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之路-3

张永旭Yongxu art

<h3>以下作品、图片<br><br><br><br></h3><br>皆出现于90年代 在纽约时期的一张身份照 <p class="ql-block">与韩国艺术家John在他老师的工作室里</p> <p class="ql-block">刚到美国先去观光乘坐cable car 于旧金山</p> 美国四个月的创作完成后,有幸在旧金山大学和画廊同时举办了个人画展,开幕party上做简要致辞, 艺术使我结识了许多莫逆之交 与miss Zela 在郊外印第安人的节日聚会 与纽约东村画家们 来自universald的画展上<h3></h3> 班里有一个前苏联人,高个,话不多,也喜欢画画 拍摄于纽约 时代广场 拍摄于纽约 西斯廷教堂内,满屋子人在观赏米开朗基罗的壁画 拍摄于罗马 在断臂维纳斯前后 拍摄于巴黎 长岛 拍摄于纽约 <p class="ql-block">旧金山的safe way</p><p class="ql-block">游学之路一</p><p class="ql-block">美国是欧洲系统的延续,即在宗教改革之后,南北王侯贵族展开了龌龊的攻击和屠杀,英国也不例外,持怀疑论观点的人在法国和英国开始蔓延扩大,不久因宽容政策,面向自然与科学研究的理念开始出现,不同教派团体间的仁慈与包容的格局随之展开,伏尔泰及卢梭的思想对之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至在北方的普鲁士君王直接认为君主不过就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相反,日耳曼人与之合并之后,这些时尚又成为了他们快速崛起并成为了莱茵地区固有的一种福利制度传统,欧洲再也不是像过去因持有不同的认知就实施迫害或兵戎相见了。曾经属于英法西班牙等殖民者的美洲,最初为英国清教徒们的乐园,之后来自西欧的多为德裔冒险家、淘金者们又蜂拥而至,随后一个没有女皇贵族干扰的全新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成立了,同时也把宗教宽容框架的理念用民主的方式得以发挥。</p> <p class="ql-block">木桌的对面是几个吃东西的人,远处是一片蔚蓝的太平洋,慢慢水面上划过一轮货船,船头上像是用汉字写的标识,我激动了半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国的经验不旦成为了当时法国大革命和世界许多国家要求摆脱封建推翻帝制的样板,也在清末为赶走殖民者,让华夏大地去除封建王朝进入文明的新中国,为了自由生命爱情皆可抛的革命思潮也埋下的希望的种子。何曾几时,近代美国在科学、文化、艺术、商业、等领域在出现了大量的创新,也成为二战期间打败法西斯的重要力量。然而人类永远需要进步,需要宽容,需要面临着新的变革,需要相互借鉴学习的态度。</p> <p class="ql-block">旧金山 Down tow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谈到宽恕释怀我自然会想起自己曾被几个疯子击倒在马路上的经历,多亏被一位板儿爷相救送至医院,多年后才明白,要原谅他们,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做了什么。人活着不是用来被打败的,那就应该成长,就该不断接受历炼。有趣的是为何我会提前对医院病房开始热情表现呢?因需身临其境,才让我去体验了一番愁苦的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宇宙浩瀚无垠,无人不在白白享用福分,自愧不如,何必以五十步笑百步。</p> <p class="ql-block">乡村音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十多年前终于去美国游学了,路上的那些盘缠是有幸卖画后存下的几千美元,在当时也不是一个小数字了,但也不一定够用,车到山前必有路吧。决定首先去旧金山,听说那里四季如春,还比较便宜。当飞机快要降落的时候,在上空我看到了金门大桥和城市的夜景,好像是一堆堆散落人间的透明珍珠,下飞机后直接去咨询处找住处,被推荐去市区看看YMCA。YMCA也叫青年公寓,里面却住了不少的老年人,大堂设计的很古典朴素有一股教堂的味道,行动缓慢的暮年老者在哪里看电视,窗下坐着一些玩游戏下象棋的人,还挺惬意,有点像养老院,房租对当地人来说并不贵,每月200美元,带我去看的是一个大开间,在十几层可以看到大海,空间大小与酒店差不多,房间干净,有浴缸,有个小厨房能做饭,水电全包,我签了六个月,因为当时也只给了半年时间的签证。