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双减”成了今年的热词。“双减”就是减学生课业负担和减课后培训负担。有家长在朋友圈吐槽城厢中学的双减名不副实,也有家长抱怨作业太少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多了,也不乏家长强烈要求把孩子送到老师家补课。我们到底怎样理解它?如何面对它?读书真的不必努力了吗?下面就这些问题,谈谈我的理解与判断,与家长朋友们进行交流。</p> <p class="ql-block"> 双减首先是减少作业,不是减掉作业,更不是减掉学习。有学生不管布置多少作业与他都无关,他们是来学校休闲的。有学生作业速度太慢,作业时不能集中注意力,习惯磨洋工。天天作业到深更半夜。人很辛苦,但成效甚微。也有家长抱怨作业太多。如果真的是太多了可以向学校反映。反映之前家长也要落实清楚是老师布置得太多了,还是你的小孩做作业的效率太低了。双减首先要减少作业,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学生作业时做到集中精力,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然后认真书写。这样做作业就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长期以往学生会知一反三,触类旁通。虽然减了量,但提高了质。这就是双减的目的。一切学习都需要自主学习,一切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我们家长就别再打主意把孩子送到老师家里补课,老师就是无偿家教遇到麻烦也是百口难辩,何况是有偿。你送孩子去老师家补课就是在害老师。校长也成了抵灾的乌狗。这个世界如果有救世主的话,那就是我们自己。自己面对,自己吃苦,自己摸索,自己改进,自己解决,实现自我成长。</p> <p class="ql-block"> 作业减少了,补课行不通了。学生的自我支配时间多了。学生怎么支配,只要做正事都行,有益于德智体美劳的事情都可以干。如果腾出时间来玩手机或做其它乌七八糟的事,那你的孩子就直接减成残废了。国家肯定不乐意。家长也不会高兴吧!</p><p class="ql-block"> 家长不用改作业了,但并不代表着学习不要过问了。孩子是自己的,孩子是为自己读书。自古以来读书就是要努力,要拼搏的,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喝着咖啡、聊着天、谈着恋爱、玩着王者荣耀,书能读好这就怪了。这样的中学生活,岂不是废了孩子吗?请我们家长始终要明白孩子是你自己的,一辈子都是你的。孩子教育得好,一辈子幸福。否则想想都痛苦。</p> <p class="ql-block"> 孩子在校老师管,在家肯定是家长的事。很多家长认为初中知识我又不懂,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这我们不强求,也不为难家长。但要做的事多着呢,你做好了,孩子即使不会读书,他也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成为家庭的福,而不是祸。比如:早餐你总要管吧,有多少家长自己做早餐,或者把早餐买回家。据我观察给钱了事的家庭多。很多孩子会在早餐钱上打歪主意的。省出钱来干别的。第二,手机是问题学生的孵化器。且快速高效,祸害率简直是百分之百。昨天我说过,老师最恐惧的事情是:学生用手机。手机问题是家长的事。你家的旧手机,孩子的零花钱,孩子的朋友都可能是学生手机的源头。孩子也不是不能接触手机,但要当面玩,玩什么,玩多久,家长要掌握。也提醒我们家长要时刻警惕,不要认为你孩子优秀就对手机不上瘾。是孩子都控制不住,大人又有几个能控制住。我建议每个家庭都与孩子一起建立手机制度。第三、还有很多异常问题,我真是不能理解。如:学生穿着打扮不合时宜,不像个学生,家长怎么会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有部分学生来上学好像来逛街,书包空空的,即使有东西,不是书也不是笔,全是一些不堪入目的玩意。有学生周末不着家,骑着共享单车,拿着手机,三五成群,甚至男女成群,甚至不在家吃饭睡觉,每当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就对我们家长的失职而无比愤怒。家长可以不改作业不辅导作业,但你要培养孩子的品行与习惯,孩子没德性,家长是有责任的。从古至今都是拼爹的时代,拼爹的素质拼爹的能力,拼家风。家风好,寒门也可出贵子。家风坏,豪门也出败家子。</p> <p class="ql-block"> 有人是这样解释双减的。双减一是减去不优秀的孩子;二是减去不重视教育的家长。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从来都是抛弃不努力的人。双减的目的是增效,是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是让学生去沉迷手机沉醉在无聊中。双减之后家长更不能缺位,更需要家长的陪伴,更需要家长有质量的陪伴,更需要家长有责任的陪伴。孩子是家长的,请家长看着办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