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博士一起学人工智能——新沟桥小学创新研究课堂开课了

重磅

<h3>武汉市青山区新沟桥小学</h3> <h3>  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显得尤为迫切,在K12阶段,编程的学习成为走近人工智能学习的一个途径。</h3> <h3>  科技的发展,推动教育的变革,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h3> <h3>  在武汉市教科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引领下,在青山区教育局科技站的大力支持下,基于两个省级课题《虚实融合环境下智能创新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中小学创客教育实施路径与实践研究—以武汉市青山区为例》立项,武汉市青山区新沟桥小学联合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部,开展虚实融合教学模式研究,主题为“和博士一起学人工智能”的学习方式研究活动,华中师范大学多名博士及研究生参与其中。</h3> <h3>徐小芬校长和孩子们学在一起,体验在一起</h3> <h3>  研究课采用双师课堂模式,主讲教师为新沟桥小学信息中心余凡老师和李艳老师。</h3> <h3>校长徐小芬和教科院王康博士交流</h3> <h3>  全新的教学与学习模式,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编程学习可以如此有趣,让人兴致盎然。</h3> <h3>  研究课采用实验A、B班的形式进行,分别采用线上线下及混合式教学及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比对不同的教学场景、学习环境、进行在线及线下实体机器人编程学习,对学习过程调研跟踪,进行数据分析。</h3> <h3>虚拟环境下模拟器中进行机器人编程</h3> <h3>  武汉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康博士、青山区教育局信息技术教研员贺玲、人工智能教研员金梦甜老师听课指导</h3> <h3>  研究课基于机器人编程学习,融合视觉识别及高级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利用中国大疆创新教育平台中的虚拟机器人模拟器平台及RoboMaster实体机器人APP进行分班教学。</h3> <h3>  课题研究,数据为先,为了更好的进行K12阶段的学习方式的研究,进行创新课堂模式的探索,华中科技大学通过多种形式搜集学习过程数据,通过科学的问卷及丰富的调研形式实现数据的科学管理。</h3> <h3>学校课题组成员参与研讨</h3> <p class="ql-block">华中师范大学高唅蕊博士及研究生团队</p> <h3>新沟桥小学校长徐小芬多次深入参与研讨课的研究与指导</h3> <h3>实体机器人进行编程调式</h3> <h3>在真实场景中调试</h3> <h3>  硬件编程技术已经成为创客教育重要组成,也成为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操作中,编程的结果往往受到电源、结构搭建、线路连接,光线环境等因素影响,通过虚拟的在线模拟器平台进行在线编程及控制,没有了客观因素的影响,对于算法的运用正确性的肯定很容易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逻辑的判断和计算思维的形成,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更多领域的探索。</h3> <h3>  多次的研讨,让每个参与的孩子都体验、感知到浓浓的智能时代气息,也推进了新小创客教育、人工智能教育以及创新课堂在智慧校园建设下的普惠式新模式,徐小芬校长说,在上级部门的关怀下,新小多年来的信息化发展,对创客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的推进打下坚实基础,智慧校园建设离不开创新课堂模式的研究,未来,新小会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大背景下,积极开拓属于教育的一片新天地。</h3> <h3>线下教学中3D打印制作的高压电线塔</h3>

人工智能

教育

编程

学习

机器人

青山区

研究

新沟桥

创客

徐小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