买了些铺盖,直接铺在地板上,拿出笔纸,坐在上面开始记录脑海里的画面了,楼下就有超市,可以买到做饭材料,还有羊肉,做了抓饭,一次够吃好几天的。终于在美国可以画画了。</p> <p class="ql-block">我常去的图书馆,藏书非常丰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当天在前台有人告诉我要抽空去银行,办理一个支票本,用于支付租金,就这我用字典来回交流了半天也没弄太明白,不一会他们请了一个亚州老人过来帮我翻译,很快就清楚了。原来他是一位说话还带些东北口音的华人,老人后来说他从是大陆去台湾的,退休后又移民到了美国,如今老了,就独自搬到了这里,他的孩子们每周会来看看他,后来他也到我那里坐过,能说上中国话我高兴的别提了。</p> <p class="ql-block">歌唱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房间靠近街道,一到夜晚汽车也多了起来,车里的音乐放得很大,异常热闹。还能听见摔瓶子,和把好好车站上的玻璃砸碎的哗啦声。偶尔也能见到救护车停靠楼下,急忙从里面抬下赶去救治的老人。我感到我可以从这里正视一个真实的美国了,一定能画出不少东西。出门我还是一样在国内养成的带上笔纸的习惯,偶尔寥寥几笔,随时记录感发,回到画布前我就能思绪万千进行描绘。有空还去逛图书馆美术馆和画廊里的展览,最近读到了一本米哈里写的关于心流的著作后,深有同感,只要当让一个人按照自己的心路思考,再孤独那怕深埋矿坑几个月都能安然度过,我想会的。</p> <p class="ql-block">楼下的火光是曾经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次我在东边几个路口的路边画速写,见一个男子悄悄跑到我身后,以为我是便衣在抄录他的车牌,他一看原来是在画画,还笑了一下,就原路跑回,迎面碰见一个他的熟人胖老黑,两人还没说几句话,对方把他居然甩到了马路中间,滚了两圈,好在路上没车。很多人也没敢说话,各顾各的,偶尔还会看到,不知从那窜出来的警车,再跳出几个黑影,拔枪逼停行人,对方自觉举手爬在墙上任其搜查,之后知道这里也是毒品犯罪的集中地,街上各色各样的胳膊大腿黑白分明,要么巨胖要么奇瘦,一到傍晚不少落魄的人,会排起长队,免费领取三明治,感觉就像一排油亮的黑乌鸦,降落在几排很长的电线上等待开饭。也有不少义工们带着食物,四处寻找长期住在广场上,桥底下的无家可归者,给他们送去吃喝的东西,在一个胡同里,我还见到一屋子人里画画,一问原来这里还都是免费的,看来这里不光有物质食粮,还有来自美术的精神营养。</p> <p class="ql-block">小鬼当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一个资本主义严寒的世界中,却也有令人感动的送炭行为,到底其背后的力量来自哪里呢?来自民间基金会,还会来自宗教和慈善协会,或者来自减免税收以支持此项行政事务有关?慢慢发现不光如此,还有可能与美国传统中普鲁士为根基福利制度,及艺术领域中针对社会问题进行表现的观念性思维有关!假如去观察一下他们的美术馆内丰富的展品和图书馆里巨大的藏书,而且门票几乎免费,这些善举在繁华都市里,为伴有乌鸦枯树旧屋的氛围里,带去了一丝温情的存在,也是我喜爱这类艺术的理由。</p> <p class="ql-block">午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更清楚的是,带有像新浪潮和毁掉的一代的战后美国,因毒品问题、种族问题、艾滋病问题、致使社会病毒不断上升,因此也同时成就了美国文艺界在六七十年代大有作为的文艺高潮,像披头士,好莱坞的出租车司机,美国往事、、、等等,他们都是用那样的作品给人带去了沉重的思考,并渴望平衡拯救这个世界,据说胡适先生在纽约时也考察过这类现象,认为哪些背后具有社会主义左翼的影子,只是战后问题在他的年代还未凸显,不过他确实理解用艺术行为去改良社会解救中国贫民的思路可以起到有效作用。</p> <p class="ql-block">路边歌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然我也常去胡同里的免费画室去画人体,描绘人物形象,好像模特都是他们自己画自己,画室负责人是一个很有经验的艺术家,她叫Zela,每周会来这里几次给大家辅导一下,其实每一个画画的人不一定画的很好,但的确那股劲很像大师,他们过去或许存在心理障碍,但一到这里就开始变得平静了起来了,他们从不影响别人,老师只是陪着大家玩,有什么需要问她的地方,她再慢慢讲解,其它时候就自己忙自己的, 可能她发现我的画比较有些不同,慢慢我们认识后,她还邀请我去的画室看她的作品,我也请她去看我的画,于是又介绍了一个她的代理人给我,不久签订了一个在我来美国大约四个月后所画的作品展,分别在他的画廊和旧金山市立大学联合举办,开幕那天,我请来了所有我新认识的朋友,后来Zela还与我互送了作品,她在给我的小雕塑上面还写道:希望永旭能像这位马拉松运动员一样勇当第一。