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最寒冷的时节,感受最温暖的关怀。2021年11月30日,12月1日,在县进修学校领导和教研员的有序组织,县第一小学教师们的精心准备下,饶河县首届“教学名师”主题研修活动,克服了疫情和暴风雪等因素,在线上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第二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数学和科学教师共27人参加了本次培训活动。</p> <p class="ql-block">本次研修活动,让我们欣赏到第一小学四环四能优质的课堂教学,观摩了两节省级优秀精品课,感受到第一小学语文教研组和数学教研组有序而又有效的研修活动,聆听到海波主任和江彩霞老师精彩的培训,我校老师们感慨颇多,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第一小学的六节名师示范课,从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的体现出第一小学的四环十四能的教学模式,环节紧凑、学生合作、汇报有实效,师生互动融洽,教师们将课堂充分的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每一节课都是那么的精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在这次的培训活动中,我们很荣幸地观看到了三节精品课,其中两节为省级精品课。老师们都在认真地观看,都在寻找自己和这两名优秀教师的差距,反思自己的不足,这两节精品课就是我们今后学习、追赶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王海波主任在她的培训讲座中为教师们回顾了一课双磨、两环七步的校本研修模式,让参训教师更加明白这种校本研修模式既是教师自我的研修,又是教师团队的研修,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真正的磨课、真正的磨校本研修,形成优秀的微课例、微案例、微故事,在教学中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接着,海波主任将自己在深入学校听课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普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如:如何进行课前说课,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微课录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与参训的教师们进行了分享,令老师们茅塞顿开。相信在海波主任的培训和指导下,这些类似的问题,今后在我们的教学中都不会再发生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江彩霞老师在培训中带领教师们回顾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常见的数学思想,及如何在教学中渗透这些数学思想的方法,接下来江彩霞老师重点的讲解了如何在课堂中运用观察量表进行评课,讲解细致入微,图片的展示更让教师们一目了然,让老师们更加明确了一张精心设计的课堂观察量表,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意义有多么重要了。</p> <p class="ql-block">第一小学的语文研究团队和数学研修团队,他们的评课和传统的评课不一样。语文、数学学科分别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课堂观察量表。语文课的观察角度设计了6顶颜色不同的帽子:白色思考帽:客观中性,关注客观事实和数据(信息帽)黄色思考帽:正面思考,优势优点是什么,好处在哪里。黑色思考帽:符合逻辑的批判的,反向的思维。劣势,不足等。红色思考帽:表达直觉,直观感受。感觉怎么样。绿色思考帽:创造性思考,头脑风暴,求异思维。比如怎样异构,调整、创意等蓝色思考帽:统筹规划,控制整体,全面衡量。</p> <p class="ql-block">数学课堂的教学观察量表分别从:在定标自学的环节,在交流探究方面,在展示汇报过程中,在拓展提高环节,在信息技术手段应用过程中, 课堂上是否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等方面进行了客观的评价。这种设计新颖的课堂观察量表和形式多样、角度多元的评课方式深深地吸引了参训教师的目光,值得我们的借鉴和学习。</p> <p class="ql-block">这次的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老师还在回顾,还在反思,还在求索。</p> <p class="ql-block">祝志欣老师:两天的培训结束了,时间虽然短暂,但我收获了很多。感谢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和为我们上课的优秀老师们,从她们身上我们不仅仅学到了先进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她们那份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在教研专家王海波老师的讲座《一课双磨,两环七步,打磨名师精品课》中,让我对如何评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对利用六顶思考帽进行评课做了介绍。 接下来王海波教研员从“六顶思考帽”的优点;为什么要用“六顶思考帽”;“六顶思考帽”的认识。带领老师们初步认识了“六顶思考帽”。最后就如何利用“六顶思考帽”来听评课,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将思考要求逐一给老师分析。提醒老师们在以后的评课中可以从这些角度去评课,为老师们评课指明了方向。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次教研学习深入浅出,可谓异彩纷呈。对比自己,我们要学的东西很多很多,培训虽然结束,但并不代表就此结束,于我们而言,将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一定要把此次所获得的专业理念、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p> <p class="ql-block">杨丽霞老师:线上授课,线下培训。相聚云端,精彩呈现。2021年的11月30日,饶河县第二小学所有的语文和道德法制老师聚集在学校的会议室,针对进修学校开展的“名师课堂”主题研修活动中语文和道德法制学科进行了集中的网络培训学习。饶河县第一小学主办的研讲活动,让我耳目一新,更是对授课教师向我们呈现的3节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课堂感到赞叹。在学校“四环+四能”教学模式的引领下,授课教师们教学设计清晰缜密,目标设定收放有驰,课堂上展示了学生的风采,教师的点拨讲解恰道好处,充分体现出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尽情的施展着自己的真知才华 ,而幕后的教师则是这场舞会的总设计师。所学即所得,或是发人神省的问题设计,或是循循善诱的指导朗读,或是精彩感人的巧妙回答……妙语连珠,真是学习有收获,培训有提高。</p> <p class="ql-block">孙蕊老师:听了范丽红老师的课,让我的语文教学思路更加的清晰了,尤其是在小组探究方面,小组探究不只是停留到表面上,教师也进行了深入的指导,最后范老师播放视频跟图片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学生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周恩来为何要为中华之崛起读书。两节数学课也是非常精彩,两位老师在上课时都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们通过图形更加理解课程内容,总之这两天的学习收货很多,深受启发,也为我以后的教学之路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辛玉凤老师:今天饶河县进修校组织了“名师课堂”主题研修活动,本次活动中我经历与全县各校同仁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在本次活动中,四位授课的语文教师与学生间合作交流默契,用心灵感悟课堂,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理念、教育追求,学生的学习行为,精神面貌、学生的坐姿等行为惯的养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对新时期课堂教学的真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的课堂教什么,如何教?一、 以读为主,读中悟。