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21年11月29日至30日,由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2021年湖南省小学音乐教学展示暨奥尔夫教学研讨活动在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英才小学举行。本次活动中,全省各市州层层选拔出来16节小学音乐教学优质课进行了展示。来自全省的音乐教研员和中小学音乐教师代表近400人现场观摩了活动。同时,活动通过网络全程直播,到活动结束,直播点击量近5万人次。</h3> <h3> 活动在湘府英才小学校管弦乐团、校声乐团、校舞蹈团的精彩表演中拉开序幕。</h3> <h3>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英才小学胡雪滢校长致欢迎辞</h3> <h3> 小学音乐优质课展示首先亮相的是天心区湘府英才小学范黎衡老师,她执教的《吹草哨儿》是一首欢快活泼,富有童趣的二声部歌曲。范黎衡老师通过有趣的吹树叶游戏,引导学生感受演唱时气息的作用。用传沙包的游戏引出树叶音符,通过树叶音符轮唱的方式,巧妙、自然的解决学生的二声部演唱。学生在一个个巧妙的合唱游戏中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激发了学生学习和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会演唱歌曲、表现歌曲。如何在丰富的音乐体验活动中解决教学重、难点,范老师的课堂带给听课的老师很多启发。</h3> <h3> 湘潭市子敬学校的谭慧老师执教三年级合唱课《三轮车》。学生在快乐的童谣声中开始了音乐课,老师领着孩子们回忆了儿时常念的几首童谣,其中还包括了长沙童谣《月亮粑粑》。师生在轻松的音乐活动情境中合作,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教学中老师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注意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美,引导学生从音乐中充分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有爱心有善心的老太太的形象,让学生懂得与人为善,予己为善。</h3> <h3> 张家界音乐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张家界天门小学的潘强老师执教六年级欣赏课《碟中碟》主题曲。音乐欣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潘老师将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创新应用发挥的淋漓尽致,整堂课新颖特别,科技感十足,学生们积极主动意犹未尽,现场反响热烈。</h3> <h3> 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小学的邓丽君执教一年级欣赏课《快乐的诺苏》。邓老师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聆听习惯,从音乐要素各方面来分析作品。抓住孩子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模仿动作,小乐器伴奏来突破难点。图谱学习,律动体验,让学生感受到了诺苏人们快乐喜庆的心情,真正做到了动觉参与和心灵参与相结合,做动了动静交替,有张有弛。</h3> <h3> 株洲市攸县交通路小学的周玲老师带来了京族民歌《采贝歌》,整堂课设计完整,流畅自然,老师服饰精美,教态自然大方。新颖、音乐性极强的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听课老师和学生。节奏游戏设计中用张开的贝壳表示长音、用合紧的贝壳表示休止符,让学生直观地把握休止符的演唱,富有童趣,符合低龄学生的认知规律。</h3> <p class="ql-block"> 常德市武陵区北正街小学曾敏老师执教了欣赏课《口哨与小狗》教学非常生动有趣,同学们时而变成俏皮的小狗,忽闪着耳朵随乐律动;时而化身可爱的小男孩,悠闲地昂首挺胸背着手散步。曾老师一边创设与音乐情绪相符的场景,一边带领学生体验不同的音乐律动,最终学生一次听出乐曲的曲式结构并完美表现,高效达成教学目标。</p> <h3> 长沙市音乐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芙蓉区燕山二小的林嘉添老师带来了六年级欣赏课《时尚新民谣》。这是一节充满着本土气息、带有长沙地方特色的美育课。一首又一首琅琅上口的经典长沙民谣伴着音乐和节奏在我们面前一一呈现。富有节奏韵律的长沙民谣仿若把我们带入到那纯美无暇的童年时代,让在场听课的每一位老师体验童真,感受童趣。