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历史 正本清源

杨永本

永远的丰碑 本篇文档曾发表在《盘锦教育研究》2017nian第1期 密林深处 篝火熊熊 引领抗日的旗帜 坚定革命信念 2017年1月3日,基础教育二司专门发函对中小学地方教材修订提出了要求,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都要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教材要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系统、准确体现。教育部还要求,教材应全面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强调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凸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 我做为一名从教三十多年的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业已深刻感受到那段历史的凝重,更愿意对还原那段历史而尽我的绵薄之力,启迪后人。 一、“十四年抗战”是对历史的尊重,可涵盖更完整的历史脉络。 要进行历史教育,让受教育者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就要正视历史,不能掩盖、甚至歪曲历史。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其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挑起“九一八事变”。1945年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近年来,史学界关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的政策、日本侵华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以及关于抗日战争开端等问题的研究,正是为了全面深入认识中日战争历史。实质上,抗日战争开端问题关系到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关系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南京国民政府作用的评价;关系到“九一八事变”历史地位的认识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认识分歧。因而,全面深入地探讨这些问题,对于客观全面地研究抗日战争是有意义的。 把“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可以更为全面、准确、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十四年抗战的普及,也是对逝去的抗日英雄的认可:在七七事变以前,那些为抗战做出了贡献,甚至牺牲了生命的战士和百姓,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每年9月18日,全国各省市区都会鸣防空警报纪念九一八事变。正是基于此,应该确立“十四年抗战”的概念。 二、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的贡献。 <br> 根据中国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的内容,在“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把中国共产党坚定抗日更好地表现出来,因为东北抗联是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国民党“不抵抗”时就开展了抵抗运动。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九一八事变 发生后,东北三省开始了局部的、自发的抗日活动。”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1931年至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主要发生在包括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组建的武装力量,其高级将领皆由中共党员担任。由于国民党在政治上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在军事上则采取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所以,尽管国民党军队的许多官兵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正面战场的战局仍非常不利,先后丢失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国民政府亦迁都重庆。而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一条依靠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的路线。 三、把“八年抗战”修改为“十四年抗战”,有利于消除困惑,正本清源。 1937年8月下旬,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间,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前线。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主要从战略上配合国民党军作战。1944年,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1945年,八路军、新四军向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春、夏季攻势,扩大了解放区,打通了许多解放区之间的联系,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若不把“九一八事变”作为中国抗战的开始,实际上就把“七七事变”以前东北、华北、上海人民的抗战,以及十九路军的抗战等中国人民英勇的斗争,都排除在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之外,“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进行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有国共两党合作,也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既然日本大规模侵华14年,如果只讲抗战8年,容易让人误以为此前接受侵略不反抗。 对学生或普通大众来说,让大家更好地去了解这段历史,达成共识,有利于促进我们整个民族的凝聚力,铭记抗战的悲壮。牢记历史不是激发仇恨,是避免历史再现,出现灾难性的后果。对日本来说,正面解读比错误解读更好一些。由于历史上,军国主义在错误道路上走得太远,今天恰恰需要通过正确回顾历史来避免发生问题,因此,在历史问题上,认识越到位,越有利于中日两国人民走向和谐共处。 四、寄语未来。<br> 在每年的8月15日的日本投降日,依然不时会有日本的政要在靖国神社晃动;乃至现在日本堂而皇之地称钓鱼岛为本国领土------这说明即使是天日昭昭的罪行,依然有不敢对历史的正视,有对罪恶的掩饰,有墨写的谎言去掩盖血写的真实,要取得一致的战争责任认识,我们的后人依然有很长的路去走。 林海雪原 铁马冰河 我们怎样的认识历史,实际上也影响我们怎样认识现实,更决定着我们拥有怎样的将来。从这个角度来说,历史的认识从来不是可有可无的。新时期的中国在迈向新的未来时,需要新的一代,需要我们学习并了解这段历史,需要我们去铭记这段教训。这样,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中,我们才能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日益富强昌盛,共筑中国梦。 向英雄致敬!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作为历史老师,更应该教育学生清楚地认识这段历史,居安思危,对于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振奋民族精神,更是责无旁贷。 白山黑水民族魂 走向胜利 <br>作者声明:本文图片取材于网络,向原作者致敬!<br><br><br><br><br><br><br><br><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