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这次听了四位老师的课,她们的优点都是让学生以读为主,自读自悟,结果学生既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又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这归功于老师的正确引领,学生们才能在短时间里自读自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教给学习方法听了四位老师的课,又一处值得学习的是他们的课堂教学中都默默地渗透着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从题目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等方面都交给了学生方法。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通过每次的语文教研活动,我对语文教学应是动情去读、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去有意识的修辞炼句,善于发现、善于反省和领悟情感。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语文老师去教,去想方设法的教,多种形式,但要求实效。在这条路上,我将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取得扎实的成绩,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而作不懈的努力。</p> <p class="ql-block">付丽萍老师:今天,非常高兴和全校的数学老师一起观摩了由进修学校组织,第一小学承办的"研课磨课"线上培训活动。虽然活动已经结束 ,但今天上午所听的三节数学课,仍记忆犹新。 每位老师精心准备,紧扣‘‘四环四能"教学模式给大家展现了一节节精彩的精品课 ,可以说是精彩纷呈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进修学校提出的‘‘一课双磨,两环,七步”的教学模式之下,进行了创新教学。《认识几分之一》和《数与形》这两节课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淋漓尽致,从自学提示、交流探究、展示汇报、巩固提高的四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充分学习 ,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数与形结合,看数想到形,看形想到数,数与形相互依赖,相互融合,谁也离不开谁,引导的充分到位 。在以后的数学教学过程中 ,我会将数学思想方法逐渐渗透其中 。另外,饶河农场学校周超老师的精品课。微课无论是教学环节,还是制作都是那么精良,看来,教好课的同时,还要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从而使数学课堂进一步提升。</p> <p class="ql-block">孙世英老师:通过两天上午的“四环”+“四能”的教学模式,收获颇多,通过语文的培训让我知道了:1、用教材教,用教材学;2、自学要充分,时间不少于5分钟;3、落实语文要素;4、课时任务要区分;5、精读和略读课文要有区别;6、问题要合并凝练,不串讲串问;7、学习目标不是教学目标。通过数学的培训,让我再次到“数”与“形”相结合的思想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我数学教学中,也要注意数学思想的渗透。</p> <p class="ql-block">韩秀春老师: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觉到:只要有交流,总会有收获。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在线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好机会,能够获得不少的教学经验。名师的课堂就像一顿丰盛的大餐,精彩精美的呈现令人目不暇接,异彩纷呈,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分享,让我们深深感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边界的理念,挥洒自如的讲解,心中尤为叹服,并有如下几点体会:1.务必要对教材有充分的理解。2. 真正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3.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不觉惊叹。4.真正实现学习方式上的自主合作。让我们留给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潜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p> <p class="ql-block">竟静老师:在县进修学校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听课观摩活动中,我收获很多。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几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吟,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范丽红老师教学的思路明晰,项云老师课堂中的娓娓道来,都让我学到了很多…….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在课堂上学生乐此不疲?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一、 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项云老师在教学《少年中国说》这一课时,她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范丽红老师所执教的《为中华这崛起而读书》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老师喜欢你的见解”。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我更喜欢范丽红老师的教学——严谨、科学。范老师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 “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榜样就在身边,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我们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p> <p class="ql-block">姜维玮老师:近日,我很荣幸的参与了饶河县“名师课堂”的听课活动,让我收获颇多,也感触很深。在这次活动中,我不仅听到了专家的精彩讲座,观摩了前沿教师的展示示范,也使我这个新手班任不断的在学习中成长。下面简单的谈谈我的感受。首先,我对两环七步教学模式和四环四能模式有了深刻的认识。它不是一种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而是教师甚至整个团队专研的结果。不能为了套用模式去讲课,而是要明确在教学中真正的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收获什么,潜心的去设计每一节课。在范老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我感受到了她用心的设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智慧。在项老师的《少年中国说》中,我感受到了朗朗上口的朗读魅力。刘老师的数学课更胜一节动手的实践课,谁能拒绝这么有趣的数学课呢。原老师《数与形》一课中,数学思想的渗透更是让人叫绝,学起数学来更是得心应手。其次,我对听课评课也有了新的理解。原来听课也要有侧重点的去观察,想要听懂什么,想要观察什么,每一项都是学问。利用观察量表,把学生和老师分成两部分,带着目的去细听,针对某一个观察点去观察分析,反思总结,才能从中有所收获。通过参加这次“名师课堂”主题研修活动,使我在深受启发的同时,也有新反思,深感当前教学任务的艰巨。在新的课改理念下,如何使教学工作焕发出新的光彩,是我们值得深思,感悟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以名师为榜样,研究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思想,为己所用,取长补短,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善。</p> <p class="ql-block">名师课堂主题研修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学习还在路上,我们的校本研修还在路上,愿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学以致用,让自己的课堂教学高效、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