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要求,汉台区汉工学校积极行动大力挖掘课程资源, 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多样的社团课程选择,不断丰富学生课外活动,打造出了一条“课内作业+体育与艺术+特色社团+综合与社会实践”的课后服务实施路径,通过对学生科学精准的指导,均衡分配、高效利用学生在校时间,走出了一条有学校特色的课后服务工作之路。</p> <p class="ql-block"> 课程是塑造学生心智模式的重要工具。学校在“培育素养、启发潜能”课程理念引领下,不断尝试建构、优化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学期初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让每一个学生自主选择社团课程,让每一个老师都组建自己的社团。</p> <p class="ql-block"> 学校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切入点,遵循“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围绕“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探究性课程”的三大模块研发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在学生每日完成课内作业和60分钟大课间体育锻炼的基础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天中午的延时服务进行特色社团活动,每</span>天下午的延时服务进行作业指导,结合节日进行体育与艺术主题活动,每周一次进行综合与社会实践活动,以课程统筹保障课后服务的可选择性、贯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同时做到“四个保证”,即保证作业在校基本完成;保证60分钟体育锻炼时间;保证因事无法被家长接回的学生享有继续延时服务;保证学生回家后有足够的时间从事家务劳动、进行体育锻炼和自主学习。</p> ▲课内作业提优补弱 <p class="ql-block"> 在课后服务中教师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对学困生给予额外的教师点拨、生生互助,对学优生给予教材延伸知识介绍,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同时,让所有学生每天都有时间进行广泛阅读,都能够在课后服务期间学有所获。</p> ▲特色社团张扬个性 <p class="ql-block"> 学校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立足点,根据教师特长开展社团项目遴选,形成校本社团课程菜单供学生“点餐”。开设的社团有:电子琴、阅读、棋类、音乐(美术)欣赏、竖笛、乒乓球、书法、足球、劳动实践九个社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p> ▲体艺活动活力四射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学生拥有支撑终身发展的健康体魄,培育学生体育素养,形成运动习惯,切实增强体质, 学校每天都有6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 一二年级以保护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学生的运动天赋和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为方向,主要开展游戏化、团队化、多样化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收获健康的同时收获快乐。其它年级组织开展大课间活动。同时, 开设音乐美术类特色社团课程,老师们利用活动时间拓展课本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全面发挥美育育人功能。</p> ▲综合实践特色鲜明 <p class="ql-block"> 学校要求老师全员参与课后服务, 精心准备课程,并组织开展科技探究、科技创新、手工社团等相关课程,指导班级劳动、开展包饺子、蒸馒头、洗衣服等实践活动。逐步形成“人人有特长、班班有特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局面。</p> <p class="ql-block"> 课后服务工作是落实“双减”政策、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舞台”,也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助推器”,汉工学校把课后服务作为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重要举措,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不断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真正让“双减”落地见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