的,每年蒸粘豆包的时候,亲戚们都会给姑爷家送上一份粘豆包,让他尝尝鲜。这老爷子有一个“毛病”,就是无论谁家送粘豆包,他只吃第一锅的。而且是不是第一锅的,他咬一口就能品出来。从我记事儿的时候起,我家蒸的第一锅粘豆包是任何人也不准动的,那是准备送给姑爷的。每当有人给送去头锅的粘豆包,姑爷吃饭的时候,眉开眼笑地夹开一个,先吃一口,做一番评价,然后,美滋滋地喝上一口老白干。似乎,这一年的付出,在这一刻都得到了回报。</p><p class="ql-block"> 时过境迁,现在吃顿粘豆包,已不再稀罕。进入吃讲营养,讲安全,讲绿色的时代,粘豆包身价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有商业头脑的人,将过去农村用大缸装的粘豆包,做成了现在精美小包装的时尚美食,通过电商卖平台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一个香喷喷的粘豆包,不知勾起了多少游子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原生态的东北粘豆包</p> <p class="ql-block">舶来品糯米面粘豆包</p> <p class="ql-block">华丽转身为时尚美食的粘豆包</p> <p class="ql-block">穿上马甲,粘豆包身价不一样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