林老师抓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以节奏入手、方言为突破口,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长沙童谣贯穿始终,充分利用多媒体及律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h3> <h3> 在经典且充满舞蹈性的新疆歌曲《青春舞曲》中,岳阳市岳阳楼区红日学校罗伍老师和孩子们随乐欢快律动,创设了浓郁的新疆歌舞氛围。本堂课以声势律动、舞蹈表演、画图形谱、模唱等方式,让孩子们熟悉乐曲主题,感受不同情绪的变化,了解乐曲带再现的三段式结构。整堂课音乐与动作、舞蹈、器乐紧密结合,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享受着新疆音乐独特的魅力,聆听着小提琴丰富的乐音,对新疆充满着无限的向往。</h3> <h3> 郴州市苏仙区坳上学校李佳柔老师的课堂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带进了活力无限的绿茵场。围绕本课主题,既有拓展欣赏足球世界杯主题曲欣赏,又有身边同学的球技展示,还有像踢足球一样需要合作完成的恒拍训练。同学们在李老师创设的场景中感受歌曲情绪,思考演唱方式,创编踢球律动。最后有感情、有控制地演唱,在听众眼前展现了一场热烈的少儿足球赛。最后总结升华,号召同学们发扬体育精神,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我国体育强国梦打下坚实基础。</h3> <h3> 永州市蓝山县第一完全小学程霞老师带来了《采山》一课, 程老师在不断变化的恒拍律动中带领学生熟悉掌握歌词节奏并记忆歌词;在清唱中教唱歌曲并及时调整学生的音准,并用柯尔文手势辅助唱准旋律;老师有意识地在学生唱会歌曲后,指导学生唱出乐句的强弱对比。在学会歌曲后,加入二声部演唱,课堂有层次,培养了中年级学生二声部演唱和合作的能力。</h3> <h3> 在一段沙沙“雨声”中,开启了第二天的第一堂课,来自益阳市资阳区码头小学的何静老师带来了《森林的歌声》一课。舞台的精美布置,让人仿佛置身于森林之中。何老师利用小乐器、彩带、律动,将欣赏与演唱、肢体律动结合进行聆听,增进了学生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欣赏兴趣。整堂课形式多样,气氛活跃,使学生沉浸在森林热闹欢快氛围之中。</h3> <h3> 衡阳市石鼓区都司街小学刘夏一专老师带来的《外婆的澎湖湾》让同学们感受到了80年代脍炙人口的校园民谣,刘老师注重带领学生感受音乐、参与音乐。别出心裁地创设二声部,更增进学生对歌曲情感的体验领悟。最后拓展无伴奏合唱 A Cappella,既增加了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也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形式。</h3> <h3> 吉首大学附小教育集团溶江小学的向丽老师带来的《小小羊儿要回家》,向老师将节奏训练贯穿始终,带领孩子们在唱准歌曲的同时,将每个音符唱得圆润、饱满。向老师语言、语气、语态用词适宜、亲切可人,整体营造出温馨、温暖的画面。孩子们在充分理解节奏、掌握音准的前提下愉快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这是一堂简练而不简单的音乐课堂。</h3> <h3> 怀化市锦溪小学成斯恒老师带来的《铁路修到苗家寨》,通过丰富的声势律动将孩子们带入了充满生机活力的苗族村寨,并感受到苗乡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成老师对二声部的合唱部分精心处理,把教材上的低声部进行简化改编,加上了模仿火车声“轰隆隆”衬词,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最后在热烈欢快的氛围中展示整节课所学,给观课老师带来非常美的享受。</h3> <h3> 邵阳市前进小学陈娟老师带来的《玩具兵进行曲》从一个甜美的梦境里展开。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中感受到在作曲家耶塞尔梦中,伴随着雄壮而又活泼的管弦乐合奏曲,玩具兵们威风凛凛的气派形象。学生通过聆听、律动、创编,充分参与感受乐曲,参与乐器表现,最后配上鼓、打棒、串铃,所有学生伴随乐曲呈现了一场丰富的合奏音乐会。</h3> <h3> 娄底市星星实验学校杨帆老师执教的欣赏课《金蛇狂舞》,课件、教具制作精美用心,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师教态自然大方,课堂节奏把控力强,教学用语风趣幽默,课堂气氛活跃而有效,学生参与度、积极性双高。本堂课亮点多多:动画片导入当中可爱活泼的形象,一下抓住了该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并自然引出课题内容。教师现场激情演奏打鼓、学生模拟划龙舟、采用道具龙头等环节激发学生积极性,学生更有身临其境之感。喊口号环节又一次抓注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能更好的感受与理解乐曲。