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人生就和自然界的春夏秋冬一样。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春天:</b>父母赋予肢体,来到人间,无忧无虑,阳光灿烂。春天是轻松的,春天是多彩的。早莺争春,新燕啄泥,满园春色关不住。我以为,没有上班之前的日子都是春天。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夏天:</b>一个人工作了就是夏的开始。夏天是多彩的,既有映日荷花别样红,也有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夏日通常伴随酷暑与煎熬,夏天有飓风,泥石流,山洪暴发……。夏天需要智慧和毅力,夏天有压力有竞争,更有挑战和机遇。你扛住了熬过了,你就有了一个火红的夏天,充实的夏天。有人懈怠了,惧怕了,他就被泥石流吞噬了,夭折了………</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秋天:</b>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走过夏天来到绚丽多彩的秋天。退休以后就进入秋天了,人在秋天收获<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其一是收获亲情:</b>多跟家人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弥补过去因工作繁忙而失去的亲情关照,这叫归巢;</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其二是收获友情:</b>多跟老朋友聚聚,多与学生聊聊,师生之情是可以相伴终生的;</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其三是收获闲情:</b>趁着腿脚还灵便,多出去走走转转,名山大川多看看,拍拍照。闲下来了,也可以把过去的爱好拾起来,写字画画啊,自我欣赏,岂不乐哉。</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冬天:</b>冬是暮年,垂垂老矣。我所说的冬天就是要离去的那个短暂时间,长则年把或几年,短则月把或几天,也许一个瞌睡就过去了。冬天越短越好,少给家人和社会添麻烦,到另一个世界去会面多年前的亲人和老朋友。</p><p class="ql-block"> 好多大科学家到晚年,都特信仰另一个世界真实存在。还是孔老夫子说得好,<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未知生,焉知死?”</b>过好当下最重要。</p><p class="ql-block"> 人生四季是有序列的:春是不能选择的,生命之躯是爹娘给的,那是前世修的缘分,进哪家门,成哪家人,是上帝的安排。如同春天一样,冬天也是不好选择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归宿,都要去见上帝,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不管是金枝玉叶,还是小花小草,无一例外。夏天和秋天是可以选择和追求的,火红的夏天成就灿烂的秋天,失意的夏天只能是灰色秋天。</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退休十年,我做了两件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一是</b>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我国藏语新闻媒体影响力问题研究》,这是我晚年最得意的一件事情。</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二是,</b>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p> <p class="ql-block"> 2011年7月25日—30日,我应邀参加在青海西宁召开“中国藏语媒体第12次工作会议暨青海藏文报创刊60周年大会”,期间在西宁周边采风时,我发现我国藏语新闻媒体传播影响力亟待提高。我张罗到会的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五省藏语新闻媒体的老总,可否联合申请一个国家项目合作攻关,此事得到大家积极响应,还写到会议纪要里面去了。</p> <p class="ql-block">牛皮吹出去了,心里一点谱都没有。我这个人凡是应承的事情,拼死拼活也要完成。回南京后,我约请同事郑丽勇教授、巢乃鹏教授、郑欣教授进行了细致论证,形成初步方案。</p> <p class="ql-block">考虑到当年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都已评审结束,加之藏语媒体发展又很迫切,索性走一条特别通道,或许能成功。2011年8月22日,我受《西藏日报》扎西班典(藏族)副总编、《青海日报》戈明(藏族)副社长、《甘孜藏文报》东风(藏族)社长、《阿坝日报》泽尔登(藏族)副总编辑、《甘南日报》尹洛赛(藏族)副总编辑、《迪庆日报》张国华(藏族)副总编辑、《日喀则报》阿南(藏族)副总编的委托,代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给胡锦涛同志和李长春同志寄发了关于希望进行有关提高我国藏语新闻媒体影响力问题研究的特快专递。在中央领导的直接关心下,2011年11月1日,国家社科基金办公室专门设立了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我国藏语新闻媒体影响力问题研究》,由我担任首席专家。这真是大喜过望啊!</p> <p class="ql-block">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我国藏语新闻媒体影响力问题研究》开题会议,于2011年12月15日至18日在南京大学召开。时任全国人大常委、南京大学校长陈骏院士致电祝贺。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庆葆教授、南京大学社科处处长王月清教授出席会议。来自《西藏日报》社阿旺次仁(藏族)副总编辑、《青海日报》社戈明(藏族)副社长、《甘孜藏文报》社东风(藏族)社长和根秋多吉(藏族)副总编辑、《阿坝日报》社牙央(藏族)主编、《甘南日报》社尹洛赛(藏族)副总编辑、《迪庆日报》社张国华(藏族)副总编辑、《日喀则报》社阿南(藏族)副总编辑和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郑丽勇教授、巢乃鹏教授、郑欣教授等课题组成员出席会议。