我哈哈一笑说,争取吧!</p> <p class="ql-block">乘火车去看美国的戈壁沙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天被邀参加他们的烧烤晚会,木桌的对面是几个吃东西的人,远处有一片蔚蓝的太平洋,慢慢水面上划过一轮货船,船头上像是用汉字写的标识,我激动了半天,追了过去想看个究竟,可惜没看清,晚上还是有些冷,真像新疆的棉花地,白天酷暑,黄昏时还要穿上棉衣的感觉,可能那些汉字,让我温暖了许多, 后来是John教我学会了用homesick(乡愁)来表达这种情绪。</p> <p class="ql-block">出自西亚犹太人的根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画展上我也认识了一个美籍韩国人,他叫John,而且我们都住在同一个楼里,串门的时候,我有了一种在大学住宿舍的感觉,我总把他当中国人,说汉语时,他只是笑,不时点头,慢慢才知道他只是在照顾我,其实他没有听懂我的话,他家在美国中部,也是独自来旧金山闯荡的。于是我们空闲时就一起去看画展,有时也到我房间一起画画,交流基本都用肢体语言,是比较费劲,有一次他知道我说的中式英语no thanks, 是不客气、不谢的意思,随后他说,我们会用,you’re wellcome! 来表达,就这样我才慢慢意识到我必须要学英语了。真是好事连连,画展之后我还卖了一些画,心想,这下可要补充一些油画材料了, 平时画画都不敢用颜色,以后可以任意涂鸦了。</p> <p class="ql-block">河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天一个黄胡子红头发眼睛像两粒蓝宝石物业人员敲门进了我房间,随身放下一个纸箱子,我问了半天才好像弄懂,原来那个台湾人病危送医院了,临别时,他说我是搞美术的,这个箱子里有些笔墨可以送给我,别的给他。然后他就蹲下,打开纸箱,上面有些文房四宝,黄胡子又继续往箱子下面翻,忽然摸出一把沉甸甸的手枪,银白色,枪管挺长,武器在他手掌里转了几圈,他一脸喜乐,顺势把枪滑进了他的上衣内袋里,起身就出门走了,我沉默了很久,算是与那个中国人道别了。</p> <p class="ql-block">去酒吧主要为了画草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慢慢注意到楼下附近的小巷子里,就能见到卖武器的商店,我进去过几次,有点像老式合作社的那种店铺,柜台里有几个中年男性,像退伍的军人,他们一边听顾客要求,一边取下武器,放在柜台上,再一旁低声耐心的讲解,轻重装备应有尽有,人们买这些是去打猎?现在也觉得奇怪。进入美国的第一刻起就会发现,美国人都十分礼貌客气,见人爱说,您好,对不起,等等,不会是与大家腰上都可能别着一把左轮手枪有关吧?</p> <p class="ql-block">沙滩上的哥伦布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转眼已经在加州旧金山快有半年了,不仅已经习惯了哪里的生活,语言能力也突破了不少,签证也快到期了。无意中在一张报纸上我发现有办理签证的广告,于是打电话过去试一试,对面有声音说过来聊,到哪里后,律师说想看看我的画,我递给他我的画页,他翻了一会,在大桌子对面头也没有抬说道:我们可以交换服务吗?他抬头继续说:就是说,你给我你的这件油画,我帮你办绿卡,可以吗?当然可以,我说。这幅画刚好就在我身边。真难以相信,还有这好事!他又给我说美国的身份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你愿意,你还可能去竞选美国总统呢!之后他说我画的那个女孩很像他的一个女朋友。一个星期后,我就收到了在美国的临时社会安全号码,这意味着我可以在美国找任何工作了,不会缺钱用了,签证过期也无妨了!</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武器商店也想买一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后这样的生活在旧金山住了近两年后,家人也都过来了,于是我想应该去纽约再去闯闯了,哪里的美术馆藏有全人类最经典的古代艺术,在画廊里展示着来自全世界优秀当代艺术,纽约是一下个目标。离别之时还举办了一个爬梯,加州的牛仔们好像都不喜欢东边,认为哪里没有足够的阳光, 他们还说:在纽约,只要挂在墙上,不管好坏都成艺术了,估计他说的是杜桑,又说,如果觉得不适应不习惯,欢迎随时回来。学艺路中相识你,新途又别再飞离。