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与樵夫

老璞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隐逸"这一文化现象一直是文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也经常把'渔樵'并称,将他们视作笑看历史沧桑、豁达洒脱的人物典型。而'渔父''樵夫'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通常是作为隐逸之士而存在的。因此,许多文人士大夫经常以渔父、樵夫为题表达自己对隐居山林的向往之情。</p><p class="ql-block"> 最早出现渔父形象的并不是在绘画中,而是在文学中。早在《庄子·渔父》、《楚辞·渔父》这两首诗词中,便对'渔父'赋予了超然旷世、洒脱自然的特征,同时也是我国渔父文化的源头。</p><p class="ql-block"> 此后, “渔樵”作为传统认知中高人隐士的代表也被历代文人所用,他们希望通过渔父樵夫的形象来表达出自己所体悟到的人生哲理。</p><p class="ql-block"> 早先文人虽然以读书入仕为最理想的人生目标,但在人生理想不如意时,也常常会想到退居田园,做一个自给自足的农夫,或者吟啸于山水之间,成为洒脱的渔夫和樵夫。</p><p class="ql-block"> 教学之余,对山水渔樵的表达一直是自己所喜欢的,也许其中之境界和格局更能充分展现中国之山林文化及文人情怀吧!</p><p class="ql-block"> 以下为近年所写渔樵之作,多为晚间饭后闲画,璞堂并记。</p><p class="ql-block"> 2021.11于潍水</p> <p class="ql-block">“自把长竿后,生涯逐水涯。尺鳞堪易酒,一叶便是家。</p> <p class="ql-block">“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p> <p class="ql-block">“举世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醴?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p> <p class="ql-block">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p> <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多钓者。</p><p class="ql-block">吕不韦,以夫人作饵,成就“秦王扫六合,虎势何雄哉”的霸业。</p><p class="ql-block">姜子牙,以直钩钓蟠溪,八十三拜相领兵,留下一段美丽的传说。</p><p class="ql-block">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以意境钓天下士,余下一阕悠远的诗韵。</p>