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追过的那些剧

故乡的云霞

<p class="ql-block">  《霍元甲》是我追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也是第一部武打片,还是第一部港台剧,一星期只能看上两三集,一部剧要播很长时间,让人望眼欲穿。那一年,大哥大学毕业后不久,就被电视台请去帮忙,一星期一张的电视节目预告单,就是大哥在蜡纸上一笔一划刻出来的,家中没有电视机的我们,按照节目单上的时间表,提前到父亲单位去蹭电视,虽然没有彩色电视,但,一样看的津津有味。追完《霍元甲》又追《陈真》,武打动作片风靡一时,小孩子们都变成了武打片的发烧友。</p> <p class="ql-block">  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好朋友若有所思的不断凝视着我,突然猛地拍了一下脑门对我高声说到:我想起来你长的像谁了,周晓兰!那些年,中国女排风头正盛,郎平、杨希、孙晋芳、周晓兰等等都是我们喜爱的女排运动员,爱屋及乌,因为中国女排,我们爱上了日本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晴天霹雳、流星火球这些既夸张又不现实的扣球方式深深的吸引着我们,一时间,小鹿纯子和中国女排的姑娘们一样家喻户晓。那段时间,日剧流行,《血疑》、《绝唱》让我们认识了山口百惠、三浦友和,他们就是当时少男少女们心中的偶像。</p> <p class="ql-block">  刚上军校时,每星期六晚上,大家都拿着小马扎挤在电视房里追《聪明的一休》,一群理着齐耳短发、穿着肥大军装、带着灿烂笑容的青春少女被聪明可爱的“一休哥”和软萌软萌的“小叶子”吸了粉,“休息,休息一会儿”成了一句名言。那年春节,我回老家探亲,看望久别的爷爷和姥爷,春节的那几天,县电视台一天到晚不间断的播放《射雕英雄传》,除了去给亲戚们拜年以外,几乎足不出户,整天和小堂姐还有小侄女们挤在电视机前,聪明伶俐的黄蓉、憨厚老实的郭靖、亦邪亦正的黄药师、风流倜傥的杨康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的小孩子们昏天黑地、昏头昏脑的直呼:过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红楼梦》和《西游记》播出前,剧组拍摄的相关情况被<span style="font-size:18px;">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大肆报道,</span>演员的挑选、服装道具以及场景的设计等等消息满天飞,吊足了胃口,让我们充满了期待。《红楼梦》和《西游记》播出时,轰动一时,虽然当时条件有限,两部剧都只是断断续续的追了几集,但,经典就是经典,以至于后来重温了一遍又一遍,《枉凝眉》、《女儿情》等浑然天成琅琅上口的歌曲,画龙点睛之笔至今无法超越。</p> <p class="ql-block">  每次追港台剧时,虽然,剧中的人物发音都是嗲嗲的让人抓狂,总想帮他们纠正一下,但却不影响我们对他们的喜爱,《万水千山总是情》主题曲至今耳熟能详。因为《上海滩》中的冯程程喜欢上了赵雅芝,因为许文强迷上了周润发,于是,追过赵雅芝的《新白娘子传奇》、《戏说乾隆》、《京华烟云》和周润发的《大香港》。有那么一段时间,警匪片横空出世,《警花出更》和《陀枪师姐》的帅气征服了观众。更有那么一段时间,鬼片盛行,《开心鬼》系列惊悚中却不失欢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彩色电视机需要凭票购买,我结婚时的电视机,是远在新疆的大哥托人帮我买了一台24英寸的日立牌电视机,托运回来时不知因为什么原因,电视机却被运到了哈尔滨。那时候,看电视是一项主要的娱乐活动,有时候,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做着家务活,电视声音被放到最大,生怕错过哪个细节,动画片《希瑞》就是用这种方式追的,因为,播放时间正好是做晚饭的时间,所以,一会儿厨房一会儿房间的来回的串,每当希瑞举起手中的剑,高喊“我是希瑞”时,手里拿着锅铲的我有时也会跟着喊上一两声,嘻嘻哈哈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看电视做家务两不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那时候,电视频道也就只有5、6个,频道虽然少,但,我们却都很满足,每天锁定固定频道,追剧追的都很忠实,剧集之间的广告插播时间则变成了我们的“课间活动时间”。后来,家里买了录放机,追剧方便了很多,只要你能借到录像带或租到录像带,就不用再受时间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的一次看个够,当时,租借录像带的生意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租借一部热剧的录像带往往需要排队等待,追《霸王花》和《大时代》时,就是三番五次的去租借处询问录像带的情况,排了很长时间的队才将录像带拿到手。</span></p> <p class="ql-block">  《渴望》播放时,可谓万人空巷。当年,住在我们家楼下的临时来队的官兵家属们,也像我当年去父亲单位蹭电视一样,一到点就来我们家和我们一起追《渴望》,床上、凳子上都坐着人,大家一边看着电视、织着毛衣,一边根据剧情的起伏,一会儿声讨王沪生,一会儿替刘慧芳不值,一会儿给宋大成鼓劲,嘴里的瓜子都挡不住大家的热议,仿佛都置身其中。有时候,电视画面不清晰时,人多主意也多,有前后左右不断调试天线方向的,有来回拧着调台旋钮的,更有甚的直接暴力拍打着电视机盒,大家追剧追的热火朝天,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那些剧,那些事,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在青春岁月那美好的记忆长河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让人回味无穷,幸福满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