</p> <p class="ql-block"> 我是在正式退休后受命担任首席专家。在年逾花甲之年,我跋山涉水,克服高山缺氧等困难,十四次到雪域高原,走遍我国西藏、青海、甘南藏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雪域高原的山山水水。我与课题组一起,做了500份一般受众入户调查问卷;在《人民日报》(藏文版)、《西藏日报》(藏文版)、《青海藏文报》、《甘南日报》(藏文版)、《阿坝日报》(藏文版)、《甘孜藏文报》、《迪庆日报》(藏文版)、《日喀则报》等主流媒体党报上刊登随报问卷调查,共回收1675份有效问卷;我们用24部电话调查系统对拉萨市随机取样,获得521位电话调查对象的调查问卷;对五省区藏语媒体从业人员的工作生活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回收到218份有效问卷。藏语媒体从业人员本来就不太多,218份有效问卷已经是很大比例。</p> <p class="ql-block">随报刊登调查问卷的2012年6月5日《人民日报》(藏文版)</p> <p class="ql-block">随报刊登调查问卷的2012年6月5日《西藏日报》(藏文版)</p> <p class="ql-block">随报刊登调查问卷的2012年6月15日《青海藏文报》</p> <p class="ql-block">随报刊登调查问卷的2012年6月26日《甘孜藏文报》</p> <p class="ql-block">随报刊登调查问卷的2012年6月8日《阿坝日报》(藏文版)</p> <p class="ql-block">随报刊登调查问卷的2012年7月7日《甘南日报》(藏文版)</p> <p class="ql-block">随报刊登调查问卷的2012年6月8日《迪庆日报》(藏文版)</p> <p class="ql-block">随报刊登调查问卷的2012年6月8日《日喀则报》</p> <p class="ql-block"> 我在2013年4—6月间先后给五省藏区负责宣传的领导同志写信,希望采访他们,倾听他们对课题的希望与要求。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董云虎同志对我的来信专门作出批示,委托常务副部长孟晓林同志接受我的专访。我和晓林部长在中国新闻奖的评审会议上熟悉,是老朋友了,我们谈了一个下午。后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索朗顿珠副部长在看完我们的结项报告后,专门打电话给我谈他的想法,我后来到拉萨又进行了几个小时的深谈。</p><p class="ql-block"> 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吉狄马加,收到我的信后,因正在准备出国访问,特意委托宣传部高云峰副部长接受我的专访。</p><p class="ql-block"> 已故甘孜州委常委、宣传部长毕世祥同志因要下乡,委托王丹副部长接受我的采访,王丹专门召开甘孜州藏语媒体负责人座谈会。</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与晓林部长合影,晓林部长现在是西藏自治区副主席。</b></p> <p class="ql-block"> 我专门给迪庆藏族自治州党委常委、宣传部长鲁永明同志写信,就他的时间专门赶到迪庆采访他,我们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我提出要给迪庆州从事新闻宣传的同志做个讲座,他亲自安排办公室下发通知,亲自主持会议,从头听到尾。后来,我又多次在拉萨、西宁、成都、甘孜、甘南、阿坝等地区,给新闻媒体的同志义务做讲座。</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与永明部长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鲁永明部长主持讲座会议</b></p> <p class="ql-block"> 在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支持协调下,日喀则地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丽接受我的采访。</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与张丽副部长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 西藏民族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周德仓教授,欣然应聘担任课题组成员,亲自执笔第一章“中国藏语媒体发展历史概览”。</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与甘南日报尹洛赛总编在玛曲黄河第一湾做田野调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参加玛曲藏族同胞的酒会,接受歌不停酒不停的真诚祝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迪庆州香格里拉做田野调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噶丹松赞林寺采访寺庙里的高僧,他们热情坦诚地接受我的采访,我们是那样开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藏区寺庙的长号叫“铜欽”,全铜制作,用白银装饰,有六七米长,特别大气庄严,没有真功夫是吹不起来的。</b></p> <p class="ql-block">在阿坝的汶川藏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放鹰坎布拉。这只特大雕十几斤重,一般人举不起来。</b></p> <p class="ql-block"> 课题组经过大量工作,终于提前2年完成了20余万字的课题报告,顺利结项。又经过2年时间的认真完善、翻译编校,于2016年由民族出版社以汉藏双语出版,16开本,1000页,蔚为大观。 许多政界、业界和学界的领导同志和专家在阅读了《我国藏语新闻媒体影响力问题研究》后称: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对我国藏语新闻媒体进行如此全方位的大规模调查,前无古人,意义重大,是填补空白的基础性工作。</p><p class="ql-block"> 《我国藏语新闻媒体影响力问题研究》的汉译藏翻译稿主审,是由《西藏日报》两位副总编阿旺次仁、扎西班典担任,次仁曲珍、洛丹、旦增和西藏日报翻译组完成。他们这个团队力量很强,曾参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藏文翻译,《人民日报》藏文版也是在他们那里进行编辑翻译出版。