</h3> <h3>认真学习的老师们</h3> <h3> 11月30下午,我们迎来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副馆长、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教师杨丹博士为我们进行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专题讲座。杨博士结合她在美国奥尔夫协会中佛罗里达分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师资班学习的经历,向与会老师详细介绍了奥尔夫教学法的来源、发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用奥尔夫教学法从具体的教学案例(活动)中,总结归纳出教学的方法,再把方法运用到新的教学案例(活动)中去,形成从体验中归纳方法,再把方法实践到案例中去的闭环学习。奥尔夫教学法的精髓便是一加一叠加式的学习,有梯度,引导学生简单重复参与表现音乐,不会感到枯燥。短短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干货满满,老师们意犹未尽。</h3> <h3>现场老师参与互动</h3> <h3> 第一天展示课结束后,由湖南文艺出版社教材部部长孙红成博士给我们带来精彩点评。孙博士用四个“越来越”对这些展示课给予了充分肯定。一是课堂越来越多美妙的歌声,孩子们的演唱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二是教师的功夫越来越高,教学中能重点关注听、唱等最基本、最核心内容,教学方法得当,基本功展示恰到好处,有效的展示了自己的专业水平。三是学生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越来越强,在每节课的最后表现中,孩子们唱的、跳的、表现的都很动人,打动了我。四是课堂越来越回归到美妙、动人的音乐。我们追求的是用音乐来打动我们、感动我们、熏陶我们,让我们和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一起成长,这是返璞归真,返到音乐本身上,返到我们最初对音乐的热爱上,每一堂课都在朝着这方向努力,卓有成效。同时孙博士也就教师们在课堂上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思考,并给予建议。一是关于课堂结构设计问题。要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最好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堂课前面十分钟应该是学习效率最高的时段,教师和学生都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学生的接受能力、新鲜感、配合参与度都是最好的时候,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一定要放在这个最有效的时间段,有效解决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二是关于音乐技术训练的问题。强调技术要靠艺术来导航,要让艺术形象、情感意境在第一时间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感知,要赋予技术训练一种艺术的色彩,让艺术形象一直在课堂萦绕,将美的享受带到技术训练中,才能在技术练习中始终不迷茫。</h3> <h3> 第二天活动结束后,由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特级教师薛晖老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薛老师用六个“转变”对此次展示的优质课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一是从关注教师教到学生学的转变;二是从仅仅关注整体到兼顾关注个体的转变;三是从关注唱会到唱好唱准的转变;四是欣赏课从关注感性欣赏到感性理性有机结合欣赏的转变;五是从关注技能目标到综合目标的转变;六是从单一手段到多维信息技术运用的转变。本届小学音乐教学展示活动给湖南的音乐课堂竖立了新的风向标,也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展示与研讨活动。同时薛老师对今后的音乐课堂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今后的课堂我们要更加注意准确的目标定位、合理的课堂结构、精准的教学重点难点、凸显音乐学科特点等,薛老师勉励音乐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音乐专业素养,还要有良好的课堂把控能力和综合素养,希望老师们能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修炼内功,成为优秀的音乐教师,让每一位孩子能享受高质量的音乐教育。</h3> <h3>优秀课展示教师、指导教师和教研员合影</h3> <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