</p> <p class="ql-block">画室里的女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终于到纽约大都会了,先住进了一家在34街的老旅馆,前台只有一个人在忙活,沙发上没有人,大厅壁纸幽暗,驼色地毯,飘着一股独立战争期间的气味,与明亮开阔的加州相比的确像是在另一个国度。纽约俗称大苹果,世界各地都有人挤在这里,一大早街上就充斥着你争我抢的行人,女人们晃动的屁股,像一群跑进果园找虫吃的的芦花鸡,或者像草场上绵羊的肥尾巴。买了一份报纸,先找到几处位置和价格都合适的住所广告,约好看房子时间后,每天早出晚归,最后在曼哈顿找到了理想的地方,一周后就搬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纽约地下铁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更快的了解这里,我考虑要尽快去考一个驾照,美国没有行驶证也可以先买车,不自己开车上路就行,一打听车还真便宜,就先买了一个二手的七八十年代的福特车。没事时我就钻进放在路边车里去玩,也经常约人带我陪练,很早就会开车了,只是没想到驾照用了一年时间才正式拿到。考试不一定是测验驾驶的问题,很多都是需要铭记却被忽视的小事,比如,一次我去应考,考官坐进了车里后,我以为就要开始了,她却问,车是谁的,我说是我的,朋友开来的,叫他过来,再问朋友,请出示你的驾照,对方说出来太急给忘带了,没带驾照上路就是违规,当即取消考试,只有回去重新预约了,大约又过了很久,一个临近圣诞节的前一天,有一个挺漂亮的黑人女孩当了我的考官,考完后,她说我有几个地方做的不合格之类的话,把回执单交给我,她就下车离开了,我有点沮丧,到家后,在灯光下我又仔细再了一眼,这不是通过了嘛!高兴啊!</p> <p class="ql-block">纽约开车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汽车使我在纽约的活动半径变得更大了,对纽约这个大苹果也加快了认识。我几乎跑遍所有的地方,每一个地区都是住着不同的民族,也不奇怪,就是在共同习俗下配套的商业的结果,不过这样的国际化的社区,还能凝聚在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框架里真不容易,也真是够挑战易的了,显然这是法律的作用。比如在纽约的鲁克林里充斥着大量的犹太人,意大利拉丁人俄国人与波兰人甚至德国人与之和谐穿插其中,面包圈,热狗,和德式面包分别代表不同种族的食物在是纽约街头是买的最火的小吃快餐,可以想象当年在美国的德意志人是不少的,印度人承包了整个纽约的出租行业,韩国人喜欢到黑人堆里开便利店,我还是意大利的披萨和面条,总能想到馕和拉条子的影子,不过我最感兴趣的必然是在周末去各个大型美术馆博物馆里去浸泡,历史杰作在我眼前,闪动着艺术家正在呼吸灵魂,我知道那意味着永生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有胜利女神的雕像,画于纽约中央公园南门一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想自从有了美国工作许可后,还真干了过不少的工作,比如在旧金山我汉堡王里干过后厨,油炸过薯条、在一家报社里打过杂,要在一屋子的铅字里找字,还是活字印刷的时代,到了纽约后我想应该去找一个接近艺术的工作了,有一天遇到一个与摄影有关的工作,我觉得要去试一试,他们的总经理是一黑人,居然没怎么测试就说:明天来上班吧。我其实,也还需要学习才能胜任摄影的工作,这人太帅了!不久先去给拍产品广告的摄影助手,再到独自拍摄,再到负责做商业底片的色彩校正及复制,都是用大量8乘10的底片,开销很大,放在数码化的今天太不可思议了。</p> <p class="ql-block">艺术天堂在纽约下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希望在新艺术研究上也可以用上摄影,所以我便抽空找了一个学校去学习摄影专业,学校是皇后区的的一个大学,离我很近,学生都来自世界各地,有东欧人,犹太人,阿拉伯人,南美人,等等,当然也有华人,专业老师受曼哈顿现代艺术影响很深,偶尔也会参加一些其它比如法治类的选修课程,经常会围绕死刑问题展开讨论,有人认为放弃才会终止仇恨的蔓延,有是宽恕的话题,其实分歧很大。有一次在课堂上让大家表达各自背景的国家文化时,每一个人都开始滔滔不绝了。</p> <p class="ql-block">曼哈顿对岸的夜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我这里后,我上去说:中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地广物博,自然景观丰富,四大发明为世界所带去的发展的动力,可惜中国闭关自守,西方实力扩大并远远超越了中国,今天的中国正在奋起直追,,、、总之中国人属于比较内敛安静的民族,话音未落,有人插嘴道:不见得吧?