好多藏语媒体的编辑记者,都把《我国藏语新闻媒体影响力问题研究》作为案头工具书查询使用,既学习了里面的媒介传播理论方法,又学习了汉藏互译的翻译技巧。</p><p class="ql-block"> 为了能使我们的研究成果不束之高阁,为藏语新闻媒体可持续发展尽绵薄之力,我们对西藏、青海、四川的甘孜、阿坝、甘南、迪庆等五省藏语媒体和县级主管部门赠送《我国藏语新闻媒体影响力问题研究》800多册,受到普遍欢迎。</p> <p class="ql-block"> 为了把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我国藏语新闻媒体影响力问题研究》结项后的工作做好,我于2016年分别到成都、拉萨、西宁、日喀则,2019年到林芝分别召开《我国藏语新闻媒体影响力问题研究》出版座谈会。</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四川党建集团,参加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民委和驻蓉藏语媒体负责人座谈会。</b></p> <p class="ql-block">在《西藏日报》社召开《我国藏语新闻媒体影响力问题研究》出版座谈会,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领导同志和课题组主要成员全部出席会议。</p> <p class="ql-block">在西宁《青海日报》社召开《我国藏语新闻媒体影响力问题研究》出版座谈会,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同志和驻宁中央媒体、青海省主流媒体党报、广电和网站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议。</p> <p class="ql-block">在日喀则参加由市委宣传部召开的《我国藏语新闻媒体影响力问题研究》出版座谈会,市委宣传部的领导同志和媒体代表出席会议。</p> <p class="ql-block">在林芝参加由市委宣传部社召开的《我国藏语新闻媒体影响力问题研究》出版座谈会,并为林芝地区宣传部门的负责同志做学术讲座。</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与林芝市委宣传部的负责同志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留影布达拉宫广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走湖纳木错,那根拉山口留影,海拔5190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山南遇上藏族同胞过丰收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行头,有模有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黄河远上白云间,挥手之间三江源。</b></p> <p class="ql-block"> 四川党建集团根秋多吉是我的好朋友,他是一位从藏乡小破屋走出的著名媒体人、摄影家、藏文化研究著名学者,是一位优秀共产党员。他对我的课题给予很大支持,专门开车陪我到丹巴、雅江、理塘、稻城等地做田野调查。</p> <p class="ql-block">在海拔4700多米高的卡子拉山,无奈爆胎,在路人的帮助下换胎。</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告别世界海拔最高机场。朋友还要开车长途跋涉700公里回去。</b></p> <p class="ql-block">通过这个特别委托项目,我结交了一批藏族好朋友,他们待我如兄弟。有时我们也利用工作之余把酒敞怀痛饮一杯,有时也比划几下,开心快乐!</p><p class="ql-block">有一次在拉萨,人民日报西藏分社的朋友把珍藏的一箱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赖茅”拿了一箱子,包装上都看不清楚字了,猜了半天,应该是1991年的。打开以后,满屋芳香,挂杯琥珀色。我们几个人居然喝了4斤,剩下2斤我打包带回南京了。</p> <p class="ql-block"> 2016年5月26日,我在日喀则开完座谈会后,赶到拉萨参加第二天的座谈会。那天刚好是我66岁生日,我只是饭前顺便说了一句,朋友立马就去准备哈达和蛋糕,在大家的生日祝福中,我喜极而泣。</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与三位老朋友在拉萨合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左一是青海日报社戈明社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右二是西藏日报社阿旺次仁副总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右一是西藏日报扎西班典副总编。</b></p> <p class="ql-block">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郑丽勇、巢乃鹏、郑欣等三位教授,在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情况下,带领高梦媛、姚倩、马晓菲、赵渊文、徐葩、薛慧、王成沄、次仁群宗等多位研究生参加课题的统计分析,文稿撰写,我非常感谢他们,没有他们的参加我是不会完成这个藏语媒体特别委托项目的。</p> <p class="ql-block"> 退休之后我还是懈怠了,著书立说不多。我把自己四十年间的140多篇学术论文中精选40篇,取名《方延明文化三论》。这本书出版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郭光华教授写了一篇书评《半亩方塘一鉴开——读《方延明文化三论》;凤凰网评论总监高明勇写了一篇:《方延明文化三论》:非典型新闻学者的“学界演进证词”。这两篇评论发表后,《人民日报》客户端和新华社客户端等大约十几个网站,有近百万的阅读量。</p> <p class="ql-block">发表的文章不多,有十几篇,没有指标,没有压力,有感而发,信马由缰。</p> <p class="ql-block">我有时也应朋友之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在西沙的永乐群岛与三沙卫视录制节目。</p> <p class="ql-block">在永兴岛,给三沙卫视记者站编辑记者和从事宣传工作的驻岛官兵,做《学习践行习近平舆论思想》的报告。