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落实“双减”工作,津南区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于2021年12月1日成功举办了题为“基于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研究与实施”的区级研究课活动。我区七、九年级语文教师齐聚“腾讯会议”平台,通过线上教研模式积极参与了听、评课活动,收获颇丰。 本次区级研究课活动由我区首批名师工作室领衔专家、初中语文教研员赵立欣老师主持。海河教育园区南开学校李晓楠和陈子露两位优秀的青年教师带来了两节精彩的区级研究课。 工作刚满五年的李晓楠老师是我区青年教师的佼佼者。年初已在区级教材分析活动带来了《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深受好评。本次活动,李老师呈现给大家的是《<世说新语>群文阅读》区级研究课。李老师以“家风”为话题导入新课,通过朗读把握文章大意,积累文言文语法与词法,积累文学知识和文化常识;通过品读与分析文章,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智慧与方正,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通过拓展延伸学习课外文言文,进一步感知人物的风采与神韵,感受古代家族的优良家风。本节课采取“1+1”群文阅读模式,李老师将《陈元方见袁公》这篇课外文言文与课内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进行对比阅读,将正直守信、机智善辩、不卑不亢的少年元方的形象树立起来。两篇文章中,前者元方父亲并未出场,后者元方父亲作为配角只在开篇出现了一次。对比中我们从元方身上看到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感受到家风对孩子的影响,真正感受到品行端方、为人正直的“方正”内涵。 接下来,陈子露老师奉上了《登临诗探究》区级研究课。她带领孩子们回顾旧知,梳理总结赏析登临诗的思路与方法,体会登临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结合新学,实践运用赏析登临诗的思路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对登临诗的鉴赏能力;体会“登临”这一文化现象的传承意义,探究登临诗中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的关系,使学生厚植家国情怀。陈老师注重知人论世的点拨,引导学生知晓登临地的意义,明确登临前后的心情,分析登临时的所见,品悟登临后的情感。课堂上,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王安石《登飞来峰》、崔颢《黄鹤楼》、许浑《咸阳城东楼》四首登临诗已深入人心。“自主赏析《登金陵凤凰台》,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赏析性文字”的作业布置进一步巩固了学生赏析登临诗的思路与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区级研究课后,两位做课老师结合“双减”背景进行了细致的说课展示。八里台第二中学崔智娜老师作为工作室代表进行了专业的点评和交流。崔老师肯定了两位老师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活动生成教学激发学生潜能,讲究统整式阅读教学策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iv><br></div> 赵老师对做课的两位青年教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两位老师站在大单元的角度通过群文阅读探究进而提质增效的尝试给予了热情的褒扬。 本次活动旨在“双减背景”下引领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课堂质量,落实语文课程思政建设,提高教师教学实践与研究能力。本次活动是海河教育园区南开学校首次作为“东道主”承接津南区初中语文教研活动,为我区初中语文团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精神必将为我区教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请长按识别二维码</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关注“幽兰初语”名师公众号</div> 撰稿:王 鑫<br> 排版:王 鑫<div> 摄影:津南初中语文团队<br> 审核:赵立欣<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