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奶马春英

美玉有瑕

<p class="ql-block"> 幼时祖母哺孙艰,</p><p class="ql-block"> 节衣缩食灯熬干。</p><p class="ql-block"> 半夜腹饥哭声起,</p><p class="ql-block"> 寒晨披衣把蛋煎。</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span style="font-size:18px;">2018年11月29日晨写的《忆祖母》。屈指算来,</span>奶奶永远离开我们已经23年了。23年来,每每想起奶奶,都会有一种愧疚,觉得在奶奶生前没有尽到孝心,正印证了那句老话:“子欲孝而亲不待”!</p><p class="ql-block"> 我的奶奶叫马春英,娘家在原阳县齐街镇马辛庄村,生肖子鼠,生于1912年9月13日,农历八月初三,逝于1999年2月3日,农历腊月十八,享寿87春秋。</p><p class="ql-block"> 奶奶是个小脚女人,在以小脚唯美的年代,年轻时曾以标准的小脚而自豪过。嫁给爷爷后,就成了典型的家庭妇女,头门不出,二门不踩,忙于家务,相夫教子,并学会了炮制中药,成了曾祖父和爷爷行医的好帮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奶奶生育四子三女,我父亲排行老三,听叔叔说他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叔叔是奶奶第六个孩子,三个姑姑均因病早夭,没有超过七八岁。1961年我出生时,母亲正在开封读书,因此,我从小就跟着奶奶生活。当时,国家刚经过三年自然灾害,人们缺吃少穿,为了养活我,全家人节衣缩食。我常常夜里被饿醒,奶奶就披衣起床,在床头地上点上火,用马瓢给我做鸡蛋羹。白天我饿时,如果饭还未做熟,奶奶就会给我烧“馉橛”吃(馉橛,封丘、原阳、延津一带农村小吃,用和好的白面缠绕在小棍上,在火中烘烤而成,样子像骨头一样的橛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弟弟断奶时送到老家由奶奶照看,弟弟成夜哭闹,奶奶就抱着他在屋内来回游走,直到弟弟睡去,不知她的小脚如何承受这等劳累。弟弟刚回家时还廋,奶奶为了给他补营养,就买些猪血炖炖给他吃,慢慢的他就吃胖了。我想,我小时候肯定也给奶奶折腾的不轻。</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快过年时,奶奶问我想吃什么,我说想吃烧鸡。因为当时生活比较困难,烧鸡不是容易能够吃上的,我也是随便一说,也没放在心上。过了腊月二十七,奶奶像变戏法一样,给我拿出了烧鸡。原来是奶奶杀了一只鸡,给我做成了烧鸡,可把我高兴坏了。</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印象里,奶奶是我们家最辛苦的人,每天的饭都是奶奶做成的,但吃饭时她总是最后一个,好吃的东西自己舍不得吃,紧着爷爷和我吃。</p><p class="ql-block"> 奶奶的穿着很朴素,在我的记忆里,好像没有添过新衣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爷爷不穿的旧绒衣,奶奶一直穿着。</p><p class="ql-block"> 奶奶闲暇时就会纺花,有时晚上我睡醒时她还在纺。</p><p class="ql-block"> 奶奶还会喂些鸡,每年养头猪,年底卖了猪,换些钱过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里,奶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出过一趟远门,那是去安阳看病,说的是子宫癌。当时是大伯和二姐陪着去的。在安阳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后就回来了,治疗效果不错。</p> <p class="ql-block">  奶奶的眼睫毛时常会倒掉磨眼睛,听说是眼睛做过手术所致,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用镊子将倒掉的眼睫毛拔掉。这个任务一开始是叔叔在做,叔叔参军后就落在了我的肩上。拔过后,奶奶就会点上眼药躺在床上休息一会。</p><p class="ql-block"> 我中专毕业时是有机会留校的,但我仍然眷恋着奶奶,填志愿时,毫不犹豫的填了新乡,后被分配到了延津工作,离老家很近。我找到对象时,第一次领到老家,奶奶高兴的合不拢嘴,马上动手包饺子。 1984年,我的孩子出生后,妻子到老家去坐月子,奶奶又肩负起照顾妻子与孩子的重担,每天给妻子做饭并端到床前,还给孩子洗尿布。</p><p class="ql-block"> 1985年冬至,父亲因病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出殡那天,奶奶坐在大街里痛哭了一场。三年后,爷爷去世,十年后,二大伯去世,奶奶又经历了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内心之痛,谁人能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90年前后,奶奶来到我家里住了几天。来的那天,正好我在园艺场种的花生收到家里,奶奶吃过晚饭后就坐在院里与妻子一起择花生,一直把花生择完。</p><p class="ql-block"> 在奶奶最后的日子里,我正在僧固乡政府主管农业,冬季挖河是重头戏,每天都在工地上。奶奶病重时,仅回去照看了她一两天。</p><p class="ql-block"> 奶奶的一生,经历了日本鬼子来了的仓惶出逃、连续失去三个幼女的揪心、三年自然灾害的缺吃少穿、文革中丈夫受冲击时的委屈、身患癌症之怕、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彻腑之痛、丈夫去世的生离死别……,但她始终对生活充满向往,对亲人不离不弃,用她慈祥的心温暖每个亲人。</p><p class="ql-block"> 奶奶去世后,我十分内疚,我是奶奶在她孙辈中付出最多的一个,她用爱心温暖了我的前半生,而我却对她没有回报什么。</p><p class="ql-block"> 奶奶去世后,每到清明节、中元节、十月初一、正月初三,我都去给她上坟,但有一年她给我托过一次梦,说没钱花了。当时快中元节了,我就提前去给她老人家烧了纸。这以后,再也没有梦到过奶奶。这可能是奶奶怕我内疚,给我一次报答机会吧。她在天堂里仍然庇佑着我的心灵!然而,我对自己仍然不能释怀。</p><p class="ql-block"> 尽孝要趁早,莫等后悔时!</p><p class="ql-block"> 我现在也有两个孙子,深刻体会到了祖辈对孙辈的心情:不求回报,护犊情深。更加感到祖辈亲情的伟大,后人的成长无不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p><p class="ql-block"> 奶奶,我想您!</p><p class="ql-block"> 愿您在天堂安好!</p> <p class="ql-block">  甲辰腊月,晓梅妹妹用Al将奶奶“复活”,并感叹“如果是真的多好!”是啊,要是真的多好!</p><p class="ql-block"> 奶奶,您永远活在我们心里!</p> <p class="ql-block">  奶奶的爱比大海深,奶奶的情比大地厚。奶奶去世后,总想写点东西以倾诉自己的情感,但每每提起笔来,却不知用什么词句来表达。时至今日,虽已成文,但仍难达意。</p><p class="ql-block"> 谨记此文,以怀念我亲爱的奶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