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杂谈之19《温情满满病号饭》

一缕轻风

<p class="ql-block">咱们都是凡夫俗子,吃的是五谷杂粮,算的是柴米油盐,想的是七情六欲,既没有引领能力也没有指引权威,当然就有生老病死。而在铁打的营盘里,那些流水的兵们谁不会有个头疼脑热?</p> <p class="ql-block">(图源网络)</p><p class="ql-block">50年前的军队吃饱饭是不成问题的,但要吃好就谈不上了。在海岛时,根据岛子的大小,每天的伙食费分个0.47、0.49和0.51的不同标准。到了大陆后,基层连队基本上是一色的0.45的标准(当然军种不同兵种不同和承担任务不同的连队也会各等的伙食标准),这点银子在当时只能保证中餐有荤,晚餐那就清淡多了,很符合当下减肥标准。</p> <p class="ql-block">(图源网络)</p><p class="ql-block">一个连队几十号人上百号人,每天都会有人头疼脑热。但凡有了病号,首先由连队卫生员做个初步诊断,视病情状况或送卫生队或留下休息。然后卫生员一张单子或口头通知炊事班:做几人的病号饭,这样留在连队的病号就可享受“病号饭”的待遇了。不知别的部队如何,但我曾经呆过的两个团级部队里,那个时候说到病号饭基本上就是面条、面疙瘩和稀饭老三样。</p> <p class="ql-block">这老三样病号饭里极品当属面条。一碗手擀的面条,或打一两个鸡蛋花,或放些许肉丝,丢几粒葱花,再滴几滴香油,当干部或班长端着这碗热腾腾的面条来到病号床头,这病立马就会轻了三分。</p> <p class="ql-block">而面疙瘩算是连队病号饭中的特有品种,把面和成稠稠的糊状,用筷子划到开水锅里,再加上各种调料,味道还是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除了极品和特有品种,稀饭只能是个大路货,有时炊事班的伙计图省事,就用剩干饭兑水一煮,汤汤水水既不好看也不好吃。</p> <p class="ql-block">(图源网络)</p><p class="ql-block">在军营生活中,连队的病号说实话有相当大的比例实际上是思想病。年轻人吗,当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困扰时,难免会有各种各样想法。这些想法也是千奇百怪:有涉及晋升或入党快慢的、有受到批评的、有请不下探亲假的、有和女朋友闹别扭的、有和战友口角的……。因此,一个几十号百把号人的连队,每天没有病号反到奇怪了。但不管真病假病,连队干部都是当做真病来对待。常常是指导员或其他干部、骨干将病号饭端到床前,然后就坐在床头,和病号细心慢语慢慢地聊起来,病号饭下肚之时,绝大多数的病号的“病”也就好了。简简单单、花样单调的病号饭就是这样展示了其深厚魅力,成为铁血军营和战友亲情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和彰显我军大家庭官兵一致、战友患难与共的温暖标志。</p> <p class="ql-block">到现在,我家有时还会做个面疙瘩吃。面疙瘩要好吃有个诀窍就是面粉一定用开水和,这样下的疙瘩才好吃。可咱儿子就不吃这玩意,只有咱老俩口呼噜呼噜地边吃边回忆过去军营的日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