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2021年11月份,城关二小语文教研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在学校教研室统一安排下,各年级组教师积极备课,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一至三年级组全体语文老师共同参与了听评课活动,大家相互学习,交流沟通,研讨氛围浓厚。 王慧老师的示范课《田家四季歌》拉开了此次听评课活动的序幕。王老师所执教的是二年级识字课《田家四季歌》的第一课时。课堂上,王老师特别重视文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整合,以识字为切入口,再以读来巩固加深识词、识字的成果,将看图、识词、识字、读文、写字有效地连为一体。在分析字形时,注意引导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识字经验记住字形。一节简单的识字课展现出了浓浓的语文味。 一年级组 年轻活泼的陈庆欢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一年级语文上册《ie üe er 》第一课时。陈老师运用趣味教学,让孩子们认识了复韵母ie üe和特殊韵母er,引导学生将拼读出来的音节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这为一年级的口语表达奠定了基础。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陈老师用儿童话的语言拓展字词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低年级的养成教育。 朱晓老师执教的是《ie üe er 》第二课时。在上课之初复习上节课时所学复韵母的音和形,为这节课运用做铺垫。新授环节充分利用课本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图片并表达,激发学生兴趣。整堂课以欣赏美景为线引导学生从雪夜景色到乡村景色,共同学习识字,朗读《月儿弯弯》儿歌,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从而提升课堂效率,最大效果发挥课堂作用。 成莉老师执教的是《bpmf》第一课时。本节课先让学生复习了单韵母为新知做铺垫,再让学生根据一幅郊外游图的提示,找出4个声母的音和形。整节课通过儿童化的语言和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学,同时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年级组 二一班王艳老师执教的是寓言故事《坐井观天》的第二课时,这是一节高效的语文课。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在落实单元训练重点“朗读故事,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和“感受课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两个要求的同时,还结合课后习题“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句子的语气。” 根据班级具体学情,设计了“趣读字词,复习旧知,细读对话、明白道理,想象说话,学习表达,阅读寓言、积累成语”几个环节。教学中,王老师抓住课文的三组对话,指导学生细读故事,联系实际、借助图片、想象体验等方法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利用形声字的规律和字理识字等方法帮助学生记牢形近字“渴”和“喝”,并在田字格规范书写。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时,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关注重点词语、关注句末标点、关注句首提示语”等方法进一步读好角色说话的语气和情感,准确把握句子中蕴含的态度观点,为体悟故事所讲述的道理做足了铺垫,最后的明确道理和学习表达也水到渠成。整节课以读为主,以读促学,读中悟道理 ,读后会表达,学生对不同句式所表达的语气和情感有了真切的体会。<br> <p class="ql-block"> 王全娟老师带来的也是寓言故事《坐井观天》。王老师的板书精美,识字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值得我们学习。教学中王老师抓住了重点词语作为理解文章内容的关键,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随文学词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积累并运用,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扎实有效地落实了语言运用的训练。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感叹句与疑问句式。最后,抓关键词“笑”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对话。通过对“笑”的揣摩,让学生了解文章寓言作铺垫。</p> 余佳乐老师执教的是口语交际《商量》。从课前的亲切谈话,到课上的情境表演,学生在一次次的交流中经历了如何与人商量的过程,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体会到与人商量是建立在文明和谐,相互理解之下的交流方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逐步掌握了与人商量时的方法。 <p class="ql-block"> 陈素悦老师教学的古诗《登鹳雀楼》可圈可点。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真正理解字义和诗句内容,深刻感知诗的意境及蕴含的道理,教师采取了读、看、听、讲、背的方式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以此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结合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陈老师运用联系生活实际、猜字谜等方法引导学生识记生字;通过想象画面感受黄河磅礴气势,再将自己所理解的感受带入诗句中朗读;介绍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p> 三年级组 干练的杨晓红老师带来的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海滨小城》第一课时。杨老师的课如其人,语言精炼,感情饱满,环节相扣,学生在轻松愉悦氛围中学习。教学时教师激趣导入,诱发学文兴趣;通过初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读顺、整体感知课文脉络;接着走近海滨,读文感悟海滨的美景;最后用联系生活实际、形近字辨析、猜一猜等方法识记生字,指导写字循序渐进,学生工整的书写也得到听课老师一致好评。 邹桂琴老师执教的是《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全文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根据学习提示通过多种形式地读,深入理解课文重点段落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读中思、读中悟,体会草地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利用手势提示,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变化,读出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感受乐趣的同时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事物的方法,并通过拓展阅读,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变化写出来,做到了读写结合,不断提高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 陈国兰老师所执教的古诗《望天门山》教学环节衔接自然,注重方法指导,值得我们学习。教学时初读古诗有层次,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读出节奏,三读古诗解决了读的问题;接着,圈画景物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大致了解主要内容;借助关键字“断”“开”“回”“出”,展开想象体会天门山和长江水的气势,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以一带多的古诗阅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李治琳老师执教的是《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课时,上课伊始认识生字“饶”引入课题,并介绍西沙群岛的位置,指导学生通过第一段抓住关键词“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可爱”引入课文,将字词归类,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并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利用短语做支架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每次听课后,老师们都会集中在一起进行详细深入的交流研讨。评课环节,大家充分肯定了授课教师的亮点优点,也诚恳地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交流、聆听也是一种幸福!大家集思广益中深刻反思不足:<br> 1.教学要充满童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br> 2.教学要关注学情。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乐学善思,学习中以识字写字为主,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及认知特点设计教学环节,学生在语境中快乐学习。字词的积累,要做到当堂训练,真正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br> 3.教学内容要有取舍。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推进,教师打造高效课堂,就应学会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每节课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学有所得。<br> 4.教学关注课堂评价。课堂上,评价能起到激励、导向的作用,教师评价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评价要具有针对性,评价方式可多样。 此次听评课活动,不仅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的平台,也为教师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海。相信老师们在学习与实践中定会不断成长,我们一同携手前行,最美的时光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