他像是东德人,他继续说:我就住在中国城附近,我怎么总是发现那些中国人,上公交车都是提着各种食物挤着上车?也不从前门上,跳上来就抢座位,还会大声说话吆喝,好像别人都不在一样,没有自律的人不算是文明的人吧?</p> <p class="ql-block">SOHO单身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天我的脸上好像冒了不少的汗,我继续道:他们可能是中国人,也可能不是,就像天下没有最完美的国家一样,我们当然还有问题,但我们已经开始奋起直追,开始变革开放了,中国必然会走向复兴,,,</p> <p class="ql-block">目的地 梦想再回珠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班里有一个前苏联人,高个,话不多,也喜欢画画,课下总爱找我聊天,他每次说起中国的改革时就很激动,中国成功,我们失败,搞咋了。他知道我也是画家后,我们聊的话题就更多了,他还把他的速写本给我看,我一看,好亲切,想笑,他的每张画都像雕塑,很立体的石膏像的效果,曾经带有苏联模式教学绘画样式我们太熟悉了。他还告诉我也可以去公园给游客画肖像,能赚些钱,我们一起去了几次,我发现我已经很不会吆喝了,但这个苏联人好像比我还厉害,往往都是别人主动找他画的时候,他才动笔,而且画的非常慢。</p> <p class="ql-block">有一天我刚画完眼前的这一幕,随即身后出现了一片鼓掌声,原来一群人已在身后观看多时了,有一位大妈上前一步问道,这画能卖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久我就与家人商量,我们可能应该考虑回国了, 虽然目前也已经习惯了这里,但我还是觉得,改革之路上一定有很多有趣的值得去表现的画面,创作不愧于时代的作品,再说,很多这里长大的孩子都不会说中文了,实在可惜,如果错过这个机会,后悔就来不及了。</p> <p class="ql-block">画室与舞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决定要离开了,我的美术活动反而又变多了起来了,有一天一个美国代理人先打来电话自我介绍一番,然后说,她在纽约西村小意大利街的画廊里见过我的作品,一眼她就看上了,有一种欧洲战前的味道,还有一些东方的特色,她是一位艺术品经纪人,要来我画室细谈。见面后,知道他们的画廊在chelsea, 与代理波洛克的画廊是邻居,希望我能与她合作参加在世界杯时期新泽西的一个大展。开幕当天观众居然满大厅都是人,轮到我去前面说话的时候,发现我是挤着过去的,两米以外直到大门出口几乎全是观众,心想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展厅是不是在球场?</p> <p class="ql-block">纽约晨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天我带上画具去画地铁站里的一片风景,完成后刚放下画笔,就听到身后有一大群人在鼓掌,转身一看,原来好多人在后面已经静静观看很久了,是我太投入,还是他们太安静竟没有使我察觉到?一个美国大妈走出人群过来问:请问这幅画多少钱?能卖吗?我说真抱歉。现在再回忆,那个老人临走时是有些失望的表现,应该分享给她。这样我就不会这样内疚了。</p> <p class="ql-block">丝网版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先让家人先回国,我慢慢收尾,把汽车家电家具和大多数衣物都委托画廊经纪人送给了需要的人,画具材料再送给我的画家朋友。画作全部圈起来像一卷很粗的地毯,加上不多的文件图书和材料,四十公斤差不多可以直接托运,比出来的时候东西多多了,不过这些年的游学生涯使我从内心更加明确,自己要走的怎样的艺术之路了。航班是半夜的飞机,傍晚时我请了哪位美女画商吃了一顿墨西哥晚餐。然后赶到机场,刚刚坐稳,飞机便启动,滑向跑道,一阵加速,头抬升空,向着回国的方向飞去了。这一别居然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过得真快,祝在哪里的朋友们一切安好。永旭 2019</p> 拉丁风情 导演黑泽民 渔人码头像在意大利 人体水彩 不夜城 <p class="ql-block">构思草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有空的朋友建议点击,查看原文,可以看到作品原貌。</span></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xMYnXmTQ1gFcvxbbbs9IRw"><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