</p> <p class="ql-block">退休十年的第二件事就是含饴弄孙。</p><p class="ql-block">小甜甜的百天,似乎已经可以交流。</p> <p class="ql-block">在海南保亭呀诺达,为逗小孙女开心,让两只鹦鹉上了头。</p> <p class="ql-block">行走北京王府井</p> <p class="ql-block"> 我觉得女孩子还是要有好气质。从三岁我就让甜甜学芭蕾,后来学民族舞,包括写字画画朗诵,不指望这个吃饭,文化素养是必须要有的。</p> <p class="ql-block">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成人成才太重要了。隔代亲已经被科学家所证明。在哈尔滨,我冒着—26°的寒冷,躺在雪地上陪小孙女玩。迄今我已经陪小孙女到过23个省市自治区,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我把平时出去玩的照片做一个电子相册,不断增加。我把给她摄的视频,每年整理一个由春、夏、秋、冬四个章节组成的集子,约50分钟左右。我把这些视频资料和照片,存在一个1000G的移动硬盘里。我打算等小孙女上大学或者工作的时候送给她这份珍贵礼物。</p> <p class="ql-block">漓江</p> <p class="ql-block">起舞希拉穆仁内蒙古大草原</p> <p class="ql-block">雨夜西安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云南石林阿诗玛</p> <p class="ql-block">交流很认真</p> <p class="ql-block">培养孩子的公共服务意识,防疫期间走上街头做志愿者。</p> <p class="ql-block">我贪玩,抽空就出去转转。</p><p class="ql-block">这是在黔东南的千村苗寨。</p> <p class="ql-block">我爱西沙</p> <p class="ql-block">挥手天山云雨间</p> <p class="ql-block">青海察尔汗大盐湖</p> <p class="ql-block">腾空一跃青海湖</p> <p class="ql-block">致敬雅鲁藏布江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永兴岛</p> <p class="ql-block">恩施巧遇土家族倩姑娘</p> <p class="ql-block">霞浦采访老阿婆</p> <p class="ql-block">藏石赏石也快乐。</p><p class="ql-block">2015年,我到甘南藏族自治州做田野调查,《甘南日报》尹洛赛副总编约我淘到一块原石。当时我看中了这块原石的颜色和石纹,有人说是羊肝石的,我看还是有点像鸊鷉石。带回家搁了几年,后托屯溪朋友家庚找到一位颇有成就的年轻歙砚匠人,精心打磨成达摩面壁图,我爱不释手。</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淘的一枚天珠,惟妙惟肖一尊佛。</p> <p class="ql-block">1979年临摹的一幅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画家艾米尔.布雷东的《哈图瓦的冬夜》。</p> <p class="ql-block">放浪形骸苏州留园</p> <p class="ql-block">温馨一家</p> <p class="ql-block"> 白居易晚年患眼疾,有一些悲观情绪,他曾写了一首诗赠刘禹锡(梦得是刘禹锡的字)。</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咏老赠梦得》:</b></p><p class="ql-block">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p><p class="ql-block">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p><p class="ql-block">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p><p class="ql-block">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p><p class="ql-block">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p><p class="ql-block">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p><p class="ql-block">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见白居易对年老的悲观情绪。刘禹锡读后,很快回复白居易了一首,既是对老朋友的宽慰,也是一种牵挂和念想,娓娓道来,乐观豁达,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酬乐天咏老见示》:</b></p><p class="ql-block">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p><p class="ql-block">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p><p class="ql-block">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p><p class="ql-block">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p><p class="ql-block">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p><p class="ql-block">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最后一句:<b style="color:rgb(237, 35, 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b>成为千古绝唱。</p><p class="ql-block"> 借用最后一句,自己再后缀一句,作为这个美篇的结尾:</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诗书情意长,远方更璀璨。</b></p><p class="ql-block"> 谢谢读者们的耐心阅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