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甘坑客家小镇】</p><p class="ql-block"> 广东省 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深圳原住民以客家人为主,深圳本地客家语中,“坑”是指“山涧”,即山间的小溪流、小水沟,客家人常把坑和沥连用,有“坑坑沥沥”一词,甘坑泉眼遍布,溪水甘甜,故称谓甘坑。</p><p class="ql-block"> 甘坑客家小镇是华侨城集团打造的荟萃深圳本土客家民俗、客家围村建筑、客家民间艺术、客家传统美食、客家田园风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起源于明清时期的甘坑村(甘坑老围),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客家围村,与观澜版画村、鹤湖新居、麻磡村、大万世居等一同被誉为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p><p class="ql-block"> 350多年前,甘坑村的开基始祖,梅州的客家人谢氏、张氏看中了这里的自然环境便在此定居并繁衍生息。如今,这里不仅是探索深圳客家文化的体验基地,也是全国客家语流行音乐的创作中心。</p><p class="ql-block"> 甘坑村里,客家民居,众多古建,依山傍水,房连巷通,错落有致,犹如画卷。更有古炮楼、清新巷、状元府、凤凰谷等风情建筑融于山水之中,与几百年的客家排屋形成一种独特的客家文化载体。</p><p class="ql-block"> 2016年,政府与华侨城集团签订协议,华侨城投资500亿元,把现有的甘坑客家小镇扩大一倍,现在的甘坑客家小镇已成为拥有六张国家级名片的特色小镇(即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新兴产业示范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特色小镇)。</p><p class="ql-block"> 2017年7月,甘坑客家小镇入选首批国家级文旅特色小镇。2019年10月,入选首届“小镇美学榜样”名单。</p><p class="ql-block">地址:</p><p class="ql-block">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甘坑社区甘李路18号</p><p class="ql-block">中文名:深圳甘坑客家小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深圳甘坑客家小镇"巡游录像片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后语:</p><p class="ql-block"> 【探访印象】</p><p class="ql-block"> 深圳市划为改革先驱城市之前,关内本来就是渔村,受到与被英国租用香港100年历史原因,一直没有发展进步。改革开放以来,建设成就突飞猛进,世界有目共睹。又因祖国全面改革深入进步,撤销了特区限制,现在的深圳市因为发展迅速,城市不断扩大,所以有了现在保留较好的"十大客家古村落"。</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探访完这十大客家古村落,但对参观了的坪山新区"大万世居"古村落相比较,我对"甘坑村"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第一,甘坑客家围在修旧如旧整体打造中,没有客观上还原客家风貌,没有在客家人文下功夫。如在"围"中,所有建筑物都充满现代元素,人为增添了些新的而不是老旧物件,房体上的空调,管道,还有消防器材,卫生桶等等,这些现代的应该适当应用些还原客家文化的手段加以掩饰,让参观者在印象中或多或少留下客家历史文化,也在影像中留下珍贵的"客家映像"。</p><p class="ql-block"> 这些意见从我摄影或者录像中可以事实说明。</p><p class="ql-block"> 第二,一下车远远见到的城楼,或者是周边,还是进入景区,纵横交错的旧街旧巷,大道二边,那怕一丁儿可占之地,都充斥着浓浓商业味道儿。</p><p class="ql-block"> 我不反对商业行为,但至少在仅有不足三四百米长和宽"老围"里,让它归于旧景旧物,讲述"甘坑围"的客家人在此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故事,完全可以划定为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认为这里就是纯利用"客家文化",人为打造的游乐园。开发商以赢利为目的没有大错,但当地政府应该持慎重严谨态度参入,做到利用资金输入发展本地经济利益,还要保留传承"甘坑围"悠久的人文历史才对,值得商榷。</p><p class="ql-block"> 或许,这些存在的问题应该是懒政行为,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完全可以把"主街"重新归位,着力发扬光大本土的地域客家人文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 这才是我们活着的人,对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摄影录像撰文编辑:马肇刚</p><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27日、12月1日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