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引领 共筑成长 ——小学科学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

张張

<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30日在科学名师李俊的高度重视与积极组织下,全体工作室成员参与了由李俊老师主持的“2021年云南省小学科学 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活动。</p> <p class="ql-block">  活动分为两部分,首先由马莹华、杨海斌、李燕三位名师进行名师课堂教学展示,然后由各州市科学教师代表在线上进行交流研讨。整个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为宗旨的教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  如何在低年级中顺畅地开展科学活动,在马老师执教的《用手来测量》得到了很好的解释。首先要明晰实验过程,明晰各个同学的任务,要求细节到位,结合课程预设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认知特点。在此基础上开展“预测”这一实验操作的重点培养,逐步构建孩子的科学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中实验多,如何整理课堂以及展现自己的亮点。在第二节课杨老师带来的苏教版的《热空气和冷空气》很好的进行了展示。首先要构建自己的思路,同时预设课堂时间,逐步把握细节。杨老师的整个课堂节奏紧凑,四个实验融合在一堂课里节奏有序,不紧不慢,娓娓道来。课堂中对于细节把握很到位,站在孩子的角度深入思考,通过正方体框架很好地解决了孩子的手和距离的问题,即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又做好了实验中控制变量的问题。突出孩子课堂中的主体地位。</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由李老师执教的《我们的身体》,通过结合最近疫情下的健康码,整合课本上的研讨问题,将课堂的主权交给孩子们,让孩子对自身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更好地诠释了科学知识要运用于生活中,明白小学科学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在平时教学中也应该多深入研究教材,将教材用好用对用妙。</p> 工作室成员学习心得 <p class="ql-block">  三位老师将学生的主动参与放到突出位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我管理,自我导航。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变“教师哺乳”为学生“自我汲取”,以贴近生活情境的问题导学聚焦为同学们构建“真探究”的知识框架,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三节课教学目标明确,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聚焦核心概念,问题的设计层层递进,指向性明晰,深度思维的培养达成度较高。在教学素养、课堂把控、师生交流、情境设置、问题设计、技术运用、核心素养落实等角度,值得我们反复学习,借鉴内化。<i>(民大附小牛钰莹老师)</i></p> <p class="ql-block">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这三堂课中,教师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就如第一堂纸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将记录结果写在纸带上,从另一个角度将纸带是当做记录单,教师参与,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使结果更简单清晰明了。三堂课都比较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在交流讨论的过成中,教师能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科学概念的落实。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概念,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i>(七彩云南小学王燚轩老师)</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三位老师分别向我们展示了小学不同学段授课的不同方式。课堂导入紧扣主题,通过短而精的导入,迅速进入教学重点,抓住了小学生学习认知的特点。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适度,容量适中,针对性强,突出科学探究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实验等能力。环节设计合理,由浅入深,意图明确,过渡自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利用所学解决生活问题,学以致用。通过今天的学习,更觉得上好一节科学课的不易,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每一个环节的衔接都是我们要仔细思考打磨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更要认真研读课标,认真备课,多多观摩各位名师的课堂。<i>(中华小学黄晓敏老师)</i></p> <p class="ql-block">  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从生活出发,以身边的例子来始,巧妙的链接各个问题,做到真正的以学生为本,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提问水平高,学法指导清晰明了。 主要说说第三节课,《我们的身体》,这节课教师设计独特,以生活中的健康码出发,到课本的BMI指数,充分利用学生的真实信息,制作折线统计图,分析折线统计图,以姚明为例,让学生真真切切的学会用数据来分析,到出示课题,自我评估表,自我评估,对标评估,你满意吗,那些地方好,那些地方有改进,怎么做,最后总结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分享交流,你对自己的健康有什么新认识,新规划?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i>(川师天娇钟大丽老师)</i></p> <p class="ql-block">  三堂课教师都在深度加工学科知识,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尊重事实及证据,提炼和比较数据,让学生得出正确结论,三堂课都注重培养学生实验记录的良好习惯。今天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使我们共同思考如何使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课堂上得到更好,更进一步的落实,值得深思和研讨。学,然后知不足,学习中反思,反思中不断前进!<i>(呈贡一小单婷老师)</i></p> <p class="ql-block">  三位老师的课都是从日常生活入手,循循善诱,逐步发现问题,针对不同学段学生,采用不同的探究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实验,不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及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通过记录、分析实验现象或信息,最终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保持和发展了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充分体现了指向核心素养的科学深度学习。另外三位老师的教学语言简练精准,设计实验新颖有趣,教学组织有序,敢于放手让学生动手实验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我体会到,上好一堂科学课的不易,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不断学习,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尝试,多听好课,对反思!<i>(呈贡二小代艳方老师)</i></p> <p class="ql-block">  三堂课围绕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组织教学活动运用了多种手段,多种教学法达成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打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值得学习和探讨的信息。导入方面分别从工人施工,走马灯,自己二维码导入,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是学习熟悉的生活但又是他们不知道的生活中的科学。第一节课一拃这个单位对于一年级学生是陌生的,读都读不明白,教师特意在最开始带领学生重复读。在实验时候充分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观察解释实验现象,学生的科学能力和科学素养得到极大提升。第二节课在一节课有个实验时间很紧的情况下,第一部分还放出大量时间给学生毫无限制的去谈论自己的实验方案,对于引导学生的把控特别值得借鉴。第三节课教师把看令人眼花,枯燥的数据变成看学生自己的体检数据,大量的准备工作换来的是学生兴趣昂扬的学习状态。从自我评价和按标准评价两方面给学生教会学生评价自己的方法。环节直接转换自然流畅。<i>(呈贡一小彭博老师)</i></p> <p class="ql-block">  三位老师都十分注重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更加明显的凸显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课堂常规和教学质量往往难以兼顾,而马老师却很好地做到了平衡这两者的关系,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用科学术语来更加接近科学课,领悟科学知识。在中高年纪里,学生已经拥有了足够的主动性,教师需要更多地想办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今天杨老师和李老师的科学课上,学生在明确了实验目的后,主动探究有关实验内容,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终良好地达到了有关目标,切实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和动手探究等科学素养,是两节精彩的示范课。<i>(昆工附属呈贡学校奉正和老师)</i></p> <p class="ql-block">  三节精彩示范课从导入就做到来源于生活,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提问指向明确,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有效的思考,教学真正做到学生探究为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区别于以往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走,强加式教学,并且三位老师都整合了整堂课,不再是为了教教材而教,而是利用教材而教学,这样体现了小学科学核心素养深度教学。在第一节课中马老师很注重学生在科学课中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让学生说完整话,让学生知道怎样合作,怎样记录实验结果,这正是我们年轻教师值得学习的地方,在上好一节课的同时不忘记常规的培养,第二节课杨老师课件出示学生错误操作图片,让学生去发现错误的地方,这样调动了学生思考的能力,比直接告诉他要怎样操作效果很明显,第三节课李老师在课堂中用了一个折线统计图,有效的把科学课和数学课结合在一起,这样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其实还可以在其它学科中利用的。通过三节课,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注重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在对和错中发生火花的碰撞。<i>(文笔小学代银分老师)</i></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三节不同年龄段的科学课很有代表性,听完后受益匪浅:三位老师的课都那么朴实,自然却又别具匠心。三堂课能结合生活,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较好的把握学生年龄特点进行教学。课堂中能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探究活动中三位老师都在渗透:提出问题——作出预测——制定计划——实验验证——汇报交流的探究过程。这一探究过程正是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过程。其中《用手测量》一课,马老师语言亲切温和,能较好的结合一年级孩子的学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进行设计,纸条的引入非常巧妙,让桌子的高度更直观,更便以对比和观测,同时提问层层深入,引出矛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三节课让我开拓了眼界,听完后不经感叹:原来科学课还可以这么上。<i>(高新四小朱文彪)</i></p> <p class="ql-block">  三节课老师们都很好的诠释了小学科学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经过完整的探究活动,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强烈的好奇心使得学生们不断的进行深入的探究。在教学中老师们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注重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的培养,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通过学习三位老师的课让我触动很大,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尽心竭力把科学教学工作做好,把孩子真的引向科学的殿堂,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乐趣。<i>(师专附小呈贡分校施绍蕊老师)</i></p><p class="ql-block"> 三节课体现了科学教学不同年龄段的侧重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有很好的示范作用。马老师执教的《用手来测量》注重学生测量的规范,通过学生示范总结用拃测量的要点。通过纸带对比标记的方法直观地呈现了每个人拃长不一样,为下一课做好了铺垫。杨老师执教的《热空气和冷空气》遵循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循循善诱,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和验证,为学生分步骤提供不同的器材用于探究、验证和拓展。李老师执教的《我们的身体》紧扣身体和生活的联系,注重科学与数学学科的融合,通过数据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认识自己的生活,并为后续的生活提出建议,体现了应用知识的思想。三节课给我的启示是要把握课标、教材、学情分析不同学段教学的侧重点,体现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低年段要注重对学生实验规范性和科学严谨性的贯彻,中年段要启发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总结知识,高年段要注重科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有所用。<i>(云大附中大学城校区杨阳老师)</i></p> <p class="ql-block">  三位老师的教学理念先进灵活,面向全体学生。马老师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从而最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杨老师的实验设计生动有趣。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能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概念,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李老师的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用生活中的现象来导入,用科学知识解答生活现象。使学生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认真完成预定的任务。三位老师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纷呈的课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探讨出规律,形成自己的体验。纵观课堂,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步骤,都设计的恰到好处,都能根据自己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灵活的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汲取精华,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i>(乌龙小学张梦滢老师)</i></p> <p class="ql-block">  本次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三位老师呈现了精彩纷呈的课堂,为云南省一线科学教师落实科学核心素养,探究深度学习提供了范例。老师们整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创设有启发性、探究性的科学活动,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持续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发挥出教师的主体引导作用和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让学生有所学,有所思,有所获,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i>(师大附小尹艺璇老师)</i></p>

学生

探究

老师

科学

教学

课堂

实验

素养

学习

三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